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南曲【香柳娘】曲牌板式考论——以《西厢记》《月令承应》中的【香柳娘】为例(附全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8-07-20 10:46:5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九宫大成》共收【香柳娘】八曲, 其中三曲板式添入衬板, 分别为《西厢记》与《月令承应》中的【香柳娘】曲 牌。本文以此三曲中的板式结构为分析重点, 并将其与《琵琶记》中的【香柳娘】曲牌进行比对, 探究【香柳娘】曲牌板式发展规律。

        关键词:
        戏曲艺术; 【香柳娘】; 《西厢记》; 《月令承应》; 《琵琶记》; 板式;

        作者简介:蔡珊珊 (1981-) , 女, 汉, 江苏南京人, 南京大学文学博士, 南京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古典戏曲。

Textual Investigation of Metre of Southern Qu “Xiang Liu Niang”:Taking “Liu Xiang Niang” in “Xi Xiang Ji” and “Yueling Chengying” as the Example
CAI Shan-shan
Nanjing Arts Institute

       Abstract:
       There are 8 pieces of “Liu Xiang Niang”collected in “Grand Collection of Ancient Chinese Music”. Taking the metre structure of such Qu as examples, and compared it to “Liu Xiang Niang”in “Pipa Ji”,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development law of the qupai metre.

       Keyword:
      “Liu Xiang Niang”; “Xi Xiang Ji”; “Yueling Chengying”; “Pipa Ji”; Metre;

        《九宫大成》收录【南吕·香柳娘】共八曲, 分别出自元代南戏《琵琶记》《牧羊记》, 明初南戏《西厢记》, 明代传奇《寻亲记》, 以及清宫戏《月令承应》《九九大庆》。其中三曲板式添入衬板, 分别为《西厢记》与《月令承应》中的【香柳娘】曲牌。本文以此三曲中的板式结构为分析重点, 并将其与《琵琶记》中的【香柳娘】曲牌进行比对, 探究【香柳娘】曲牌板式发展规律。

         一、《西厢记》之【香柳娘】二曲

        《九宫大成》所收明初南戏《西厢记》之【香柳娘】二曲 (简称《西厢记》二曲) 与《九宫大成》中其他几支【香柳娘】曲调相较, 板式中出现衬板 (赠板) 形式。“赠板”又称“加赠板”“暗七眼”或“衬板”, 是慢板的变体, 比慢板更慢, 是最慢的一种板式, 通常见于昆曲的南曲。[1]267《西厢记》二曲加入衬板后, 节拍单位从四拍扩充为八拍, 节奏时值亦放慢一倍, 即每小节均由正板的一板三眼与衬板的一板三眼组合构成。 (下文中笔者用“x”代表衬板之头板, 文中仅标注“板”位, “眼”位省略)

         《西厢记》首曲全曲共四十八板, 其中正板之头板采用二十板位, 衬板之头板采用二十四板位, 底板采用四板位。其板式具有以下特征:其一, 曲文中五字叠句均以第二字与第五字搭配衬板之头板。如:第一、第二句“走荒x郊旷、野x_, 走荒x郊旷、野x”[2]159;第五、第六句“瞒过x了能拘管的夫、人x_, 瞒过x了能拘管的夫、人x”[2]159;第九、第十句“为恩x情怎、舍x_, 为恩x情怎、舍x”[2]159, 均在叠句之第二字与第五字采用衬板之头板, 而正板之头板均在叠句之第四字处。正板之头板通常为强拍, 衬板之头板通常为次强拍, 从曲中五字叠句可以看出叠句之首字均不用板, 位于弱拍;叠句之第二字方才用一衬板之头板, 稍作强调;叠句之第四字再用正板之头板加以强调, 因此曲中叠句可以概括为由弱拍渐入强拍的板式走向。其二, 叠句以外, 曲句板式多以首字与尾字采用正板之头板。如:曲文第三句“把不住心、娇x体怯、x”[2]159;第七、第八句“稳住厮、齐攒x的侍妾、x”, “疾、忙赶x上者、”;[2]159末尾二句“因此不、惮路x途赊、x, 谁、曾经这x磨灭、。”[2]159均在句中首字与尾字形成强调, 搭配正板之头板。故曲文每句起始之板式亦弱拍与强拍交替、穿插, 凡叠句皆以弱拍引入, 凡不叠者多以强拍起始。其三, 曲句末尾一字常搭配一字数拍。如首句句末“野”字、第九句句末“舍”字, 塔配二板一眼;第三句句末“怯”字、第四句句末“接”字、第七句句末“妾”字, 搭配二板二眼等。其四, 曲中衬字搭配板眼。曲文中第五、第六叠句“瞒过x了能拘管的夫、人x_”[2]159中“能”字处分别搭配一眼;曲文末句“谁、曾经这x磨灭、”[2]159中“这”字处搭配一板。其五, 如将衬板省略, 其正板板式与《琵琶记》中【香柳娘】曲牌板式极为相似。笔者仍以《啸馀谱》所收《琵琶记》之【香柳娘】首曲与此曲进行比对 (下文简称《琵琶记》首曲、《西厢记》首曲) , 如下:

\

《琵琶记》首曲:看青丝细、发_, 看青丝细、发, 剪、来堪爱、。[3]407

《西厢记》首曲:走荒郊旷、野_, 走荒郊旷、野, 把不住心、娇体怯、, [2]159

《琵琶记》首曲:如、何卖、也没、人买、_?[3]407

《西厢记》首曲:喘吁、吁难、将两、气接、_。[2]159

《琵琶记》首曲:若论这饥荒死、丧_, 这饥荒死、丧, [3]407

《西厢记》首曲:瞒过了能拘管的夫、人_, 瞒过了能拘管的夫、人。[2]159

《琵琶记》首曲:怎教、我女裙钗、, 当、得这狼狈、?[3]407

《西厢记》首曲:稳住厮、齐攒的侍妾、。疾、忙赶上者、。[2]159

《琵琶记》首曲:况连朝受、馁_, 况连朝受、馁, [3]407

《西厢记》首曲:为恩情怎、舍_, 为恩情怎、舍。[2]159

《琵琶记》首曲:我的脚、儿怎抬、?其、实难挨、。[3]407

《西厢记》首曲:因此不、惮路途赊、, 谁、曾经这磨灭、。[2]159

        如上所示, 将《西厢记》首曲还原为无衬板形态, 其板式与《琵琶记》首曲极为相近, 止曲文第四句有异:《琵琶记》首曲为“如、何卖、也没、人买、_”[3]407分别在此句第一、第三、第五、第七字用板;而《西厢记》首曲为“喘吁、吁难、将两、气接、_”[2]159, 则分别在此句第二、第四、第六、第八字用板。二曲此句虽板数相同, 但板位有别, 二曲其余板式俱同。

        此外, 《南音三籁》戏剧卷下亦收录《西厢记》【香柳娘】首曲, 其曲调并无衬板。如将《九宫大成》中《西厢记》首曲还原为无衬板形态与之相较, 板式总体结构相似, 但仍存在差异, 如下:

(《南音三籁》中《西厢记》首曲简称《南音三籁》, 《九宫大成》中《西厢记》首曲简称《九宫大成》)

《南音三籁》:走荒郊旷、野_, 走荒郊旷、野, 把、不住心娇怯、, [4]406

《九宫大成》:走荒郊旷、野_, 走荒郊旷、野, 把不住心、娇体怯、, [2]159

《南音三籁》:喘吁吁难、将两、气接、。[4]406

《九宫大成》:喘吁、吁难、将两、气接、_。[2]159

《南音三籁》:瞒过能拘管夫、人_, 瞒过能拘管夫、人。[4]406

《九宫大成》:瞒过了能拘管的夫、人_, 瞒过了能拘管的夫、人。[2]159

《南音三籁》:稳住厮、齐攒侍妾、。疾、忙赶上者、。[4]406

《九宫大成》:稳住厮、齐攒的侍妾、。疾、忙赶上者、。[2]159

《南音三籁》:为恩情怎、舍_, 为恩情怎、舍。[4]406

《九宫大成》:为恩情怎、舍_, 为恩情怎、舍。[2]159

《南音三籁》:因此不、避路途赊、, 谁、经这磨灭、。[4]406

《九宫大成》:因此不、惮路途赊、, 谁、曾经这磨灭、。[2]159

        如上所示, 《南音三籁》曲文第三句“把”字处用一头板;《九宫大成》则“把”字为衬字, 头板位置挪移至“心”字处。《南音三籁》曲文第四句在“难”、“两”、“接”三字处共用三板;《九宫大成》则在此句第二字“吁”字处增一头板、句末“接”字处再增一底板。此下曲文虽点板位置相同, 但由于正衬字互换频繁, 用于实际演唱中, 必定引起行腔轻重缓急之不同。如曲文第五、第六句, 《南音三籁》为“瞒过能拘管夫、人_, 瞒过能拘管夫、人。”[4]406《九宫大成》为“瞒过了能拘管的夫、人_, 瞒过了能拘管的夫、人。”[2]159虽点板位置相同, 但正字与衬字的搭配差异较大, 故二句板式强调之重点必有差异。通过《南音三籁》与《九宫大成》中所收《西厢记》【香柳娘】首曲相较, 《南音三籁》并无衬板, 《九宫大成》则添衬板。仅以正板相较, 其板式总体结构相似, 曲文第三、第四句板式存在差异;如将《九宫大成》添入衬板再相较, 则板式差异性较大。笔者认为, 《九宫大成》应受到经魏良辅改革后的新昆山腔之影响, 将曲牌板式调整为适应昆曲演唱的慢八拍, 故板式结构除正板外亦添入衬板, 曲文板式亦具有明显的新昆腔化特征;此外, 其正板之板式与《啸馀谱》所收《琵琶记》【香柳娘】首曲板式极为相似, 应系继承《琵琶记》中【香柳娘】曲文板式之框架, 再加入具有明显新昆腔化特征的衬板以适应演唱而形成。而《南音三籁》其曲调应系在受新昆腔化特征影响之前、或并未受其影响而保留延续的一种无衬板形态。

        《九宫大成》所收《西厢记》【香柳娘】之“是人可分说”曲[2]160 (简称《九宫大成》中《西厢记》前腔) 板式结构仍由正板搭配衬板形式组成。其板式框架及总体特征与《九宫大成》中《西厢记》首曲保持一致:其一, 首曲中凡五字叠句均以第二字与第五字搭配衬板之头板;前腔亦然。如前腔一曲首二句“是人x可分、说x_, 是人x可分、说x。”[2]160再如前腔一曲第九、第十二句“将衣x袂不、藉x_, 将衣x袂不、藉x。”[2]160等, 均在曲文第二、第五字处采用衬板之头板, 在曲文第四字处采用正板之头板。其二, 首曲中叠句之外, 多以首、尾二字搭配正板之头板;前腔亦然。如前腔一曲第三句“是、鬼速x疾灭、”[2]160、第七句“却原、来是x小姐、x”[2]160、第八句“你为、人能x为彻、”[2]160等, 均在首、尾二字采用正板之头板。其三, 首曲中一字数拍者多为句末尾字;前腔亦然。如前腔一曲第七句末尾“姐”字、第十一句末尾“惹”字等, 均搭配二板二眼。

        《九宫大成》中《西厢记》前腔板式亦存在差异性:其一, 板位总数与用板位置之差异。《西厢记》首曲共四十八板, 其中正板之头板采用二十板位, 衬板之头板采用二十四板位, 底板采用四板位;前腔一曲共四十四板, 其中正板之头板采用十九板位, 衬板之头板采用二十二板位, 底板采用三板位。因此, 无论是板位总数还是正、衬板之板位, 前腔一曲均有减损。如《西厢记》二曲第三句, 首曲为“把不住心、娇x体怯、x”[2]159共用四板;前腔为“是、鬼速x疾灭、”[2]160仅用三板, 句末一字减损一衬板之头板, 又将首曲第二字“娇”字处一板位挪移至前腔第三字“速”字处。再如《西厢记》二曲第四句, 首曲为“喘吁、吁x难、将x两、气x接、x_”[2]159共用九板;前腔为“听x罢语、言x将香、罗袖x儿拽、”[2]160仅用六板, 正、衬板之头板与底板各减损一板位。且此二句用板位置差异较大, 如首曲在第二、四、六、八字处采用正板之头板, 而前腔在第三、五、九字处采用正板之头板等。其二, 衬字不占板位。在首曲中, 亦有衬字搭配板眼;而前腔一曲, 衬字不再搭配板眼, 均不占板位。

\

        二、《月令承应》之【香柳娘】一曲

        《九宫大成》收录清宫戏《月令承应》之【香柳娘】一曲 (简称《九宫大成》所收《月令承应》一曲) , 板式结构仍由正板与衬板组成, 正板与衬板板位总数与《九宫大成》所收《西厢记》首曲相同, 皆为四十八板。其中正板之头板为二十板, 衬板之头板为二十四板, 底板为四板。其板式结构亦与《九宫大成》所收《西厢记》首曲极为相近, 如下:

(《九宫大成》所收《西厢记》首曲简称《西厢记》, 《九宫大成》所收《月令承应》一曲简称《月令承应》)

《西厢记》:走荒x郊旷、野x_, 走荒x郊旷、野x, 把不住心、娇x体怯、x, [2]159

《月令承应》:奏箫x韶韵、谐x_, 奏箫x韶韵、谐x。笙、璈x一派、x, [2]159

《西厢记》:喘吁、吁x难、将x两、气x接、x_。[2]159

《月令承应》:霓、裳x旧、谱x今、须x汰、x_。[2]159

《西厢记》:瞒过x了能拘管的夫、人x_, 瞒过x了能拘管的夫、人x。[2]159

《月令承应》:展鸾x凰翅、开x_, 展鸾x凰翅、开x。[2]159

《西厢记》:稳住厮、齐攒x的侍妾、x。疾、忙赶x上者、。[2]159

《月令承应》:金、翠闪x罘罳、x, 回、头向x天外、。[2]159

《西厢记》:为恩x情怎、舍x_, 为恩x情怎、舍x。[2]159

《月令承应》:挽弓x腰弄、态x_, 挽弓x腰弄、态x, [2]159

《西厢记》:因此不、惮路x途赊x、, 谁、曾经这x磨灭、。[2]159

《月令承应》:花、香x细筛、x, 柳、枝x轻摆、。[2]159

        如上所示, 《月令承应》与《西厢记》二曲板式结构颇为相似, 止曲文第四句与末尾二句二曲板式有异:

        其一, 《西厢记》第四句为八字分句, 从第二字起字字用板, 句末一字搭配三板;而《月令承应》第四句为七字分句, 从首字起字字用板, 其中句末一字亦搭配三板。笔者将前者第二字起与后者首字起板式进行对位比较, 则完全相同:

《西厢记》:喘吁、吁x难、将x两、气x接、x_。

《月令承应》:霓、裳x旧、谱x今、须x汰、x_。

       其二, 《西厢记》第十一句在曲文第三字“路”字处用一衬板之头板;而《月令承应》第十一句则在第二字“香”字处用一衬板之头板。又《西厢记》末尾一句在衬字“这”字处用一衬板之头板;而《月令承应》末尾一句则在第二字“枝”字处用一衬板之头板。除上述之细节差异外, 其余二曲板式俱同, 故《九宫大成》所收《月令承应》一曲系承接《西厢记》首曲之板式结构。

       此外, 如将《九宫大成》所收《月令承应》一曲还原为无衬板形态, 其曲文句式与板式均与《九宫大成》所收《九九大庆》一曲、以及《啸馀谱》所收《琵琶记》【香柳娘】首曲完全一致, 如下:

       (《啸馀谱》所收《琵琶记》【香柳娘】首曲简称《琵琶记》, 《九宫大成》所收《月令承应》一曲简称《月令承应》, 《九宫大成》所收《九九大庆》一曲简称《九九大庆》)

《琵琶记》:看青丝细、发_, 看青丝细、发, 剪、来堪爱、。[3]407

《九九大庆》:且维舟柳、前_, 且维舟柳、前。村、醪随便、, [2]159

《月令承应》:奏箫韶韵、谐_, 奏箫韶韵、谐。笙、璈一派、, [2]159

《琵琶记》:如、何卖、也没、人买、_?[3]407

《九九大庆》:莼、羹鲈、脍同、欢宴、_。[2]159

《月令承应》:霓、裳旧、谱今、须汰、_。[2]159

《琵琶记》:若论这饥荒死、丧_, 这饥荒死、丧, [3]407

《九九大庆》:有春风鬓、边_, 有春风鬓、边。[2]159

《月令承应》:展鸾凰翅、开_, 展鸾凰翅、开。[2]159

《琵琶记》:怎教、我女裙钗、, 当、得这狼狈、?[3]407

《九九大庆》:一、朵野花妍、, 清、波堪照面、。[2]159

《月令承应》:金、翠闪罘罳、, 回、头向天外、。[2]159

《琵琶记》:况连朝受、馁_, 况连朝受、馁, [3]407

《九九大庆》:任欢呼笑、喧_, 任欢呼笑、喧, [2]159

《月令承应》:挽弓腰弄、态_, 挽弓腰弄、态, [2]159

《琵琶记》:我的脚、儿怎抬、?其、实难挨、。[3]407

《九九大庆》:胡、扭歪缠、, 间、中消遣、。[2]159

《月令承应》:花、香细筛、, 柳、枝轻摆、。[2]159

       如上所示, 如将《月令承应》一曲衬板省略, 其正板之板式不仅与《九九大庆》一曲相同, 亦与《琵琶记》首曲完全一致, 体现了作为清宫戏曲的【香柳娘】曲牌, 系传承《琵琶记》中【香柳娘】曲牌之曲文板式, 并与其保持高度统一。同时, 《月令承应》一曲亦借鉴《西厢记》首曲之板式结构, 添入衬板, 使其板式中新昆腔化特征突显。

       综上所述, 《九宫大成》所收【香柳娘】八曲, 其中三曲添入衬板, 分别为《西厢记》二曲与《月令承应》一曲, 衬板的添入标志着曲牌昆腔化特性的显现。三曲将【香柳娘】板位由二十三或二十四板扩充至四十四或四十八板, 节奏时值亦从一板三眼的四拍放缓至由正板与衬板组成的八拍, 其中基本板位保持不变, 即三曲正板之板位与《九宫大成》所收其他【香柳娘】曲调板式相似或相同。笔者推断此三曲【香柳娘】曲调板式应受新昆山腔之影响, 使其板式中添入衬板、融入新昆腔化特征, 亦标志着明、清以后部分【香柳娘】曲调昆曲化倾向的凸显。

       同时, 《九宫大成》所收《月令承应》之【香柳娘】一曲虽添入衬板, 但文中正板之板式与《啸馀谱》中【香柳娘】曲调俱同。《九宫大成》所收《西厢记》【香柳娘】二曲, 其首曲中正板之板式亦与《啸馀谱》所收曲调极为相似。故加入衬板的【香柳娘】曲调系在传承曲调基本板式 (正板之板式) 基础上添入衬板而形成。

       此外, 《南音三籁》所收《西厢记》之【香柳娘】首曲, 与《九宫大成》所收一格不同, 曲中不添衬板, 系同一支曲调之两种格式。但两种曲调格式中板式主体近似, 即《南音三籁》所收一格板式与《九宫大成》所收一格正板之板式近似。由此可见, 早在明代时期, 《西厢记》之【香柳娘】曲调已存在无衬板形态, 《九宫大成》所收《西厢记》之【香柳娘】曲调应系在无衬板形态基础上融入新昆腔化曲调特征而形成。

参考文献:

[1]杜亚雄, 秦德祥.中国乐理[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7.
[2][清]周祥钰, 邹金生等辑.新定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 (卷五十) [A].续修四库全书 (一七五四·集部·曲类) [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3][明]程明善撰.啸馀谱 (卷八) [A].续修四库全书 (一七三六·集部·曲类) [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4][明]凌濛初辑.南音三籁[A].续修四库全书 (一七四四·集部·曲类) [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南曲【香柳娘】曲牌板式考论——以《西厢记》《月令承应》中的【香柳娘】为例>附全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0720/20180720110024368.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18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