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钢琴即兴伴奏教学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探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12-06 10:54:4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钢琴即兴伴奏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能课程,要求学生既有一定的钢琴演奏能力,又掌握基础的演唱技法,同时兼顾弹与唱的配合。对初学者来说,每个环节都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学习和实践,在此过程中也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本文立足高校即兴伴奏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从即兴伴奏的弹和唱入手深入分析初学阶段容易出现的几类问题,并以实际教学为样本验证了解决方法,希望能为钢琴即兴伴奏学习与教学提供一些新思路。
 
  一、钢琴即兴伴奏演奏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钢琴即兴伴奏课程一般在高校音乐专业的二年级以上开设,这样即使是主修声乐或器乐的学生,也都会有至少一年的时间进行乐理和钢琴基础的学习。对于之前没有系统学习过钢琴演奏的学生,也有时间可以大概掌握基本的演奏技法与和弦弹法,对键盘形成初步认识。学生在刚开始上课时,必须充分理解即兴伴奏的基本概念,即为演唱(奏)者提供音高、节奏、情感等方面的辅助,帮助演唱(奏)者更好地完成作品。不同于正谱伴奏既定的内容,即兴伴奏在演奏时可按照演奏者的演奏水平、对歌曲的理解等来安排和弦的节奏、织体,甚至演奏法,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因此伴奏过程中有一定的随机性。但扎实的基础训练始终是随机应变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在刚接触即兴伴奏时,学生总会认为五线谱中的和弦比较晦涩难记,试图解构和弦里的音符,并用简谱标记。实际上,在伴奏时五线谱的便利和准确性是要优于简谱的,因为音符在五线谱中有固定位置,不受调式和演唱音高的影响,可以在识谱的过程中快速定位,将五线谱转换到键盘演奏中。如果将五线谱标记为简谱,学生每次在识谱时会增加一个从音符转化到数字再到键盘的步骤,反而会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学生对五线谱中和弦的畏惧情绪主要源自和弦的密集排列,但在初阶的钢琴曲中往往不会出现大段的重复和弦,音符多以旋律线条的形式出现。而即兴伴奏弹奏的内容大多是不包含旋律线条的,主要负责旋律中声部和低声部的音响,因此,我们需要从概念上区分钢琴曲与即兴伴奏演奏主体。多数主调钢琴曲的演奏主体大致分为旋律和伴奏两部分,且一般旋律和伴奏是分手演奏的,在学习和演奏时很难混淆。而即兴伴奏的演奏主体是和弦,更追求整体音响效果,不会侧重左手或右手,更不适合分开去听。对于和弦的识记,最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和声思维。大量实践证明,弹与唱相结合的教学对传统和声的听觉训练和键盘弹奏训练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从而达到发展和声思维的目的。

\
 
  而对于基本的和弦演奏技法,在笔者学习和查阅的资料中并未明确阐述,默认了基本和弦不存在演奏技法上的难点,而这恰恰是许多学生认为即兴伴奏入门难的原因。入门和弦的演奏适用以形状记忆为主体的方法,即在首次识记和弦时,我们可以刻意地忽视和弦中每个音符的单独存在,重视和弦在演奏中作为节拍的存在。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忽视并不是降低音符在和弦中的重要性,而是在正确了解一个和弦的弹法后不要一直在意里面的单个音符,而是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来记忆。例如,在C大调伴奏中使用的C和弦是由C、E、G三个音符构成的,即C大调唱名中的do、mi、sol。我们在弹奏它的五音旋律位置时,可以在初始阶段按照do、mi、sol去构唱和弦,在按照正确的指法弹下去后,不要只按照do、mi、sol三个音来记忆,而是按照C和弦去识记。在看到乐谱中的C和弦标记的同时,双手去弹奏C和弦,将乐谱中的和弦图形与键盘上弹和弦的手型相对应,反复练习,加强对图形和音响的记忆。这种方法可将我们脑海中抽象的do、mi、sol三个音符,或简谱中1、3、5三个数字具象到形状和声音的记忆。学生将乐谱标记和手型对应,再同时将两者与C和弦的音响对应记忆,会比单纯地记忆数字更清晰。这样不仅可以练习C和弦的弹法,也可以培养乐感和听感,建立和声思维。以这种方法为基础,识记C和弦三音旋律位置和根音旋律位置也更方便一些。事实上,当和弦增加或手位改变时,一味地记忆音符或记忆数字就变成了记忆一串数字,难度比起单个和弦来说是成倍上升的。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采用形状记忆法的学生识记和弦的效率会更高,遗忘速度也更慢,这就是坚持形状记忆的好处。在识记C大调属和弦和下属和弦时,随着音符的改变,如果靠简谱记忆需要更换之前记忆的三个数字,而采用形状记忆只是换成另一个和之前稍有不同的图形而已。在实际演奏中,三个和弦的五音旋律位置的手型是相同的,即C、F、G三个和弦右手部分都用一、三、五指来演奏,只是键盘上左右位置发生了改变。而长期坚持形状记忆的另一个好处是能提高钢琴视奏能力,而对于键盘视奏,著名作曲家、钢琴家储望华教授提出“少看键盘少看手,多看谱子,脑子跟着谱子走,脑子指挥手,乐谱之‘形’通过大脑控制手指变成‘声’”,这是提高视奏能力、熟悉键盘位置的要诀。
 
  因此,对于钢琴演奏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即兴伴奏入门时的和弦识记是一大难点,形状记忆法可以将看似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能利用人类记忆的特点和优势来解决以上难题。
 
  二、钢琴即兴伴奏演唱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即兴伴奏中是否弹主旋律
 
  从听觉角度分析,即兴伴奏声部要避免与主旋律相同。一首歌(乐)曲的完整频谱包括高频、中频和低频三个层次的声音,若单从一台钢琴和一位演唱者的角度分析,演唱者的声音一般出现在高频,而钢琴伴奏出现在中、低频。如果两者出现大段结构的重叠,则会显得人声的准确性不如钢琴,这是由人声的发声规律决定的。同样,在正谱伴奏中,极少出现大段落的主旋律,即使出现也会尽量避开演唱声部,做两条旋律的前后进行。这时,我们也可以将伴奏与演唱当作两条旋律来看待,演唱声部旋律的线条感更强一些,而伴奏声部的节奏感更明显。即兴伴奏在编配时也会尽量避开演唱声部,更好地去衬托演唱者,帮助演唱者稳定节奏、抒发情感。
 
  此外,主旋律在即兴伴奏中是否出现取决于音乐本身的内容需要。从歌曲创作角度来看,如果一首歌曲情绪起伏较大,或副歌部分歌颂性较强时,即兴伴奏会为营造庞大的气氛而演奏主旋律部分,但原则上不宜过长。例如,在歌曲《我和我的祖国》中,副歌部分的旋律在开头两小节需要右手用八度或和弦的形式演奏出来。这时的演奏会带动演唱者的情绪,共同将歌曲推向高潮部分,达到一种激动人心、真挚感人的效果。但在连续两小节演奏主旋律后,伴奏会在演唱长拍的部分辅以右手八度上行音阶,进而连接下一段的旋律。这里的处理有两层含义:第一,推进歌曲旋律的连接,补充长音部分的旋律空窗,起到承接作用;第二,若长时间使两个声部重叠会产生听觉疲劳,同时因为伴奏音符、和弦较多,会显得比较突出,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盖过演唱者的声音。因此,中间的过渡小节消除了听感上的疲惫,将听众的注意力在演唱和演奏间转移,不易造成听觉疲劳。这也是正谱伴奏中常用的写作手法,其多出现在歌颂祖国、赞美大好河山等内容的歌曲伴奏中,适用性广且效果很好。
 
  在即兴伴奏的其他应用场景中,往往不适合加入主旋律进行伴奏。对于旋律简单易学的儿童歌曲、抒情性较强的流行歌曲等,这些歌曲中如果大量采用旋律式伴奏,就会影响歌曲本身的听感。例如,歌曲《小红帽》的伴奏只需要使用主和弦C、下属和弦F和属七和弦G7。最简单的伴奏形式只需将三个和弦按半分解和弦弹法,分成左右手按照跳音奏法来演奏即可,这样会显得伴奏灵动明快,衬托出旋律的轻巧活泼、歌词的朗朗上口。再如,在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中,左手的低音可以按照级进下行的方法进行,同时运用和弦的转位技巧,营造出一种更流行、更高级的伴奏听感。在带入演唱时,以旋律演唱为主导,辅以丰富的和弦变化,同时还可根据左手的节奏变化来提示下一个和弦的进入,使和弦的左手低音更有流动感和弹性,使整体听感更现代。
 
  由上可知,与其讨论是否应该在即兴伴奏中加入主旋律,不如关注所伴奏的音乐本身,以伴奏目标的情感为导向,选用伴奏形式,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和进步,才是提高即兴伴奏演奏技巧的关键。

\
 
  (二)如何在无旋律伴奏中找到旋律音高
 
  在很多情况下,初学者在面对无旋律的即兴伴奏时无法快速找到自己需要演唱的旋律音高,进而出现跑调、进错拍等情况。在这个时候,修正系统往往会因为紧张而出现偏差,致使演唱者无法根据伴奏来修改自己演唱的音高。
 
  即使伴奏中没有旋律声部,也通常会以和弦的形式包含旋律主音。例如,在歌曲《小红帽》开始的前两个小节,旋律音围绕着C和弦里的三个音C、E、G,即do、mi、sol。这时,伴奏的基本形式就是C和弦的双手半分解进行,左手演奏的和弦低音和右手的和弦中包含要演唱的音符。这时,我们需要在和弦中听辨出所需要的音高,并在练习中模唱,在进行和弦图像记忆的同时,模唱需要的旋律音高,将视唱练耳的技巧运用到弹唱中。其实,出现唱不准音的原因在于听觉不够敏感或是训练不足,任何音乐作品的展示都是以听感作为第一标准的,简单的音符构唱也要运用听觉去训练。具体方法是:钢琴给出固定音高,模唱时听辨发声的音高是否与钢琴音高一致或趋近,寻找二者重叠的频率,并不断模拟不同的音高,以达到唱准固定音高的目的。
 
  若旋律主音在伴奏和弦中未能明确体现,则观察是否属于七和弦、九和弦或考虑和弦外音。例如,属七和弦在伴奏中常常会省略和弦的五音D,而有时旋律主音刚好要演唱这个音符。在模唱时,学生可以先将属七和弦完整地弹出来,先在有固定音的情况下去找音高,然后弹不包含D音的属七和弦,模唱时将演唱的音高加到和弦的固定音高中,试听能否将两种声音组成一个和弦,若不能则重复以上步骤,若可以则运用到其他和弦中巩固。
 
  三、钢琴即兴伴奏中弹唱配合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弹唱配合涉及发声和演奏两个部分,对身体协调性有一定要求,因此需要单独训练。关于即兴伴奏要不要边弹边唱这个问题,学生和教师时常会有讨论。一方面认为伴奏应做好基础工作,将演唱的工作交由演唱者来完成,两者是相辅相成但互不干涉的;另一方面认为伴奏者也需知悉演唱的旋律,这会对演奏有帮助。其实,回到最初的以音响效果为主导的思想来看,伴奏者是必须要知晓旋律并会演唱的。伴奏和演唱相加才会形成完整的音响效果,要想弹好伴奏就必须要知晓整体的音响,分析自己所负责的部分在整体中所占的比重和作用。比如,弱起小节在进唱之前伴奏该如何提示?歌曲间奏演奏完后该如何进入主旋律?歌曲情绪上扬时伴奏应如何铺垫?这些都是伴奏与演唱配合常见的问题。对此,有经验的演唱者和伴奏者都知晓如何处理,配合也会更快,但即兴伴奏所做的工作需要一定的冗余量以应对突发情况,在临场发生一些小失误时如何巧妙化解以保证演出顺利进行也是伴奏者需要考虑的问题。
 
  在伴奏歌曲前,伴奏者通常会采用同调式视唱的方法来练习弹与唱的对位关系,可以用歌曲伴奏相同的伴奏织体,配以简单的旋律线条来练习,逐渐熟悉伴奏织体的弹法。在弹唱同时进行时,学生要将注意力集中在演唱的乐谱和声部,刻意忽略伴奏作为音符的存在,强调其作为节奏声部以及整体音响的存在。这时,伴奏者的注意力都在演唱中,双手会去记忆所弹的位置及节奏等内容,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肌肉记忆,同时识记了和弦键盘位置,做到了弹琴看谱不看琴。
 
  钢琴即兴伴奏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能课程,学习者既要掌握乐理、和声、曲式分析等方面的技巧,又要掌握熟练的键盘和声演奏和声乐演唱技巧。本文总结了笔者在学习和教学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并试图从实践中研究解决方法,希望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一些新思路和新启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8008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