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中阮音色与演奏技巧奥秘探寻论文

发布时间:2024-10-12 15:20:5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作为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中阮在我国的传统乐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千百年的传承和发展中,中阮乐器的情感丰富性和艺术展现力不断提升,在此情况下,也对演奏者演奏技巧有着较高的要求,在演奏中,只有熟练掌握左右手的技巧配合,才能实现对乐器音色的精准把握,展现优美的乐曲艺术表现力。在本研究中,简述了中阮乐器的由来及发展历史,浅谈了中阮音色和演奏技巧形式,最终在中阮左右手演奏技巧与音色的分析中,来更深层次的探讨中阮音色与演奏技巧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中阮,音色,演奏技巧,左右手
 
  引言
 
  在中国传统社会,文人雅士十分重视琴棋书画的学习,即使到了现代,琴棋书画依然是备受推崇和喜爱的文化艺术,尤其是音乐,它不仅是人们精神需求的文化艺术,也是社交礼仪的重要形式。与同为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的琵琶相比,尽管中阮的演奏技法相对较少,但发展至今,已日渐成熟,也有着丰富的音乐表现力。在音乐表现的过程中,中阮演奏技巧所带来的丰富变化,让人们体会到了中阮演奏艺术的魅力,同时也引起了人们对中阮演奏技巧与音乐表现之间的关系的浓厚兴趣。在本篇文章研究来看,主要侧重于对中阮乐器的音色与演奏技巧等方面做出整体性的概述和分析,通过其研究,从而使中阮艺术表演和演奏形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这对于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阮简介
 
  中阮是一种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弹拨类乐器,其最早发源于秦朝,是一种直颈圆形共鸣箱的琵琶类乐器,西晋时“竹林七贤”的阮咸因善弹这种直颈圆形共鸣箱乐器,后将此种乐器命名为“阮咸”,简称“阮”。唐代是阮音乐发展最为繁盛的时代,不少诗人都以诗词歌颂阮乐,可见其繁荣程度。到了清朝末期和民国,由于战乱影响,对阮音乐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新中国建立之后,国家对民族传统文化给予了很高的重视,被淡忘的阮乐器被人重新发现,打磨发展,使之重新散发出璀璨的光芒。在这种背景下,阮乐器再次被世人所熟知,而且其发展也变得更为深刻,融合了现代发展的思想,在不断地发展中,阮乐器的低音部分、亚中声部分、中声部分和中声部分,以及高音部分,都有了进一步的完善与改善。阮的四大声部,分别是:低、次、中、高四大声部,由此,阮乐器又分为小阮、中阮、大阮和高音阮四种类型。在当代来看,在历史的传承发展中,由于阮乐谱损毁和失传,因而对于当代阮演奏的人们来说,迫切渴望阮乐作品的出现。林吉良先生创作的《凤凰花开》,作为中阮作品中的第一首独奏曲,填补了中阮独奏曲的空白。在此之前,中阮多作为民族乐队的伴奏乐器。随后,赵桂林、王仲丙、庞玉璋、宁勇等作曲家创作了很多中阮独奏作品。周煜国《山韵》是我国首个由职业作曲家完成的中阮协奏曲,可见其受到了职业作曲家的重视(在此之前,中阮作品几乎全部由中阮演奏者们创作)。创作与演奏之间相辅相成,一步步地丰富了中阮的音乐表现力,中阮的魅力也逐渐被发掘出来。在众多作曲家中,林继良和刘星特别值得一提。前者创作了大量传统风格的作品,大量运用了中阮的传统演奏技法:唱、揉、推拉、弹弦、扫弦、拂弦、捻弦等。他的作品风格多样,情感深沉,富有民族特色。后者与前者大相径庭,运用现代作曲技法,借鉴西方吉他演奏技巧和风格特征等,创作出一系列具有现代风格的阮族音乐作品。
 
  在目前,中阮是使用得最多的阮类乐器,在各类民族音乐演出中,都取得较好的效果,是民族乐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二、中阮音色分析
 
  (一)中阮音色特点分析
 
  从中阮的音质表现来看,其音质属于中音,其音色平静、柔和,富有诗情画意,类似于秦琴,常用于表达情感,以达到感人至深的效果;在进行伴奏的过程中,其节奏变化的丰富程度能够将乐曲特色较好地展现出来。在乐队当中,如果使用两个及以上的中阮来对和声演奏的过程中,能够使弹拨乐器组的声音更加雄浑厚重。
 
  (二)影响演奏音色的因素分析
 
  1、拨片入弦位置与音色的关系
 
  对于其入弦位置来说,主要是拨片在琴弦上通过横切的形式展现的。不管哪个琴弦发生变动,拨头总和琴弦之间总是保持一种平行的关系,之后再缓缓将其向左边进行按压。在弹出位置能够将其划分出两种弹出形式。大体来看,其基本入弦的位置主要在阮第24品与琴码间的二分之一偏上与三分之一偏下之间,将右小臂放在琴箱右侧板前沿的三分之一处,手腕自然地弯曲成一道弧形,悬在琴弦之上,在演奏的时候,右臂感觉比较舒服,拨片入弦时的音色也比较好听。入弦位的不同,音色也会有差异,一般接近下方琴码位置的弹奏的音色较紧,音色发干,反之,接近琴品位置的演奏音色较软,音色柔和。演奏作品时,可以通过调整拨片的演奏位置来实现音色的转变。接近琴品位置,适合低音、低音、柔音;接近琴码的位置,适合较强的音色和较强的旋律。
 
  2、拨片入弦面积与音色的关系
 
  当琴弦开始颤动的时候,拨子入弦的深度,也就是入弦的面积,都会影响到正常的弹奏,导致音色的不同。按照物理学中所提出的原理:相同的力量,在不同大小的接触面上所产生的压力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压力与接触面的面积成反比。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在对乐曲强弱程度处理的时候,不是单纯地依靠手腕转动的情况来展现,而是依据拨片深浅情况来看。所以,当拨片深入琴弦时,右手的力道就会增加,这样中阮的声音就会变得更大,相反,中阮的声音会变得更小。
 
  3、拨片入弦角度与音色的关系
 
  要想演奏出较好的音色,就需要每个琴弦都有足够的振动,这样才能保证演奏时不会产生噪音。当拨片的侧面和琴弦间产生30度夹角的时候,那么拨片弦点和琴弦会出现大约90度的角,在挑弦时,拨片角度的难度掌控较大。在这里通过拨片的入弦角能够看出阮的音质问题。当拨片入弦角度愈大,其声音和音质也相对浑杂。相反,拨片愈小,杂音愈小,杂音愈少。好的音色是透明、清澈、润泽的,而拨片的入弦角则是影响到是否有杂音、是否存在,以及弹奏的品质与水平的重要因素。
 
  4、拨片入弦速度与色的关系
 
  拨片入弦率与音质相关的看法,是从轮奏和弹拨两种不同音质的对比中得出的。用牛顿第二定律来说明:在不变的质量下,一个物体所受到的作用力和它的加速度是成比例的。因此,当拨片进入琴弦时,拨片的速度愈快,对琴弦的冲击愈大,所造成的震动也愈高,同时琴弦振动的频率也愈高。所以,随着振动的频率越来越高,音色越来越锋利,而随着琴声的频率越来越低,音色也越来越柔和、宁静、深远、空灵。例:中阮独奏曲《丝路驼铃》的前半段乐句表达得深邃,波澜壮阔。这一部分,除了要有节奏的节奏,更重要的是要有一种凝重的氛围。需要右手的技术:每一个小节都要用为了表达长途跋涉的艰辛和驼队的坚毅与勇敢,每个小节都使用了带卷音的口哨弦乐。在长卷的过程中,加入了左手的弦乐技巧,用空心弦音模仿驼队在沙漠中行进的脚步声,长卷的音色优美,传达出商人们在沙漠中孤独的旅途思念故乡的心情生动地表达出来。在乐曲演奏的过程中,要想展现出理想的音色,应当注意以下几种形式:在拨片入弦的时候,要对弦的深浅、松弛度以及入弦的角度问题进行分析,将其与基本的发音原理进行结合,使其音色和音源之间实现共鸣。之后通过双手演奏技巧间的有效结合,让其轮点愈发的清晰明了,使其音域和音色更加饱满,因而在乐曲中实现情绪的转换。如果在某一点上,比如在弹奏中,在弹奏时,弹奏出的音色、音准、音准等都不符合标准,那么,音乐的一致性、明晰性就会大大降低。
 
  三、中阮演奏技巧分析
 
  演奏技巧是乐器演奏的基础,要对演奏技巧与音乐表现关系进行研究,必然要先对演奏技巧本身进行分析,这是由于不同的演奏技巧本身就具有不同的特点,而这些特点使其在音乐表现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发挥了作用。中阮演奏技巧较其他弹拨乐器虽略显单一,但这并不妨碍其在音乐表现方面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演奏技巧的丰富变化能够使中阮的音乐表现力更强。
 
  (一)中阮左手演奏技巧分析
 
  中阮的左手演奏技巧是在基本的抬指按弦基础上,产生多种变化,而形成的各种具有不同声音效果的演奏技巧。
 
  1、推拉弦
 
  推、拉技术是指在相同的音色下,用手指推、拉两种手法,通过转变音色来改善其演奏效果。在演奏结束或者在演奏的过程中,通过拉动琴弦,使其出现滑音;之后再对琴弦进行拉起,最后将其回到原处,这种情况下下滑音得以形成。推弦与拉弦的快慢由音乐进行的需要决定。快则产生棱角,慢则偏柔,快与慢之间的各种速度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2、滑弦
 
  主要是用手指在琴弦上划过,在划过的时候,手指会按在琴弦上。音符的分类向上滑行,向下滑行。滑弦技术还能产生滑动效应。滑音追求的是声纹细小,音质光亮,音符间的滑音就像唱歌一样流畅,流畅。
 
  3、打弦
 
  对于打弦来说主要是运用由左手敲击琴弦形成的,在敲击的过程中,右手应当及时地停止弹奏,对于音的振动而言,主要是借助右手拨片来拨动琴弦,并通过手指敲击来产生共鸣。因此,打弦技巧诞生以后,其前后之间的演奏技巧就会形成鲜明对比的效果。
 
  4、带弦
 
  带弦是以左手指拨动琴弦而成,带弦的同时右手不演奏。带弦常与打弦一同出现。
 
  5、吟弦
 
  吟弦的演奏方法是,当用右手弹奏第一个音符时,左手就会不断地拉起琴弦,收回琴弦,从而弹出的琴音有一种起伏的感觉。唱弦贵在用左手手指拉、放琴弦时的节奏平缓,这样才能让音色更具感染力。拉放琴弦的频率快慢视乐曲的需要而定。在传统风格的乐曲中,吟弦在手法上的变化非常多,在《林吉良阮拨弹法》一书中就进行了总结,吟弦技巧在拉弦之后放回原位时,可以产生几种不同的效果:原位、不到原位以及原位偏移等三种不同的表现韵味。
 
  6、颤弦
 
  颤吟是吟弦的变化。右手弹奏的同时,左手按弦的手指快速拉弦并放回原位一次。颤吟讲究快速、幅度大,一般情况下带有音头。
 
  7、揉弦
 
  揉弦的基本方法与吟弦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揉弦的幅度较小。揉弦有多种方法:(1)使演奏的音的音高效果具有较小幅度的升高,还原,并如此反复的演奏方法,也被称为吟揉。(2)以左手大指为支点,在琴品上,以手指带动手掌,做出上下的活动,看似滚动一般,幅度均为半音之内。此种方法多出现在乐曲的慢板单音或长轮处,起润色作用。在乐曲长轮及慢板单音处起润色作用的揉弦多为演奏者根据演奏需要而添加的技巧,所以在乐谱上一般不进行标注。

\
 
  (二)中阮右手演奏技巧分析
 
  1、弹与挑
 
  对于中阮演奏来说,弹挑是最基本也是最为根本的演奏技巧,前文中提到过,中阮出现之初,便是用象征着弹挑二字的“琵”“琶”二字来命名这种乐器,称之为琵琶类乐器。弹奏即右手持拨子向前弹奏琴弦,挑奏是拨子向后拨动琴弦,这是演奏音乐时最常用的技巧。
 
  2、轮奏
 
  轮奏可分为小轮和长轮,小轮又可分为三小轮、四小轮等,顾名思义,数字指的是拨动琴弦的。小轮的技巧独具特色,在表现音乐风格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长轮由高速连续旋转组成。长轮的密度和均一性很重要。直接影响着长轮的表现力,但是,长轮未必越密越好,在演奏过程中根据乐曲的特点来进行轮速的变化更为合适。
 
  3、扫拂弦
 
  扫弦和拂弦经常分开使用,其中扫弦的使用频率更高。扫弦的演奏方法与弦乐器大致相同,只是扫弦是以弦乐器的方式从第四根弦演奏到第一根弦,以均衡四根弦的振动并产生共鸣。拂弦的演奏方法与扫弦相同,但方向相反。由于这种技巧很容易产生噪音,从而破坏音乐的表现力,因此对演奏者的演奏技巧要求非常高,而且演奏者必须考虑施加在琴弦上的角度、深度和用力点。
 
  4、双弹与双挑、双音轮
 
  在这里,双音轮主要是指在两根弦上同时演奏或弹拨、连续快速的双弹和双拨。双音轮非常重要,因为它能使乐器演奏出具有和声色彩和更强表现力的旋律。经过推测,在封建社会时期,音乐多为单旋律的背景下,此种演奏技巧并没有出现,双音轮技巧是建国之后的新发展。不过,目前已有的作品中,双音轮技巧的运用还比较少。
 
  5、划音
 
  划音是一种右手演奏技巧,以一定的速度从第四弦到第一弦进行弹拨,分为上划和下划,下划为反方向,这种技巧多用于演奏琶音和分解和弦时。击弦的速度和节奏可以根据乐曲的需要而变化。
 
  总的来看,通过对左手和右手的演奏技巧分析可以看出,左手技巧主要用于表现音乐的特点和风格。虽然右手技巧不如左手技巧重要,但右手技巧在音色、音调质量和音乐水平等方面对音乐表现力至关重要,右手技巧也是演奏者最常练习的技巧。
 
  四、中阮演奏技巧与音色的分析
 
  (一)中阮左手演奏技巧与音色的关系
 
  1、推拉弦与音色的关系
 
  在弹奏中阮的时候,利用左手推、拉的手法,让演奏的音高发生变化,从而达到滑音的效果。当演奏中阮时或后,将琴弦向上拉,形成上滑音;在演奏中阮前,先把琴弦拉开,当这个节拍演奏完毕后,再把琴弦收回,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滑动音。在弹奏有棱角的乐曲时,应使用快推快拉的技术;在弹奏比较柔和的乐曲时,可以使用慢推慢拉的技术。在对推拉弦的速度进行掌控的过程中,能使阮表现出不同的音色效果。
 
  2、滑弦与音色的关系
 
  由于中阮琴弦较粗、硬,推拉弦效果有限,最多只有一个大二度的变化,所以在中阮演奏中更多的滑弦的应用,就是左手手指按在弦上,从一个品位滑到另一个品位,使音高产生变化,从低音品位滑到高音品位为上滑音,从高音品位滑到低音品位为下滑音,不同的滑弦速度表现出不同的音乐情绪,抒情、婉转地使用慢滑弦,表现坚毅、热烈的情绪时多用快滑弦。
 
  3、吟揉弦与音色的关系
 
  吟、揉弦是中阮演奏中左手的一个常用技法,在乐曲中主要起到对音色润色和美化的作用,右手弹奏后,左手通过吟、揉弦使演奏后的余音音波产生高低等的变化。在表现舒缓、柔美的音乐十二,吟、揉弦动作较慢且幅度较大,表现较激昂的情绪时左手动作较快且幅度较小。
 
  (二)中阮右手演奏技巧与音色的关系
 
  1、扫、拂与音色的关系
 
  中阮的扫拂技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同时弹奏三根或四根琴弦,使几根琴弦同时发声,扫拂音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技巧结合使用,扫拂技法运用时要求演奏者具有一定爆发力,音色通透、饱满,因此多用于表现乐曲中的激昂、热烈的情绪。在演奏时要注意右手力量的控制,通过手臂、手腕将全身的力量贯穿到拨片,同时注意入弦的角度,不宜太大,以保证三条或四条弦演奏发出的音色统一。
 
  2、划音与音色的关系
 
  在中阮的弹奏中,划音是通过划动琴弦产生的音符。它可分为上划音和下划音,其中上划音最为常见,右手从四弦依次连贯地弹奏到一弦,下划音则反正,这种技巧常用于优美、缓慢的歌曲中,例如表现水的拍打、云的飘动或春风中杨柳的摇曳等。
 
  结语
 
  综上来看,中阮作为中国古老的乐器类型,不仅是古代重要的乐器形式,而且在现代音乐中也占据重要的地位,通过对中阮音色及演奏技巧的研究,对于中阮乐器传承弘扬和现代音乐的发展而言,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另外在中阮音色与演奏技巧关系分析中,还要注重对左手、右手演奏技巧与音色的关系,从而在,熟练掌握中阮演奏的左右手技巧的过程中,来使中阮乐器得以更自然、更顺畅地演奏。
 
  参考文献
 
  [1]谭克峻.中阮演奏中的技巧分析和应用探讨[J].中国航班,2020.
 
  [2]孟怡君.从阮品的角度探索其对中阮音准的影响[J].艺术大观,2019,(09):2.
 
  [3]谭晶.中阮演奏技巧与音乐表现的关系[J].美化生活,2022,(12):23-25.
 
  [4]李彤.探析现代中阮艺术的表现特性与演奏技巧[J].2021.
 
  [5]申婷.中阮演奏个性化风格的形成探讨[J].艺术家,2021,(02):128-129.
 
  [6]王磊.试分析中阮的演奏艺术[J].艺术评鉴,2022,(14).
 
  [7]陈雨晴.浅谈从“练琴”到“演奏”及二者区别——以乐器中阮为例[J].黄河之声,2022,(06):85-87.
 
  [8]苏霓.浅析阮曲民族风格及相关演奏技巧[J].2021.
 
  [9]金珊羽.浅析中阮演奏中的右手技巧[J].戏剧之家,2020,(03):1.
 
  [10]苏静.丝弦五重奏中的中阮演奏艺术[J].大众文艺,2021,(15):2.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79129.html
本文标签: 中阮 ,音色 ,演奏技巧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