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袖梦》是青年作曲家刘乐所创作的一首现代筝曲 ,作品以中国传统的 “ 水袖舞 ”为灵感 ,展现了 华彩的水袖舞袖间的丝丝情谊 ,体现了一种“人袖合 一 ”的舞蹈境界 。作品自创作以来深受古筝爱好者喜 爱 ,后来刘乐将乐曲进行改编 ,创作出重奏版本的《袖梦》。
【关键词】袖梦,乐谱版本,版本分析
本文以 《袖梦》 独奏版本和重奏版本的乐谱版本为 对象 ,从定弦 、乐曲结构 、乐谱提示符号这几方面探讨 不同版本的艺术特色 ,且总结乐曲改编的手段 ,提出乐曲练习过程中的难点及解决办法 。
一、作品简介
(一 )作者简介
《袖梦》是著名演奏家刘乐所作的一首现代古筝作品。刘乐是当代杰出的古筝演奏家 、古筝作曲家 、制 作 人 , 曾获得第七届中国音乐最高奖 “ 金钟奖”、中央电视台 “2012 光荣绽放·十大古筝演奏家 ”“2014 光荣绽放·新十大青年古筝演奏家”双料入选者等荣誉。作为演奏家 , 他的足迹遍布国内外 ,从2008 年至今,他频繁与国内外 知名乐团合作 ,在旧金山 、奥斯陆 、哥本哈根 、 中国香港 、上海 、广州 、深圳等国内外70余座城市举办200余场音乐会及专题讲座 。作为作曲家 , 他创作 、改编了多部优秀古筝作品 ,并致力于古韵今弹的创作思路 ,在传统的基础上加入现代元素进行创新 。例如《秋月吟》以古筝名作《平湖秋月》为元素 ,加入钢琴协奏的形式进行改编创作;《映心水莲》以客家筝派传统筝曲 《出水莲》为元素进行改编创作;《恋春风》以乐曲《彝族舞曲》为元素 , 融合了流行音乐爵士风格元素和现代创作曲式的音乐作品;《翠语》是以茶为题 ,在乐曲中插入采茶音调;《袖梦》 则根据唐代音律及雅乐音阶特点 , 以我国古典舞蹈 “ 水袖舞 ”为灵感创作的一首原创作品 ,乐曲轻柔婉转 , 时而豪迈粗犷 , 刚柔并济 ,描绘出一幅幅活灵活现的水袖舞画卷 。
(二)《袖梦》研究的基本情况
《袖梦》 是一 首深受演奏者和听众喜爱的乐曲。刘乐曾在“ CCTV光荣绽放——十大青年古筝演奏家音乐会 ”以及多场个人音乐会中演奏《袖梦》, 此后《袖梦》这首乐曲也经常出现于古筝专业生的毕业音乐会现场 。独奏版本的《袖梦》有一定的演奏难度 。在演奏技法上 , 长篇幅的轮指和分解和弦的运用、快速指序的运用 、长篇幅的摇指运用使得这首乐曲拥有一定的技术难度要求 , 复调的运用有利于学生建立和声性内心听觉,形成复调意识 。在音乐性上, “梦 ”的流动, “情 ”的深情, “舞 ”从动感到歌唱到轻盈再到强劲的情绪变化对于演奏者的艺术处理能力也有很高要求。在思想内涵上, 乐曲运用唐代音律和雅乐音阶结合现代演奏技巧描绘中国古典的水袖舞,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使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呈现出 一 种新的美感,使古老的文明呈现出新的生命力。重奏版本的 《袖梦》在独奏版本的基础上增 加一个声部,运用了不同的演绎形式 ,使音乐更加丰富,情感表达更加细腻 ,它收录于《乐语筝言·古筝重奏曲七首》 一 书 ,这本书也是浙江省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的创作成果 。 由此可见,《袖梦》是一部值得研究的作品 。
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收集 ,现阶段对于《袖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演奏技法 、演奏分析 、美学思想这三个方面:
其一 , 以《袖梦》中出现的演奏技法为对象进行研究 。 例如: 孙晓微所作《筝曲〈袖梦〉的情境分析与轮指技巧演奏》。 文章主要对乐曲中的轮指练习方法、练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解决方法 。
其二 ,对《袖梦》的演奏与演奏心得进行分析 。例如: 陈伟霞写作的 《筝曲 〈袖梦〉 的演奏探析》。 在文章的第二章中 ,作者论述了《袖梦》的乐曲布局 ,并以段落为单位讲解乐曲的艺术处理手段 。在第三章中论述作者演奏 这首乐曲的感悟 ,得出演奏时要注重段落标题和情感表达 、注重演奏技巧和演奏体验的结论 。
其三 ,美学方面 。例如:姚聃发表的文章《筝曲〈袖梦〉 的意境分析和美学意蕴》。 文章将乐曲与美学相结合 ,论述《袖梦》的“淡”“柔”之美 。
由于重奏版本出版时间较晚 ,还没有对乐曲的演奏 版本或者乐谱版本进行分析 ,分析重奏版本的《袖梦》有一定的创新性 。通常 ,演奏者与作曲家相互交流的媒介是乐谱 ,乐谱是作曲家对乐曲表达意图的载体,《袖梦》的 独奏版本与重奏版本都为刘乐所作 ,分析两种版本的乐谱有利于更深入地理解乐曲 ,更好地演奏这首乐曲 。
(三)《袖梦》版本情况
1.独奏版本
独奏版本 《袖梦》收录于王蔚主编 、上海音乐出版社 出版的 《中国古筝考级曲集: 演奏级》 一 书中 , 这本书 经常被当作教材运用于业余考级十级 , 以及本科生的专 业课学习过程中。 《中国古筝考级曲集: 演奏级》 一 书 共有三册 , 每 一册收录有三首独奏曲和两首协奏曲 ,其 中每首独奏曲均有五线谱和简谱两种乐谱版本,《袖 梦 》被收录于 “演奏一级”。
简谱版本《袖梦》是以首调记谱形式将五线谱的音符 以阿拉伯数字的形式记录下来 。古筝是一种传统的五声 音阶乐器,《袖梦》虽然是人工定弦 ,但也是根据唐 代 音 律及雅乐音阶的特点在 D 宫调的基础上改变个别琴弦的 音高所形成的 ,在学习过程中采用简谱能更好地把握音 阶和旋律特点 。在古筝业余阶段的学习过程中通常采用 简谱 ,学生对于简谱相对较为熟悉 ,采用简谱学习会更 加得心应手 ,并且 , 简谱中古筝指法的标注也相对比较规范 、统一 ,演奏起来更加方便 。
进入古筝专业学习阶段 , 五线谱成为学习古筝的必经之路,现代的一高难度独奏曲及大型协奏曲 , 例如:《晓雾》《如是》《苍歌引》等都采用五线谱记谱 ,如果不接触五线谱的学习 ,对将来的专业学习是非常不利的 。 用五线谱记谱 , 能够更清晰地反映音的高低走向 、节奏 、时值 , 也可以更好地和乐队 、西洋乐器进行合作 。 五线谱版本的《袖梦》处于 “演奏一级”, 在演奏级的乐曲中难度较低 ,定弦较为简单 , 以五线谱版本《袖梦》作为五线谱的入门乐曲学习较为合适 。 当然 , 五线谱的记谱也有一定的弊端 ,如: 没有简谱容易体现乐曲的调式调性特点 、一些古筝的特定指法不能精准地记录 、指法符号不够统一等 。
2.重奏版本
重奏版本《袖梦》在 2022 年出版于《乐语筝言·古筝重奏曲七首》一书, 这本书采用五线谱进行记谱 。与独奏版本把 “ 乐曲说明 ”部分放在乐谱末尾不同的是 , 重奏版本提取单独的一页将乐曲说明写于乐曲之前 ,更醒目地将乐曲所表达的情感与意义传递给读者 。重奏版本在 保留乐曲原旋律的基础上加入一个新的声部 ,通过重奏使乐曲焕发新的生机 。
二、 曲式结构与演奏提示
(一 )定弦
古筝的定弦通常采用传统的五声音阶,《袖梦》则是根 据唐代音律及雅乐音阶的特点在 D 宫调的基础上改变第 1 、2 、3 、19 、21 弦的音高 ,形成一种独特的人工定弦 。 这种定弦使得乐曲产生一种特有的音响效果 ,使乐曲更 加细腻婉转 。重奏版本与独奏版本的定弦方法相同 , 在调式上与独奏版本保持一致 。
(二) 曲式结构
独奏版本与重奏版本的《袖梦》都是一首无再现的三部曲式 , 由 “ 梦 ”“情 ”“ 舞 ”三个部分构成 ,结构相 同 ,小节数量略有不同 。独奏版本的袖梦全曲有184小节: 其中第一部分为 1~ 38 小节 ;第二部分为 39~ 101 小 节 ;第三部分为 102~ 184 小节 。重奏版本全曲有183小节: 其中第 一部分为1~ 37 小节 ;第二部分为 38~ 108 小 节 ;第三部分为 109~ 183 小节 。从整体速度来看 , 独奏 版本与重奏版本均为 “ 慢-中-快 ” 的速度变化 。 由此可见 ,在结构和篇幅上独奏版本与重奏版本十分相似 。
(三) 乐谱中的演奏提示
1.速度记号
在第一段中 ,独奏版本的速度为 =64,重奏版本的速度为 =36,重奏版本在速度上更慢 一 点 ,使得乐曲听 觉上更为舒缓和柔和 。在独 奏 版 本 第 21 小 节 上 方 乐 谱 出现 “ 慢起 ” 的速度提示 ,重奏版本与独奏版的处理较 为相近 。重奏版本的第 23 小节速度变为 =45,速度的加 快象征着乐曲进入第二层情绪 ;在独奏版本中 ,此处并 没有出现速度提示 。在乐曲第 一段结尾处两个版本均有 标注 “rit.”, 提示演奏者进入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散板 。 乐曲的第二段中 , 独奏版本速度为 =70;重奏版本第二 段刚开始的速度为 =65,在 58 小节处速度提示 “稍快”, 速度的变化使得乐曲的张力得到提升 ,也提示演奏者乐 曲情绪的又 一 次提升 。独奏与重奏版本在第二段结尾处 都有 “rit. ”的提示 ,代表着第二段结束 。乐曲的第三段 开头独奏版本有 “ 慢起渐快 ” 的速度提示 ,重奏版本标 注了 “accel.”, 慢起渐快的速度变化可以更好地衔接第 二段的结尾 ;独奏版本第三段刚开始的速度为 =148,在 110 小节处速度变为 =152,重奏版本的速度为 =158,情绪比独奏版本更加激情热烈 。
通过速度的对比 , 了解到独奏与重奏版本速度有所 不同 ,但是相差不大 ,重奏版本通过速度的变化使得乐曲张力得到提升 。
2.表情记号的运用
在乐曲的第一段 , 独奏版与重奏版均标注 “ 流动 地”, 这就提示演奏者在演奏时 一 定要 注 意 流 动 性 , 演 奏时应尽量减少颗粒感 。在散板段落独奏版提示 “ 稍自 由”, 重奏版提示 “ 自由随性地”, 自由也是散板演奏的 特点之 一 。在第二段中开头部分 ,独奏版本标注 “ 深情 地”, 重奏版本则标注 “典雅地”, 这使得乐曲慢板的感 情基调发生变化 ,水袖舞舞者深情地讲述 自 己 的 故 事 , 同时 ,增添了一些庄重 。第二段的摇指部分独奏版本提 示 “澎湃地”, 重奏版本提示 “心潮澎湃地”, 情绪一致 。 在第三段 , 独奏版本出现了多次情绪变化 , 110 小节提示 “ 动感地”、 118 小 节 提 示 “ 歌 唱 地 ”、 134 小 节 提 示“ 轻 盈 地 ”、 150 小 节 提 示 “ 涌 动 地 ”、 158 提 示 “ 强 劲 地”, 情绪的五次变化使得快板情绪 一 步 一 步得到提升 , 使演奏者在演奏时得到较为清晰的提示 。重奏版本则只 有 两 次 提 示 , 113 小 节 提 示 “ 热 情 地 ”, 137 小 节 提 示“轻巧地”。
经过表情记号的对比 ,可以发现独奏版本与重奏版 本的情绪大致相同 ,但在快板部分独奏版本提示更加丰富细致 ,为演奏者提供了更多便利 。
3.连音线的使用
连音线是用于多个相同或不同音高的音符之上 ,用 于相同音高的音符上代表要延长音的时值 ,用于不同音 高的音符上则代表要演奏得很圆滑 。在独奏版本中 ,用于不同音高的连音线运用较少 ,仅在乐曲 47~ 50 小节及 118~ 125 小节处有运用 。重奏版本除了此部分外 , 在第 一段及第二段都有大篇幅地运用连音线 ,连音线的使用 使得演奏者能够清晰 、方便地分辨出乐句 ,提示演奏者乐句间的演奏要连贯 、流畅 。
4.跳音的使用
跳音又称顿音 、断音 ,是一种急促又时断时续的音 。 独奏版本中没有跳音符号的使用 ,在重奏版本中慢板及 快 板 多 次 出 现 跳 音 。例如乐曲快板部分第113~119小节、128~132小节、145~152小节都大篇幅采用跳音 。 局促跳跃颗粒的音使得乐曲更好地表现出快板部分的热烈和跳跃感 。
三、重奏版本改编手段
(一 )主旋律的改动
重奏版本的《袖梦》与独奏版本的主旋律基本相同 , 只在乐曲第一段与第二段衔接处及乐曲结尾处略有不 同 。第 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衔接处,重奏版本删除了独奏版本 38 小节处 ,并在第二 段 加 入 新 的 四 个 小 节 。新的四个小节节奏型相同 , 以和弦为主 ,速度较慢,力度较弱 ,为第二段旋律的出现做铺垫 。
乐曲快板部分,重奏版本将独奏版本的 170~ 173 小 节移动到结尾长音摇指处 , 由二声部进行演奏 。改动后 的版本更加精练 ,可以更好地将长摇指的情绪推到最高潮 ,为结尾的强收做充分准备 。
(二) 加入伴奏声部
主调音乐是以一条旋律为主要乐思 ,其他声部通常 作为和声因素 ,处于服从 、陪衬 、协作的地位 。改编时 加入伴奏声部使乐曲形成一个声部为主旋律 ,一个声部 为伴奏 ,可以使乐曲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丰富 。在 《袖梦》 重奏版本中 ,新加入的伴奏声部也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 是加入和弦 , 例如 : 乐 曲 的 快 板 部 分 113~ 116 小 节 处 , 二声部为改编后新加入了柱式和弦 。柱式和弦的使用使 得乐曲原本的重音更加突出 ,使乐曲情绪更加热烈 ; 二 是 固 定 音 型 节 奏 型 , 例 如 : 乐 曲 的 慢 板 部 分 58~ 64 小 节 ,二声部为改编后新加入的固定音型 ,右手采用音高 音型相同的十六分音符加入跳音演奏 ,左手均采用四分 音符加二分音符的琶音演奏 , 主旋律显得更加深情 ; 三 是加入长音衬托 ,例如: 乐曲的前四小节二声部为连续 四小节的摇指 ,摇指力度的变化带动为一声部主旋律做衬托作用 ,刮奏的加入增强了乐曲的流动感 。
(三) 复调
复调是多声部音乐的一种 ,它由两段或两段以上的 旋律同时进行 。他们相互联系又能够和谐统一为一个整 体 ,彼此形成和声关系 。在乐曲《袖梦》中 ,也有采用加 入复调声部的方法进行改编 , 并常常以摇指的形式出 现 。例如: 乐曲的第 一部分 23~ 26 小节 ,一声部为新加 入的复调声部 ,旋律来源于乐曲 5~ 8 小节的旋律 ;二声 部为独奏版本原来的主旋律 。两条旋律同时进行 ,新旧 交融 , 既有前面旋律的流动缠绵 , 又有新旋律的灵动跳跃 ,丰富了乐曲的表现力 。
(四) 齐奏
齐奏 ,顾名思义 ,就是一起演奏同 一 段旋律 。在重 奏版本中也有两个声部同时演奏相同旋律的运用 。例 如: 乐曲的快板部分 153~ 160 小节两个声部同时演奏相 同的扫摇旋律 。扫摇是古筝演奏中常用的一种指法 , 它 善于演奏紧张激烈且气魄宏大的场景 。两个声部同时演 奏 ,使音乐的力度得到进 一 步加大 ,使乐 曲 更 加 热 烈 , 将乐曲推向高潮 。并且 ,在 165 小节至尾声部分也有运用齐奏 ,音乐情绪一层层叠加 ,将乐曲推向高潮 。
(五) 指法的变化
在独奏版本中 , 1~ 20 小节以轮指为主 ,轮指是一种 较难的古筝演奏指法 ,它是由无名指 、 中指 、食指 、大 指快速轮流演奏形成长音的一种指法 。轮指的音色较为颗粒 、灵巧 , 比较方便在长音中加花或是以大指为一个声部 ,其他手指为另 一声部进行复调演奏 。独奏版本中 右手的轮指就是在演奏复调旋律 。重奏版本中的这部分 将轮指改为用摇指演奏 ,独奏版本中的复调部分由右手 同时弹两个声部改为双手各一个声部进行 。右手的摇指演奏的是独奏版本轮指中的无名指 、 中指 、食指所演奏的长音 ,左手的大撮则是演奏独奏版本中右手大指的旋 律 , 大幅降低了演奏难度 。除此之外 ,摇指这一指法更容易演奏出线条感 ,更容易演奏出流动的感觉 。
四、演奏难点
(一 )轮指
独奏版本中最大的难点就是轮指的运用 。古筝演奏 中的轮指是借鉴古典吉他和琵琶演奏中的轮指指法形成 的 ,是一 种较难的指法 。轮指这 一 指法采用无名指 、 中 指 、食指 、大指向掌心方向快速交替演奏 , 轮指有长 轮 、短轮 、弹轮等多种形式 。独奏版本《袖梦》第 一部分大篇幅采用了长轮和弹轮的形式 ,在乐曲中也有运用短轮 ,例如乐曲 31 小节就运用了短轮 。在演奏轮指时最容 易出现手指僵硬 、颗粒感不足 、音色发虚 、速度不够快 、 杂音重等问题 。要解决手指僵硬 ,先要清楚什么是放松, 分清楚手指松懈 、放松 、僵硬三种不同的状态 , 在练习过程中体会发力过程中手指松紧的变化 。另外 ,要学会 运用掌关节发力和手腕 。要解决颗粒感不够 、音色发虚的问题 ,则需要时刻关注手指的小关节有没有撑起来 , 不能塌陷和折指 ,需要扎实弹出每一个音 。如若遇到轮 指速度不够快的问题 ,则需要注意一个手指弹完后另一个手指迅速贴近琴弦做准备 ,不可准备得太慢 ,也不能 离琴弦过远做准备 。要解决杂音重的问题 ,一定要注意练习轮指手指做准备的时候手指只是贴近琴弦而不是贴紧琴弦 ,要使用提弹法进行演奏 ; 同时也需要加快手指的触弦速度 ,做到快速触弦 。在演奏弹轮时需要注意此 时右手是用 一 只手弹出两个旋律 ,使音乐形成复调 ,其 中大指为一条旋律 ,无名指 、 中指 、食指是另一条长音旋律 。演奏时需要强调大指所演奏的新出现的新旋律 。 乐曲的慢板部分也容易出现双手对位不协调的问题 ,慢板 1~ 19小节左手为分解和弦 , 右手为长轮 , 在演奏时可以采用右手两个音对左手一个音的形式进行对位 ,运用节拍器进行辅助训练 。 当对位问题解决后再加入气息 、速度的变化 、音色的变化等进行艺术处理 。
(二) 琶音
无论是独奏版本还是重奏版本 ,琶音运用都非常多 。 在演奏琶音时容易出现琶音音色虚 、线条感不足 、节奏 不均匀等问题 。要解决音色虚这 一 问题 , 同样需要时刻 关注小关节撑住的情况 ,不能折指 。要解决线条感不足 这 一 问题 ,可以以掌心为发力点捏紧琴弦,在弹完 一 组音后以组为单位放松 。要解决节奏不均匀这 一 问题 , 可 以采用慢练的方法, “弹 一音松 一音 ” 的方法练习,在“ 弹 一 音松 一 音 ”能够准确弹奏的情况下再做到以组为单位放松 。 除此之外 , 与其他乐曲的琶音不同之处在于 ,《袖 梦》中的琶音不是古筝演奏中常用的和弦形式 , 转位和弦的运用使手指的间距不易掌握 ,在练习过程中 可以先将手指放到相应弦位 ,感受弦距的变化 ,形成肌 肉记忆 。在演奏距离较远的弦位琶音时 ,可以运用手腕 的带动或者大指和无名指贴弦 , 中指和食指不贴弦 , 在 无名指演奏完中指和食指迅速贴弦的方法进行演奏 。在 乐曲中也有大篇幅反琶音的运用 。在演奏反琶音时通常 容易出现节奏不均匀 、杂音重的问题 。通常出现这类问 题是因为弹奏前先将四根手指同时放在琴弦上捏住琴弦 再进行演奏 ,且演奏完并不向下 一组音做准备 。如果想 解决这个问题 ,可以采用 “ 弹 一放三 ” 的方法来演奏每 一组音 , 即弹完大指后瞬间将食指 、 中指 、无名指放在 对应的琴弦上 ,在无名指演奏结束的同时大指瞬间贴上 下 一个要演奏的音 ,依次循环 。通常在演奏连续的反琶 音时 ,无名指和大指的衔接不够流畅 ,此时可以在练习前单独练习大指和无名指的快速衔接 。
(三) 摇指
在两个版本中 ,摇指出现的频率非常高 。大篇幅的 摇指需要 一定的耐力 。在练习之前可以每天用时钟对摇 指的耐力练习进行辅助 , 记录每日摇指耐力练习时长 。 在乐曲中也有短摇的运用 ,例如重奏版本170小节 。在 演奏短摇时 ,一定要注意摇指 “ 托 ”“ 劈 ” 的力度 、速度 、音色都要均匀 ,运用节拍器作为辅助 ,不断提升演奏速度 。在重奏版本中 ,很多长摇是作为衬托声部存在 的 , 这时可以减少摇指入弦深度 , 演奏出弱摇指的效果 。在乐曲中也有大篇幅的扫摇段落 , 扫摇是一种特殊 的摇指 , 它是在摇指的每 一 拍第一个音加入中指 “ 扫 ” 的一 种指法 。有些学生在演奏扫摇时会出现 “ 扫 ”音过 于虚弱 、扫不出音的问题 ,此时可以在演奏 “ 扫 ”时加大手腕的带动力 。
(四) 默契度的训练
重奏与独奏是两种不同的表演形式 , 独奏在表达作曲家创作乐曲时注入的情感之外会根据自身对乐曲的理解对乐曲进行二度创作 , 而重奏则会根据演奏团队对 乐曲的理解进行二度创作。简而言之 ,独奏更能突出演 奏者的个性 ; 重奏则需要团队成员相互配合 , 突出共 性 。重奏版本的 《袖梦》 以独奏版本为基础 , 以两声部 的形式进行 。在演奏重奏版本之前可以先学习独奏版本, 充分了解乐曲的主旋律 , 以及理解乐曲表达的情感 。重奏 版本对演奏者有一定的难度 ,那就是成员间的默契度 。在 演奏重奏版本时 ,需要两个声部的成员在有旋律性内心听 觉的同时建立起和声性内心听觉 ,具备复调意识 ,演奏时 不能只着眼于自己声部情绪的表达 ,还要关注团队成员的 声部旋律 ,在气息 、音色 、触弦方法上与其他成员保持统 一 ,这就需要在课后加强对基本功的练习 ,使手指可以随 时适应不同触弦速度 、力度 、深度的变化 ,手臂 、肢体 、气息等可以随时适应不同运动幅度的变化 。
五、结语
随着古筝演奏技术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作曲家投入 到古筝曲的创作中 , 近年来创作出许多深受古筝爱好者 喜爱的经典乐曲 ,这些古筝作品又出现了很多不同的乐 曲版本及演奏版本 。独奏版本的《袖梦》以独特的定弦使 古筝焕发新的活力 , 与舞蹈艺术相结合 , 以三个段落将 水袖舞得行云水流 、刚柔并济 , 以及袖间的丝丝情意描 绘得淋漓尽致 。重奏版本《袖梦》在独奏版本的基础上再 次编配 ,继承了原曲的情感基调 , 略微调整速度 , 改变指法 ,加入新的声部 ,使原曲更加丰富 。
参考文献 :
[1]周锦.浅析古筝曲《袖梦》的音乐创作[J].北方音乐,2017(01):216.
[2]姚 聃 .筝曲《袖梦》的意境分析和美学意蕴[J].黄河之声 ,2018(17):36-37.
[3]孙晓微 .筝曲《袖梦》的情境分析与轮指技巧演奏[J].明日风尚 ,2021(24):37-3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69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