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自媒体赋能高校美育的时代特征及实践策略论文

发布时间:2025-01-24 14:48:5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作为信息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成果,自媒体的大众化蔚然成风,这构成了当下高校美育的时代境遇和现实状况。在自媒体的驱动下,信息传播方式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快速、精准、广泛的信息传播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和强烈的冲击,重构着大众的审美理念。文章主要从自媒体的时代特征、自媒体赋能对高校美育的现状分析以及实践策略,探讨自媒体如何以丰富的资源和全新的途径赋能高校美育,成为高校美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助力。
 
  关键词:自媒体,高校美育,时代特征,实践策略
 
  一、自媒体赋能高校美育的时代特征
 
  自媒体是指个人或团体利用互联网平台发布内容,传播信息和观点的一种媒介形式。与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电台)不同,自媒体通常由个人或小团队运营,通过社交媒体向公众传递信息。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大众通过自媒体掌握信息与互动交流的效率和频率得到大幅增长。在对社会大众思想观念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方面,相较于传统媒体,自媒体的分量越来越凸显。赋能是起源于现代管理学的流行学术概念,指主体通过提供价值理念、知识资源、方法工具等途径,提升客体的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完成任务、实现目标和发挥潜力。实现高校美育的教育任务,提升教育对象的审美观念和能力,应该充分地为自媒体赋能拓宽发展空间。自媒体赋能高校美育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例如存在虚假信息或者谣言,这需要理性辨识和管控教育。高校美育的教育对象基本是“00后”,他们还未形成很好的理性思维和全面的社会经验,需要教育主体进一步加以引导,帮助对象规避风险。基于信息传播的全新样态,自媒体赋能高校美育的时代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普泛化和平民化
 
  自媒体平台信息的散播主体主要来自社会大众,他们对于事件的解读更公平和透明。大众通过网络发布资讯以及分享观点,使得每个人都有自我表述的评论权,分享草根文化。在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新闻的主角,而“媒体”变成了“大众媒体”,普多大众可以及时、便捷、全面地传播信息。[1]自媒体使网民可以自由分享即时见闻,展示个性和独特见解,一旦发布的新闻或者言论得到认可,一个简洁的“点赞”符号表明了人际交流的情感认同,还能被大量网友们转贴,瞬间得到了极大的鼓舞和成就感。
 
  2.个性化和多元化
 
  自媒体信息传播给受众群体的划分更加细化,可以根据受众群体的特点更有针对性发布和推送资讯,交流者可以进行个性化交流互动。自媒体没有太多条框限制,传播主体来自各行业,具有覆盖面广的特点,对知识的掌握面更广,专业人士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专业全面地辨析内容的真伪。对于新闻的整体性和及时性要强于传统传播媒体。自媒体在内容创作方面涵盖了众多领域,内容的丰富和传播手段的多样,深受用户追捧。自媒体信息渠道的多元化能在最大限度上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

\
 
  3.速度快和互动性强
 
  自媒体通过平台具有即时发布和传播信息的功能。用户可以在几秒钟内将信息发布到全球,极大地缩短了信息的传播时间。自媒体依托互联网,覆盖范围广泛,信息一旦发布,全球化的传播途径使得信息能够在短时间内被广泛接收和分享。自媒体通常允许用户对内容进行即时评论和反馈,这种即时的互动方式使得信息发布者可以迅速了解受众的反应,并进行及时调整和回应。传统媒体通常是单向传播,而自媒体则是多向交流,增强了信息的流动性和讨论的深度。这种互动性使得信息内容更加丰富多样,也使得自媒体内容更具有参与感。
 
  二、自媒体赋能背景下高校美育的现状分析
 
  以自媒体为显著标识的信息化社会转型,不仅对传统媒体是巨大冲击,也对整个社会环境以及人类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影响,同时自媒体的赋能深刻重构着高校美育工作的观念和教学方式。
 
  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对美育的功能地位进行了明确表述,“以美育浸润学生,全面提升学生文化理解、审美感知、创意实践等核心素养。”美育不仅仅是通过课程与学习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美、如何去感受美和创造美,更是在有形、无形的浸润体验中塑造学生美的心灵、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2]从课程体系看,美育主要包括美学理论和艺术欣赏、艺术技能、美育实践等课程类型,引导学生对优秀文学、音乐、美术、影视等作品进行鉴赏,强化对美的认知,提高审美趣味和美学素养;学生在具备了一定认知水平基础上进行艺术技能的实践操作学习,提高个人敏锐观察力和丰富创造力。要实现自媒体高效赋能高校美育,就要认识到高校美育存在的两个不足之处。
 
  1.教师对美育的全面性认识不足
 
  随着互联网发展,各种信息传播速度成几何倍数增长,曾经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教学模式已经被打破,学生已经不满足单纯从教师的课堂教学中获取知识。学生能在现代媒介中轻松获得海量的知识信息。然而面对互联网强烈冲击,许多教师跟不上信息社会快速转型发展的时代节奏,仍旧采用单一输出的教学模式,单调的形式和陈旧的内容,已经无法唤起学生对审美的需求和提升。除了教学方式跟不上步伐,部分美育教师自身的艺术素养还有待提高,思想观念只停留在对美育的表面认识层面,没有深挖符合当代社会发展需求和大学生审美需求的美育知识。虽然美育主要包括艺术鉴赏和理论、技能等课程,通过书画、音乐、影视等也可以让学生认知美、感受美,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温润心灵,但美不仅仅存在于艺术之中,还有自然美,社会美和科学美。
 
  2.大学生对美育的价值性认识不足
 
  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培养高素质大学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责之一。许多大学生对美育的价值认识表现出片面化和表面化,认为美育就是美术课和音乐课,注重外在美多于内在美,在思维上“人云亦云”,忽视人格的内在品质和精神个性的塑造。
 
  尤其是面对物欲横流的社会,大学生还没形成健康稳定的思想观念,很容易被各种诱惑蒙骗或被扭曲的信息误导,分辨不出美丑善恶,在思想行为上有所失范。大学生进入校园远离家庭,缺少父母的叮咛关注,他们面临着学习、就业等压力,除了在课堂上接触到教师、课余时间参加的校园活动外,更多的是依赖网络的慰藉来释放心理压力。信息获取的便捷性使大学生渐渐惰于钻研思考,他们疏远了人类科学文化的经典书籍,喜欢沉湎在虚拟世界。自媒体的盛行不仅改变了青年学生的生活方式,而且也冲击到他们的审美意识。部分学生出现的审美失衡,随波逐“丑”现象必须引起高校美育界的重视。[3]近几年自媒体平台中出现许多博主,为了吸引众人的眼球,以扮丑、恶意模仿等方式,唱跳低俗歌舞或创作庸俗段子来满足网友猎奇心理,拉低了人们的审美趣味,崇高向上的经典美学价值被弱化。为了扭转消极的审美发展趋势,防止大学生的审美教育偏离国家主流价值的引领,有必要加强培养他们的审美鉴赏力教育。
 
  三、自媒体对高校美育的影响
 
  大学生是自媒体的核心用户群,由此决定了自媒体对大学生审美涵养产生了深刻影响,这构成自媒体赋能高校美育的现实基础。各类高校在实施美育过程中要结合当代高校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利用好自媒体这一新型信息传播和社交平台,充分加强高校美育课程,开设以培养审美内涵修养为核心,以培养创新融合能力为重点,以传授中华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艺术课程,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强化学生家国情怀。
 
  1.自媒体强化了高校美育的互动性
 
  自媒体拥有完善的信息传播功能,能将高校美育的知识和技能融入全面教育之中。教师可以高效率低成本地学会在自媒体平台中收集各类美育素材,尤其是对文化艺术类热门话题的引入,能提高学生对艺术美、自然美、人性美等内容的关注,增强高校美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典型案例时,通过积极分享讨论,在辨别美丑、高下、善恶、雅俗的过程中引领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审美价值和提高艺术涵养。自媒体为教师与学生的相向互动提供了便捷的方式。教师应主动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审美情趣,根据反馈及时调整教育进度和方向,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熏陶,让自媒体发挥便利的即时互动,提升美育的实效性。
 
  2.自媒体为高校美育带来了丰富的教育资源
 
  自媒体以其无处不在的媒介形态和便利特性全方位渗透到高校美育之中,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自媒体平台上涌现出大量的美育相关内容,包括艺术评论和赏析、名家讲座、艺术创作等,学生可以通过这些资源获得丰富的艺术知识和美学体验,而不再局限于课堂教材和图书馆资源。自媒体提供了大量的个性化学习资源,学生可以根据兴趣和需要选择优质资源。通过自媒体,高校可以引进校外的优质师资资源,如艺术家、评论家和教育专家的在线讲座和课程,学生不仅能够接触到本校教师的教学内容,还能从不同风格、不同领域的专家那里获取知识,拓宽视野。自媒体打破了地域和文化的界限,学生可以通过自媒体了解和学习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艺术文化,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
 
  3.自媒体内容良莠不齐,容易使学生产生审美偏差
 
  尽管自媒体为高校美育带来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但其内容的良莠不齐也可能使高校学生产生审美偏差。自媒体上的信息量巨大且更新迅速,学生在海量信息中难以分辨哪些内容是真正有价值的。由于缺乏辨别能力,学生容易被低质甚至错误的信息误导,形成不正确的审美观。自媒体平台上的内容往往追求流量和点击率,容易迎合大众口味,导致内容趋同化和娱乐化。学生长期接触这些同质化的内容,审美趣味容易被同化,难以形成独立的审美判断。自媒体的门槛低,导致大量低质内容泛滥。其内容多以短视频、图片、短文等形式呈现,缺乏深入的艺术分析和背景介绍。学生在这样的浅层次接触中,难以获得深度的审美体验和思考。为避免自媒体带来的负面影响,高校在利用自媒体进行美育时,应加强学生提升辨别和筛选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和艺术判断力。
 
  四、自媒体赋能高校美育的实践策略
 
  实现高校美育的既定任务,除了保持传统美育课程和方式方法外,还需要在美育的全要素全过程中融入自媒体,探索自媒体赋能高校美育的实践策略,充分发挥自媒体的赋能功能。
 
  1.提升教师自媒体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
 
  美育教师需要跟上新时代节奏,美育的内容和手段要与时俱进。教师要改变传统单一的信息传输方式,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价值判断,能对自媒体表达的复杂信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筛选出合适的内容融入高校美育实践。自媒体作为现代美育的重要载体应该充分发挥其工具价值。教师应该学会利用自媒体获取相关的图像和视频制作成精美的课件,以多媒体的形式传授美育的理论知识体系,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和思考讨论。教师不但要有扎实学识和综合运用自媒体能力,还要有坚定的正确价值判断,能自觉分辨自媒体中虚假夸张的信息和消极错误的价值。教师应该多关注彰显人性之美和社会之善的文艺热点来作为典型的美育案例剖析,能引导学生对社会各种现象有正确的认识和科学的评价,向学生传递正能量,引导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引导学生利用自媒体提升自我审美素养
 
  高校应充分适应自媒体新时代,持续挖掘美育的育人资源,实施美育浸润行动,填补以往美育的短板。当代大学生凸显出强烈的自我表达意识,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优质的自媒体平台分享和传播美育相关的内容,包括艺术作品欣赏、艺术创作过程、艺术家访谈等,帮助学生提升审美能力。通过自媒体平台组织互动性强的美育活动,通过互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感,增强他们的审美体验。
 
  引导学生通过自媒体平台进行艺术讨论,在碰撞中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自媒体平台可以将分散的个体汇聚成志同道合的群体,建立美育学习社群,大学生可以在其中相互交流分享、提供持续的激励支持,有助于大学生美育素质的长期提升。
 
  3.依托自媒体广泛开展美育融合实践活动
 
  高校要树立大美育的教育理念,依托自媒体有机整合相关学科美育内容,开展美育融合实践。美育包含艺术美、科技美、自然美,可以和人文社会、自然科学技术等学科糅合,推进课程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深度融合。大学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参与美化校园环境的活动,或者定期组织文艺表演,完善管理和监督机制,让学生拥有展示才艺的机会以及分享喜悦的审美体验。除了利用校园展览厅等载体呈现展演作品外,还通过自媒体平台宣扬校园优秀节目和作品,既可以有校内自建的APP平台,还有抖音、微博、微信等大众平台,都可以用来推广校园美育成果。美育可以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结合,邀请国学名师进校开展关于传统文化主题讲座,组织师生参观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向名师学习传统手艺,并推出一批关于传统文化经典案例作为优质资源推广,和其他院校以及社会企业等进行广泛交流学习。
 
  五、结语
 
  实现高校美育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我们需要充分利用和挖掘自媒体的传播优势,为自媒体赋能高校美育创造有利的机制和环境条件。既要肯定自媒体的开放性和自主性特点,为大学生审美教育提供了平台契机,但也要意识到自媒体一定程度上缺乏监管所导致的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学校、社会、师生等各方的协同努力下,把自媒体优势发挥到位。提高教师运用自媒体的综合教学能力和人文素养,引导学生利用自媒体提升自我审美素养,依托自媒体广泛开展美育融合实践活动,最终目的都是围绕着美育给学生以向阳向善的引领,促进身心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徐庆.自媒体时代高校德育教育探析[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2(11):112-114.
 
  [2]段金明.自媒体时代高校美育教育探析[J].大众文艺,2022(3):140-142
 
  [3]孙立伟,魏菲.自媒体时代理工类高校美育价值及路径探析[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89-94.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8099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