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古筝是一种弹拨乐器 , 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 。 作为我国最古老的 乐器之一 , 古筝蕴含着深厚的文 化底蕴 , 为 中 国音 乐 艺术的发展作 出了极大贡献 。 古筝的音色独特、 魅力十足 , 能够表达 出十分丰 富 的音 乐 内容 , 向听众展示浓厚的人文 气息 。 正 因如此 , 古筝 艺术总是 能够在舞台上熠熠生辉 , 彰显 出 中华 民族 传统音 乐文化的多彩与灿烂 。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现代音 乐美学的不断完善 , 人 民群众对古筝 艺术也提 出 了 更高的要求 , 有必要进一步提 高其表现力 , 以彰显传统音 乐的无 穷魅力 。 基于此 , 本文探讨影响古筝 艺术 表现力的因素 , 并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 。
【关键词】 古筝艺术,文化底蕴,传统音乐文化,表现力,提升策略
古筝 , 又称为秦筝 、汉筝 , 起源于战 国时期 , 由汉 民族所创 , 并广泛流传于神州大地各个地区 。 因此 , 古 筝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筝 的音色优美 、旋律流畅 , 不仅适用于单独表演 ,还在戏 曲 、歌舞中广泛应用 。古筝的音域十分宽广 , 和声效果 十分 出色 ,在表演上极富表现力 ,在 民 间享有 “ 众乐之 王 ” 的美誉 。经过数千年的发展 , 古筝现已形成极具个 性化的艺术风格 , 能够将不同乐曲的特点完美呈现出 来 , 带给观众良好的审美体验 。 因此 , 古筝艺术具有持 久 的生命力 。作为新时期的音乐爱好者 , 应深入 了解古 筝 的历史文化 , 努力提高自身的演奏技法 , 并将其更好地展示出来 , 以全面提高古筝艺术的表现力。
一、古筝艺术及其特点
古筝是一种多柱 、多码 、多弦 的弹拨乐器 , 主要 由 筝头 、面板 、音孔 、岳山等不同部分组成 , 并通过手指拨动筝弦发出声音 。古筝奏出的音乐十分优美 、动 听,无论是东方的传统乐器竖笛 、箫 、扬琴 , 抑或西方 的钢 琴 、小提琴 , 都能够与古筝完美搭配 , 创造 出相适应 的 和声 , 展现 出立体 、多声部的音乐效果 。 因此 , 古筝在 各种演出中得到了广泛运用 , 并成为一 门经久不衰 的舞台表演艺术。
古筝艺术具有强大的表现力 , 既可 以单独使用筝声 渲染出哀婉凄凉的氛围 , 又能够通过共鸣增强音效 , 表 现出激情豪迈的气势 , 从而带给观众独特 的 审美体验。 首先 , 古筝能够表现出丰富的内涵 。古筝奏 出 的高音清 脆 明亮 、 中音 圆润饱满 、低音深沉 , 多种音效组合下, 能够极大丰富音乐的层次 , 增强其韵味 , 实现具象与抽 象 的融合 ,将观众带入无尽的遐想 。其次 , 古筝具有多 重 的感官效应 。在古筝表演过程中 , 演奏者不仅通过优 美的音乐传达情感 ,还会辅以适当的造型 、肢体语言 以 强化舞 台效果 。这样的方式能够给予观众听觉 、视觉上 的双重冲击 , 使他们随着音乐的发展感受到演奏者 的情 感起伏 。 因此 , 古筝艺术是情 、音 、韵 、动的有机结合体 ,是技与艺的深度融合。音乐家们应结合自身的情感、所思所想进行创作 , 并通过古筝来进行演绎 , 从而为观众呈现丰富的音响色彩 , 带给他们难忘的欣赏体验。
二、古筝艺术表现力的表现形式
“ 表现力 ”一词本意是指在完成某项任务 的过程 中, 运用适宜的手段和方法 ,将自身能力上的特点作充分展 示 。在音乐领域 , 古筝艺术的表现力可以看作是古筝演 奏时表达 、展示音乐审美特征的一种能力 。在古筝表演 过程 中 ,表现力越强越能表达音乐的情感和主旨 , 使观 众沉浸其 中 , 深刻感受音乐的震撼 , 并在脑海中留下深 刻 印象 。反之 , 如果表现力不足 , 就不能充分展示音乐 的美感 , 无法揭示作品的深刻内涵 , 也就无法给予观众良好的审美体验。
( 一)旋律
旋律 , 也称为 曲调 , 是由不同音乐组合而成的有序 序列 , 构成了音乐的基础 。古筝的旋律流畅 、优美 , 能 够准确表现作品描述的各种艺术场景和氛围 。演奏者也 主要通过旋律来 引 导 、感 染观众 。 例如古筝经典曲目 《声声慢》, 其旋律分为慢板和快板两个部分 , 演奏慢板 部分时要控制好速度并始终保持平稳的节奏 , 这样就能 更好地抒发哀婉 、凄凉 的情感 。而在演奏快板部分 时, 则应体现旋律上的变化 ,表现出节奏的跳跃 , 以展现乐 曲的活力和激情 。 因此 , 古筝的旋律使音乐具有多元 的 表现力 。演奏者 一 定要把握好旋律的起伏 、停顿和转折 ,这样才能充分展示作品内容。
(二) 情感
古筝是一 门强调抒情的艺术 , 只有将情感融入表演 中 ,才能真正打动观众 。首先 , 演奏者在练习时 , 应深 入探究作品的内核 ,对内容作细致分析和品味 , 感受其 中的情境和情感缘起 , 使个人情感与创作情感交织交 融 。其次 , 细致梳理作者过往的生活经历 , 尤其是一些 重大事件对作者造成的影响 , 体会作者创作时内心的情感和态度 , 再结合作品中的各种细节 ,将 自 己 的思绪融入其 中 , 从而突破内容的局限性 , 培养对作 品 的特殊情 感 。最后 , 在演奏时要以情驭乐 , 控制好音色 、音量, 用不同的组合方式 ,表达出不同的感情色彩 , 并与观众在情感上形成共鸣。
(三) 意蕴
意蕴 , 是指乐曲内容所蕴含的深层次含义 , 它不仅 能增加观众的感官体验 , 还能进一步满足他们在精神、 社会伦理等方面 的 需求 。 例如中国古筝四大流派之 一 “ 曹派 ” 的冯娟娟 , 她最擅长弹奏 “ 弦外之音 ”。 她在准 确把握内容的基础上 , 用高超的技法将其完美地呈现 出 来。尤其在处理关键环节时 ,冯娟娟会准确调节拨弦的力 度、音乐的节奏 ,从而让表演大厅余音缭绕 ,充分展现乐 曲 的 言外之 意 、 弦 外之音 。 她演奏 的 一 些经典曲目如《高山流水》《宜昌之春》 等 ,都具有十分震撼的表现力。
总之 , 古筝表演是一 门涵盖了技法 、情感 、肢体、 时间、空间等诸多要素的舞台艺术 ,演奏者应努力提高古 筝演奏的表现力 ,用优美的音乐与观众充分互动、交流。 这既能带给观众愉悦 、难忘 的欣赏体验 , 又能充分展现出传统音乐文化在新时期深刻而富有创意的表现形式。
三、影响古筝艺术表现力的因素
( 一) 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个体内在情感和情绪的外在表现 , 是衡 量个体综合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 。在古筝表演领域 , 一 些演奏者日常练习时往往能够表现出较高水平 ,但其心 理素质却不够稳定 , 正式表演时很可能 出现各种状况。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 , 陌生环境诱发的紧张感。 人在面 临新环境 、新观众 时 , 由于自我保护机制的作 用 , 心理上会出现紧张 、焦虑 的情绪 , 这在一定程度上 是正常 的 ,但部分演奏者对此缺乏认识 ,表演前过度调 节情绪 , 反而造成适得其反 的效果 ; 第二 ,表现欲望过 强 。部分演奏者对自身要求过高 , 加之有较强的表现欲望 , 一旦演奏过程中出现失误就难以承受 , 长此 以往,给演奏者心理留下巨大阴影 ,表演时就难以正常发挥。
综上所述 , 心理素质对古筝表演的表现力具有较大 影响 , 演奏者在面临较大压力时应主动宣泄 、倾诉 , 以 有效缓解负面情绪 。另外 ,还应将日常训练视作正式表 演一样严肃对待 , 以增强心理对舞台表演的适应性 , 这 样才能逐渐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 全身心投入到古筝演奏中。
(二) 演奏技法
技法是演奏者运用各种有效手段以获得更好表演效 果 的技术 、方法 , 它是影响古筝艺术表现力的关键因 素 。纯熟 、高超的技法是进行古筝表演的前提和重要保 障 。然而 , 部分演奏者并没有全面 、系统地掌握古筝演奏的技法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指法出现错误 。古筝是一种弹拨乐器 , 主要依 靠右手的大拇指 、食指 、 中指和无名指拨弦 。在演奏过 程 中 , 四指需紧密配合 ,才能奏出优美的旋律 。但部分 演奏者指法生疏 , 用大拇指拨弦时其他手指会不由自主 地 向上翘 , 这样就会大大减弱手指的灵敏度 ,难 以正常运用弹、落、离等动作。
二是不熟悉古筝的结构 。 古筝的品类较多 , 材质、 尺寸等存在一定的差异 , 演奏者如果没有提前熟悉 , 表 演时会出现陌生感 , 导致掌握的技法难以自如发挥 , 进而对舞台效果带来负面影响。
三是没有与时俱进。古筝的技法始终处于不断发展、 演进 的过程 中 , 例如近年来就出现了 “ 指序弹法 ”“摇指 技法 ”等新的演奏技法 , 如果演奏者没有系统学习 、掌握新技法 ,就难以展现一些作品的深刻内涵。
(三) 肢体语言
舞台表演是一 门综合性的艺术 , 要求表演者合理运 用肢体语言 ,在古筝表演中也不例外 。在进行古筝表演 时 , 演奏者身体各部位必须协调 ,腰背一定要挺直 , 身 体应随运指位置移动 , 这些都是古筝演奏所使用的肢体语言 。但一些演奏者只注重表现音响效果 , 忽略 了肢体语言 的训练 , 严重影响了古筝艺术的表现力 。一是动作 浮夸 。部分演奏者为增强表演效果 , 演奏时发力过度, 导致肢体的摆动幅度过大 , 浮夸的动作让观众感觉十分 突兀 。 二是抬肘过 高 。 乐曲节奏较快时 , 部 分演奏者 会不 自觉地抬 高手肘 , 这种姿势极不雅观 , 民 间称其 为 “ 架着膀子弹古筝 ”, 严重影 响 了古筝表演的视觉美 感 。 三 是 肢 体 动 作 与 内 容 不 搭 配 。 古 筝 演 奏 有 “ 刚 ” “ 柔 ”之分 , “刚 ”就是刚强激烈 , “柔 ”与 “ 刚 ”相 对 , 就是柔和 、温婉 。部分演奏者对此缺乏认识 。例如 在演奏一些柔美 、宁静 的 曲 目时 , 没有深沉而缓和 的发 力 , 肢体缺乏应有的柔美之态 ,难以用肢体语言准确诠释演奏内容。
(四) 艺术素养
艺术素养是指个体所具备的艺术理解 、艺术欣 赏、 艺术研究等方面的能力 。古筝表演是演奏者对作品个性 化理解 、展示 的过程 , 因此演奏者艺术素养的高低对表 现力有着重要影响 。首先 , 艺术理解是对古筝曲 目进行 合理拆解并进行条理性分析的能力 。部分演奏者过于注 重旋律 、节奏而忽略了曲目中的内涵和深层意义 。如果 演奏者不能真正理解作品 ,对古筝艺术也不具备较高 的 敏感度 , 那么他们对作品内容的表达自然会受到 限制。 其次 , 艺术欣赏是对古筝作品和古筝艺术发自内心地认 可和接受 。部分演奏者习惯于机械 、重复练 习 , 而对古 筝艺术的了解却十分表面化 、浅层化 , 也没有深入到作 品的内核之中去探 究 , 艺术欣赏水平自然难以得到提 高 。最后 , 艺术研究是对古筝表演进行改进和创新 的能 力 。演奏者的表演如果过于泛化 、类化 , 缺乏对作 品创 造性的理解和演绎 , 就会导致表演内容和形式千篇 一 律 , 同质化严重 。 因此 , 艺术素养是影响古筝艺术表现 力 的 内在 因素 。演奏者应客观认识自身的不足 , 并从多 个方面努力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 , 以更好地展示古筝艺术的无穷魅力。
(五) 表演经验
表演经验是演奏者通过过往的练习和表演经历所积 累 的 , 它是衡量演奏者表演能力和影响古筝艺术表现力 的重要指标 。 由观察可知 , 古筝艺术领域的一些名家, 如王 中 山 、周 望 、袁 莎等 , 都拥有十分丰富的表演经 验 , 因此无论处于什么场合 、演奏何种 曲 目 , 都能够 自 如驾驭 , 稳定发挥 。但当前部分演奏者缺 乏表演经验, 影响了古筝表演的完整度 。一是部分演奏者登台机会不 多 ,在舞台上表演的时间不足 ,遇到一些突发情况时往 往手足无措 , 导致古筝表演的表现力下降 ; 二是部分年 轻的演奏者虽然才华横溢 ,但其社会 阅历 、生活感悟不 足 ,在演奏一些复杂的古筝曲目如 《香 山射鼓》《汉宫秋 月》《渔舟唱晚》 时 , 情感表达并不充分 ,难 以达到较高 的表演层 次 。 综上 , 表演经验对演奏者的成长至关重 要 , 可以避免在表演时出现各种低级错误 。 因此 , 演奏 者应主动争取机会 ,在各种舞台上充分历练自我 , 积累经验 ,逐步提升古筝艺术的表现力。
四、提升古筝艺术表现力的策略
( 一)提高心理素质
古筝表演具有强度大 、节奏变化快 的特点 。它不仅 是一种技术展示 , 也是演奏者智慧和心理的外现 。 因 此 , 演奏者必须具备强大而稳定的心理素质 , 以确保在演奏过程中稳定发挥。
1.磨练意志
在古筝演奏过程中必须长时间保持较高的专注度, 这无疑是十分困难的 。 因此 , 演奏者应注重磨炼自身 的 意志 , 树立起不畏苦 、不惧难的坚定信念 。在 日常训练 中 , 演奏者应将 “ 磨炼意志 ”作为一项基本目标 , 借此 明确奋斗方 向 。 同时 ,还应不断付诸实际行动 , 积极参 与 “ 双手对位演奏 ”“坐姿矫正 ”等艰苦训练 , 以此激励 自己的信心。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坚 强的意志并不能自发产生 , 必须经过长期的训练和表演才能形成 。反过来 , 坚定的意志也能支配行为 , 促使演奏者更加专注于古筝表演。
2.从经典中汲取养分
经典是经过漫长岁月锤炼而成的智慧与哲思 , 它永 不过时并始终散发着生机与活力 。古筝演奏者日常可学 习 、 了解各种名人事迹 , 从 中汲取养分 , 从而更好地克 服畏难心理 。 比如中国音乐学院王中山教授 , 他 出生在 河南派古筝的发源地 南 阳 , 自小跟随民间艺人练习古 筝 , 青年时期到北京求学 , 期间更是遍访名师 , 最终在 古筝艺术领域取得了极高的成就 。 因此 , 学 习经典可 以 树立起榜样 、标杆 ,在深入研究各种案例时 , 也能通过 心灵与这些伟大 的艺术家对话 , 这样就能获得力量 , 涵养自身 , 并不断调节心理状态至最佳。
(二) 熟练掌握古筝的演奏技法
要想提高古筝艺术的表现力 ,就应加强基本功训练, 掌握古筝的各种演奏技法 。演奏者应反复琢磨其 中 的要 领 , 由学会到熟练再到灵活运用 , 最终达到 “ 贯通 ” 的境界。
1.触弦
古筝是通过筝弦振动发出声音的。即使是同一根弦, 不同的弦段和不同的触弦方式也会产生不同的声音 。 因 此 , 要恰当 、得体地表现作品的情感和内涵 , 就必须掌 握正确的触弦方法 。其方法主要分为四种 。第一 , 触弦 位置 。一般而言 , 琴码附近弦段的音色柔和 , 岳 山 附近 弦段的音色较为刚硬 , 演奏者切忌长时间在单一位置反 复触弦 , 而应根据旋律的变化做内外 、左右 的游移 。演 奏者要熟悉各弦段发出的不同声音 。第二 , 触弦角度。 通常可用手指由斜上至斜下 45 度压奏 , 或是 由斜下至 斜上 45 度提弹 , 以表现出不同的共鸣效果。第三 ,触弦 快慢 。触弦有快触法和慢贴法两种 , 快触法 即依赖手指 爆发力快速触弦 , 并且不在琴弦处作过多停留 , 这种方 式可以弹奏出明亮的音乐 。慢贴法则是先紧贴筝弦 , 蓄 力后再缓缓弹响 , 这种方式可以保证弹出的声音富有连 贯性 。最后 , 触弦深度 。古筝演奏时 , 触弦过深会让音乐迟滞 , 触弦太浅又会让音乐绵软无力 。 因此 , 演奏者日常应 多加练 习 , 控制好触弦的深浅 , 做到深浅有度,灵活运用。
2.指法
古筝演奏时左右手的分工明确 , 一般而言 , 右手职 弹 , 左手司按 , 即右手负责弦长有效段部分的弹奏 , 左 手负责按弦控制音高 、音色 。古筝演奏时多以右手 的拇 指 、食指和 中指来拨动琴弦 , 技法可细分为连托 、连 劈 、连挑 、连抹 、连剔 、连勾 、 四勾 、游弹 、扫摇 、短 摇共十种 , 每种技法的用途不同 。例如游弹就是以右手 大拇指的关节为活动部位 , 连续快速托劈 , 从筝码较近 处移动至岳 山 , 这种技法弹出的旋律韵味浓郁 ,在演奏 节奏缓慢 、带有伤感情绪的筝曲时最富表现力 。古筝左 手的技法分为滑 、按 、揉 、颤 四种 , 主要用于 “ 做韵 ”, 就是控制好筝 弦的震动以便美化旋律 , 获得 “ 一音数 韵 ”“ 以韵补声 ” 的效果 , 所以民间也有 “ 弹按尾随 ” 的 说法 。 因此 , 古筝的指法十分复杂 , 各流派在指法运用 上也有所差异 , 作为古筝爱好者应精研指法 , 博采众家之长 ,才能得心应手地进行表演。
3.气息运用
在演奏古筝时 ,气息的运用也会对表现力造成影响, 因此演奏者应将自身的呼吸状态与旋律 、体态 的律动联 系起来 , 达 到和谐 的 目 的 。 常见的气息运用方法有三 种 。第一种 , 缓 呼缓吸 。 吸气 时舒展身体并向上提气, 呼气时身体渐屈 , 气感下沉 。这种呼吸方法可以帮助演 奏者收敛心神 , 使运劲时产生绵绵不绝之感 , 从而演奏 时动作自然均匀 , 奏出的音乐也如 “ 抽丝 ”一般 , 带给 观众悠长 、深远的感觉 ; 第二种 , 快速呼吸 。通过腹、 腰发力快速呼吸 , 其频率较快 , 有助于爆发力的产生和 运用 。这种呼吸方法用于演奏一些前后反差较大或是节 奏激烈 的旋律 , 可以给观众带来强劲的冲击感 , 带动他 们情绪 的变化 , 从而增强古筝艺术的表现力 ; 第三种, 慢吸快呼 。缓缓吸入气息 , 待胸廓扩展充分后 , 快速、 平稳地将其呼出 , 这种呼吸方法能够让肢体得到充分调整 ,从而为接下来的演奏做好准备。
(三) 正确运用肢体语言
在古筝表演 中 , 肢体语言并不是可有可无 的 , 它是 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 , 也是演奏者与台下观众交流 的一 种方式 , 可以让观众在听觉之外获得视觉上的享受和美感 ,从而更好地融入音乐情境中。
肢体语言有动态和静态之分 。动态肢体语言主要是 指演奏时的体态律动 , 它在整个演奏过程 中持续发生, 能够给表演注入活力 。例如 ,在弹奏一些气势磅礴 的乐 曲时 , 演奏者应适当增大肢体摆动的幅度 , 双脚前后交 叉支撑全身 ,腰部发力 , 用大臂带动小臂 , 最终将着力 点集中于手指之上 , 这样不仅能充分展现乐曲的风格特 点 , 流 畅 、连贯的动作还能让表演显得更加形象生动。 静态肢体语言是弹奏前或弹奏后 , 音乐静止时所展现 的 动作 , 主要包括表情 的流露 、姿态 的塑造等 , 它是音乐 的延续和补充 , 有助于演奏者将自身的情感传递给观 众 , 并给观众留下更多自由遐想的空间 。例如 , 在演奏 一些悲伤的作品时 , 演奏者在中途间歇处可用凝重 的 眼 神和沉重的表情将观众引入到悲伤的氛围中 , 从而达到 “ 音止意未尽 ” 的表演效果。总之 ,动态肢体语言起着引 导 的作用 , 而静态肢体语言则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通过音乐与动 、静肢体语言的完美结合 , 观众就能充分感受古筝表演“ 余音绕梁不绝 ” 的无穷韵味。
(四) 提升艺术素养
不同的演奏者对作品的理解 、感悟和情感的投入是 不 同 的 , 这种表现上的差异主要由艺术素养的高低所决 定 。 因此在日常训练中 , 演奏者应努力提高自身 的艺术 素养 , 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 , 学习理论知识 。艺术素养 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 而是多种思维 、能力共 同发展形成 的一种结果 , 这些能力都与文化水平有关 。演奏者 只有 不断加强学 习 , 掌握更多的先进理论 ,才能对古筝表演 的意义和价值有更为清晰地认识 , 从而在表演过程 中全 面展示作品的深刻内涵和主旨思想 。第二 ,接受传统文 化 的熏陶 。古筝作为我国的传统乐器 , 蕴含着深厚 的文化底蕴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演绎古筝作品 , 演奏者应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 比如阅读经典文学典籍 、参观传统 器乐展览等 , 以增强自身对传统文化的感悟能力并将其 融入古筝表演中 。第三 , 借鉴其他艺术形式提升个人感 悟 。我国传统艺术门类繁多 , 每一种艺术都有其独特 的 特色 。 比如茶艺提倡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 、伦理和道 德思想 , 以达到修身养性 、涵养内心的效果 。古筝演奏 者可以充分借鉴这些艺术形式 , 以提升个人的感悟和艺术素养。
(五) 积累古筝表演经验
古筝艺术的表现力会受到演奏者个人的表演经验 的 影 响 。 实 践证 明 , 成功的演出能够带来强烈的激励作 用 , 显著提高后续表演的效果 。 因此 , 演奏者应正确认 识经验的重要性 , 并通过有效的行为 , 积累丰富 的表演经验。
表演经验有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之分 。直接经验来 源于各种表演经历 , 演奏者应有意识地收集每次表演的 反馈信息 , 并对表演过程作深刻反思 , 从而逐渐形成经 验积累 。另外 , 演奏者还可以参加艺术创新 、器乐竞赛 等活动 , 从中也能积累相应的经验 。 间接经验是通过学 习他人的知识和经验而获得的 , 参与培训 、观摩名家讲 座等都是提升间接经验的有效途径 。 同时 , 古筝在我 国 的发展时间较长 , 产生了不同的流派 , 比如 陕西筝 、 山 东筝 、浙江筝等 , 各流派的古筝演奏各有特色 。演奏者 可以到这些流派的发源地亲身考察 , 和民间古筝艺人深 入交流 、探讨 , 以此积累更多的间接经验 。综上 , 丰富 的古筝表演经验有助于拓宽思路 , 为古筝艺术在新时期 的创新发展提供一条快捷 、高效 的途径 。演奏者应认识 经验的作用 , 日常注重借鉴 、积累经验 , 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古筝器乐文化。
五、结语
古筝作为传统乐器文化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 具有内涵丰富 、表现力强的特点 , 并且在长期的发展过程 中始终表现出强劲的生命力 , 因此古筝艺术深受广大人 民 群众的喜爱 。在古筝表演中 , 心理素质 、演奏技法 、肢 体语言 、艺术素养和表演经验等因素都会对艺术表现力 造成影响 , 演奏者应在日常加强训练 , 以完善各方面 的 能力 。另一方面 , 现代音乐美学的理论不断发展 , 中西 方艺术融合也在不断加深 , 这些时代思想和潮流为古筝 艺术在新时期 的发展提供了指引 。 作为 一 名古筝爱好 者 , 应突破传统思维的局限 ,在传承经典 、博采众长 的 基础上开拓创新 , 创作出更多脍炙人口的古筝音乐作 品 , 并 以娴熟 、高超的技法进行完美演绎 , 以此促进我国古筝艺术的不断发展完善。
参考文献 :
[1]何云雪.古筝演奏艺术特征及提升策略[J].艺术 品鉴,2021(21):166-167.
[2]汤少芬.古筝演奏中的重要技巧及提升策略刍议[J].艺术评鉴,2020(20):46-48.
[3]付英文.“气”“韵”在当代古筝演奏中的运用[J].艺术大观,2020(13):7-8.
[4]梁瀚文. 古筝演奏中对于作品二度创作的表现[J].黄河之声,2019(24):43.
[5]李繁博.论古筝演奏中音色的影响因素及把握路径[J].艺术 品鉴,2019(21):138-139.
[6]高拂 晓.音乐表演表现力的多维视野—— 以《梦幻 曲》的几个 视频演奏版本为研究个案[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3(03):113-126.
[7]魏永华.“一带一路 ”背景下古筝演奏中体态律动的演绎[J].北方音乐,2019(01):56-57.
[8]唐辰.声乐表现力在音乐剧表演中的提升策略分析[J].北京 印刷学院学报,2019(S1):8-10.
[9]王倩楠.古筝表演艺术与音乐表现力的研究[J].喜剧世界(下半月),2021(10):32-34.
[10]汤少芬. 古筝演奏中的重要技巧及提升策 略刍议[J].艺术评鉴,2020(20):46-4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74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