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做好图书馆的古籍保护工作有利于我国的文化传承与延续,国家图书馆作为古籍保存的天然保护屏障,对古籍的保护与修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图书馆的古籍保护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古籍保护与使用存在的矛盾关系、图书馆对于古籍保护的技术相对比较落后、以及古籍保护人员的专业水平有限等等的问题。因而在古籍的保护工作中需要对这些问题引起重视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文化传承;图书馆;古籍保护;对策
我国的古籍数量截至2020年底,我国图书馆的古籍已经多达4000多万册,并且古籍十分具有研究价值和极高的文化价值,为了保证这些图书文化内容得到有效传承,必须确保这些古籍资料的完整。而图书馆作为古籍保护的主要职责部门,一直以来都承担着古籍修复、保存以及挖掘古籍存在的文化价值,但如何确保在文化传承的过程当中确保古籍得到有效地保护,实现古籍的当代的文化价值,同时使得古籍能够得到有效保护,能够继续传承下去,是现代图书馆需要重视的问题。
一、图书馆古籍保护与文化传承之间的关联性
(一)古籍保护是实现文化传承的必然路径
2007年,制定了有关图书馆古典保护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活动的意见》的保护工作文件。使得古籍保护在相应的活动在开展中有据可依,相应的工作的开展目的也更加明确,确保图书馆的古籍保护活动能有效实施。具体地说,保护古籍活动的指导思想是帮助古籍的传播,为我国社会文化的传播提供古籍的力量。在图书馆古籍的实际保护工作过程当中,相关的保护人员需要坚持“以保护为主”并且“抢救第一”的基本方针,不仅如此还要确保“合理利用”以及“加强管理”理念的贯彻落实。相关的保护人员一定要加强自己的古籍保护方面的法律意识,在对图书馆古籍的保护过程当中要尽可能地发挥古籍的价值,也就是要强调对这些被保护古籍的利用。整体目标具备大局观念,合理规划,对不同类型的问题进行具体指导,使得我国图书馆的古籍保护有据可依,能够切实的得到落实。
我国的古籍中包含着古代先贤的智慧,有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只有古籍保护工作做得好,才能更好地实现文化传承。另外,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对于古籍文化的传播是不可缺少的,必须做好古籍保护工作,促进我国文化建设。
(二)古籍的保护和文化的传承是图书馆的作用
20世纪中叶,国际图联从四个方面综合了传统图书馆的社会功能:第一,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第二,提供社会教育;第三,提供科学信息;第四,知识资源的开发。它为图书馆古籍保护制定了具体目标和政策,为图书馆建设活动提供了具体方向,并与图书馆古籍保护活动一起开展文化信息传播。随着时间的推移,国际图联重新定义了图书馆的任务。换句话说,通过丰富的资源和高质量的服务来提高用户满意度。正是这些原则和基本政策为图书馆旧书保护提供了依据和方向。这里提到的用户满意度不仅是对用户获取资源、信息和良好个人发展需求的响应,也是对用户娱乐需求的响应。一般来说,图书馆必须履行一定的稳定和社会发展职能,为用户提供正确的思想和意见,帮助用户获得必要的知识。国际图联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指出,保护人类文化遗产,还要不断加强对于古籍保护知识的传播力度,尽可能地提升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服务水平,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够收获更好的图书馆浏览体验,这样一来就能使得图书馆的社会效益得到显著提升,社会职能也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由此可见,相关的管理人员一定要加强文化的传播工作,这是公共图书馆的基本内容之一。
(三)图书馆具备古籍保护和利用的基本能力
图书馆拥有丰富的图书资源。特别是,国家图书馆收藏了大量古今中外的书籍,包括著名的现代文学和优秀的古代文化书籍。因此,图书馆必须加强对古籍的保护能力,使古籍在现代社会中得到进一步传播,实现古籍的现代价值。现代的图书馆在建设以及投入使用的过程当中所发挥出来的功能相较于以往的传统图书馆得到了拓展性发展,除了能够提供保护功能之外还可以延伸出很多现实价值的讲解服务,可以给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良好的图书体验。对古籍等资源的进一步利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充分发挥古籍的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才能更好地实现图书馆的文化交流,充分保护古籍资源,避免资源丢失和浪费。
二、文化传承的视角下图书馆古籍保护面临的问题
(一)图书馆古籍保护与使用之间的矛盾
因为古籍本身具有的珍贵的价值和书籍数量有限,所以为了保护书籍,图书馆一般很少对外开放流通古籍。这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保管图书,但是对发展其书中的文化价值不利。虽然实现了对于古代书籍的有效保护,但对其的使用价值降低了。造成这种矛盾的主要有两个因素:首先是古籍的存在时间已经太长远了,其本身的材质就已经不易保存,在保护人员的相关保护措施落实之后,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程度的维持效果,但是仍然会使得这些珍贵的古籍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其次是现代城市中的广大人民群众大多都不了解古籍的相关保护知识,会对这些珍贵的古籍造成无意识的损坏,这一点需要较长一段的时间才能得到有效解决。
(二)终端图书馆需要提高古籍保护设施及技术
我国现阶段的图书馆对于古籍的保护措施已经紧随时代发展趋势进行了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和变革,无论是保护方法还是保护技术手段都引入了更加科学有效的途径。在这个工作环节上,图书馆古籍保护管理人员恰当地应用了特殊的古籍保护技术设备,将整个古籍保护体系进行了全面的优化调整和完善,从而使得古籍保护过程当中的温度和湿度要求都能够得到极大程度的满足。针对古籍的保护,以往的传统保护措施无法使得古籍的材质处在一个安全的环境当中,不仅仅是保护措施的不得当,更多的是因为以往的图书馆建设当中不具备先进的科学技术,导致古籍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外界影响,其中就包括自然环境当中的一些微生物腐蚀以及氧化问题。由此可见,想要使得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得到新的提升,就必须要就不断地引入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特殊古籍保护设备,从而在技术层面将古籍保护效果和质量水平拉到一个新的水准和高度。
(三)图书馆的保护工作缺乏专业人才
按照图书馆古籍保护管理工作的相关要求和标准,相关的古籍保护技术人员主要可以分为类别,其中包括有对已经出现一定程度损坏的古籍进行有效的恢复工作以及对于珍贵古籍的整理归纳工作。针对已经出现损坏古籍的恢复工作可以这样进行阐述,首先第一个修复工作就是将古籍的缺失部分进行填补,尽可能地复原古籍缺失部分的内容,其次就是为古籍的一些损坏内容进行修复和整理。而想要完成这一部分的工作,专业人才就显得尤为关键,很多图书馆内的损坏古籍修复工作都无法得到较为有效的开展,最根本的问题就出在相关古籍修复人员自身的专业素养无法满足古籍修复工作的相关需求和标准,从而使得这项工作内容无法得到正常开展。尤其是在落后地区的图书馆,图书馆员根本没有学习的机会。因此,国内古典修复的整体进度受到严重影响。在这本书的古代比较人才中,只有具备历史和汉语等跨学科背景技能的人才能够胜任这项工作。从图书馆系统的角度来看,很少有专业人士能够从事这项工作,这使得不可能及时挖掘经典中所包含的中国古典文化,并举出文化遗产的例子。这样,古籍保护专业人才的严重缺乏就成为制约古籍保护和图书馆文化遗产发展的瓶颈,必须加以有效解决。
三、图书馆古典保护和文化传承的建议和对策
(一)大力推进古籍数字化建设,缓解古籍保护与使用之间的矛盾
图书馆对古典文学的保护还停留在数字处理和传统阅读阶段,不能充分重视古典文学资源的文化传承功能和学术价值。古籍中蕴含着非常宝贵的优秀古代文化,是学习优秀古代文化、发挥其现代价值的桥梁。图书馆邀请古典文学和学科的专家学者对古典文学的版本、文本阅读、典故注释、传记、医学、医学、人名、地名等知识进行标注,以恢复其基本内涵。古籍与现籍在表现形式和记载方式上有很大差异,但其文化价值不容忽视。通过图书馆对古籍的修复和保护,古籍知识的传播将更加完整和完整。当然,在这个现代时代,一些损坏和不完整的经典可以用先进的技术修复,向公众展示经典的内容。利用数字技术以图像、视频等形式展示经典内容,使经典内容更充分地展现在公众面前,使图书馆的文化内容传播更丰富、更完整。因此,随着数字应用的逐步普及,通过数字技术构建特定图书项目的古籍数据库已成为图书馆古籍保护活动发展的关键方向。古籍专项数据库的建设,不仅有效缓解了古籍保护与利用之间长期存在的矛盾,而且有助于古籍研究活动的深入开展。该书具体项目的古代数据库建设可以从两个方面开始:制定古代图书数字化标准和创建古代图书数字化内容。古籍数字化的目的是将古籍中的书目转化为现代计算机系统能够识别的数字研究内容。图书馆的保护仍处于数字处理和传统阅读阶段,不能充分重视古典文学资源的文化传承功能和学术价值。古籍中蕴含着一种极具价值的优秀古代文化,是学习优秀古代文化、充分发挥其现代价值的桥梁。
(二)利用先进技术,提高古籍数据库的开发能力
古籍数据库的建立是相关古籍保护部门所采取的一项结合线代化信息技术的正确做法,能够通过对现代化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将这些珍贵的古籍内容保存下来,不仅如此还可以极大程度地提升图书馆的保护能力和古籍保护水平。实现对古典文献资源的深度提取,实现了古籍知识的多阶段、多维度提取和创新。另一方面,图书馆根据数字化发展和处理的需要,通过资源回收系统和特色辅助功能,对古代文献资源进行处理,使古典文学资源直接转化为文学研究学者的基本资料。图书馆还可以使用微信和微博等新媒体技术平台。结合古典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活动的阅读,我们向热爱中国古典文化的读者推荐阅读。最后,我们必须确保旧图书馆图书保护结构的水平得到切实提高;为了有效保护经典图书,我们需要完善图书馆旧书保护基础设施,确保经典图书保护基础设施得到保障,经典文化能够继续传播。因此,在古籍保护活动中,图书馆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必要的。基层图书馆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政府和社会的资金支持。大部分县级政府虽然没有专门在图书馆古典保护这方面设立资金,但图书馆将通过自己的沟通努力争取政府这方面的资金预算,图书馆的古籍保护也能得到社会和个人的支持。通过多方面的资金援助,确保图书馆在古典保护基础设施建设中有足够的资金作为支撑。
(三)加强古籍保护特别人才的培养
虽然该书的古代修复技术有了突破,但最终仍需要专业人员操作。因此,进一步实施旧书人才培养战略,加强旧书保护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实现公共图书馆旧书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对于流行的图书馆来说更为重要。在实施措施上,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认真对待上级业务部门举办的各类旧书保护培训活动,及时派出相应人员参加,培训结束后到博物馆上课,以便进一步发挥进一步研究的作用。二是要将古籍保护教育纳入年度更新计划,定期邀请学者和古籍保护专家到博物馆为全体馆员提供古籍保护专题课程,使馆古籍保护专业人员的技术能力要与时俱进。第三,建立保护经典的专家奖励机制,并考虑支付特别补贴,以提高图书馆员保护经典的积极性。为了传承古籍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延续中国优秀文化内涵,图书馆必须策划阅读传播、公益课程、网络广告、保护图书馆专业人员等活动,促进对古典文化的深入理解,并根据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更清晰的传统符号。这样一来就能从多个方面来实现古籍保护的社会效益。
结语
古籍记录了历史的变迁,经过的时间的考验,十分具有文化传播的价值,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去学习传承这些优秀的文化知识。在图书馆中收藏了大量有价值的古籍,因此图书馆需要加大对于古籍保护的投入力度,缓解图书馆古籍保护与使用之间的矛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在图书馆古籍保护的工作中有足够的人力,财力支撑。在古籍保护工作日益完善的同时挖掘古籍中的文化价值,促进社会的现代文化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陈湛绮.文化传承视角下图书馆古籍保护的问题与对策[J].锋绘,2019(8):1.
[2]钟劲松.文化传承视角下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问题与对策[J].图书馆学刊,2018,040(004):26-29.
[3]易吉林,沈菊霞.高校图书馆古籍保护问题的研究综述[J].2021(2017-5):151-152.
[4]宁佐斌.高校图书馆古籍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金田,2014,11(No.322):382+400.
[5]何艳艳.浅谈高校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000(007):86-87.
[6]宋瑞.《公共图书馆法》保障下的四川省古籍保护工作现状研究[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8,000(005):88-91.
[7]古晓梅.中小型图书馆古籍保护与开发问题管窥——以丹东市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刊,2015(06):53-55.
[8]沈阳.区域性协作下基层图书馆古籍保护利用工作研究[J].赤子,2019,000(026):18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37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