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一直以来,我国高校图书馆都属于学术信息的主要聚集地,为当代“双一流”大学建设提供了非常完善的数据服务与文献查询等支持保障, 为当前经济社会的 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推动作用。本文以沈音学院为例, 充分结合 “双一流”高校建设, 结合图书馆管理制度形式等进行深入探 讨, 旨在总结出最适合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图书馆管理与服 务创新策略。
关键词: “双一流”建设 ; 高校图书馆 ; 管理 ; 创新
近些年我国高校一直在提倡“双一流”图书馆建设,所谓 的“一流”都有哪些?一流的师资、一流本科教育、培养一流 人才、建设一流学科, 开展一流学术研究、产出一流成果, 但 要实现这些“一流”, 首先“一流”的管理与服务是至关重要 的。高校是立人之所, 所谓教学育人, 管理育人, 服务育人, 环境育人, 说到底都是文化育人。有什么样的高校文化就有什 么样的高校人。然而高校图书馆往往是为每一位带着梦想而来 的探索者一足够力量之所。但是与国外相比, 我国高校图书馆 学科服务起步相对较晚且存在一定问题。在此基础上, 我国高 校图书馆可充分借鉴国外图书馆服务的先进管理经验, 不断为 师生提供更丰富的专业学科服务。
例如哈佛大学图书馆整个系统覆盖 80 所不同的图书馆, 而 且是不同的图书馆适合不同类型的读者进入: 位处于剑桥市本 部的加博科学图书馆、拉蒙特图书馆及怀德纳图书馆为本科生 最常去的图书馆; 霍顿图书馆及亚瑟·伊丽莎白施莱辛格图书 馆专门收藏有关美国女性地位发展的历史参考; 哈佛大学数据 库搜罗了各种珍贵的书籍及手抄搞; 美国一些最古老的地图、 地名册等能在哈佛的蒲赛图书馆内找到; 而哈佛燕京图书馆内 则保管与东亚古老语言相涉的文献。可以看出国外图书馆的多 样化服务, 对于分门别类的研究以及使用的便捷等方面都有着 不少的启示。
一、当前沈音图书馆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沈阳音乐学院图书馆是一所小型专业图书馆, 始建于 1948 年, 建筑面积 3700 平方米。现有纸本藏书 25 余万册 ( 张 )。数 字化建设工程, 外购数据库 10 个; 自建特色数据库 10 个。相 继建成东北地区唯一的民族乐器陈列馆, 收藏少数民族乐器近 200 余件,实现了图书馆服务功能的延伸。为进一步拓展服务 模式、提升学术水平, 利用人才优势、资源优势, 创办系列学术讲座活动。邀请学院内外传统音乐、民族音乐领域的专家、 学者, 介绍最新学术成果、弘扬传统音乐文化。随后, 古籍作 为特藏文献对读者开放, 实现了藏、用并重。现馆藏古籍文献 共 1342 种、11417 册。其中, 部分馆藏内容先后于 2009 年入 选首批“辽宁省珍贵古籍名录”、2014 年入选第三批“辽宁省 珍贵古籍名录”。为进一步拓展创新服务理念, 有效利用馆藏 学术资源, 馆办学术情报刊物——《音乐文献导报》(季刊) 正式创刊。此刊将国内音乐类重要学术期刊中的论文资源进行 整合加工,每期选取国内含音乐类核心期刊在内的 14 种(共 18 册)重要音乐学术期刊进行二次文献加工同时兼顾资源的介 绍与推广。
国内三所一流音乐学院从馆藏数量方面看与中央音乐学 院、中国音乐学院以及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均无较大差距。 从特色方面中央音乐学院图书馆建立加入权威的全球性组 织——国际音乐图书馆协会 (IAML), 作为中国大陆地区唯一的 会员馆,参与到国际音乐图书馆事业的建设中。2007 年图书 馆签约成为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体系(BALIS) 原文传递及馆际互借中心成员, 2009 年图书馆联合上海音乐 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四家单位倡议成立了“高 等音乐院校图书馆专业委员会”, 为推动高校间艺术资源的交 流、共享做出更大贡献。中国音乐学院图书馆将中国现代音乐 资料库, 中国传统音乐资料库和中国音乐学院专家学者资料库 这三个特色项目纳入图书馆常规建设工作中, 为学院教学、科 研、创作提供本馆独有的特藏资源。建立学科馆员制度, 为每个 系部配备一名具有学科背景的学科馆员, 全面开展文献信息服 务, 除定期进行馆藏各类资源及其利用、各类文献的查找途径 及检索方法等培训以外, 同系部师生建立了有效的联动机制, 主动为师生提供最优质、个性化的服务。目前该馆采用的是国 内较为先进成熟的“汇文文献信息服务系统”, 该系统齐全的 业务功能采访、编目、典藏、流通、期刊、统计、系统管理、 OPAC 及 Z39.50、WEB 等网络功能一应俱全, 使图书馆的管理 更加规范。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作为首批上海市中心图书馆成 员馆, 进一步加强与上海图书馆的业务联系, 开展网络环境下 的文献资源共建共享。院内师生员工可在本馆内便捷查询上海 图书馆馆藏, 并利用上图存放于该馆的成员馆馆藏为其 教学、 科研、艺术实践服务, 标志着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网络体系。
就当前而讲,虽然沈音打造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有很多 优点, 并且在国内属于比较先进的代表。但是, 与国外享誉盛名的一流大学图书馆相比较, 依然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具体问 题如下:
( 一 ) 精神文化建设相对滞后
目前校园的文化建设主要体现在物质文化建设,而精神文 化建设稍有滞后的现象,文化熏陶较为薄弱。
( 二 ) 教学支持服务不够多样化, 科研服务未能体现出针对性
尽管当前沈音高校图书馆开展了多样化的教学服务,但是 主要集中在学科资源查询、基本检索技巧与使用数据库的具体 方法等相关介绍方面。现阶段来讲,我国大多数国内提供的科研支持服务主要隶 属于比较传统的基础性服务。例如, 我们经常用到的文献下载、 查收查引以及科技查新等服务, 在服务对象方面也主要针对学 生群体与教师群体。由上述可以看出, 科研支持服务没有进一 步细分相关的服务群体,而且缺乏服务深度。
( 三 ) 沟通交流不足
具体来讲,高校全体师生只能对相关学科服务内容有了比 较清晰透彻的了解之后,才会依据自己实际选用所需要的服 务。但是, 沈音图书馆的推广宣传目前不够广泛, 只是将少数 师生作为主要服务对象, 对全校师生教学科研活动尚未起到较 大的帮助。
二、助力沈音“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创新策略
( 一 ) 增强精神文化建设,提升图书馆的主导地位
一个院校的文化涉及所有的组织和成员,其中教师以及管 理人员的思想境界、行为作风在校园文化建设起着重要的作 用。伴随的服务态度以及水平与校园文化建设又是相互配合 的。这些与信息资源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对于学生的人生观、 世界观、价值观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引导学生多读书、深 思考、善提问、勤实践同样能够增强精神文化建设。
( 二 ) 强化“软服务”功能, 提升专业化教学、科研服务的 深度
由于沈音图书馆是一所小型专业图书馆,它的人员配置以 及场地是有一定限制的。多样化的服务可以按照学科建设分类, 进行设置实验室系列人员, 这个系列人员既要懂得专业, 也要有深入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同时也应具备图书馆管理的 素质。这样又能解决图书馆专职工作人员的压力, 又能为各自 部门更高效的服务, 同时对于两个部门间的沟通起到承上启下 的作用, 并且能够高效的为本专业的深入研究起到关键作用。
( 三 ) 拓展图书馆的服务功能, 不断促进宣传沟通渠道多样 化
沈音图书馆要充分重视学科服务的宣传推广工作,不断加 强图书馆与各个院系师生间的密切联系, 在此基础上建立出畅 通无阻的需求服务与保障渠道, 以便更好的为全体师生提供图 书馆资源服务。比如,图书馆可按专业方向或者按照院系进行设立二级管 员, 这样可以对师生的真实需求了解得更加全面。同时, 馆员 还可以与师生进行远程沟通, 向师生宣传相关的学科服务内容 时及时获取师生的真实需求; 然后, 可聘请教师顾问与学生顾 问团体加强与学生工作处的沟通, 使之有效带动学生社团为之 服务。使其成为沟通院校教师、学生、图书馆之间的有力桥 梁。教师顾问要不断了解学院其他教师的研究方向与最新关注 热点, 将相关的学科动态信息和现阶段需要有效补充的相关学 科文献资源及时反馈给图书馆。学生顾问及学生社团要与广大 学生群体进行沟通交流, 在交流过程中将图书馆能够提供的相 关资源服务进行大力宣传, 同时还可及时收集学生的需求并及 时反馈给图书馆管理人员, 管理人员依据实际情况为学生定期 举办各类丰富的讲座活动及定期对学生的写作技巧、科学研究 能力提供帮助; 接下来, 图书馆负责人要对学生顾问进行比较 专业的系统培训, 确保学生顾问能够对图书馆所提供的资源服 务完全熟悉, 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其向学生群体进行积极宣传。
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发现,尽管当前我国“双一流”高校图书 馆能够为高校学生提供多学科的丰富服务, 但是依然存在着服 务专业性不足、缺乏必要的服务深度且针对性不强、沟通交流 不足等问题。在此基础上, 总结出不断提升专业化、个性化的 教学支持服务, 不断促进学科馆员能力复合化及通过多渠道进 行多样化宣传的方式等策略。只有更全面了解院校师生的实际 需求, 才能真正为“双一流”高校图书馆服务建设贡献应有的 力量。
参考文献:
[1] 焦青著 . 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研究 [M]. 中国商务出版 社 ,2019.
[2] 李勇主编 . 新时代公共图书馆的新使命与新挑战 [M].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1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35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