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舒伯特艺术歌曲音乐版本之初探—以《野玫瑰》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4-03-09 11:29:0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舒伯特作为早期浪漫主义作曲家代表,一生创作歌曲600多首,被称为“艺术歌曲之王”,其创作的艺术歌曲广为流传,在各种音乐会和声乐教学中被广泛使用。其艺术歌曲的乐谱版本和音响版本数量较多、类型庞杂,对于声乐学习者如何选择合适的乐谱、音响版本,本文以《野玫瑰》为例,进行乐谱及音响版本的梳理、对比,以对声乐表演与学习者有所参考。

  关键词:舒伯特;艺术歌曲;《野玫瑰》;乐谱版本;音响版本

  浪漫主义时期奥地利作曲家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chubert,1797—1828)在短短几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写出了各种体裁和形式的作品将近一千件,其中数量最多、成就最高并最有特色的有600多首歌曲。舒伯特的歌曲创作,主要是从18—19世纪德国诗人歌德、席勒、克洛普斯托克、克劳第乌斯、吕凯尔特、缪勒、雷尔施塔布、海涅等的诗中获得灵感的。早年所作第一批成功的作品如《魔王》《纺车旁的格雷欣》《野玫瑰》《迷娘之歌》《无穷尽的爱》,等等,歌词都是歌德的诗。中期的重要作品,是采用缪勒的组诗写成的两部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和《冬游》。晚年用雷尔施塔布、海涅和塞德尔的诗写成的十四首歌曲,是他的最后杰作,舒伯特去世后由出版商哈斯林革结集刊行,取名为《天鹅之歌》。

  一、关于《野玫瑰》

  艺术歌曲《野玫瑰》,作于1815年8月19日,出版于1821年,列为作品第三号之三。奥地利目录学家多伊奇的编号是D.257。作品原调是G大调,后有改为E大调。歌词采用的是歌德的诗作。

  (一)歌曲具有经典性

  1.是音乐会或声乐训练常用曲目。舒伯特是德国近代艺术歌曲的创始人,他所作的600多首歌曲显示出卓越超群的曲调写作能力。曲调朴素自然,和声新颖,大小调交替,充满戏剧性。在自然音体系和声基础上巧妙运用变化音;钢琴伴奏风格多样,他把和声、伴奏提高到与诗歌同等重要的地位。在诗与歌之间建立起了一种均衡和谐的关系。因此,包括《野玫瑰》在内众多舒伯特艺术歌曲,多次在各种音乐会上以各种表演形式出现,而在声乐教学当中,这些艺术歌曲也常常被用来训练歌者的声音技巧和用以提升音乐修养。

  2.以多种语言多种形式广泛流传。从社会影响度来讲,舒伯特的歌曲和德奥地区的民间音乐语言有着千丝万缕的血缘关系。像《野玫瑰》和《鳟鱼》这样用分节歌形式创作的民歌型歌曲,在他的歌曲创作中占有很大比重,并且都成为广泛流行的世界性民歌,被译为多种语言在全世界传唱。

  (二)歌曲版本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

  本文探究《野玫瑰》不同乐谱、音响版本,具有一定补白意义和音乐表演、音乐教学与教学实践指导意义。第一,目前对舒伯特的艺术歌曲研究方面,主要涉及的是歌曲特点、诗句与音乐的关系、歌曲伴奏、演唱方式方法等方面。研究林林总总百花齐放、各家争鸣,但就乐谱和音响版本方面,按笔者目前收集查阅的资料来看,系统和全面的版本比较研究为数不多,对《野玫瑰》的版本研究只是在其他作品研究中略有提及。第二,《野玫瑰》这首歌曲曾经使用过G大调和E大调两种调,所以不同声部的演唱者在演唱这首歌曲时,应该注意到不同版本所使用的调性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当的乐谱版本。

  (三)歌曲及歌曲演绎的一般概述

  《野玫瑰》全曲共48小节,一段曲式,重复旋律演唱三遍。全曲共三段,每段结构完全相同,句法上每段都是5句+2个叠句。开句音乐明朗(第1、2、3句),情节转变时,转变调性为D大调(第4句),为了强调叠句“玫瑰玫瑰红玫瑰,荒野上的玫瑰”,使第5句结束在属调上,虽然歌词内容已告一段落,但在音乐上却明显还未收束,以此引出叠句的音调。

  歌中使用的歌词是德国诗人歌德的诗作。1771年春,歌德从J·G·赫尔德(1744—1803)处见到保罗·冯·德阿尔斯德编的《世俗歌曲荟萃》中有一首民歌,每节歌的叠句都是“荒野里的玫瑰”,歌德见了很是喜爱,就把它改写成《野玫瑰》一诗。这时歌德正热恋着乡村牧师布里昂之女弗里德里凯(1752—1813),诗中的“野玫瑰”很可能是暗喻这位姑娘,而“少年”则是诗人的自喻。此诗一出,受到了许多作曲家的青睐,J·F·赖夏特(1752—1814)、A·J·龙贝尔克(1767—1821)、C·G·赖西格(1798—1859)等都曾为它谱曲,用此诗写成的歌曲总数在一百首以上。

  就《野玫瑰》来说,全曲钢琴伴奏多使用的是柱式和弦音型。但在力度上多处理成pp,间奏和尾奏是三段完全相同的两小节取自歌唱旋律的短小动机。在演奏此曲钢琴伴奏时,弹奏右手的柱式和弦应注意力度的控制,采用柔和且均匀的贴键方式弹奏,伴奏主体部分双手均使用的是均衡的八分音符,触键时间不应过久,应采用断奏staccato的演奏方式,加上左手的低音旋律,在活泼俏皮中略带一丝柔和。

  二、关于《野玫瑰》乐谱版本的选择

  (一)主要乐谱版本梳理


  笔者从现有海量版本中,收集了较为权威性的五种版本,整理归纳了本版类别、版本名称、出版公司、出版年代、出版版次、出版书号、版本说明、演奏注释等内容,以便音乐表演、音乐教学与教学实践指导中精准选择。见表1:

舒伯特艺术歌曲音乐版本之初探—以《野玫瑰》为例论文

  (二)乐谱版本的差异比较与选择建议

  选取前文提到的五种乐谱版本中第1、2、3、5号版本进行比较。见表2:

舒伯特艺术歌曲音乐版本之初探—以《野玫瑰》为例论文

  从上面表1、表2信息可看出,2003年出版的钱仁康注释版,在乐谱各项标记方面综合了其他三个版本的所有谱面标记内容,并附有中文释意,比较全面。然而,因Eine Auswahl版(2002年)和DR.Theodore Baker版(1923年)这两版都是分有高、低音两卷,所以此版本(给高音用)在调性上使用了适合高音声部演唱的G大调,钱仁康版是舒伯特歌曲精选版,在调性选择上只使用了适合中音声部演唱的E大调一个版本。

  选择建议如下:

  1.从学习选择角度来看,钱仁康注释版(2003年),因其详尽的德语、中文对照注释,和曲后附有的歌曲分析,再加之乐谱使用的是E大调版本,全曲最高音至小字二组的E音,比较适合高音声部初学者在演唱《野玫瑰》这首歌时使用。同时也适合中声部演唱者使用。

  2.Eine Auswahl版(2002年)全德语的注释且无中文注释,并且在乐句演唱法上标记没有连线,会给初学者造成一定的理解困难,因此不建议使用。但此版本使用G大调,全曲最高音至小字二组的G音,适合高音声部中高级程度者演唱。

  3.DR.Theodore Baker版(1923年)均用意大利文标记曲内表情术语,乐句连线清晰,使用G大调,适合高音声部中高级程度者演唱。另因其还附有英语版歌词,所以还可以供具有英语演唱能力的歌者使用。

  三、《野玫瑰》音响版本的比较与选择

  (一)音响版本的基本情况统计


  根据1996年中文版《音乐圣经》(下册)“舒伯特艺术歌曲”唱片推荐,选择以下四张含有作品《野玫瑰》的唱片进行版本介绍。见表3:

舒伯特艺术歌曲音乐版本之初探—以《野玫瑰》为例论文

  (二)四个演唱版本的差异比较

  1.演唱风格。四位歌唱家在不同年代演唱的《野玫瑰》这首歌版本各具风格:其中,德国歌唱家菲舍尔·迪斯考被誉为“舒伯特艺术歌曲最好的演绎者”,而同是德国歌唱家的彼得·施奈尔,其所属男高声部且拥有金属光泽的高音音质,适合男高音去学习聆听。《野玫瑰》这首歌曲由德语演唱。两位德国歌唱家在语言和发音上,能够给予我们较为标准的示范。另外,年轻的男高音伊恩·博斯崔吉所演绎的《野玫瑰》,既融合了菲舍尔·迪斯考优雅细致的演唱处理,又具备彼得·施奈尔演唱版一样的高音声部特质,并且因为他是现今活跃在乐坛的著名艺术歌曲演唱者,他的演唱能给我们理解当今德语艺术歌曲的演唱流派与走向提供更直观的信息。

  2.演唱特色。笔者对四个版本演唱《野玫瑰》音乐特点,从速度、力度、呼吸、音色、表情、钢琴伴奏等演绎要素归纳。见表4:

舒伯特艺术歌曲音乐版本之初探—以《野玫瑰》为例论文

  3.叠句处理。歌曲叠句,由于其重复性特点,不能简单重复,需要灵活的艺术性加工处理,笔者通过对四位歌唱家演唱《野玫瑰》时叠句处理的分析,发现方法各异。以下是四位歌唱家演唱歌曲中出现三次“玫瑰玫瑰红玫瑰,荒野上的玫瑰”叠句艺术处理的差异比较。见表5:

舒伯特艺术歌曲音乐版本之初探—以《野玫瑰》为例论文

  综合表4和表5,结合这四位歌唱家在《野玫瑰》中的演唱比较,不难看出,从声部选择上来讲,高音声部的学习者,可以在技巧和音色控制上,选择彼得·施奈尔、阿琳·奥格尔的版本进行研究学习,因为这二者分别在高音技巧和气息处理上具有一定的特点。而中音声部学习者可以多多聆听学习菲舍尔·迪斯考的演唱,其在中声区的处理和控制以及高音区的弱化处理上,很值得中音声部学习者借鉴。

  从演唱风格上来讲,四位歌唱家各有所长,但菲舍尔·迪斯考在音色处理、句法处理、和强弱、语气以及给人印象深刻的“叠句”等方面,都显得游刃有余、优雅精致,但我们作为后辈既不能完全照搬某一位大师的所有处理,也不能闭门造车毫不学习模仿。所以笔者认为,在演唱风格的处理方式问题上,我们要博采众长、融会贯通,最终形成自己的特殊风格。

  结语

  本文对乐谱版本和音响版本进行的差异比较,适用于音乐演唱和教学者在今后的实践当中有针对性地依此调整方式方法。抛砖引玉,对这首作品乐谱版本的选择建议以及音响版本的选择建议,则完全应该视听者个人情况而定,好坏之间,自我权衡。不到之处,敬请同行专家指导。

  参考文献:

  [1]钱仁康.舒伯特艺术歌曲精选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15-30.

  [2]程晓凤.舒伯特艺术歌曲的特点及演唱处理[J].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2003(04):59-6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7480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