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传统音乐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 化的一部分,凝聚了我国音乐先辈的智 慧,蕴含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 是中华民族优 秀的物质文化。在信息时代,受到互联网的冲击, 流行音乐、快餐音乐大行其道,传统音乐受到市场 冲击,逐渐萎靡。高校声乐专业是培养我国高素质 音乐人才基地,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入到高校声乐教 学,让学生接受传统音乐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音 乐文化的魅力,有助于全面提升大学生的艺术审美 能力、音乐鉴赏能力。本文阐述了传统音乐文化的 特点,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校声乐教学的必要性, 并提出了提高声乐教师传统音乐文化素养、增加传 统音乐文化课程比重以及声乐课堂丰富学生的情感 体验等策略。
关键词 : 高校 ; 声乐教学 ; 传统音乐文化
我国高校声乐教学, 从理论到实践, 从发声技巧 和教材运用,大部分都是学习欧美的美声歌唱艺术 和发声技巧,忽视了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导致传统 音乐文化在高校声乐教学课程比重逐渐下降,影响 到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文化是一个国 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 民族强。高校作为社会主义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 只有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才能让他们用理性的 态度看待民族传统文化、西方外来文化,认识到中 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入到高 校音乐教学环节,可以让学生学习我国优秀的古典 音乐文化,认识到我国传统音乐的魅力,从而主动 传承和保护我国优秀的传统音乐,让传统音乐在现 代社会焕发新的生机。
一、传统音乐文化
传统音乐文化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具有音乐思想特质和音乐思想意识活动以及音乐作 品,不仅包括历史上产生、流传至今的古代音乐作 品,而且还包括当代作品。传统音乐文化对一个国 家、一个民族思维形成, 以及审美意识的发展形成具 有重要作用。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在漫长的历史 发展过程中,各个民族创造了灿烂的音乐文化,这 些音乐文化具有独特的民族性,比如蒙古音乐旋律 优美、气息宽厚、感情深厚、充满草原气息,这与
蒙古族长期游牧生活有关,傣族人信仰佛教和祖先 神灵崇拜,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产生了民间歌曲、 歌舞音乐、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等音乐类型。与国外 声乐艺术相比,我国传统音乐艺术具有以下特点:
(一)字正腔圆的审美标准
声乐艺术是语言艺术和音乐艺术的有机结合,歌唱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上,声乐表演受到声音的影 响和制约。高质量的声音必须具备相应的口型和字 韵,如果一个在正常的说话水平上唱歌,可以毫不 费力的运用胸腔、头腔共鸣,为观众带来更好的视 听享受 [1] 。从声乐表演艺术进行分析,传统声乐作 品表演过程中,演唱者需要将歌曲旋律和歌词结合 起来,在表演过程中,演唱者必须准确传达歌词大 意和作品表达的情感,才能让作品情绪饱满、感情 充沛,潜移默化的影响观众,引起观众情感上的共 鸣。长期以来, 音乐作品表演时一直强调字正腔圆, 字头短且清晰、韵味长且饱满、字尾清且干净,这 样可以让听众获取音乐作品信息,掌握歌词大意。 因此,字正腔圆作为传统声乐教学的审美标准。高 校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掌握传统音乐艺术特 征,将其渗透到声乐教学环节,提高声乐艺术表演 的可观赏性。
(二)音色多样性
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与西方声乐最大的区别在于 音色, 西方声乐强调音调和音色的结合, 要求发出 声音的时候必须按照一定标准进行共鸣。中国传统 音乐注重声音的独特性,可以根据自身嗓音的特 质, 形成不同的音乐风格。在长期发展过程中, 形 成不同地域的音乐风格。北方民歌热情、豪放、粗 犷, 南方民歌委婉、细腻、抒情, 新疆民歌轻快、 活泼、轻巧, 陕北民歌曲调优美、节奏舒缓、歌词 口语化 [2] 。在声乐表演艺术中,还要求表演者的声 音结合情感, 引起听众的共鸣, 给观众带来不同的感受。
二、高校声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的必要性
中华民族作为四大文明唯一未中断的民族, 五千年历史虽然饱经风霜,历经磨难,依然傲立在 世界之列,凭的就是中华文化内在的生命力、创造 力和凝聚力。传统音乐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的一部分,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传 统音乐文化包括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 宫廷音乐等,涌现了《高山流水》、《春江花月 夜》、《广陵散》、《二泉映月》等优秀的传统音 乐作品,对中华民族审美意识、思维习惯的形成和 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中国加强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交往,西方国家加大了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当代大学生通过网络、电视等各类媒体接触西方的文化,高校课程主要以西方乐理为主,传统音乐文化在声乐课程的比重比较少 [3]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民族发展的持久力量,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值 此建党 100 周年,要深刻认识到文化在 育人方面的作用,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 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 生观和世界观,提高全校师生的民族自 豪感、民族自信心,才能不负时代与民 族赋予当代大学生民族复兴、国家富强 的伟大历史使命。
三、高校声乐融入传统音乐文化传 承的路径
(一)增加传统音乐文化在高校声 乐课程比重
高校的声乐课程《乐理》、《视唱练 耳》、《钢琴》、《中外音乐是和音乐欣 赏》、《合唱指挥》、《曲式分析》等 课程,这些课堂内容偏重现代音乐和西 方音乐,忽视了学生传统音乐文化的学 习。因此,高校必须加大声乐课程改革 步伐,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入到高校声乐 课程。高校联合国内外传统音乐专家、 歌手、传统音乐文化学者以及社会音乐 人结合到当地声乐发展背景,编制适合 校本高校声乐教材,这样才能更好的传 播民族音乐。在声乐教材中,传统音乐 文化比重必须提高到 40% 以上, 这样才 能满足高校声乐教学要求。在编写校本 声乐教材的时候,高校还要适当引入地 方传统音乐文化。我国传统音乐发展过 程中,受到不同地域文化的影响,各地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音乐文化。北方的京 剧、安徽的黄梅戏、江苏的昆曲、广东 的粤剧、湖南的花鼓戏等等,这些地方 戏曲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往往采用地 方方言演唱。将地方戏曲融入到地方高 校声乐教学,可以让学生学习地方音乐
文化,了解到家乡的音乐文化的魅力, 从而投入到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工作中,解决当前传统音乐后继乏人的 局面。
(二)提高高校声乐教师的人文素养
教师作为高校声乐教学的实施者, 教师的人文素养直接影响到高校声乐教 学的质量。高校声乐教学融合传统音乐 文化,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音乐文化素 养,才可以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入到高校 声乐教学环节。目前高校大部分声乐教 师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传统音乐文化教 育,不具备音乐文化素养。因此,高校 要组织声乐教师进行培训,邀请传统音 乐文化专家对声乐教师进行培训,让他 们意识到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性,在教 学过程中,要深入挖掘传统音乐文化素 材,将传统音乐文化素材融入到声乐教 学环节, 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其次, 高校定期组织声乐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音 乐学院进行培训或者参加传统音乐文化 交流会、学习班,学习传统音乐文化知 识,提高声乐教师的音乐人文素养。
(三)丰富学生的传统音乐情感体验
音乐具有传递情感,表达思想的作 用,声乐教学不仅仅是声乐技巧的训练 和学习,而且还要音乐情感,通过情感 体验,感受音乐作品包含的思想情感, 并将这种情感融入到声乐艺术表演过程 中,才能增加音乐作品的感染力,引起 观众情感上的共鸣。中国是一个多民族 国家,不同音乐作品融入到地方民族情 感,在学习传统音乐文化课程的时候, 声 乐教师引导学生去体验传统音乐文化,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以音乐鉴赏课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为例,这首歌曲采取了汉族民歌中少见的欧洲七声音阶调式,不仅有哈萨克民歌的特点,而且还有青海藏族民歌风格,是一首跨越地域、语言和种族的音乐作品。这首歌曲被很多歌手演唱,不同歌手对这首歌的理解不同,表达的情感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鉴赏课程的时候,教师可以将不同歌手的演唱片段剪辑下来,让学生分别感受不同歌手的演唱风格和特点,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首歌曲传递的情感。
结语
传统音乐文化作为高校声乐课程的一部分,高校必须重视传统音乐文化,提高声乐教师的传统音乐素养,将其融合到声乐教学环节,让学生感受到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主动投入到传统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去。
参考文献:
[1] 姚 德 鹏 . 高 校 声 乐 融 入 传 统音乐文化传承的路径研究 [J]. 艺术评鉴 ,2021(7):143-145.
[2] 洪 颖 . 高 校 声 乐 教 学 中 传统 音 乐 文 化 的 融 入 探 析 [J]. 黄 河 之声 ,2019(20):92-92.
[3] 孟萌 . 高校声乐融入传统音乐文化 传 承 的路 径 [J]. 参 花 ,2020(22):129-13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34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