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钢琴即兴伴奏不仅仅是一种技能的掌握,更是一种能力和水平的体现,对于高职院校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很多学生初次接触钢琴学习,能够掌握基本功就已经很不错了,而即兴伴奏非常考验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这对于初学者来说非常难。想要培养学生的即兴伴奏能力,不仅仅需要教师做好教育启发与引导工作,学校以及家长等都必须要齐心协力,从学科专业发展的角度出发,不断思考教育教学的创新变革,融入新的思想和理念,推动学科专业教育的进步与发展。基于此,本文就从高职院校的音乐专业教学入手,结合钢琴教学的基本要求,具体分析其教育问题所在与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钢琴即兴伴奏,学生能力培养,问题剖析,策略探究
钢琴即兴伴奏是一种对于基础弹奏能力标准更高的弹奏技法要求,一般是在弹奏过程中突发奇想或者突然有了灵感之后,将多种弹奏激发融会贯通应用后的效果。目前,钢琴已不再是一种可望不可及的艺术,随着学习者越来越多,钢琴竞争领域的压力越来越大,对于普通人的弹奏技能培养已经十分普遍,对于专业人才的即兴伴奏能力以及专业素养要求不断攀升,同时,竞技性要求也为现阶段高职院校的钢琴教学带来了极大挑战。从高职院校最主要的就业目标来看,市场就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且十分注重人才的即兴伴奏能力,若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专业水平提升或者只注重理论教学,必然会导致学生在择业时出现竞争力不足的问题,进而影响其未来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基本功以及通过更高效的引导来提升学生的即兴伴奏能力,是高职院校钢琴教学的重要任务。
一、当前我国高职音乐专业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培养的问题剖析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钢琴即兴伴奏能力较差
在即兴伴奏能力方面表现不够理想。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比如学生的节奏感不强、学生对于乐曲的把握不够准确、即兴伴奏与乐曲的主旋律不相符、弹奏技术不到位、钢琴弹奏手型僵硬、肢体机械、情感表达不够饱满、钢琴学习兴趣不高……如此种种因素,导致学生的音乐学习与钢琴学习难以进步,教育效果较差,很多院校虽然教学目标制定的十分宏伟,但是落实到教学工作中却并未达到预期,很多教师的教学明显呈现出疲态,教师与学生都是敷衍了事,教育质量不高,课堂教学完全就是教师一个人独自唱戏,学生玩手机、看电视、刷抖音比比皆是,教学效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身的水平较低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由于生源质量不高,音乐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与能力相对较弱。从生源角度分析,很多学生都是从初高中来高职的,可能在进入该专业前,根本没有接触过音乐专业教育和钢琴弹奏,对于相关专业知识更是一无所知,基础十分薄弱,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水平、文化程度、语言文字理解能力等都比较低。如此,要想获得进步,打牢他们的基础已经十分困难,培养学生的即兴伴奏能力更是难上加难。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就是,很多学生在高职院校中并不会认真学习,学习态度以及整体情感都比较松散,对于自己的未来职业规划以及学习发展方面不在意,如此,学习成效自然也难以提高。
(三)传统观念并未进行改变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仍旧受到主流思想影响,在教育教学方面发展滞后,并且在课程目标以及钢琴即兴伴奏能力教学方案实施中,都更习惯于采用初高中的应试教育模式,殊不知高职院校与初高中学校的教育性质完全不同,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学生毕业后直接能够进入职场,而初高中则是为了通过统一考核进入更高级的学府接受深造。所以,在这一点上,高职院校的音乐专业教学必须要转变理念,结合钢琴弹奏专业能力要求,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技能教育,培育学生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培养即兴伴奏能力的要点总结
(一)建立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进行专业化的指导
在伴奏能力培养中,音乐老师的专业能力与教育素养的高低会直接决定学生的成长高度和进度空间。因此,在高职音乐专业教学中,应从教师的能力素养提升角度出发,进一步对教师的钢琴弹奏能力进行培养,以保证教师能够以更高的钢琴弹奏水准去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而开展更加高效的伴奏教学,培养学生的即兴伴奏能力。
具体来说,第一,要对教师的即兴弹奏能力进行考核,保证教师本身具备一定的专业化水平,能够懂得相关弹奏知识、精通旋律与节奏的把握;第二,音乐教师应该要确保能够结合教学目标,灵活开展教学引导活动,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带领学生开展音乐学习活动,在音乐作品演奏与钢琴训练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钢琴弹奏基础实力,进而逐步锻炼培养学生的即兴伴奏能力。
(二)强化基础培训,为钢琴即兴伴奏夯实基础
一提到钢琴即兴伴奏,很多人会下意识地认为自由发挥,不必遵循相关章法,或者有的人会认为即兴发挥就是一时兴起,只能意会,不可言传,没有教法可言,也不是通过教育来实现的。但其实不然,对于学生来说,要想达到钢琴即兴伴奏的水平,必须要首先打牢“地基”,扎扎实实地掌握基本功,才能够保证即兴伴奏效果。换句话说,钢琴演奏“基本功”是钢琴即兴伴奏的基础,“基本功”是否扎实,决定着学生是否具备钢琴即兴伴奏能力,也决定了是否有钢琴即兴伴奏的能力和水平。
客观的说,不管是任何形式的钢琴即兴伴奏,都离不开基本的指法技巧、和声基础、伴奏音型以及对于歌曲的整体把握,这一点是所有音乐演奏或者即兴伴奏共通的。因此,我们也可以将钢琴即兴伴奏看作是一次融会贯通的创新,或者说是一次融合多种元素的技巧,是一种综合性演奏技术,有着系统性的规律可循,同时具备独立的科学性。因此,想要培养学生的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就必须要从基础抓起,增强学生的“基本功”。
(三)增加即兴伴奏能力练习,提高学生的实际水平
在任何领域,学生一开始都会表现得比较生疏,但是,熟能生巧,学生在长期的训练和演练中会越来越熟稔各个环节的技巧,进而确保更加自然顺畅地弹奏,在钢琴弹奏中也是如此。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音乐专业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很多学生在毕业就业中并不能真正的展现出自己的实力,或者说,实际水平有待提升,与社会整体人才要求标准差距较远。综合分析形成这一问题的成因,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由于学生本身水平不高,另一方面原因就是学生缺乏实际锻炼,专业教学仅仅在课堂上进行,学生的练习不足,导致对于相关技法的掌握比较生疏,实际水平不足。
针对此,高职院校音乐专业教育教学中,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实践训练,在对学生展开理论传授和方法教学之外,还应当适当组织学生进行实践练习,让学生能够真正的在动手实践和多次反复练习中熟练掌握各项技巧,在大量的练习中不断地提高个人专业水平。
三、培养即兴伴奏能力的策略探究
(一)演奏前的准备,整体了解音乐作品
对音乐作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对于作品中所传达出来的作者思想情感以及表达的内涵意义等,都需要做好全面把握。在演奏之前,通过对作品风格特征的掌握,并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能够更好的帮助伴奏者分析出作品的调式和调性。若学生不能深刻的理解作品内涵,不能准确把握音乐作品的情感,必然会在选择伴奏织体以及搭配和声功能的时候出现偏差,进而导致抓不住作品核心意义,偏离作品核心思想,情感表达出现偏离。
因此,以下就从这几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做好演奏前的准备:
1.了解音乐作品的写作背景
在实际的音乐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都没有注意到作品的创作背景,或者不会刻意的去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还有很多学生对于音乐家的生活背景、生平背景等一无所知,如此,何谈理解作者的情感?何谈理解作品的内涵?
一般在高职音乐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在演奏完一首歌曲后,会带领学生了解歌曲的大致情况,谁谱曲?谁填词?是什么时期的作品?社会背景是什么?很多学生往往对于这些信息都是知之甚少,甚至有的学生干脆一问三不知,即使有的学生知道一点,也只是皮毛,并未真正深入作者的内心世界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去仔细分析这首作品。对于背景,很多学生并没有深刻意识到学习作品背景和做演奏准备之间的关系,认为背景无需深刻了解。其实不然,不管是什么样的音乐作品,都是创作者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情感变化等凝结出来的思想成果,传达着作者的情感,体现着作者的喜怒哀乐,而创作者的情感正是音乐作品的灵魂。对于学生的演奏来说,若缺乏情感,或者情感把握不当,演奏也必然是失败的。
2.掌握音乐作品特征
掌握音乐作品特征,能够保证学生在选择与编配和声语言的时候更加准确,同时保证伴奏织体的选择合理性。尤其是在学生全面把握和了解作品背景后,学生能够结合和声功能以及乐理知识等,对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进行准确分析,根据大调、小调、浪漫曲、抒情曲等区别,确定伴奏织体的风格。
3.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和含义
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除了了解背景之外,还要通过读、听和思考等过程,了解作品本身的内容含义。这一步比较简单,不管是读歌词也好,还是根据词和曲来理解歌曲内涵也好,使其相互补充和诠释,形成自己的理解。在读歌词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根据曲调进行歌唱,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有情感的歌唱歌曲,借自己的口,想想自己就是作者,面对当时的环境,是如何的表情、动作、心情去歌唱的,将音乐作品的情感传达出来。在这种联想与想象的歌唱体验中,学生的情感领悟能力以及对于歌曲的把握会更加深刻。
甚至学生还可以利用一些网络演奏视频,参考学习其他人的演奏方式,在对比观看多种演奏方式的基础上,收听各类音像资料,观察不同的歌手演奏风格差异,观察不同歌手演奏时所选择的伴奏织体,思考不同的演唱风格与演唱者之间的关联。然后,学生在融汇贯通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和理解,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演奏方式,从而形成自己的演奏风格。
(二)演奏过程中,作品内容、和声语言和伴奏织体相结合
1.作品内容与和声语言相结合
在弹奏一首作品之前,必须要首先对作品的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同时要明白作品内容的内涵,然后才能结合与作品内容相匹配的和声语言展开即兴伴奏,以保证达到更好的音乐表现效果。然而,对于刚刚入门的高职学生来说,如果和声语言使用不当,或者和声语言运用不当,都会导致即兴伴奏成为整个音乐作品的败笔,降低整体演奏效果。所以我们需要针对如何选择和声语言的问题展开以下几个方面的说明:首先,必须要完全了解作品的特征,对作品的节奏、曲式结构、乐段等做到完全把握,唯有做到如此,才能选择并搭配出适合音乐作品本身特征的和声功能。
其次,如果要保证更好的音响效果,应该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加以注意,也就是要控制好和谐音响和连接和弦。比如,若作品中出现do音,应搭配主和弦,若有re音,就搭配二级和弦,保证整体的伴奏和歌曲是协调的,整体表现效果是和谐的。最后,一般初级入门的学生在选择和声配置的时候,都会由低到高逐级调整,从小三和弦到减三和弦,再到大三和弦,必须要对连接规律把握的了如指掌,若衔接自然,不会出现杂乱,整体音乐效果就不会过于突兀。
2.作品内容与伴奏织体相结合
不仅取决于伴奏者选择哪种和声进行伴奏,还取决于伴奏织体的选择。从专业角度来看,伴奏织体有两个向度,分别是时间上的和空间上的,时间上的结构非常容易区分,音乐曲目有的时间长,有的时间短,有的只有一个段落,有的三四个段落,不管曲目长短,都必须要首先听完音乐作品的全部才能够清晰地了解到时间上的结构。另外就是空间上,伴奏织体分为四种,分别是钢琴柱式和弦伴奏织体、琶音织体、半分解和弦织体的近距离低音以及半分解和弦织体远距离低音。具体分析如下:
钢琴柱式和弦伴奏织体:一般用于舒缓情绪的作品,或者表现出坚定不移态度的曲目,比如《团结就是力量》,该作品演唱时铿锵有力,全体演唱者掷地有声,结合该作品的特征,选择钢琴柱式和弦伴奏织体,能更充分的体现出音乐作品的情感态度,为音乐作品的演唱效果锦上添花。
琶音织体:一般用于抒情类歌曲中,操作简单。
比如《我和我的祖国》,这首歌音色和缓,听来让人内心泛起阵阵涟漪,祖国山河也在声声倾诉中魅力尽显。类似的曲目还有很多,比如《渔光曲》等,使用琶音织体能够更传神的将曲目中的情绪传达出来,让听众产生共鸣。
半分解和弦织体的近距离低音:一般适合用于轻松明快的曲目中,比如儿童歌曲《铃儿响叮当》,曲目本身朗朗上口,听觉效果轻快明朗,使用这种半分解和弦织体的近距离低音能够在演奏时更精准的把握情感走向,其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是短促有力的,既有持续性特征,又有跳跃性特征。
半分解和弦织体远距离低音:一般用于颂歌性曲目中。如《我的太阳》,使用半分解和弦织体远距离低音所呈现出来的效果和一般歌曲不同,伴奏往往更有气势一些,能够更好地烘托情感与气氛。
这四种常见的织体一般不会单独在某一首曲目中独立出现,而是通常交错出现,在一首曲目中,有可能会同时用到多种伴奏织体。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听到一些歌曲的时候,要深入思考并分析其伴奏的特征。只有深入体会歌曲的内涵,思考歌曲的情感以及氛围特征,才能在结合音乐实际情感走向的前提下,为音乐搭配出合适的伴奏织体,保证音乐演唱与伴奏完美融合,呈现出一场完美的音乐艺术。
(三)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加强演奏手法技能的训练
钢琴即兴伴奏是一项艺术活动,充分结合了理性基础以及艺术创作原理,同时又融入了伴奏者的想象与联想,还会融入一些创新设计元素,让曲目的呈现更具有独特性。也正因如此,钢琴伴奏能力除了要求学生要具备基本的演奏技能之外,还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手法技能训练,以保证能够在即兴伴奏中灵活运用各种技巧,熟能生巧,达到更好的伴奏效果。
1.钢琴弹奏技巧是钢琴即兴伴奏的基石
弹奏钢琴一般是通过触键的方式来控制音色,弹奏者的力量控制也会对音色产生影响。比如,如果力量集中于指尖,敲打键盘的速度比较快,音乐节奏会比较饱满,呈现出颗粒音的状态。反之,如果手臂和手腕过于放松,指尖的弹奏速度缓慢,音乐会更流畅。具体来说,在钢琴弹奏过程中,手指、手腕等与键盘之间细微的差别都会导致最终呈现出来的音乐效果出现巨大差异,甚至用不同的手指部位去触摸键盘,手指触碰键盘的速度,或者手指接触键盘的面积都会影响到音色。
2.具备调整节奏和速度的能力
音乐有两个基本要素:节奏、速度,即兴伴奏能力如何,非常考验伴奏者对于节奏和速度的控制水平。而控制速度和把握节奏,包含着两层含义,其中一层就是保证自己和音乐的节奏速度同频,而另一层,还要确保与其他同伴的节奏速度同步。在这个过程中,音乐专业学生要能够具备提高或减慢速度的能力,并具备自主调节音乐节奏的水平,能够根据伴奏环境的变化,灵活调整自己的弹奏,与整体弹奏效果保持一致。
3.提高移调弹奏能力
移调弹奏是钢琴弹奏的基本功,一般会在儿童歌曲中对移调弹奏的应用有要求。儿童的音域小,在伴奏的时候,一般需要根据乐曲特征选择符合儿童的音域范围。但是,该步骤对于学生的要求非常高,学生必须要确保熟练掌握移调弹奏技能,熟悉乐曲的每一个段落,保证在演奏过程中全心投入,熟能生巧,熟稔的演奏并呈现出优越的效果。
四、结语
总而言之,钢琴即兴伴奏是一个重要的表演艺术,要求学生能够根据现场环境,在事先并没有一点准备的前提下进行瞬间创意的一种演奏手法,对于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要求极高,并且对于临场反应能力、创新力、理解能力、应变能力等的要求都很高。与其说钢琴即兴伴奏是一种能力,更不如说是一种艺术水准。从高职院校音乐类专业的学生来看,若学生在该方面的专业素养比较出色,必然会在众多的择业选手中脱颖而出,在社会就业环境中获得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李宁.高职高专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05):110-112.
[2]郭蕴,庄非凡.高校音乐专业学生钢琴即兴伴奏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艺术科技,2021(16):119-120.
[3]贺艳艳,谢元熠,曹静,等.高职学前教育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的实践分析[J].戏剧之家,2020(03):153-153.
[4]姚雨萌,卜莉.高等音乐师范院校钢琴即兴伴奏技能培养研究—以苏北地区为例[J].戏剧之家,2022(12):88-90.
[5]郭晶晶,龚雪.提升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北方音乐,2020(13):200-201.
[6]牟少龙.以职业发展为导向的高职学前教育钢琴即兴弹唱课程教学探索[J].参花:下,2021(03):122-123.
[7]葛芳辛.高师音乐专业学生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现状及对策—基于常理工2016届音乐生的应聘调查[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7(07):222.
[8]李琴.高职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即兴伴奏教学探究—以江汉艺术职业学院为例[J].民族音乐,2018(03):80-82.
[9]骆韵.钢琴即兴伴奏和歌曲弹唱教学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中应用的思考[J].儿童发展研究,2017(04).
[10]李宁.高职高专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05):110-11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46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