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舒伯特钢琴奏鸣曲按时间段可以分为早期探索时期、创作成熟时期、晚期三个时期,不同时期的作品有着明显的不同,但都深刻地反映了钢琴音乐的风格转变,也就是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的变化过程。舒伯特钢琴奏鸣曲无论是命名还是乐章结构与创作方式,都体现出了一种曲式的变革,早期作品受到古典时期奏鸣曲风格的影响,没有使用复杂的音乐织体。而成熟时期就钢琴奏鸣曲这一题材而言,创作风格与早期作品截然不同,创作手法也趋于成熟。巅峰时期舒伯特的创作思想更加成熟,有突出发展,在情感上更加展现了艺术抒情的特点,节奏变化更为丰富,旋律上突出抒情优美的特点,明显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本篇文章主要以著名作曲家舒伯特为核心,探索其不同创作时期钢琴奏鸣曲的不同风格,帮助更多的人提高对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的认知。
关键词:舒伯特 ; 钢琴奏鸣曲 ; 风格
经济的高质量飞速增长和科学技术的日益革新,带动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也因此得到了质的飞跃,这种物质生活上的改变让人们对生活又产生了新的追求,比如精神需求的转变和对生活品质的提升等。钢琴曲在现代生活中可以说是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一种有效途径,并且随着大众思想文化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对钢琴曲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并爱上欣赏钢琴曲。下面将以舒伯特的文章为根据展开论述。
一、舒伯特早期钢琴奏鸣曲风格探析
提到钢琴曲耳熟能详的作曲家无疑是贝多芬,但同时期杰出的作曲家还有舒伯特,他是被全世界公认的优秀作曲家,被誉为“歌曲之王”。舒伯特早期的钢琴奏鸣曲创作属于摸索阶段,也是舒伯特钢琴奏鸣曲风格形成的初期,1815 年至1819 年间舒伯特共创作了十多部钢琴奏鸣曲。纵观舒伯特早期钢琴奏鸣曲,《降 E 大调第七钢琴奏鸣曲》(D.568)这部作品,无论是调式上还是结构上都能看出与贝多芬《降 E 大调第三交响曲》Op.55 十分相似。虽然上述两部作品与贝多芬的音乐作品存在共性,但不可忽视的是这一时期作品仍然具备舒伯特的个人风格和个性化特征,比如《B 大调第九号钢琴奏鸣曲》(D.575),这部作品结构完整,彰显的是舒伯特的个性构思和调性,此外《a 小调第四号钢琴奏鸣曲》(D.537)是舒伯特早期作品中最出色的一部,即便篇幅不长,但是整段作品干净利落,十分能够展现舒伯特的个人特征和音乐作品的个性语言 [1]。由此可见,舒伯特早期作品中虽然融合了许多其他音乐家、作曲家的作品风格和情调,但是他并没有放弃开发属于自己的独特艺术,这才造就了后来。
二、舒伯特中期钢琴奏鸣曲风格探析
舒伯特中期创作的钢琴奏鸣曲也深受贝多芬的影响,只不过从这之前开始舒伯特就已经逐渐完善了自己钢琴奏鸣曲的结构和形式,因此中期钢琴奏鸣曲中还是展现着舒伯特的个人色彩。例如《a 小调第十四号钢琴奏鸣曲》(D.784),这首曲子结构清晰,同时它还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感情色彩,情感的表达强烈,其中曲子的开端是快板乐章,而第一主题中利用的是优美的单旋律,第二主题建立在 E 大调,中间部分三连音显得十分活跃,与后面的 F 大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但这部作品中的慢板乐章部分又具备了极强的创造性,通过右手旋律展现了紧张的情绪。将第十四号钢琴奏鸣曲(D.784)与舒伯特《a 小调第四号钢琴奏鸣曲》(D.537)对比可以发现,中期阶段舒伯特的创作水平逐渐提高,并开始慢慢脱离了贝多芬等人的影响,从内在和外形上逐渐展现自己的个性特征。1926 年舒伯特创作了《G 大调第十八号钢琴奏鸣曲》(D.894),这部作品可以说是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整体风格清晰流畅、抒情鲜明,且曲终部分又让人感觉单纯美好,十分庄严而又迷人。
三、舒伯特晚期钢琴奏鸣曲风格探析
舒伯特晚期钢琴奏鸣曲主要有第十九、二十、二十一号钢琴奏鸣曲,晚期作品标志着舒伯特登上了创作巅峰,充分展现了他钢琴音乐作品的优秀与出色,晚期舒伯特追求的是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也正是这一目标才造就了独特的舒伯特钢琴奏鸣曲风格。《第二十一号钢琴奏鸣曲》(D.960)全曲共四个乐章,每一个乐章的规模都不小,但从这一点来看就已经超越了海顿等人,甚至与贝多芬的 B 大调奏鸣曲(OP.106)对比而言有过之而无不及 [2]。第十九、二十、二十一号钢琴奏鸣曲共同呈现出一种十分重视旋律的音乐张力,整体乐曲旋律的风格、织体、音域都尽显艺术歌曲特色,这三部作品大量运用了古典主义变奏手法,表达出了一种极具浪漫色彩的情感。第十九号奏鸣曲(D.958)第一部分在调性上的对比让曲子拥有了丰富的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而这刚好体现了舒伯特的创作风格,舒伯特晚期作品是他创作成就的集中体现。舒伯特生活在一个古典与浪漫交织的时期,因此才造就了他独特的创作风格,他的这种突破古典、发展浪漫的创作方式,为后世钢琴奏鸣曲的创作带来了极大的启发。
四、舒伯特不同创作时期钢琴乐曲小品特征对奏鸣曲创作的影响
(一)结构特征
舒伯特钢琴乐曲在音乐结构上更多的是 ABA 三段曲式结构,这种三段结构在钢琴乐曲中的展现,让舒伯特的音
乐情绪对比产生了戏剧性,从曲式上形成奏鸣曲式呈式段,这也是初期舒伯特钢琴奏鸣曲古典主义风格的体现,对其钢琴奏鸣曲的创作带来了一些根本性影响,也是不同时期奏鸣曲创作风格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即兴曲》D.899 中的第二首,用一种三连音的流动营造出了古典主义的典雅和温和风格,而到中间段落时内声部中保留了三连音,将音乐转换到了重音强调的节奏形态中,使整首曲子音乐情绪对比更加鲜明。与二段曲式存在明显不同,让舒伯特的乐曲既有回旋曲式、又有变奏曲式,带动了舒伯特早期古典主义钢琴奏鸣曲多元化发展,为其奏鸣曲的创作提供了动力,并为后期钢琴奏鸣曲向浪漫主义的融合奠定了基础 [3]。
(二)和声织体
舒伯特钢琴乐曲中的织体写作主要思维方式为主调音乐思维,不可忽略的是复调性音乐的存在,也就是二声部的
曲子经过处理被增加为三个或者四个声部,还是以《即兴曲》(D.899)为例,其中第 1 首的第 18-19 小节就是声部增加,同时《即兴曲》(D.935)中第 2 首也是把四个声部巧妙的进行了融合。由此一来,乐曲的和声织体特征设计直接影响钢琴曲的音乐形象塑造,与和弦结构、和声布局之间是相辅相成,而且无论是古典主义还是浪漫主义,都需要通过和声织体设计展现音乐形象和个人风格,是舒伯特中期钢琴曲创作中古典向浪漫转化的过程 [4]。舒伯特钢琴乐曲中和声织体特征的明显不同,造就了舒伯特钢琴曲风格的诞生,是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靠拢的重要体现,无论是早期、中期、晚期,都标志着舒伯特个人钢琴奏鸣曲创作的魅力。
(三)即兴特征的表现
即兴这个概念诞生于十五世纪左右的西方国家,指的是非固定形式的一种音乐表现。十九世纪及以前,演奏家和作曲家这两种身份十分模糊且随时互换,而巴洛克时期即兴创作已逐渐成为作曲家的基本素养,这是舒伯特钢琴乐曲即兴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也是其钢琴奏鸣曲创作曲式风格特征独特的原因所在。即兴特征的表现,让舒伯特的乐曲创作逐渐展现个人特色,推动着他古典与浪漫的融合,以及典雅与幻想的匹配。与此同时,舒伯特本身钢琴曲的创作比较注重灵活、多变和自由,是一种无拘无束的情感抒发,与其他作曲家明显不同的地方在于没有过于拘束的曲式结构或者形式,常常以一种单纯而又相同的音型做即兴发挥,这是让舒伯特的钢琴奏鸣曲形成明显个人风格的关键 [5]。舒伯特钢琴曲创作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的演变,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结语
综上所述,舒伯特不同创作时期钢琴奏鸣曲的风格有着明显的不同,从早期短篇却又干净的风格,到中期明显的
抒情性,后来的浪漫主义,都体现出了舒伯特个人钢琴奏鸣曲的独特魅力,都有效充实了钢琴曲的风格与内容,让我们拥有了更多可欣赏的作品。个人认为,现代钢琴曲的创作可以参考舒伯特作品,以促进充实内容、展露情感、表达思想,让音乐更饱满、更有情调,从而吸引更多的欣赏者提高钢琴曲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何柳 . 舒伯特《c 小调奏鸣曲》D958的创作风格与演绎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 ,2015.
[2] 骆璠 . 舒伯特《A 大调钢琴奏鸣曲》D.664 的音乐分析与演奏诠释 [D]. 湖南师范大学 ,2020.
[3] 段信宇 . 从《舒伯特降 B 大调钢琴奏鸣曲 D.960》中探究舒伯特对十九世纪浪漫主义钢琴奏鸣曲的发展 [J]. 北方音乐 ,2020(05):219-220.
[4] 邓邱月 . 舒伯特奏鸣曲 D960 的创作与演奏 [D]. 四川师范大学 ,2016.
[5] 苏琳 . 舒伯特《G 大调钢琴奏鸣曲》(Op.78/D.894)音乐特征与演奏诠释 [D]. 西北师范大学 ,201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34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