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戏剧是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比较常见的表演形式主要包括话剧 、歌剧 、音乐剧等,无论戏剧表演以何种形式呈现,其艺术的直接呈现者都是演员,一个合格的戏剧演员不仅仅需要通过自身的肢体 、语言乃至表情等要素对剧本进行陈述,更要生动传神传递出角 色形象应当具备的情感 。要达到这样的程度,戏剧表演演员除了通过 日 复一 日 的基本功锻炼来提高 自身表演素质外,还需真正热爱自己的职业,具备拥有为艺术而献身的精神 。本文将对戏剧表演中演员应具备的能力进行分析 。
关键词:戏剧表演,演员,能力
演员是戏剧表演的灵魂所在, 就本质而言,演 员在戏剧表演中需要履行的职责实则与编剧比较 类似,不同的是编剧是用“笔”去实现表达,而演员 则是通过自身的表演去实现表达,编剧文风各有千 秋,演员的表演风格也各有差异,这也正是在看不 同演员表演相同剧本时会感觉大相径庭的原因。正 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对于演员而言,其 在表演过程中所呈现的风姿绝非一 日之功,而是其 耗费十数年之功刻苦锻炼自身能力的结果,那么在 戏剧表演中,一个合格乃至出色的演员应当具备哪 些方面的能力呢? 笔者通过观察 、访谈 、查阅文献及 实践发现,一个出色的戏剧演员应当具备的能力主 要包括七类—— 观察力 、注意力 、想象力 、记忆力 、 适应力 、表现力及文化修养,这七种能力在戏剧表演中各自发挥着重要作用,可谓缺一不可。
一、戏剧表演的特征分析
作为历史最为悠久 、类型最为经典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 戏剧在我国有着深厚而牢固的群众基础。演员进行戏剧表现的本质是对真实的社会生活进行浓缩,然后通过艺术加工的手段增强这些生活片段 、生活场景的艺术欣赏价值 。戏剧表演的效果既取决于剧本,也取决导演,但即使剧本再好 、导演技术再精湛,没有好演员的倾情演绎,终究难具有艺术效果,更难以在受众中引起共鸣 。为了向受众呈现视听效果俱佳的戏剧表演,演员就必须与角色融为一体,抓住戏剧表演的灵魂,在舞台上生动刻画所演绎角色的性格和个性,最大限度地在受众中产生共情。“戏剧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意味着戏剧表演是生活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为了凸显戏剧表演的生活性,演员需要展现角色“有血有肉”的一面,时刻明晰自己塑造的是有悲欢喜乐的人,在特定的 刺激下作出相应的反应,说出的话语要符合绝大多 数常人的真实情况,如若不然,就会令受众感到浮 夸和离谱 。但为了凸显戏剧表演的艺术性,演员又 需要对表演进行一定的艺术加工,避免表演与现实 生活别无二致, 否则表演就失去了艺术欣赏的价 值 。为此,演员要全身心融入戏剧所界定的故事情 节中,在戏剧舞台上展现现实情境,将观众带入到 戏剧故事氛围中,既让观众在戏剧中抓住生活的影 子,又让观众体验到艺术的享受 。戏剧来自生活,在 生活基础上,运用了夸张的方式去进行放大,从而 能够实现戏剧的艺术表现形式 。戏剧的夸张,很大 程度上是通过台词 、表情和肢体动作来完成的 。戏 剧的这种夸张表现的特征,能够让观众虽然置身于 舞台之下,但却能够清晰地获取到戏剧所要表达出 来的意义和内涵 。戏剧是直观展示给观众的艺术, 那么,在戏剧表演中就必须具备欣赏性 。观众的欣 赏体验是标志戏剧是否成功的关键。在戏剧演员塑 造的戏剧形象和故事情节的推进中,融合了戏剧艺 术的渲染,从而可以引导观众的思想意识与戏剧表 演同步,提升戏剧表演的整体效果 。
二、戏剧表演中演员的能力构成
( 一 )观察力
观察力是戏剧演员赖以存活的基础能力,所谓 “观察”, 表面上是一个用眼来捕捉信息的活动,实 则是一个认知的过程,也是一个从无到有 、从有到 精的过程,在戏剧表演中,观察力主要作用于两个 方面,一方面是学习,另一方面是感悟。其中在学习 方面,表演本身是一个模仿的过程,演员模仿得越 像,其表演效果也就越出彩,当什么时候表演得“像 是真的”,那么表演便已成功了一大半,而观察正是 模仿的开端,可以说没有经过观察的话,模仿出来 的效果将不伦不类, 最终也必然导致表演不伦不 类。举例而言,在中国知名话剧《茶馆》中,演员在对 茶馆老板王利发进行表演时,便可以通过观察实现模仿,在《茶馆》中,王利发是一个精明圆滑的人物,多年来在市井中摸爬滚打, 十分懂得察言观色,故 此演员便可以对与其相似的市井人物进行观察,如 现实生活中的销售经理, 又如影视剧中的店小二 等,通过观察他们的眼神和言行,分析他们的心理 活动,从而增强对这一类人群的了解 。而在感悟方 面,演员对于生活的观察与沉淀是理解戏剧角色的 关键所在,唯有把握了角色的真实情感,演员方才 能够触及角色的灵魂,这就要求演员除了要看到观 察对象的外部特征,还要努力与他们产生共情 。举 例而言,在世界知名芭蕾舞剧《胡桃夹子》中,主人 公是一个年轻的少女,本身应当充满活力,这就需 要演员对生活中的少女思想 、表情及行为举止进行 观察与体会, 并通过精读剧本将现实与剧本融合, 感受人物的内在,唯其如此才能使塑造出来的角色 “有血有肉”。 因此,观察力是戏剧表演中演员应当 具备的能力 。
(二)注意力
注意力是戏剧演员应当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 戏剧不比影视剧,往往都是“一 锤定音”,在表演过 程中没有“再来一次”的机会,演员的注意力直接关 乎着戏剧本身的质量与演出效果 。人的注意力多要 受到自身意识的支配,而对于戏剧演员而言,将意 识融入到戏剧表演中是提升自身注意力的关键,这 是一种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的状态,只有全身心投 入至角色中的演员方才能够体会到 。就目前而言, 许多资历较浅的戏剧演员在表演时仍然处于一种 强制性关注的状态,这种关注虽然能够令演员勉力 完成表演,但对于角色的注意力却处于一种停滞状 态,无法真正演绎出角色本身的神韵 。而真正符合 戏剧表演的注意力集中状态应当是一种放松的状 态,注意力需时刻集中在舞台中,尽可能地做到心 无外物,细心地感受包括自己在内的每一个人的情 感变化,唯有如此方可真正演活一个角色 。要得到 自如控制注意力的高度并非易事,需要的是演员 日 复一 日地训练以及与自己的“磨合”。
(三)想象力
想象力是戏剧演员表演水平达到传神的必备 素质,同时也是“活”与“死”的区别所在,话剧要表 演的都是鲜活的形象,唯有演员具备了可观的想象 力,那么其将角色演活的几率才能够大许多 。戏剧 表演并非一成不变,成功的表演需要演员主观能动 性的发挥,而所谓演员的主观能动性,即演员通过 对剧本的研究所进行的“二次创作”,而“二次创作” 完成后,演员可以通过排练来进行模拟表演并检验 效果 。举例而言,当演员对现代话剧《网瘾》进行表 演时,主角本身需要经历网瘾浓重 、恍然大悟 、浪子 回头的过程,是以本身需要表演出的状态也应该随 着剧情有所改变。通过剧本来对角色进行了解后可 以发现,该话剧主角的台词较少,在这较少的台词 中, 有三句一模一样的台词:“老板, 帮我充十块 钱。”在三次说这句话时,主角本身处于不同的心理 特征下,第一次是兴高采烈,第二次是惴惴不安,第 三次是悲痛不已, 每一次都应该通过微妙的语气 、 动作 、表情调节来展现它们的差异,这时便需要演 员通过想象以及对角色的理解表达出接近真实的 反应与表现,这就是想象力对戏剧演员的重要性所 在 。然而演员的想象力并不应该是“天马行空”的, 而是应当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
(四)记忆力
记忆力是戏剧演员的基本功所在,这一点实则 并不难理解, 戏剧本身所描述的就是一个故事,因 此无论台词 、歌词 、舞步 、肢体动作等方面都是戏剧 演员的记忆点,有时更可能需要在短时间内将剧本 的台词记住并进行表演, 如临时更改剧本等状况 等,这无疑对演员的记忆力提出了较高要求,是以 合 格 的 戏 剧 演 员 多 会 选 择 进 行 后 天 的 记 忆 力 训 练 。对于演员而言,比较可靠的记忆方法是通过想 象 力 与 自 身 记 忆 力 的 结 合 来 进 行 剧 本 记 忆 点 记 忆,若有必要,可以通过提前对演及私下排练等方 式进行记忆 。需要注意的是,在记忆过程中切忌死 记硬背,要尝试着去理解,如此一来,在表演过程中 即便忘词也可以通过自身的应变能力“讲个大概”,于整体而言并不影响戏剧整体效果,算是一种亡羊补牢的方法。
(五)适应力
戏剧演员需要在不同的剧本中饰演不同角色,在面对不同类型角色时,适应力能够令戏剧演员如虎添翼 。对于戏剧演员而言,适应力实则是一种与记忆力及注意力息息相关的能力,由于演员在戏剧表演过程中所处的环境大多是虚拟的,演员在了解过剧本后应当了解在特定剧情环境中该做出何等表达,继而去演绎不同的角色状态,所以表演过程便是演员适应力的最终体现。戏剧演员需要在不同的剧情状态下表达出不同的角色状态,也需要对角色节奏进行把控 、对其余演员的处境进行思索 、对情境变化进行分析 、对气氛变化做出判断,同时改变自身的节奏,这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应变力的重要性 。除此之外,若表演存在异常状况也需要勉力将表演持续下去,如忘词等,总而言之,戏剧演员应当做到“喜角色之所喜,忧角色之所忧”。 由此可见, 想象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戏剧表演的上限,而记忆力 、适应力与注意力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戏剧表演的下限 。
(六)表现力
表现力是演员表演能力的最终体现,演员需要对角色内心与经历进行用心想象与体会, 若有可能, 还可以将自身经历与角色的内心与经历相结合,令自己与角色达成情感共鸣,如此一来,戏剧演员方才能够演绎出生动形象的角色 。所谓 “表现力”,简而言之也就是演员形体与语言表达能力,这两种能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与先天资质有所关联,但要进行后天锻炼也并非不可成就,那需要戏剧演员为了艺术而放弃自己的部分私生活,如为了演绎某个角色而节食控制形体,又如通过日复一 日 的台词基本功训练来实现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如此一来,戏剧表演中既有了丰富的内在感受,也同时拥有了生动且符合角色特征的外部体现,在内外兼备的情况下,戏剧演员的表演效果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七)文化修养
我国著名演员李保田老师曾经说过:“无论什 么演员,拼到最后拼的都是修养。 ”由此可见,文化 修养实则也是戏剧演员的基本功,这与生活中常常 听到的“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这一理念不 谋而合 。在经过戏剧演员诸多能力的分析后可以发 现,戏剧演员的各类能力并非毫无关联,反而联系 紧密,文化修养这一能力与想象力 、观察力等诸多 能力皆有关联,戏剧演员在具备了相当的文化修养 后,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对剧本的分析能力,在对剧 本的理解深度方面也具备相当的优势,其他诸如对 人物的重新解析 、对人物的行动作创造性的发展以 及对表演艺术的原理进行质疑和再解释等皆与文 化修养脱不开干系 。举例而言,在曹禺先生的话剧 《北京人》中有一角色愫芳,这是一个心理活动分外 矛盾 、复杂的人物,即使一位理论家要把她分析清 楚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又何况是戏剧演员 呢? 由此可见,文化修养也是戏剧演员应具备的能 力之一。
三、戏剧表演中演员表演能力的提升路径
任何戏剧演员都具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个性,因 此专业成长路径也不尽相同,但无论从哪个维度提 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都必须基于以下几方面原则: 首先是树立艰苦奋斗的精神,戏剧表演对基本功要 求极高,演员在日复一 日枯燥的基本功训练中必须 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克服惰性,才能克服专业成长 的瓶颈;其次是重视艺术规律,作为艺术的一种,表 演艺术有其固有的体系和规律,戏剧演员在谋求自 身成长时务必遵循这一规律, 采用科学的训练方 法,唯其如此才能实现自己专业能力的体系化。
( 一 )加强生活感悟
“戏剧源于生活”,为了塑造出深得人心 、具有 代入感的角色,演员必须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有意 识地观察生活 、感受生活 、体验生活,加深对人性的理解,归纳总结人在不同情境中的情绪表现和外观反应, 在长期的摸索与沉淀中汲取戏剧表演的养 分。虽然戏剧是虚构的,生活是鲜活的,但二者之间 却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 。具体而言,戏剧演员能够 利用虚构的 、略微夸张的艺术表现手法,将生活中 真实的情感和行为演绎出来 。为此,戏剧演员应当 具备捕捉生活细节 、洞见人性真相的能力,这种能 力的养成不能依靠朝夕之功,而要在 日积月累中总 结和沉淀 。最为重要的是,戏剧演员对生活的观察 和感知绝不应是被动的,而应是主动的 、有意识 、有 目标的,这样才能在日复一 日 的历练中最大限度地 提升自己的表演艺术敏感性。
(二)深入角色内部
戏剧表演的完成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演员对 所塑造角色理解的深度以及刻画的准确度,作为戏 剧表演的核心部分,戏剧人物的塑造是推动剧情向 前推进的关键力量 。为了凸显角色的生命力,戏剧 演员必须走入角色的生命中, 与角色合二为一,想 其所想,知其所知,这样才能使表演富有艺术张力 。 在感知角色生命的实践中,演员应当主要抓住角色 在戏剧表演中起到的作用 、角色对自身命运和处境 的感知 、角色的性格特征等要素,从情感上与角色 进行重合,即与剧中人物实现“共情”。 对戏剧角色 的本质把握既要通过理性分析, 又要依赖感性体 验 。具体而言,运用才能确保塑造出来的角色符合 常态,不会显得浮夸;运用感性增强角色的生动性 和鲜活性,使角色“有血有肉”。
(三)强化基本功训练
其一,重视台词语言能力的训练 。戏剧演员的 台词语言能力对戏剧内容的完整度和清晰度影响 甚大,卓越的台词功底必须通过长期刻苦训练来获 得,而台词功底不仅包括时刻都能流畅地说出台词 的能力,也包括能够精准地记忆台词,以及掌握台 词的表达技法 。在进行台词基本功训练时,可以将 语气 、语速 、声调等的把握作为重点,每天进行吐字 练习和发声练习,循序渐进地养成灵活呈现各类台词的能力。
其二,重视肢体动作能力的训练 。戏剧表演中 的许多情节都靠演员的肢体语言来展现,因此肢体 动作基本功同样是戏剧表演的一大重点 。由于戏剧 表演中的角色类型不一,不同角色的肢体动作也千 差万别,要想做到肢体语言准确契合戏剧角色的性 格个性,演员就要在平时多进行肢体动作的广度训 练,从而生动展现不同类型角色的动作 。在进行肢 体动作训练时, 演员还要注意把握动作的柔韧性 、 美感 、力度 、节奏等要素,这些都是肢体动作生动 、 流畅、自然所不可或缺的要素。为此,戏剧演员在平 时的动作基本功训练中要有意识地保持身体线条 的优美性和体态的灵活性,以便肢体动作能够展现 不同类型的角色的特征。
其三,重视表情的调动和呈现能力 。戏剧演员 的脸是最吸引观众的部位之一,因此脸上的面部表 情对于展现角色的内心世界 、推动戏剧的情节发展 至关重要 。许多经验不足的演员在进行戏剧表演时 常常因为过于注重戏剧的艺术性而流露出浮夸的 表情,严重削弱了戏剧的艺术美感。正因如此,在平 时进行表情训练时,演员要了解自己做出某种表情 时的观感,可以对着镜子做各种表情,不断提高 自 己的表情塑造能力。表情能力是戏剧演员的重要基 本功,戏剧人物的喜 、怒 、哀 、乐都需要借助准确的 表情予以展现 。很多时候,戏剧角色的表情都是内 心世界的一种外在表现, 利用表情控制和刻画,可 以将难以用台词和动作表达的内心情况进行充分 的抒发, 从而帮助戏剧演员更好地完成角色演绎 。 戏剧演员的表情训练,除了对照镜子进行不断纠正 和完善以外, 还要善于去观察生活中不同职业 、不 同性别 、不同年龄的人在面对不同境遇时所表现出 的表情形态,这样也可以避免戏剧演员的表情展示 过于拘谨和局限。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戏剧是一类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的综合艺术, 演员可以通过对话 、歌唱或动作等方式对艺术实现表达,由于其本身的性质属于当众表演, 是以对演员的要求也相对较高。经过分析参考、访谈及实践等途径总结,戏剧演员应当具备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七种: 观察力 、注意力 、想象力 、记忆力 、适应力 、表现力及文化修养,这七种能力互有关联,任何一种能力的掌握都直接关乎着戏剧本身的表演效果,当然,为了获得这些能力, 戏剧从业者需 日复 一 日地对基本功进行锻炼,并在实际排练与表演中不断学习 、感悟,如此方可成为一名合格且优秀的戏剧演员。
参考文献:
[1]唐伦,贺小雨,王晓,等.基于异步优势演员-评论家学习的服务功能链资源分配算法 [J].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21(06):1733-1741.
[2]付建忠.浅谈“戏曲基本功训练”对“戏曲演员舞台表演”的重要性[J].戏剧之家,2021(19):22-23.
[3]闫宏伟 .探析竞演类综艺节目的传播方式与创新思路—— 以《 演 员 请 就 位 》为 例 [J]. 传 媒 论 坛,2021(12):137-138.
[4]王聪 .浅析舞剧演员阅历的沉淀于舞剧表演中的重要性—— 以中国歌剧舞剧院舞剧演员为例[J]. 中国民族博览,2021(06):135-138.
[5]黄沁琳 .浅谈演员如何绽放角色的性格魅力—— 以话剧《四世同堂》演员表演为例[J].记者摇篮,2021(01):59-60.
[6]粪祖 .与儿童演员共同塑造电影角色—— 以伊朗电影《小鞋子》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21(07):177-178.
[7]刁亚婵 .角色竞演类真人秀节目的创新与思考——以《演员请就位》(第二季)为例[J].视听,2021(03):33-34.
[8]年悦.舞女、贤妻与地下工作者—— 上海沦陷前后演员李红的多重面孔与身份政治[J]. 当代电影,2019(05):102-10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56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