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上海电网建设中电缆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大直径电缆隧道已成为解决市内大容量电力输送的有效形式。从保障电网安全运行、提升电缆运行管理水平、保障员工职业健康安全的角度出发,实行风险评估、动态管理,实施综合性保障,提升电缆管理的效率,构建电缆隧道安全风险动态管理体系。
关键词:电缆隧道;风险评估;动态管理;综合性保障;安全运行
一、研究背景
目前,在上海市的电网建设中, 电缆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大直径电缆隧道已成为解决市内大容量电力输送的有效形式。 一方面,在运行的隧道呈现出电压等级高、距离长、运行环境复杂的特点;另一方面, 上海的地下资源紧张、地下环境复杂,电缆隧道往往会和给排水系统、公共管线、地铁隧道等地下设施并行、交叉, 相互之间存在影响, 给电缆隧道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和不可控因素。
由于缺乏科学系统的风险管理分析方法, 以及隧道运营相关信息缺失, 运行部门不能全面了解电缆隧道所处的风险状态、 不能实时掌握安全风险源的分布和实际状态。 此外,在一些较复杂和不稳定的地底环境下,人工进入地下电缆隧道对电缆进行维护, 是非常耗费人力资源并具有一定危险性。
综合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 有必要采用更加科学的方法, 建立风险管理的有效防范体系, 从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监控等方面, 形成系统的管理流程, 对电缆隧道安全风险开展实时、动态、全面的管理。
二、研究思路与电缆隧道安全风险动态管理体系
(一)研究思路
本研究以风险全过程管理为思路, 梳理电缆隧道安全风险源,构建电缆隧道安全风险的评价机制。 在实施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全面管理、预先控制、动态管理的原则,并基于这 4 个原则,建立电缆隧道安全风险动态管理体系。
(二)构建电缆隧道安全风险动态管理体系
电缆隧道安全风险动态管理体系,如下图所示。
电缆隧道安全风险动态管理体系
由于风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因此风险管理也应随着风险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上图中的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跟踪所形成的闭环管理过程, 形成了对风险的实时动态分析,持续跟踪风险的状况, 以及根据风险的发展,及时采取应对举措。
三、建立电缆隧道安全风险动态管理体系的主要措施
(一)辨识安全风险源,开展风险评估
1.开展电缆隧道安全风险识别
电缆风险存在于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的各个阶段。 其中,建设过程的风险最大, 其在运行过程的风险基本处于较低的稳定状态。 同时,各个阶段过程的风险具有关联性,如设计过程的不合理,会形成运行阶段的风险源。 另外,在运行过程中,还涉及人员参与、运行维护的流程。 电缆隧道及相关设施与运行维护人员、过程相互影响产生风险。
基于上述考虑,借鉴 HAZOP(Hazard and Operabil- ity Analysis,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方法的思路,建立电缆隧道安全风险评价体系。 HAZOP 涉及设计、施工、营运、维护、环境等不同方面。
结合运行维护的实际经验, 通过对以往运行维护中发现的电缆隧道安全风险事件进行分析, 发现其中的主要问题包括,隧道本体渗、漏水、隧道沉降、水泵故障等,具体如表 1 所示。
2.实施风险评价,确定主要风险
采用风险评估 RPN 法, 对上述风险进行危险源的风险评价,并结合风险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后果,开展风险评定。
RPN 法,是采用与系统风险率有关的 3 种因素指标值的积,来评价风险等级一种方法。 其公式是:RPN= S×O×D。 其中,S,指风险发生的严重程度;O,指风险发生的概率;D,指风险发生的可探测性。 针对这 3 个方面,制定 SOD 相应的评价标准, 采取定性分级的方法, 设定 5 分制的打分标准,具体如表 2 所示。
针对风险发生的损失, 从电网安全、人员安全、社会形象、直接经济损失等方面进行评价,对可探测性也设置 5 分制的打分标准。 对上述各个风险进行 RPN 值打分,并确定主要的风险因素,具体如表 3 所示。
3.确定隧道安全风险应对策略
对识别出的主要风险,采用 ABC 原理,对风险源进行有针对性的管控。 具体措施如表 4 所示。
(二)建立综合性手段,实施动态管理
风险动态管理的重点在于对风险的跟踪管理。 主要是通过对风险的发展情况进行跟踪观察, 督促风险规避措施的实施,及时发现和处理尚未辨识到的风险, 而风险跟踪是风险动态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采用监控系统、动态采集信息, 以及开展安全性评价、动态更新风险点是两个重点。
在采用监控系统、动态采集信息方面,应用电缆隧道综合监控系统, 对隧道内的设备进行自动监控和智能管理。 用户可以远程实时了解隧道内的现场视频信息、基础设施(风水电)的运行状态、电缆终端接头局放信号、电缆表皮温度、环境温度和湿度、隧道沉降等情况,使隧道管理更加方便、快捷。 具体措施是:
1.电缆本体监控
(1)局放信号。 监测系统通过对局部放电信号进行报警,可使运维人员及时掌握电缆绝缘状况,并提出智能进阶式的报警策略,提高局部放电报警的准确性,为运行人员提前预警电缆质量问题。
(2)负荷电流。 负荷电流是电缆运行最基本的参数,直接关系到输电网的稳定性。
(3)电缆表面温度。 采用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 有效地监测电缆的运行温度、环境温度, 实时显示温度分布曲线图,建立线路运行负荷、电缆外部温度和电缆导体温度的关系,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4)电缆护层电流。 电缆护层电流在线监控系统, 实时监控电缆护层状态。 如发现护层电流异常会及时报警,并以短信方式提醒运行工作人员。 把握好电缆主绝缘的第一道防线,就可以有效预防故障的形成。
2.隧道整体环境监控
(1)运行环境监控。 隧道中电缆的运行状况, 是由电缆本身的特点和地底环境的各个因素两方面所决定 的。 隧道中的环境监测因素有, 温度、湿度、裂隙瓦斯(一氧化碳、硫化氢)浓度、氧气浓度、水位、烟雾等。 一是温度。 在运行中,介质损耗会随着电压、电流和气温的上升而上升。 电缆的温度不能超过阀值, 否则, 就会引起电力中断,甚至造成火灾。 二是水位: 水的浸泡会导致电气设备的短路或者烧坏, 严重时不仅会毁坏本隧道内的电气设备, 而且会影响到其他与电缆关联的用电或供电设备。
(2)基础设施运行状况监控。 对电缆隧道中所有配套设施和系统进行监控, 当供电、通风、照明、排水、消防等基础设施发生异常时,均能实现及时报警。 一是智能化照明监控系统。 在每个工作井都配置有照明控制箱,且照明控制箱都配有远程控制接口。 当巡检人员进入隧道之前, 监控中心便可以提前开启相应的照明光源, 并通过监控系统, 检查该区段的环境状况, 保障了巡检人员的安全。 二是智能化风机控制系统。 提供自动、半自动和手动的风机及对应风阀控制方式选择, 并根据采集的隧道内外环境信息,以及通风机、风阀本身的状态信息,来执行风机的运行, 智能化地将隧道内空气质量控制在最安全的范围内, 为巡视人员提供了可靠的环境保障。
(3)隧道沉降、结构等监测。 通过在隧道内多个截面进行数据点布控,应用专用沉降监控技术, 观察隧道本体结构的徐变过程, 并综合利用基于多施工参数的模糊人工神经网络、时间序列、动态方程的方法, 对隧道沉降趋势作出智能预测, 对是否达到临界状态作出判断,同时作出报警反应。
3.隧道安防监控
电缆隧道的安全监控, 主要包括门禁及工井盖防侵入系统和视频监控。 通过对隧道井盖状态监测,判断不明开启 / 损毁 / 偷盗井盖行为;通过隧道入侵状态监测,判断不法人员入侵隧道的行为, 从而预防不法分子进入电缆隧道进行盗窃或破坏。
(1)智能高清视频监控。 在隧道内安装高清变焦摄像枪机及温度探测枪,对隧道线路全线进行视频监控, 开展 24 小时监测。 在隧道出入口重要位置, 运用了人脸识别技术,发现移动物体自动抓拍分析, 根据比对数据库,实时反应隧道中人员是否为公司运维工作人员。一旦比对失败,系统将实时反馈监控中心, 通过人工再次确认是否有外部人员入内。 视频信息和温度数据均能实现 720 小时存储, 不但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 同时实现了故障定位,提高了检修效率。
(2)门禁及工井盖防侵入。 在隧道端点出入口和各工作竖井井盖入口处设立, 实现读卡身份识别和自动撤布防,及时、全面地获取现场全部通道人员进出刷卡和布撤防信息, 并通过通信服务器完成向电缆监控中心的数字化联网服务,真正做到出入人员实时可控。
(三)开展安全性评价,动态更新风险点
为全面检视电缆隧道的安全风险, 每年开展电缆隧道安全性评价。 同时,委托第三方机构, 组织隧道土建、通风、排水、供电系统、光纤测温系统、技防监控系统、消防系统、电缆桥支架结构等方面的专家, 对电缆隧道进行专项安全性评价。 通过安全性评价,及时发现并处理隐患,以保障隧道安全可靠运行。
1.全方位的安全性评价
(1)电缆隧道的安全性评价, 主要是针对电缆隧道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包括土建结构及沉降状况、排水、供电、消防等各类系统运行情况, 以及隧道防台防汛及相关设施、设备,隧道其他附属设施与辅助设备。
(2)在电缆隧道安全性评价方式上, 专家组采取多种形式,全面采集电缆运行各方面的信息, 包括从现场踏勘查安全隐患,从设计要求查安全隐患, 从管理现状查安全隐患。 对照各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和企业的管理要求,全面辨识电缆运行的安全风险。
2.安全性评价的效果
针对所评价的各个隧道, 分别从土建、渗水、沉降、通风、给排水、消防、供电、综合监控系统, 电缆支架、桥梁等多个方面寻找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建议。
(四)实施综合性保障,确保风险应对
1.建立管控制度
(1)根据现状,进一步梳理和优化电缆隧道风险动态管控流程。 完善电缆隧道风险的识别、分级、应对流程,使其更加适用于电缆隧道的风险特征。
(2)结合公司“五位一体” 体系建设, 将相关工作内容和工作职责落实到各个岗位, 并制定相关的考核标准、操作标准。
2.建立应急预案体系
为了有效应对电缆隧道安全风险事件的发生, 针对风险事件,在电力公司整体风险预案体系的框架下, 制定应对隧道火灾、突发水灾、突发地震、高空坠落、突发低压触电等各方面的应急预案。
(1)对隧道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应定期开展应急演练,通过演练评估预案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发现改进的空间,并对应急预案不断进行修订完善。
(2)通过对电缆隧道安全风险的主动和实时监测, 开展预警发布和预警响应,在发生安全事件时,开展相应的应急行动, 以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电缆隧道安全事件发生。
3.开展员工培训,提升员工技能
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交流, 组织骨干力量赴其他单位交流学习,参加各种级别的学术交流。 在培训方式上, 可通过开展讲座、现场教学、典型数据与案例分析,以及上岗考核等多种方式,增强相关人员对隧道安全风险的管控能力。
四、结论
当下, 城市电网隧道化已成为现代社会城市型电网的特色和发展方向。 本研究基于风险评估、动态管理, 建立管控制度、应急预案体系、开展员工培训等综合性保障措施,构建电缆隧道安全风险动态管理体系,提升电缆管理的效率,确保电缆的安全稳定运行。 最终形成坚强智能电网下的电缆管网生产运行管理新模式,将为更多企业在风险管控方面提供指引和借鉴。
《电缆隧道安全风险动态管理体系构建研究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9/0108/20190108041252591.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guanlilunwen/2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