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混合式声乐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3-05-20 14:37:5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声乐学是 一 门集理论和实践为 一 体的学科,实践训练性很强,单纯的线上教学不能很好地解决个别学生的实际问题,同时,传统教学模式也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 。混合式声乐教学模式即“线上”和“线下”相融合的教学模式,本文以“融合”作为本研究的核心 价值,从混合式学习理念入手,探索研究了 混合式教学和声乐教学的契合 、混合式声乐教学模块的构成及混合式声乐教学模式的设计应用等问题 。

  关键词:声乐教学,混合式学习,混合式教学,教学模式,融合

  传统声乐教学秉承自身学科特点, 口传心授 、 面对面教学 、一对一授课曾经是其最为有效的教学 模式。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大规模在线开放课 程”(慕课)的出现,使传统教育模式受到了冲击,声 乐教学亦迎来了不小的挑战 。2019 年,《教育部关于 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要打造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主要指基于慕课 、专属 在线课程(SPOC)或其他在线课程,运用适当 的数 字化教学工具, 结合本校实际对校内课程进行改 造,安排 20%— 50%的教学时间实施学生线上自主 学习,与线下面授有机结合开展翻转课堂 、混合式 教学,打造在线课程与本校课堂教学相融合的混合 式“金课”。 2020 年的春节前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突发, 所有的线下教学全部被迫改为了线上教学,一 时 间 探 索 网 络 教 学 的 有 效 模 式 成 了 所 有 老 师面临的最为紧迫的问题 。面对时代的变革,声乐教学也应勇于迎接挑战,探索符合时代发展的教学模式,抓住机遇,使声乐教学得以不断发展。

\
 

  一、基于混合式学习理念的混合式教学

  “混合式学习”并不是一个新的理念,在传统教育理念中早已有之,原意是指“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除了应用各种基于教室的学习形式,例如会议 、实验室 、书籍等外,还结合其他多种学习方式,例如应用视听媒体(幻灯投影 、录音录像)的学习方式与应用粉笔黑板的传统学习方式相结合 、计算机辅助学习方式与传统学习方式相结合 、自主学习方式与协作学习方式相结合等。 ”

  网络或线上的学习方式在使用的过程中优势明显,如: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全新的沟通方式等 。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弊端,如:对新科技手段的不适应 、缺少互动交流 、掌握知识碎 片化 、易产生学习厌倦情绪等,这些弊端使其使用 率不断下滑 。在这种情况下,将传统学习方式的优 势和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的混合 式学习就重新被重视了起来。何克抗教授认为:“目 前国际教育技术界的共识是,只有将这二者结合起 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

  简单说,混合式教学是一种建构在混合式学习 理念基础上,线上和线下相融合的教学模式 。它体 现了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 、教学措施及教学评价的 丰富多样性,实现了“教”与“学 ”交互 性主体 的优 势,是结合当今教育发展现状而出现的具有研究意 义的教学模式。

  二、混合式教学与声乐教学的契合

  声乐是用歌唱来进行表达的一种艺术形式,其 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即“声乐学”。声乐学“是一个系 统工程,其研究领域涉猎广泛,包含声乐理论 、声乐 技能 、声乐修养 、声乐文化 、声乐教学等多个方面, 并以纵横交错的形式与人文科学 、自然科学的多个 学科相交叉。 ”从学科本身来看,它是集理论性 、训 练性和实践性为一体的学科,训练性和实践性在该 学科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 一 )混合式教学符合声乐教学的个性需要

  “声乐教学是以丰富 、科学 、有效的教学手段为 工具,以科学 、系统的歌唱发声理论为支撑,以训练 歌唱发声器官进行美好歌唱为 目 的的一种特殊教 学方式。 ”其特殊性就体现在该课程不仅注重理论 学习,同时具有较强的训练性和实践性。

  其一,单一的线上教学满足不了学生的差异性 训练要求 。 目前线上授课方式主要以慕课 、spoc 类 课程和网络直播课(包括腾讯会议 、微信 、QQ 视频 电话等线上授课方式)为主 。其中网络直播和视频 电话等线上授课方式,由于受网络延时及网络音质 差等影响,实际授课感受并不好,目前比较受欢迎也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线上授课模式就是慕课。纵观目前网络上的声乐 “慕课”, 多以公开课的形式授 课,如比较有影响力的“戴你歌唱”和“美声之林”, 每节课以一个学生为授课对象,针对每个学生的具 体问题进行讲解,这种慕课的优势是不受时间地域 的限制,可以免费聆听艺术大师的课程,这种开放 性和公平性确实非常有吸引力, 影响力也非常大 。 但是,我们都知道每个歌者的歌唱乐器都是独一无 二的,在歌唱中存在的问题也是千差万别,聆听别 人上课对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是有帮助的,对自身 的学习可以起到辅助的作用,但是如果想通过听别 人的课来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 恐怕是不太可能 的。传统声乐教学一对一的模式就是因为这种差异 性才被长期沿用,而且在目前来看,其依然是声乐 教学不可或缺的教学方式。

  其二,放弃开发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固守单 一的线下传统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互联网 发展到今天,网络资源不容小觑,曾经难得 一 见的 各种顶级歌唱家的视频资源, 现在可以轻松看到 。 各种艺术家大师课,也在不断发展和更新,“将世界 上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传递到地球最偏远的角落”, 这是慕课所具有的最重要的价值。这些资源只需有 网络,就可以随时随地观看,如此丰富的网络资源 如果不能整合利用,纳入到我们的教学中,对学生 的发展损失是巨大的。

  (二) 混合式教学符合声乐教学的多样化内容 需要

  声乐教学内容大致分为三部分,分别为声乐基 本理论 、声乐技能训练和声乐表演实践,其中,声乐 基本理论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博, 既包括声乐生 理 、心理理论,也包括声乐史学 、声乐美学 、声乐表 演理论,同时还包括声乐作品鉴赏等 。教师可以充 分开发利用线上的优质资源, 进行分类和整理,分 程度 、分声部加以整合 、打包,使其更加贴合学生的 学习需求, 这部分的教学就应该以线上教学为主 、线下教学为辅, 线上的学习还要结合线下的辅导,才能使知识内化和吸收。其他两个部分—— 声乐技 能训练和声乐表演实践,由于其训练性和实践性都 非常突出,所以应以线下教学为主 、线上教学为辅, 在线下教学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教学需求的同 时, 对于一些共性问题则可以运用线上教学模式, 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

  三、混合式声乐教学模块构成

  ( 一 )线上教学模块

  根据声乐教学的自身特点,线上教学模块大致 应该包括课程短视频 、课程资料包 、优秀慕课资源 、 优秀艺术家表演视频 、文献阅读资料等内容。首先, 课程短视频是线上教学模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 知识点的讲解和运用,教学内容就是由众多知识点 相互衔接和联系而组成的 。可以选用网上匹配的优 质资源,也可以由授课教师亲自录制,授课老师亲 自 录制 短视 频可以 实现和 课程较 高 的 匹 配 度,同 时,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也非常有帮助 。结合声 乐教学重要的实践训练性,短视频应以理论知识点 讲解为基础,同时重视声乐训练的实操性,围绕 一 个知识点丰富实践训练的案例,这对提高学生学习 能力非常有帮助。其次,课程资料包括 PPT 课件 、教 案 、讨论题 、作业库等内容,其中讨论题是促进师生 互动和生生互动的重要环节,非常有利于对课程内 容的消化和理解 。作业库主要是学生演唱作品的视 频库,学生每周需要上传一 次视频作业,学生和老 师可以随时对视频作业进行评价,这是线上评价体 系的重要内容 。最后,线上教学模块的其他组成部 分如:优质慕课资源 、优秀艺术家表演视频和文献 阅读资料等,是对课程内容的丰富和补充,一 方面 有助于课程内容的内化和吸收,另一方面有助于丰 富和拓展学生的修养 。

  (二)线下教学模块

  传统声乐教学一直沿袭的就是线下教学,有着 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良好的教学效果 。混合式声乐教学的线下教学模块不能背离传统教学方式,即需要依然沿用面对面教学模式,并努力继承和创新具有良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混合式声乐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的是,线下教学要和线上教学互相衔接和融合,二者应互为依托 、相辅相成。线下教学要注重对线上教学内容的内化和吸收,同时也要注重评估学生线上学习的效果,对学习效果不好的学生深入研究原因,并根据研究结果有针对性地改进线上教学模块的内容,实现线上教学模块的持续建设,以达到不断完善的目的。

  (三)多元评价模块

  混合式声乐教学需建构“线上”“线下”互相融通的多元评价体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为主的评价方式, 建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线上”评价和“线下”评价 、教师评价 、学生自评和生生互评等多维度评价方式,以此达到以评促教 、以评促学,体现教学评价的真正意义 。

  四、混合式声乐教学模式设计

  ( 一 )确定教学目标

  基于教学 目 的的教学 目标是实施课程教学的向导 。声乐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训练性,制定教学目标应以具体性 、可操作性和可观测性为原则,遵循统一性和连贯性的特点 。菲茨 、波斯纳 、哈罗 、辛普森 、加涅等学者针对动作技能领域教学目标的设定,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学习知识阶段 、练习修正错误阶段(豪恩斯坦将这一阶段细分为同化 、适应 、施行)和熟练应用阶段,这对于声乐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非常有指导意义 。如大学一年级声乐课教学目标的设定,至少应该分为三个方面的要求,即需要认识 、理解哪些知识 、掌握哪些技能,最终要达到怎样的歌唱能力、水平等 。

  (二)分析学习者

  声乐课程主要内容是通过歌唱训练,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 。个体差异性对制定声乐教学内容 、选用教学方法都有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声乐课程制定教学内容时,对学习者进行分析是尤为重要的 。学 习者的分析主要包括认知结构和学习风格分析,认 知结构是指个体的知识或观念的全部内容和组织 形式,歌唱是受大脑支配的,是通过对歌唱器官有 意识地控制和调整来完成的,歌唱训练是一个理论 指导实践的过程,认识和理解歌唱相关理论是歌唱 训练的基础 。认知结构具有可利用性 、可辨别性和 稳定性的差异,对于声乐学生来说,认知结构的差 异主要受歌唱能力 、理论认知基础和音乐文化修养 等方面的影响,如理论认知基础较差,就会使其缺 乏同化和吸收新课程的相应知识的能力,影响其对 新知识的辨识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稳定性认知。学 习风格“是学习者感知不同刺激 、并对不同刺激做 出反应这两方面产生影响的所有心理特征;学习风 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 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综合。 ”对于声乐学习者 来说,每个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学习动机差异对声乐 教学影响都很大 。歌唱是对作品的一种表达,不同 性格的学生适合演唱的歌曲类型不同,如开朗活泼 的学生就非常擅长表达热情的或轻快活泼风格的 歌曲,沉静内敛的学生,就会更擅长表达抒情的 、深 情的或典雅风格的歌曲, 这些都是制定教学内容 需要认真考量的 。学习动机主要有积极和消极的 差异,具有积极学习动机的学生,学习需要和学习 期待都是正向的, 学习态度表现为努力配合和刻 苦练习, 教学内容设计就应该偏重于满足他们的 学习期待,设计更为丰富和有挑战性的内容 。而具 有消极学习动机的学生,表现正好相反,教学内容 设计就 要更 加重视 如何激 发他们 的 学 习 热 情,设 计对他们来说可以完成并能有较好表现的课程内 容,这样易于建立他们的自信,从而不断激发他们 的学习兴趣 。

  (三)制定教学内容、划分知识点、确定训练手段

  简单地说,教学内容就是回答教师“教什么”的问题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终极目标,教学内容是以学生学习开始时的起点能力为基点, 设计具体的知识 、技能和行为习得内容,以实现学 生最终获得的终点能力。知识点是教学内容最小的 组成部分, 每个知识点都有相对应的训练方法,各 个知识点相互衔接 、联系组成教学单元,再由几个 教学单元共同组成教学内容。声乐课程面对的是个 体的学生,由于每个学生的起点能力 、自身存在的 问题 、个性和学习动机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所以要 实现教学目标,划分知识点尤为重要,针对不同的 学生,知识点可以灵活组合,这样教学方法就可以 实现千变万化,这也是声乐教学自身特点的需要 。

  (四)混合式声乐教学实践设计

  1.课前学习

  教师需根据授课计划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 对性、分步骤、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进行线上学习。如 根据学生的特点,布置他们观看与自身特征相符合 的课程短视频,让他们完成各自的歌曲作品,并让 他们在观看相应作品的示范演唱视频的同时,阅读 和作品相关的文献资料 。

  2.课上学习

  由于课前的“线上”学习,学生对相关知识点已 经有所了解,对自身要完成的作品也从风格 、内容 及演唱上有了一些认识,初步建构了知识体系 。所 以在课上学习时,教师主要是要梳理和解决学生课 前学习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首先,对理论知识认知 不清晰的,教师和学生应以交流 、讨论等方式解决 问题。其次,有针对性地进行声乐训练,传统声乐教 学在这一环节 一般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 常以 “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教学 。混合式声乐教学一方 面在沿用传统教学方式之外,还应借助互联网的帮 助进行教学 。如在发声训练时,教师可以借鉴互联 网资源, 寻找和学生具有相似问题的教学资源,让 学生在课上进行观看,同时辅以教师的讲解 。这样 做的最大好处是可以帮助学生对自身的问题有一个直观的和清晰的认识,同时还可以了解问题解决的教学过程,当学生在头脑中认识到了自身声音的 问题,并了解了解决问题的要领之后,再辅以相应 教学手段进行训练效果常常会非常好 。 当然,教师 平时也应善于自己录制和挖掘网络优质教学资源, 只要不断积累,随时提取需要的教学资源是不难达 到的。

  3.课后延展

  声乐课程一般一周一 次课,其余的时间需要学 生自主练习, 学生需要 自主练习的时间是非常多 的,在这方面,传统声乐教学模式便会显得力不从 心。相较于传统声乐教学模式,混合式声乐教学模式 在课后的学习中就充分显示出了它的优势。由于信息 技术的高度发展,微信、QQ、电话、邮件及课程平台都 可以作为师生的互动平台,学生应定期将自己的练习 情况及演唱作品录制成短视频, 上传到课程平台,同 时开展生生互评、学生自评和师生互评,并将此作为 形成性评价的依据,纳入课程考试成绩之中。由此,混 合式声乐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实时把握学生的练习情 况,教师还可以在课后实现持续指导,同时,多元互 评对学生理解 、消化和运用知识都有非常大的帮 助,这可以非常有效地提高声乐教学效果。

  五、混合式声乐教学的核心价值——“融合”

  混合式声乐教学体现的是“线上”和“线下”教 学模式的融合,首先,“线上”教学贯穿课程的始终 。 混合式声乐教学在课前 、课上和课后都借助了“线 上”教学,打破了过去学习仅仅局限于“课堂”的局 面,使学习得到了有效的延展。其次,“线上”教学与 课堂教学无缝衔接,即“线上”教学和课堂教学互为 依托 。 由于课前 、课上和课后都借助“线上”教学的 辅助,所以实际课堂中的学习会变得更有效率,有事 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配合多元评价机制,学生不仅 在评价互动中能提高自身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同时,其对学生的学习还具有激励作用。所以,混合式声乐教学不是简单的“线上”和“线下”两种教学的叠加,而是强调二者的融合,是在融合中的优势互补。

\
 

  六、结语

  在互联网、信息、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线上课程的崛起以其名校名师效应 、超时空及免费等优势,使传统教学模式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不过线上课程也有自身的局限和不足,基于此,混合式教学被再度关注 。有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 单纯的“ 线上 ”或“线 下 ”教 学 都 有 自 身的局限性,二者的融合是克服自身局限的最好方式。本文探索了混合式声乐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应用,认为推进对这一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有利于更新教学理念,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学习声乐的积极性,对推动高校声乐学科的发展 、提高声乐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方案》[EB/OL].

  [2]田世生 ,傅钢善 .Blending Learding 初步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2004(01):7-11.

  [3]祝智庭,孟琦.远程教育中的混合学习[J]. 中国远程教育,2003(19):30-34.

  [4]何克抗 .从 Blending Learning 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09):37-49.

  [5]肖黎声 .声乐·理论基础[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12.

  [6]董颖 ,刘大为 .浅谈声乐教学的基本原则[J]. 大众文艺,2014(24):237.

  [7]吴颖 .音乐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8]黎加厚 .新教学目标分类学概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5639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