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意大利著名作曲家普契尼改编创作的真实主义歌剧《人们叫我咪咪》选自歌剧《艺术家的生涯》又名《波西米亚人》出现于第 一 幕中,是广泛传唱且具有代表性的抒情女高音唱段之一 。歌剧将“爱情”这个经典的主题贯穿始终。《人们叫我咪咪》成功塑造了咪咪纯真善良的经典女性形象,同时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阴暗现象 。普契尼通过对咪咪形象和其情感世界真实细腻的描写,使该作品经久流传,深入人心 。
关键词:普契尼,抒情女高音,演唱分析
一、《人们叫我咪咪》的介绍
( 一 )作者及其创作基本情况
普契尼的艺术造诣被世人认可,是继威尔第之 后歌剧历史上的里程碑式的代表性人物,是代表真 实主义歌剧的最具影响力的领军人物 。普契尼一生 的创作数量并非丰富但作品精益求精,有近十二首 歌剧作品流传于世。第一部被认可的作品是《曼依· 列斯科》,该歌剧也算是普契尼的成名之作,并初步 形成了属于普契尼的创作特点 。歌剧《艺术家的生 涯》是极具普契尼特色的真实主义歌剧,《人们叫我 咪咪》正选自其中 。普契尼在继承了意大利传统歌 剧优点的基础上,将新鲜的音乐元素融入其中 。并 且在普契尼的创作中还大胆尝试加入了 “异国情 调”, 为意大利传统歌剧中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之 再次生机勃发。
普契尼的歌剧继承着意大利传统歌剧中注重 人声旋律的展现并巧妙地强化乐队的协作作用,加 上普契尼天才般的旋律创作使他的作品极具歌唱 性和艺术感染力。与威尔第所偏爱的创作“英雄式”歌剧有所不同,普契尼则将细腻的情感描写注入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中,在戏剧性的基础上更加看重抒情性的音乐风格 。并且在普契尼所创作的歌剧作品中,其中有七部作品专注于刻画女性形象,这一习惯与普契尼的家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父亲过早的离世使母亲承担起家庭的责任, 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使普契尼对于女性有着多于旁人的敬畏及赞赏。
普契尼在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中,运用了对于西方五声调式的独特见解,从节奏和和声方面入手,采取真实性的故事情节,使得作品极具戏剧性色彩与观众拉近距离,使得更好地引起共鸣 。普契尼顺应时代需求,旋律平稳婉转,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成为 20 世纪歌剧史上里程碑式的先锋人物,同时普契尼的艺术创新精神, 也为 19 世纪的浪漫主义音乐向 20 世纪欧洲音乐的过渡起到了坚实的铺垫作用。
(二)创作背景及剧情分析
四幕歌 剧《艺 术 家 的 生 涯》,脚 本 来 源 于 法 国小说家亨利·穆杰的小说 《波希米亚生活场景》,该 小说由作者亨利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原型创作, 描写了一群贫穷的巴黎知识分子的爱情纠葛与生 活经历 。普契尼第一次接触到这本小说,就被书中 所描绘的人物和生活深深吸引,回想起少年学生时 期贫苦的求学经历,因而决定创作该作品。
普契尼历时三年的时间将 《艺术家的生涯》这 部歌剧创作出来,经过反复地斟酌和不断修改才得 以问世。《艺术家的生涯》讲述了巴黎拉丁街区中居 住的四位贫苦的艺术家们丰富多彩的生活,虽然身 处社会的底层,过着紧衣缩食的艰苦日子,但他们 积极乐观 。剧情围绕诗人鲁道夫与绣花女咪咪的爱 情故事为线索展开。该歌剧富有诗意却生活化地讲 述了现实生活的残酷无情和爱情的忠贞纯洁,是对 自 由和青春的歌颂。
剧情讲述了咪咪与鲁道夫在昏暗的阁楼中相遇, 咪咪来向鲁道夫借火为了点亮 自 己手中的蜡 烛,在黑暗中鲁道夫触碰到咪咪的手,随之鲁道夫 唱出了《冰冷的小手》这首著名的咏叹调,热情地向 咪咪介绍了自己并表达了爱意,这一举动将羞涩的 咪咪打动,那颗冰冷孤寂的心被“一 团温暖的火”点 燃了,随后咪咪唱起了《人们叫我咪咪》介绍 自 己, 并讲述着作为绣花女的生活。
作为绣花女的咪咪当时所处的欧洲是资本主 义快速发展的时期,这样的大环境下使得手工业制 造者沦为实质上的无产者,随之与资产阶级之间形 成了一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但所付佣金极为微 薄,这与劳动者所付出的劳动完全失调,长久以往 使得生活境遇窘迫难于温饱, 沦为社会中的最底 层 。剧中的咪咪是身体患有疾病的,身处于这样的 社会环境中,她依旧热爱着自己的刺绣,对生活充 满向往,对未来拥有憧憬 。普契尼笔下“小人物”的 形象更容易使歌者贴近自己寻找情感互通,所以在 演绎这个唱段的时候要表达出咪咪作为少女时期 的女性应该有的羞涩胆怯和与鲁道夫慢慢熟悉后的深情与真诚 。
二、音乐本体及演唱分析
( 一 )音乐本体分析
全曲由叙事宣叙 、叙事咏叹及抒情咏叹组成, 整首咏叹调基于同一调性 D 大调,D 大调更贴近作 者所描绘的形象,音域在 d1—— a2 之间,可分为三 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叙事 A、B、A'(1~31 小节),A 段(1~ 15 小节) 唱段开始力度为 pp 采用宣叙调的轻声诉 说引入,以 2/4 拍开始,全曲开篇音采用四分音符, 随之出现的八分音符巧妙地展现了咪咪欲言又止 地诉说,心里“怦怦乱跳”的紧张感 。接下来的伴奏 织体是连续的上行, 第 3 小节采用降 B—— E 增四 度和还原 F—— 升 G 减七度,和终止式将咪咪的羞 涩与忐忑的情绪表现出来,第 7 至第 9 小节出现同 音同节奏的四分音符反复, 节奏逐渐变得平稳,咪 咪的情绪也随之平静下来,伴奏部分为 3 小节的大 切分节奏型,节奏的衬托将咪咪羞涩中夹杂的紧张 与喜悦展现得淋漓尽致。尾声部分将音乐力度进行 渐慢渐弱的处理,自然过渡到下一部分。
B 段(16~26 小节)节拍为 4/4 拍-2/4 拍,速度由 开始的“柔和的行板”变为“平静的行板”速度较前 面部分变快,旋律随之流动悠扬起来,速度变化体 现出情绪的高涨变化 。第 17 小节采用了两个三连 音,随之出现的是连续性的上行音阶,将旋律线逐 渐拉开, 体现出情绪上的逐渐高涨,19 小节出现渐 慢地处理到 24 小节节奏相对舒展自由, 随后又恢 复到原速 。这一部分的音乐是爱情的独白,舒展流 畅的旋律与 A 段形成了性格上的对比。
A’段为变化再现(27~31 小节)2/4 拍,速度为 小慢板,速度与 A 段相比较快,反复的 5 个小节,为 咪咪短暂的自我介绍,该部分结尾采用反问式的手 法体现出咪咪活泼可爱的性格特点。
第二部分为抒情性的 C 段(32~49 小节)2/4 拍 子,速度变化为适中的小快板,此时的速度与第一部 分相比发生了明显的转折, 这里咪咪继续讲述着自 己的生活,但在这里最能突出体现出咪咪天真活泼的个性, 在此部分中不止 一 次地加入了速度的减 慢,表达出随着两人的熟悉咪咪饱含着深情 。这一 部分的旋律结束在 D 调的属和弦上, 有半终止意, 为即将进入高潮部分做准备。
第三部分为 D、B、D 段 。D 段(50~60 小节)该部 分为作品最为精彩的高潮部分,4/4 拍子,速度为行 板变化为叙事性咏叹调,节奏织体逐渐密集,女生 歌唱与伴奏部分齐奏,演唱音域由中音部向高音部 推送,音域的推送使情绪达到了顶峰,旋律中的每 一句的第一个音呈三度递增,这一段出现的八分音 符加入了起修饰作用的上方二度的倚音,使音乐更 具灵活性层次感鲜明,句与句之间插入空拍,使乐 句更分明 、清晰,突出该段的内容咪咪诉说着美好 的向往并陶醉其中,并展现着咪咪的温柔与深情。
B’段(60~70 小节)是前面(16~26 小节)的变化 重组,虽然在旋律上与前面部分大致相同,但普契 尼对节奏部分进行了重组, 速度转变为了行板,此 部分相较前面而言激昂一些,但是经过高潮部分情 绪达到了顶峰后逐渐回落,62 小节出现的三连音的 运用,连续的上行音阶,旋律大线条感,与前面部分 达成前后呼应的效果,增添了音乐的整体性与完整 程度。最后的两个小节(71~72 小节),是极为短暂的 宣叙,表达出咪咪过长时间打扰邻居鲁道夫所表达 的歉意含蓄地体现了咪咪的羞涩也如大梦初醒般 结束整首咏叹调使情绪在经历前面的转折后回到 现实,采用了基础主音“G”音,节奏相对自由,连续 的十六分音符分别运用十连音 、五连音 、四连音几 种不同的节奏型,突出作曲家普契尼在创作时的灵 活和创新。
(二)演唱分析
这首咏叹调作品中的咏叹性与宣叙性并没有 做过多的区分,所以在作品的开始 、再现部分与尾 声均有宣叙性的旋律出现,并在多处采用了同音同 节奏连续的叙述性演唱原则,在咏叹调中巧妙地融 合入宣叙性旋律,该部分的宣叙调与咏叹调是密不 可分的,他们在音乐中不断地发展,推动情节进行,相交替似的出现增添作品的独特性。
在演唱部分的细致分析重点在于,首先要剖析女主人公咪咪的人物形象特点。咪咪在这首咏叹调作品中是多病柔弱但是天真活泼的绣花女形象,所以在歌声的塑造上需要体现咪咪的性格特点和形象之外更要表现出根据剧情的进展和咪咪的情感变化所表达出的声音变化。并且由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并不是自由发展的,所以在抒情的高潮部分不能过于洒脱, 要饱含着对于美好憧憬及想象的情感 。这需要演唱者在已经掌握的声音体系中找寻到符合以上特点的发声方法, 努力贴近女主人公咪咪 。这也要求演唱这首咏叹调时,由于语言采用意大利语,这需要发音位置要尽量靠后并保证统 一,身体律动感要与声音位置达到同步,使声音干净圆润深厚, 不可以采用过于明亮尖锐的声音演唱这首作品 。其次,具备贴合咪咪性格特点的声音需要从咪咪的情感世界出发,体会出咪咪所处的社会环境下对于生活的憧憬和对于鲁道夫之间抛除物质外朴素真挚的情感。
1.技巧表达
歌唱时的呼吸是歌唱艺术中的基础部分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 。通过运用正确呼吸来控制歌声,才能够称之为声乐 。呼吸是声乐的原动力,这充分说明了呼吸是歌唱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
这首咏叹调开篇省略了篇幅较长的前奏部分直接进入了表演者的演唱,需要演唱者在伴奏的第一个 D 音出来时就做好气息及演唱的情绪准备 。开始时速度较慢,第一个“si”出现在 D 音上,自然音域力度为“P”演唱者的气息尤为重要,要求按照四分音符时长准确演唱,做到以气带声,在第二个小节出现了临时升降号,更直观地表达出咪咪的紧张犹豫与不安 。连接后面的诉说部分以及反复的“咪咪主题” 也就是她的自我介绍部分时,“人们叫我咪咪,我的名字是露琪亚”演唱要求连贯完整,做到如同说话般自如 。第一部分简洁地讲述了名字职业 、对生活的简要描述,需要歌者表达出咪咪开篇的犹豫感轻声低语,和作为少女的咪咪向鲁道夫徐徐地 讲述时心怦怦乱跳得羞涩但要假装镇静的情绪,每 一小句的几乎都标记了力度“pp”的记号,直观表现 出了咪咪始终的紧张感 。在这一部分的演唱,歌者 要注意音量的控制,和情绪的收敛 。 由于这一部分 没有较大跨越的高音,情绪的变化需要歌者控制平 稳自然即可,不宜过于热情也不能过于冷静,要求 始终保持着少女的犹豫与紧张感 。意大利语中的元 音要利用好气息和旋律的连接,咬字清晰向听众准 确传达歌词含义和情感 。第 12 至 25 小节旋律婉转 流畅,咪咪的紧张感得到缓解,演唱时要注意连线 部分的气息连接,要表现出咪咪的纯真和对于刺绣 的喜爱之情 。其中第 19 小节出现了全曲中的第一 个高潮音 a2.旋律不断地极进上行,并伴随舒展却 宽广的旋律为主, 将感情的抒发强烈地表达出来, 在和声上选用了“下属和弦”为主要和弦,配合旋律 的设计使用不断上行的模进,这一部分展现出咪咪 陶醉在自我绘制的未来版图的美好向往里 。
B 段的结束处第 26 小节“你可听见? ”轻巧跳 跃地演唱,这里是咪咪在连续的讲述后对鲁道夫的 轻声询问,情绪饱含羞涩 。第二部分隶属于抒情性 段落“我独自生活每日孤孤单单,虽然不常去做弥 撒但常祈祷苍天……”
咪咪唱起了独居生活,相比较于第一部分的俩 人,距离略显靠近,32 小节开始采用“小快板”来突 出咪咪活泼俏皮的性格特征,并在小快板处进行了 两次渐慢地处理,同时在伴奏肢体部分采用了跳跃 式的八分音符,在较强的旋律下做到连贯的同时要 保持声音的“颗粒感”表现出咪咪的俏皮。情绪感情 上舒展自如不要激动,要贴近歌词和旋律 。37 小节 第一次的减慢要诚恳地演唱出咪咪的虔诚,第二次 减慢自然过渡到结尾融入一些咪咪最为少女的深 情感。49 小节处的延长记号要尽量延长使音乐安静 迎接高潮。第三部分是整首咏叹调中最为陶醉的高 潮部分,“春日第一个甜美的亲吻多么温暖! 初升的太阳多灿烂! ”节奏紧密,连贯的大连线和连续性的上行音阶,更加凸显出抒情的性质 。在伴奏部分的 配器上采用了弦乐合奏的方式,这样更容易产生引 发共鸣感的和声效果 。加上音乐在速度上的变化处 理,使情感强烈丰富,使听众更加深刻感受到演唱 者所表达出的慷慨激昂的情感,引发听众共鸣 。
整首作品的最高音部分,演唱时的气息支撑要 求性高在高音区歌词的清晰要贯彻,更加需要注意 好气口,连线之间换气时要紧密连接,身体放松适 当与旋律进行律动的呼应, 口腔内打开, 软腭抬 起,情绪积极找到头腔共鸣点 。这里的情绪是值得 爆发宣泄的,表现出整首作品中最为饱满的情感, 这里的咪咪是热忱真挚的,抒发出对于未来美好的 憧憬畅想,短暂的陶醉体现出咪咪真诚乐观的性格 特征 。
第 65 小节演唱时音量做渐弱处理, 从梦境般 的畅想中慢慢回到现实。结尾两小节分别采用了十 连音 、五连音和四连音,演唱者在演唱时应注意特 殊的节奏型速度的均匀性 、重音部分,以此达到吐 字清晰快速准确,这需要在表演训练过程中演唱者 刻苦地练习这两句话的歌词以达到不论在什么时 候张口就来,同时因为是连续的十六分音符同一音 高的演唱,声音要扎实不能虚声虚气如同讲话一般 的自然流畅 。最后一句的减慢“我是你的邻居常来 打扰使我心中非常不安” 把咪咪的拉回到现实中, 遗憾收尾情绪自然回落结束全曲 。
这首咏叹调除第三部分高潮处的情感宣泄的 爆发力外,其余部分要求情绪舒展自如,但不能缺 失内在的张力抒情性的声音 。并且,作曲家普契尼 在歌曲的多处采用了连线的形式来体现出演唱时 对于气息的把控与运用来体现出作品各部分之间 的连接与完整,这就要求我们要在演唱时要利用好 腹腔的呼吸,以达到循环式呼吸歌唱的方法,使气 息更好地流动起来 。
2.情感演绎及二度创作
表演创新也可以称为歌曲的二度创作,是指在 表演者在保持歌曲作者的原始初衷和基本要求的同时, 做到结合自身情感和对于作品的理解在表演 时对作品的处理和呈现,以形成自己的风格及特点。 情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 复杂而稳定却又因人 而异, 艺术作品的情感是通过作者极具艺术感染性 的手法所表达出的,这种情感将远远超出生活 。
《人们叫我咪咪》旋律婉转流畅戏剧性强但结 合着真实性, 作者致力于追求朴实自然的情感,在 表演者演唱时,要体会作者创作的原始初衷,结合 自身融入主人公情感世界,深刻体会咪咪善良纯真 却又脆弱无力的女性形象。普契尼的歌剧选材偏爱 以女性人物为主,《人们叫我咪咪》中的咪咪就是一 个虽然身处社会底层又身患重病但对于爱情及新 生活充满憧憬和渴望的女性形象,虽然与鲁道夫在 阁楼相遇后 一见钟情但最终却无法抵抗住命运的 无情捉弄,善良纯真的咪咪最终病逝与鲁道夫阴阳 相隔 。演绎这首咏叹调需分析观摩名家前辈所演唱 的版本进行对比,这样更有利于帮助演唱时细致分 析并理解作者对于人物的形象刻画和情感的抒发, 取长补短,带着最真实的饱满情绪去诠释咪咪这首 咏叹调。意大利的女高音歌唱家弗蕾妮富有戏剧性 的声音和饱含深情的演唱成为这一作品的表达典 范,段落之间情绪的层次对比,高潮部分对于情感 的抒发特别是将咪咪对于爱情和美好生活的渴望 和病弱的少女的羞涩感表现得恰到好处,将咪咪孱 弱真挚 、灵动活泼的形象演绎得引人入胜 。在表演 中弗蕾妮对于作品进行了自我的创新,她将 C 段抒 情部分的二八音符改编成了小附点进行演唱,使音 乐增添了“颗粒感”,咪咪的俏皮形象也体现得淋漓 尽致,在贴近原情绪的情意绵绵基础上更表现出了 爱情的至死不渝 。弗蕾妮很好地证明了无论声音的 “大号或小号”都可以造就经典,使人印象深刻。
演绎作品时通过自己对于这首咏叹调的见解 在 基于作 品的 原始的 情感和 要求上 进 行 创 作,但创新依旧紧扣主题,在此基础上创新出具有自己风格特点的表现。虽然咪咪的人物形象是患病虚弱的女性形象, 但是作曲家却赋予了她不一样的灵魂,咪咪热爱生活,不卑不亢,在现实的悲苦中 自寻美好之处,演唱时应该结合这几点特点演绎出不同凡响的人物形象 。
三、结语
《人们叫我咪咪》是女主人公咪咪的自述唱段,也是回应着鲁道夫,这种“对话”的交流方式虽然没有明确的特指回答什么但却是咪咪与鲁道夫之间心灵和情感的沟通 。这部歌剧讲述了两人在阴暗的阁楼中相遇,这一背景的铺垫也暗指了咪咪与鲁道夫爱情的悲剧结局。普契尼采用平凡女性的形象使其更好贴近每一个表演者,并在病弱的咪咪身上赋予了更伟大的女性形象 。咏叹调是整部歌剧作品中的组成部分,蕴含着特定的背景 、内容和风格,表演者在演唱时,不仅需要融入自己的情感更加需要贴近人物本身,体会作者的初衷,在感性的表达渲染上增添理性的克制,使技术与情感充分发挥作用 。
参考文献:
[1]吴琼.油画艺术中色彩的情感表现[J].艺术评鉴,2022(01):48-50+65.
[2]吴王宁 . 咏叹调《人们叫我咪咪》的艺术特征及演唱释义[J].黄河之声,2022(01):123-125.
[3]高慧. 咏叹调《人们叫我咪咪》的演唱解析[J].黄河之声,2020(15):14-15.
[4]张娓嘉 .浅析绣花女“咪咪”的咏叹调《啊 ,人们叫我咪咪! 》—— 选自歌剧《艺术家的生涯》[J].戏剧之家 ,2014(12):76+84.
[5]王丽云 .普契尼歌剧《艺术家的生涯》中咪咪的咏叹调《人们叫我咪咪》演唱分析[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14 年.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56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