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舞蹈演员在表演中把握人物情感的艺术特征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2-02-07 10:42:0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舞蹈演员是传达舞蹈美的中心环节,舞蹈演员自身能否在表演中,正确把握人物情感,将其情 感发挥到淋漓尽致,是每个舞蹈演员不 能忽视的问题。基于此,本文深入研究 舞蹈演员把握人物情感的艺术特征,探 索在表演中正确把握人物情感的有效途 径和对策,以期达到更好的舞蹈表演效果。

关键词: 舞蹈演员 ; 表演 ; 人物情感 ; 艺术特征

       在舞蹈表演过程中,舞蹈演员应如 何恰当的将内心情感与舞蹈作品相融 合,正确把握人物情感,并将其表现出 来,带动观众情感,使之在艺术审美中 为之动情,受到情感上的陶冶和感染, 是每个舞蹈演员都应具备的能力。但如 何具备这种能力,则是文章重点研究的内容。

一、舞蹈演员在表演中把握人物情 感的艺术特征分析

(一)善于用色彩视觉把握人物情感

        舞蹈演员在表演中,除了要考虑人 物形象,掌握故事情节与表演节奏,还 应注重考虑舞蹈色彩的视觉感官,要保 证舞蹈表演从色彩的视觉感官上,符合 观众艺术审美。因为, 一部优秀的舞蹈作 品,尤其是商业舞蹈作品,在进行风格 定位时,更注重把握观众口味,了解观 众对舞蹈作品内所需要表达的想法、意 愿等,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舞蹈作品 内容,结合观众口味和需要,确立舞蹈 色彩画面,利用明确的色彩画面指导舞 蹈风格,这样才能保证创作出来的舞蹈 作品,高度符合观众艺术审美,舞蹈作品的色彩与定位不会产生冲突。例如, 在表演以中国古代神话为风格定位和内 容的舞蹈作品时,应根据舞蹈作品,受 众者年龄阶段、个性爱好等,定位并调 整舞台画面色彩。如此类舞蹈作品在表 演时,面对的是青少年观众时,就需要 以画面色彩丰富,颜色纯度高,且积极 向上的舞蹈色彩、风格定位,尽量使用 轻松、诙谐的舞蹈画面加以表现,这样 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舞蹈表演作品,迎 合观众口味,调动观众产生情感并产生 共鸣。

\

(二)善于用艺术审美把握人物情 感

         舞蹈演员在表演舞蹈作品时,最应 注重的便是通过舞蹈动作、肢体动作的 展现, 将舞蹈作品中的人物情感、形象与 灵魂展现出来,并使其通过展现获得升 华。同时,舞蹈演员还要具备较强的艺 术审美能力,善于运用艺术审美能力, 把握舞蹈作品中人物角色定位和形象设 计理念,建立在已把握人物角色定位与 设计理念的基础上,利用自身艺术审美 能力,将自身与角色融为一体,将人物 形象所想表达的艺术特征与情感表达出 来,这样才可使观众在欣赏舞蹈作品的 同时,从内心与舞蹈演员产生思想和情 感上的碰撞,更好地理解舞蹈演员所想 表达的情感,并通过观看舞蹈表演了解 舞蹈的艺术特征,使自身艺术审美能力 也得到提高。为确保舞蹈演员在表演前, 能够更好地了解自身所要表现的人物, 需要塑造的角色形象,就必须要深入了 解舞蹈作品的背景,掌握舞蹈作品所要 传达的深层次含义,对作品基调有一个 深入的认识,这样才能使舞蹈演员在进 行表演时,更好地融入舞蹈表现技巧, 从内心深处传达出人物的神韵和情感,进一步把握住舞蹈塑造人物情感的特点 与手段。

(三)善于用语言魅力把握人物情 感

         无论是在舞蹈表演中还是在日常生 活中,人们都喜欢通过自己的动作、语 言等将各种情绪、情感表现出来,在舞 蹈表演中也是如此,表演者可通过舞蹈 技巧和肢体动作,向观众传达自己的情 感。在舞蹈表演过程中,除了利用舞蹈 造型,提高舞台的空间层次,便于观众 从视觉上捕捉更多美感,以及运用丰富 的舞蹈剧情,为人们探索想象与未知世 界提供更多空间。还可以在舞蹈表演过 程中,  适当融入符合舞蹈剧情内容、舞 蹈造型、舞蹈艺术特征的语言,来表现 出舞蹈作品的韵味、风格和节奏,为观 众带来更丰富多彩的舞蹈表演。善于运 用语言把握人物情感,也能促使舞蹈演 员更好地进入表演情景中,把握人物内 心,将人物情感充分表现出来。尤其是 在现代舞蹈表演过程中,很多舞蹈艺术 者为提升舞蹈演员对塑造人物情感的把 握,确保其在舞蹈表演时,能够将人物 情感进行诠释,通常会运用一些画外音 的表达方式,加深舞蹈演员对人物、情 节叙事的感知能力,再通过运用比喻、 联想、暗示、拟人等语言手法,使舞蹈 作品的表演主题变得更加明确,形象更 加生动,使舞蹈演员能够更好地了解作 品深层底蕴。

二、舞蹈演员在表演中正确把握人 物情感的策略研究

(一) 注重培养舞台表现能力传递 情感

        舞蹈表演通常是需要演员控制自己 的意志与情感,掌握良好的情感控制、彰显与表达能力,要求舞蹈演员要时刻 跟随舞蹈作品的剧情、内容、人物情感转 变,来不断变换自己的情感,比如,到 了什么阶段,该表现出怎样的情绪,人 物情感表达是强烈的,演员也要以强烈 的情感表达方式,展现出人物的真实情 感。然而,这种良好的舞台情感控制能 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表演中做起 来也并非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就现在 的一些舞蹈演员来说,在表演过程中, 若是情绪到位且具备良好的舞台情感能 力,并具备丰富的舞蹈表演经验, 那么她 便会根据舞蹈剧本中的人物情感变化, 全身心投入到自己所表演的角色情感中 来,将该角色所想要表达的情感发挥极 致,为观众传递情感符号和揭示主题。 因此,若想提高舞蹈演员的舞台情感能 力,确保其在表演中,能够正确把握人 物情感,就必须要注重培养演员的舞台 情感控制能力。比如,可通过唤起演员 对角色爱情、意向性活动产生共鸣,调 动角色情感,让演员在表演中集中注意 力,全身心投入到自己所需要塑造的人 物角色中, 与其融为一体, 才能确保其正 确把握人物情感。另外,如何在特定的 失控情绪中舞蹈演员能做到收放自如, 将自身情感表达出极致,就需要舞蹈演 员以情带舞,以舞传情,将人物情感表 现到极致,以达到一定的艺术境界。

(二) 注重在高难度舞蹈技巧中展 示情感

        在以往舞蹈艺术发展过程中,人们 对舞蹈技巧的狭义理解,通常是认为舞 蹈技巧只有跳、转、翻, 并没有过多、过 难的技巧,也没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特 点,这种狭义观点的存在, 不仅会影响舞 蹈演员的表演情绪,影响大众学习舞蹈 的积极性,还会导致舞蹈技巧与舞蹈表 演呈现贫乏化问题,难以提高舞蹈表演 质量和水平。但舞蹈技巧并非以上所述, 还包含很多高难度技巧,是一般舞蹈演 员难以完全掌握的,是需要其投入大量 的精力、时间去学习, 才有可能掌握的。 比如,现代舞艺术家高艳津子携北京现 代舞团表演的《水问》,其中便包括了很 多高难度舞蹈技巧,如劈腿原地旋转, 就是她们花费很多时间才学会的。这些舞蹈技巧都是非常高难度的,若是舞蹈 演员难以掌握这些高难度技巧,不会运 用这些技巧,表达人物内心情感,创造 人物舞蹈形象,那么便会使其舞蹈作品 变得空洞乏味,难以调动观众情感。所 以,应注重在高难度的舞蹈技巧中展示 人物情感,将舞蹈表现和高度,与高难 度舞蹈技巧进行融合,并时刻注意自己 的呼吸节奏,要确保呼吸节奏与高难度 舞蹈技巧相配合,通过呼吸与观众进行 交流,这样才能让观众深刻了解演员所 想表达的人物情感,实现情感的渲染。
\

(三) 注重用语言化舞蹈动作把握 人物情感

        舞蹈动作属于肢体上的语言,可通 过肢体动作, 向观众表达人物内心情感, 所以舞蹈表演应该语言化,应利用肢体 语言将舞蹈动作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表 现的更加抑扬顿挫,充满音韵与情感。 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首先,舞蹈演 员应注意面部表情的应用,借助面部表 情中存在的语言化,将演员自身最真实 的感情,充分表现出来,为观众塑造人 物形象。因此,舞蹈演员在平时训练过 程中,应注重对整体动作、呼吸频率的 把控,要熟悉整个舞蹈的节拍、音乐的 旋律、舞蹈风格方向等等,要在表演每 个动作中,都能感受其中的旋律,这样 在表演中就会放松自己的面部表情,使 整个肢体动作都变得非常自然,整个舞 蹈也就更加流畅。其次,舞蹈演员应注 意眼神的利用,眼神也是可以向观众表 达情感语言的关键,所以在进行舞蹈表 演时,舞蹈演员的眼神十分重要,如果 在表达情感过程中,舞蹈演员的眼神是呆滞的,那么便很难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此外,将舞蹈动作化为语言,还可使观众与舞蹈人物同呼吸、共命运,引导观众走进人物内心深处,拨动他们的心弦,为观众带来内心情感的深化,使舞蹈作品中人物形象变得更加丰满,更能达到预期的舞蹈表演目的。

结语

        总而言之,在舞蹈表演中把握人物情感,并通过舞蹈表演动作,将人物情感发挥极致,就需要舞蹈演员注重提高自身情感控制能力,善于在高难度舞蹈技巧中展示人物情感,以及用语言化的舞蹈动作,进一步把握人物情感。这样才能开展创造性的舞蹈表演,与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获得升华。

参考文献:

[1] 范蕊 . 论舞蹈演员的二度创作[D]. 北京舞蹈学院 ,2016.
[2] 王严 . 舞蹈表演中表演员如何把握人物情感 [J]. 戏剧之家 ,2015(24):135.
[3] 王佳 . 浅谈舞蹈演员如何把握人物情感 [J]. 大众文艺 ,2012(15):115.
[4] 李多 , 张新 , 叶亚楠 . 浅谈舞蹈演员在表演中把握人物情感的艺术特征[J]. 科技咨询导报 ,2007(18):11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3558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