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咏叹调《为艺术,为爱情》的人物塑造和演唱处理论文

发布时间:2024-12-20 14:43:4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在19世纪的意大利,歌剧十分盛行,并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歌剧作曲家,普契尼就是其中之一,他的一生中创作了许多非常优秀的作品,其中《托斯卡》可以说是普契尼第一部带有写实主义色彩的作品,这是一部三幕歌剧,作品讲述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悲剧,其中有很多精彩的唱段。本文将以咏叹调《为艺术,为爱情》为研究对象,对其人物塑造以及演唱处理进行简要的分析,从而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为艺术,为爱情》这首作品。
 
  关键词:普契尼,咏叹调,人物塑造,演唱处理
 
  引言
 
  歌剧《托斯卡》是普契尼最著名的歌剧作品之一,被誉为普契尼“现实主义”作品的里程碑,其中有很多经典的咏叹调唱段,比如《奇妙的和谐》《为艺术,为爱情》《星光灿烂》等,这些唱段不仅刻画出了生动的人物形象,而且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现在常常作为单独的唱段进行演出。其中《为艺术,为爱情》是第二幕中女主角托斯卡的唱段,主要是表达女主角绝望的心情,分析其人物性格的塑造和演唱处理有利于更加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将情感表达得更为准确,对把握这首作品有所裨益。
 
  一、普契尼的创作风格
 
  普契尼一共创作了12部歌剧,虽然作品数量不多,但是每一部都很优秀和经典,每一部的艺术价值都极高。在这些歌剧中,影响最大的是描写巴黎拉丁区贫苦艺术家浪漫生活的《艺术家的生涯》,描写暴政下爱情悲剧的《托斯卡》,体现日本女性悲剧命运的《蝴蝶夫人》。
 
  普契尼的创作有以下几个特点:
 
  1、歌剧题材十分广泛,戏曲的种类和形式也十分多样,有的取材于神话传说,有的反映现实生活,有的改编自小说或戏剧。
 
  2、在歌剧中,对女性角色的刻画十分突出,使用宣叙调与咏叹调相结合的方式,旋律优美动人,没有太多华丽的技巧,深刻地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
 
  3、注重表现情节,塑造人物,描绘环境,营造氛围,将声乐与器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他的音乐中,器乐不仅仅是为了烘托旋律,对情节的发展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在当时意大利歌剧音乐的复杂背景之下,普契尼始终坚持意大利歌剧的传统,在其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作出了属于自己独特的风格。在他的歌剧中,大部分作品的旋律都非常优美,剧情紧凑,题材非常吸引观众,并且能够真实地表现出人物的感情与思想,他还大胆地把其他国家的元素融入自己的音乐中,这就使得自己的音乐充满异国风情,具有强大的震撼力。
 
  二、歌剧《托斯卡》的基本剧情与创作特点
 
  (一)《托斯卡》的基本剧情
 
  《托斯卡》这部歌剧主要讲述了发生在罗马1800年前后的故事,罗马画家卡瓦拉多西因为掩护政*犯安格洛蒂逃脱而被警察逮捕,他的恋人托斯卡去找警察局长斯卡皮亚并哀求给予他们宽容,但是斯卡皮亚早就垂涎于托斯卡的美貌,于是便以处死卡瓦拉多西来胁迫托斯卡献身于他,如果托斯卡同意,他就答应让卡瓦拉多西重获自由。为了救出自己的爱人,托斯卡假装同意斯卡皮亚这无耻的要求,她在拿到了斯卡皮亚签发的离境通行证后,抓起了桌子上的一把匕首刺进了斯卡皮亚的胸膛,打算与爱人出逃,但她不知道的是她已经中了斯卡皮亚的圈套。拂晓时,卡瓦拉多西被带往刑场进行处决,托斯卡告诉卡瓦拉多西这只是一次假处决,让他不要害怕,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卡瓦拉多西真的被处决了,这时托斯卡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此时的她万念俱灰,警察局长斯卡皮亚被杀一事也被发现,她对斯卡皮亚的愤怒和对生活的绝望瞬间涌上心头,她悲愤交加跳楼自尽了,追随着自己的爱人离开了这个令她绝望的地方。
 
  (二)《托斯卡》的创作特点
 
  这部作品看似是一个爱情悲剧,但是造成这件事的根源还是在于社会的动荡不安,一位画家被卷入了政治斗争,他的爱人为了爱情不惜杀人,但是也没能逃脱这悲剧般的命运,不但失去了爱情,还失去了自己的生命。普契尼不仅写出了一出令人惋惜的爱情悲剧,更写出了在社会动荡时期的人性。
 
  在《为艺术,为爱情》中,普契尼创造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突破了咏叹调与宣叙调之间的界限,将宣叙调和咏叹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带有宣叙风格的唱词配上优美的旋律,使整部歌剧的旋律性更强,剧情发展的逻辑更加流畅自然。咏叹调一般出现在情节发展的重要节点,主要用来表现人物的心理和感情,以此来塑造人物形象,烘托情节的发展。《托斯卡》主要围绕三个人物进行发展,情节惊险紧张,给人强烈的情感冲击,其中有很多精彩绝伦的咏叹调。
 
  《为艺术,为爱情》是歌剧《托斯卡》中第二幕的咏叹调,这首咏叹调的速度为缓慢的行板,前面一段托斯卡进行宣叙性的诉说,后面一段是托斯卡感叹上帝对自己的残酷无情,体现着托斯卡的绝望和无尽的悲痛。
 
  三、咏叹调《为艺术,为爱情》的曲式分析与人物塑造
 
  (一)《为艺术,为爱情》的曲式分析
 
  咏叹调《为艺术,为爱情》一共有39个小节,前半段为降G大调,后来转为降E大调,速度为较慢的行板。本首作品为单二部结构,共分为A、B两个乐段。
 
  A乐段(1-15小节),节奏为2/4拍,由三个并列的乐句组成。a乐句(3-6小节),以一个较弱的降E开始,随后为旋律下行。b乐句(7-9小节),这一乐句是在a乐句的基础上继续级进下行,并且使用了三连音,还加入了柱式和弦的伴奏织体。c乐句(10-15小节),这一乐句仍然是级进下行,但是力度加强,虽然感觉情绪即将爆发,但是又不得不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所以音乐又平静了下来。
 
  B乐段(16-39小节),调式由降G大调转到了降E大调,节奏为4/4拍。B乐段以降E大调的属音开始,旋律的起伏幅度不大,节奏的变化也很简单,但是整体来说却又十分优美与流畅,不管是在旋律的起伏上还是在节奏的变化上都有一种意味深长的审美感触。这一乐段使用了分解和弦的伴奏织体,而且全部为三连音的节奏型,演奏出来的音响效果十分舒缓而柔和,旋律上也发生了变化,从A乐段的诉说变为了真诚的祈祷,后来内心的绝望也越来越强烈,最后在全曲最高音降B上爆发了出来,力度加强,在全曲最高音结束之后,整首歌曲也即将迎来结束,在37小节以渐弱的方式结束在降E大调的主音上。
 
  (二)《为艺术,为爱情》的人物塑造
 
  普契尼在自己的歌剧中塑造了一系列的女性角色,如少女安娜、菲德利亚、绣女咪咪、歌唱家托斯卡、公主图兰朵等,但是这些女主角多半都摆脱不了落幕前死去的命运,比如在《群妖围舞》中,女主角安娜死于忧伤;在《波西米亚人》中,女主角咪咪病重而死;在《托斯卡》中,女主角托斯卡跳楼自尽;在《蝴蝶夫人》中女主角巧巧桑自杀身亡。他的作品往往和历史、社会相关,他将自己的同情心都献给那些被不公平对待的小人物,真实地揭露社会的黑暗。
 
  在《托斯卡》中,普契尼塑造了一个完美的女性角色托斯卡,我认为在整部歌剧中最能体现女主角人物性格特点的是第二幕,在第二幕的咏叹调《为艺术,为爱情》中,主要围绕三个人物进行展开,画家卡瓦拉多西,歌唱家托斯卡,警察局长斯卡皮亚。卡瓦拉多西是一个正面人物,他勇敢、正直,托斯卡美丽、善良、单纯,而斯卡皮亚的奸诈、阴险、狡猾正好与托斯卡的善良单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就使整部作品的矛盾冲突性更强。
 
  最值得一提的是普契尼完美地塑造了一位悲剧性的女性角色托斯卡,托斯卡是一位歌剧演员,她单纯、专一,但是也有女人常有的猜疑和妒忌心,这就使得她被斯卡皮亚欺骗,性格的单纯使她没有看出警察局长的诡计,轻而易举地被利用,最后得知自己的爱人已经离她而去,自己也自杀殉情。她的性格有以下特点;
 
  1、美丽。托斯卡的美丽是她一生中悲剧的开始,他去恳求警察局长饶恕她的恋人,不曾想到警察局长早已垂涎于她的美色,竟提出让他用身体来换取爱人的性命和自由。
 
  2、单纯。她的单纯使她没有看出斯卡皮亚的阴谋,还幻想着与自己的爱人双宿双飞。
 
  托斯卡的美丽纯真正好与警察局长的阴险狡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敢爱敢恨。托斯卡十分向往爱情。她对爱情忠贞不渝,在自己的爱人死后,自己也跳下城墙自杀体现出了她对爱情的执着。在遭受斯卡皮亚的胁迫后,她假装妥协,趁机杀死了斯卡皮亚,这体现了她对斯卡皮亚的愤怒已经达到了一种不可遏制的地步。
 
  在《托斯卡》中,普契尼完美地刻画出了一个女性角色,将女主角托斯卡的心理活动体现得淋漓尽致,随着剧情的不断发展,托斯卡内心的情感也发生相应的变化,被斯卡皮亚胁迫时的无奈,得知被骗时的愤怒,亲眼看到自己的爱人卡瓦拉多西被处决时的痛苦,这一系列的心理变化都紧紧地扣人心弦。普契尼在这部作品中将宣叙调与咏叹调相结合,使用宣叙调来诉说,使用咏叹调来抒发感情,这种巧妙的手法使这部作品更加完美,更能扣人心弦。
 
  在演唱这首作品时,我们能够真切地体会到普契尼为塑造出一个完美的人物形象付出了很大的心血,同时也体现出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在歌剧中,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思想感情、社会地位都是不同的,因此演唱者在演唱时要身临其境,仿佛自己就是其中的人物,从而更好地演绎出人物形象。
 
  四、《为艺术,为爱情》的演唱处理
 
  《为艺术,为爱情》是一首抒情女高音咏叹调,是托斯卡被威胁而感到无助时唱出了这首咏叹调。这首作品刚开始是诉说性的宣叙调,是女主角在诉说着自己的不幸,转调后的乐段表达着女主角托斯卡内心深处对上帝极度的虔诚,随着剧情的发展,托斯卡内心的情感也越来越强烈,最后终于爆发了出来。《为艺术,为爱情》中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使用了非常多的三连音,这些三连音充分表现出了托斯卡内心的极度悲痛,在演唱这些三连音时,要让气息流动起来,用气息带动情绪的发展。如果想要演唱好这首作品,准确地把握歌曲的情感是极其重要的,每一个表情术语,每一个音符,每一个休止符,都蕴含着特定的含义。
 
  《为艺术,为爱情》分为A、B两个乐段,A乐段为1-15小节。B乐段为16-39小节。
 
  A乐段为降G大调,2/4拍,3-15小节,分为三个乐句,前奏两个小节,每首歌曲在演唱之前,往往是前奏先展示出来,前奏可以使演唱者预先在音乐情绪、呼吸动作等方面有所准备,前奏还可以让演唱者和观众预先进入到歌曲的演唱情境中,但是《为艺术,为爱情》的前奏却只有短短的两个小节,而且还是单音,这一点就大大增加了演唱的难度,尤其是第一个音必须弱唱,这非常考验演唱者的歌唱基本功。
 
  a乐句为3-6小节,第一个音为降E,虽然这个音看似舒缓但是却蕴含着极大的张力,在演唱这个音时一定要避免太强,力度要弱,要始终带着一种悲伤的情绪,随后便是级进下行,3-4小节的音与5-6小节的音完全一样,但是使用了不同的节奏来描绘托斯卡心中的不安与无奈,在演唱时一定要区分出这里节奏和情绪的差别,注意表情术语的使用,更加准确地传达出音符想要传达出来的信息。
 
  b乐句为7-9小节,第二乐句加入了三连音,演唱时要注意对三连音节奏把握的准确度,要让气息充分流动起来。
 
  c乐句为10-15小节,在12小节出现了一个高音降A(见谱例1),这个音加上了重音记号,这是感情的第一次爆发,演唱时要突出这个音,力度要加强,演绎出这个音所传达的情感,但是要注意的是演唱时不能突然爆发,这样会给观众一种一惊一乍的感觉,这个高音过后就是连续下行的三连音,要注意旋律的流动性。
 
\
 
  B乐段为降E大调,4/4拍,16-39小节,这一乐段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16-27小节,第二部分28-39小节。这一乐段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三连音的使用,在演唱三连音时要注意把握好这种节奏型,掌握好每个音的时值,不要出现节奏上的错误,另外还要注意旋律的流动性,让气息带动声音流动起来。在18-19小节,旋律一直固定在G音的位置上并以八分音符的节奏进行,使用了一种宣叙的形式,但是演唱时不能表现得过于平淡,要把强弱关系唱出来,使音乐跌宕起伏。24-26小节全部使用了三连音,在演唱时要注意突出其中的强弱关系,“perche”这个词在这三个小节中出现了三次,这个词有很多意思,联系上下文可以看出在此处意为“为什么”,这是托斯卡在抱怨命运的不公,感叹自己悲惨的命运,传达自己心中极度的痛苦,在演唱这三句相同的歌词时不能使用同一种情绪,情绪要循序渐进,不能忽略这些相同歌词之间互相传递着的真挚情感。
 
  第二部分情绪明显地更加激动,第28-33小节是16-21小节的完全再现,紧接着的“perche”要为接下来感情的爆发提前做铺垫,第二个“perche”要比第一个更强,感情的第二次爆发是在35小节的降B音上(见谱例2),演唱时时值要充分,力度要渐强,速度要渐慢,在本曲的最高音之后紧接着的音是降A,这个音似乎是托斯卡的叹息,要将其唱成弱音,与前面降B这个强音形成一种强弱对比,从而更好地表达情绪。结束时的“cosi”一词意为“如此”,表程度,可以带点哭腔,并延长和渐慢,让整首曲子在一种悲伤的情绪中结束,向观众传递一种极度悲伤、绝望、痛苦的感觉。
 
\
 
  对于这首抒情咏叹调来说,气息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合理准确的气息控制是歌曲情绪、旋律、节奏、速度表现的一个前提,如果在演唱时连气息都控制不好,那么音乐的其他方面肯定也演绎不好,气息要一直保持一种饱满的状态,频繁的变换节奏需要强大的气息支撑,例如在33小节中运用了4个十六分音符,还要为后面的高音降B做铺垫,在演唱这里时,如果没有足够的气息去支撑,肯定无法使自己的情绪在此刻爆发出来,也就违背了作曲家想让女主角的情绪在此时完全爆发出来的意图。在演唱这首咏叹调时,要特别注意的是三连音的演唱,要充分保持气息的流动,而且要根据歌词的不同进行情绪上的调整。
 
  这幅作品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都将人物矛盾推向了最高潮,两个部分以不同的旋律传达了相同的情感,传达了女主角托斯卡内心的愤怒与悲痛,这整首歌曲就是托斯卡在反复叙述自己极度悲痛愤怒与痛苦的心情,托斯卡对斯卡皮亚的憎恨和对拉瓦拉多西的爱意交织在一起,对死亡的强烈恐惧和对爱情逐渐消失的悲痛相互融合,演唱者在演唱时要把这种情感真真切切地抒发出来,让观众体会到其中的情绪,这样才能使作品活灵活现。
 
  结语
 
  普契尼为歌剧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他带领歌剧走向了现实主义,其中《托斯卡》是普契尼现实主义作品的里程碑,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提到《托斯卡》就必然会提到其中一幕中的咏叹调《为艺术,为爱情》,在这首咏叹调中,普契尼对曲式、调性、旋律等方面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他将宣叙调与咏叹调完美地结合了起来,给这部作品注入了非常饱满的情绪,在女主角进行诉说的同时也很好地传达了情绪,所以这首咏叹调以丰富的音乐表现力、创造力和独特的音乐魅力受到国内外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的青睐,经常在世界各地进行演唱。《为艺术,为爱情》的艺术和文学造诣都极高,值得我们去深深体会。
 
  参考文献
 
  [1]易伶.初探普契尼女高音咏叹调的风格及演唱[D].西安音乐学院,2010.
 
  [2]王婷婷.浅析普契尼歌剧的艺术特点及创作风格[J].艺术研究,2015,(02):155-157.
 
  [3]牛明会.论普契尼歌剧《托斯卡》中托斯卡的人物形象塑造[D].河北师范大学,2009.
 
  [4]陈希.论普契尼歌剧中女主角悲剧结局的成因[J].歌海,2009,(02):16-17.
 
  [5]张凯帝.歌剧《图兰朵》中两位女主人公的音乐形象塑造[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
 
  [6]陈雷.在比较中认知——普契尼塑造的悲剧人物托斯卡歌剧形象探析[J].北方音乐,2018,(24):66-67.
 
  [7]段韫慧.论歌剧《波希米亚人》中两位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D].湖南师范大学,2012.
 
  [8]张静.普契尼女高音咏叹调《晴朗的一天》的分析研究[J].黄河之声,2014,(03):91-91.
 
  [9]姚燕玲.普契尼歌剧《托斯卡》选段《为艺术,为爱情》的演唱处理[J].歌海,2009,(06):61-62.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8037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