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产业化视角下传承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分析与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2-03-26 14:07:2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产业化道路是优秀传统音乐文化更好地传承发展、走向国际、创造价值、推动文化产业振兴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实际情况中由于存在人才缺乏、市场监督机制不完善、政策支持不到位、品牌化意识薄弱等问题对产业化道路造成阻碍。基于问题分析研究,提出了重视人才培养、革新监督机制、出台针对性政策、注重品牌打造等策略进行应对,力求为优秀传统音乐文化获得更好产业化发展效果做出贡献,使其传承价值得到进一步深化。

  关键词:产业化;优秀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价值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其中音乐文化则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文化犹如民族命脉,虽经时代更迭但终不能摒弃与隔断,否则民族底蕴将消逝,民族危机便会接踵而至。传承优秀传统音乐文化是延续民族命脉的重要举措,而如何传承是当下人们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从长远视角视之,仅是保留传统音乐文化原貌还远远不够,关键是要让传统音乐在当今时代扎根发芽,以发展姿态为自身生命延续提供支持。目前已经提出了产业化道路,但想要走好这条道路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考量,趋利避害、扬长避短,方可为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延续精华并与时代共进奠定基础。

  一、传统音乐文化走产业化发展道路的重要性

  (一)为优秀传统音乐文化更好地传承提供支撑

  传承并不简单,要“言之有物”,守正创新。既能够找到传承的精髓,又要贴合时代,即在传承过程中不能与时代脱节,否则会削弱其传承价值,并对传统文化造成不可逆的损害。产业化道路能够为优秀传统音乐文化传承提供以下支撑:一是产业化会激发人们对于传统音乐文化的关注度,有利于形成良好的音乐文化氛围,既能起到加强宣传的效果,也能让更多传统音乐内容得到发掘,比如电视台举办以传统音乐为主题的节目能够为传统音乐人提供平台,也能吸引民间音乐艺人前往参与;二是产业化能够检验传统音乐文化与时代的契合度,为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找到正确道路提供帮助[1]。产业化必然会面对整个音乐市场,得市场者荣、失市场者衰,市场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想要顺应市场,必须要对传承策略做出调整,一味墨守成规是行不通的。

\

  (二)为优秀传统音乐文化走向国际创造条件

  随着全球一体化成为主流趋势,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互动日益频繁和深入,对于我国来说,应该乘势而为,在吸收学习他国优秀文化的同时,也要大力输出本国文化,增强其他国家对我国的认识与了解程度。产业化道路是向外输出文化,使得本国文化走向国际的重要渠道。以电影产业为例,我国电影走上产业化发展道路之后,国际影响力日益凸显,很多电影作品得到国际认可。传统音乐文化走产业化发展道路是重要的,有利于在国际音乐文化碰撞中获得新的成长,摆脱传统音乐思维的局限,推动我国传统音乐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也能在国际上开枝散叶,让其他国家见识我国传统音乐的魅力风姿,既有利于提升我国音乐文化影响力,也能为国与国之间寻找共同点与契合点提供渠道。

  (三)为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创造价值提供渠道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对传统音乐文化秉持着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一方面意识到传统音乐是国之瑰宝,另一方面却又因为传统音乐不符合自身审美要求而将其束之高阁,久而久之便将其遗忘,让其在狭小的角落里沾满灰尘[2]。究其原因是因为传统音乐文化的推广力度不够和市场营销策略形式单一,没有形成合力所致。产业化道路可以改变这一局面,为传统音乐文化走出狭小角落、获得更多展现自我风采空间提供渠道,比如举办传统音乐会让人们在宏大场合欣赏传统音乐作品,打造传统音乐服务平台为人们了解与认识传统音乐提供帮助,基于传统音乐开发音像制品、玩具等衍生产业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只要人们从中受益便意味着传统音乐文化实现了价值创造,其不再会消匿隐藏,而是存在于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四)为优秀传统音乐文化推动文化产业振兴打下基础

  在当今时代,文化软实力竞争俨然占据主导,无论是国家之间、地区之间、企业之间,文化软实力越强,代表着国家、地区或者企业的综合实力越强。因此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成为我国重要国策之一。传统音乐文化走产业化发展道路能够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助力,首先产业化道路有利于进一步丰富传统音乐文化资源,对于夯实文化产业底蕴有着重要意义;其次产业化道路能够拓展视野、开阔思维。文化产业发展最忌坐井观天、夜郎自大,那样只会停步不前。我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的确在漫长岁月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资本,但不能固步自封、孤芳自赏,应该以谦逊之姿、海纳百川之态,与时俱进地去发扬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精髓。因为市场是开放的,产业化道路为此创造了条件,有利于我国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端正态度、砥砺前行。

  二、传统音乐文化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缺乏

  传统音乐文化产业化发展需要各类人才的支持,如精通传统音乐的人才、懂得产业化运营的人才等。在实际调查中发现,人才缺乏问题较为严重,对产业化道路造成了诸多阻碍。首先精通传统音乐人才主要是以学术研究人才为主,这类人才通晓传统音乐的发展历程、形成轨迹等,但却不具备表演传统音乐的能力,这便限制了传统音乐产业化发展空间;其次产业化运营人才同样面临能力单一的窘状[3]。产业化发展包括多个环节,如融资、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等,任何环节做不到位都会影响整体效果,甚至会让产业化陷入泥潭,如营销人才缺乏,即使传统音乐文化产品质量优越,也会因为得不到有效推广而难以广泛传播。另外,传统音乐文化产业化发展要立足于传承,而现实生活中参与其中的人员、企业等却多是将谋利放在第一位,使得传承价值严重削弱。

\
  (二)市场监督机制不完善

  市场具有公平性,能够通过自发调节实现资源有效流动与应用,因此传统音乐文化能够依托这一特性找到适应市场需求的产业化发展方式。但需要注意的是,市场同样具有盲目性,一味依靠市场自主调控是不够的,还需要政府通过宏观调控进行引导和规范。市场监督机制不完善是宏观调控不到位的体现,会对传统音乐文化产业化道路造成负面影响。首先市场上存在单一发展现象,以传统音乐市场为例,很多商户将重点放在传统音乐影像制品的生产与销售上,这不仅使传统音乐文化产品十分单一,还会引发恶性竞争造成产品质量不断下滑;其次由于知识产权保护等法律法规尚不完善,使得盗版现象难以根除,进而造成市场混乱,极大打击了优质商户与开发者的积极性。

  (三)品牌化意识薄弱

  品牌化可以推动产业化发展步入更高层次,对于传统音乐文化来说,打出品牌能够进一步提升其影响力,有利于拓宽发展道路,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现实情况却是不容乐观,品牌化意识薄弱现象普遍存在:一是相关个人或企业在传播传统音乐文化时缺乏全局意识,往往只从某个方面入手,这便造成受众对传统音乐文化了解程度不足,不能全方位感受其特色与风采;二是品牌传播主体模糊。传统音乐文化类型丰富,并不是能因“传统”二字将其受众定位于年纪较大的群体,这样只会缩小受众范围,影响品牌传播广度,削弱品牌影响力;三是品牌特色不强。品牌特色越突出,越能在受众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反之则会使品牌如同“蜻蜓点水”、波澜不惊,久而久之便会被遗忘在无人的角落。

  三、产业化视角下传承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策略研究

  (一)重视人才培养,组建优质人才队伍

  针对人才缺乏现状,重视人才培养迫在眉睫。在实际培养中,丰富人才培养类型至关重要,比如在培养精通传统音乐人才时,既要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也要培养表演人才。表演人才需要掌握传统音乐表演技能,而很多技能存在于民间,因此培养机构要将吸纳民间音乐艺人作为重要工作来对待,一方面可以通过这一渠道发掘更多传统音乐内容,另一方面可以为形成“传帮带”良好育人体系提供支持,确保传统音乐技能可以流传下去,避免因埋没民间导致失传[4]。产业化运营人才也要扭转单一化局面,并且要构建实践渠道磨练他们的实践能力,比如学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人才队伍质量得到提升后,传统音乐文化产业化发展会更具动力与活力,能够为获得更好的发展效果奠定基础。

  (二)革新监督机制,净化传统音乐文化市场

  传统音乐文化产业化发展要以市场为载体,既要利用市场自发调节性实现优胜劣汰,提升传统音乐文化产品质量,也要依托市场监督机制规避风险,获得健康发展效果。市场监督机制革新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建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对质量不合格产品坚决抵制和查封,保证市场中流通的产品均是质量合格的优质产品。这能够保障优质商户的利益,激励他们在开发、生产、销售等环节继续坚守初心;二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优质商户和个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供支持。这有利于净化传统音乐文化市场环境,让假冒伪劣、抄袭照搬等现象无处遁形;三是建立市场培育机制。传统音乐文化产业化发展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不能只在一条路上死磕。市场培育机制则是为敢于创新、敢于开辟全新发展道路的个人或企业提供支持,激励其为丰富传统音乐文化产业化发展道路做出贡献。

  (三)出台针对性政策,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政府在传统音乐文化产业化发展初级阶段要承担起更多责任,保障该条道路稳定开启。出台针对性政策是重要举措,政府要从多个方面构建政策,除了保证与其它政策内容不存在冲突之外,还要注重可行性研究,力求政策内容能在实际发展中切实发挥指导作用,比如传统音乐文化的认定方面要尽可能拓展,不能因为某些方面与当下价值观存在冲突而全盘否定。政策更多的是发挥指导作用,而想要落实政策还需要政府制定实行方案,并采取具体行动支持方案实施,比如在规范产业化道路时,政府可以发挥牵头作用组建传统音乐研究机构,全面负责产业化发展调研工作,为传统音乐文化产业化道路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产业化发展需要巨大资金投入,政府除了通过财政拨付方式进行支持外,还应该建立民间资本融合机制,既能吸引民间力量为此助力,同时还能提升传统音乐文化影响力。

  (四)注重品牌打造,拓宽传统音乐文化产业一体化道路

  走好品牌化道路的关键在于品牌打造,首先要确保品牌的独特性,不能随大流或者照搬他例。传统音乐文化往往具有独特的发展背景与人文特征,这能为打造独特品牌提供素材,但是前提是对传统音乐文化深入调研与了解,仅是略知皮毛、只想着谋求利益的态度必须得到转变。其次要积极应用先进技术[5]。品牌要靠传播来提升影响力。在信息时代,传播手段十分丰富,如互联网、自媒体等,如果这些手段能得到充分利用,则能为获得更好传播效果打下基础,进而为传统音乐文化产业化铺平道路。最后要深化品牌内涵。表面看来,品牌打造是提升影响力、获得更多利益的重要途径,但是对于传统音乐文化来说,实现传承是最有价值、最应重视的目标,因此在品牌打造中必须要端正态度,不能陷入一味追求利益的漩涡中。

  参考文献:

  [1]王勇.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何要走产业化发展之路[J].人民论坛,2019(02):132-133.

  [2]黄洁茹.关于传统音乐传承保护的相关对策研究[J].北方音乐,2019,39(19):246-247.

  [3]玉萍.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艺术评鉴,2019(22):49-50.

  [4]孙利强.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产业化发展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7,38(05):112-115.

  [5]陈春霞.“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视角下的河北民间音乐产业化发展研究[J].黄河之声,2018(05):11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3670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