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阮(又名阮咸)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至今已有2000 多年的历史了。据记载,在东汉时 期,当时人们参照琴、筝、箜等乐器创 制了一种形状似阮的乐器。因晋代“竹 林七贤”中的阮咸善弹此器而得名—— 阮咸,后来简称为“阮”。那时的阮, 就是现在的中阮。
关键词: 阮 ; 中阮 ; 演奏技巧 ; 气与 韵 ; 戏曲音乐伴奏
一、中阮的由来
中阮源于汉代,盛于唐代,历史十 分悠久。
中阮是一种古典乐器,是饱含中华 民族文化特征的弹拨乐器,是古老的民 族弹拨乐器之一,是弹拨乐器中的中低 音乐器,是民族管弦乐器中不可或缺的 重要乐器。她相当于西洋乐器中的中提 琴的功能, 担任中声部的音乐伴奏。其音 色优美,圆润柔和,而且音域宽广,演 奏时左右手容易上手,按指轻便,发音 灵敏,表现力十分丰富。她既有西洋吉 他的飘逸与流畅,又有现代琵琶的全套 演奏技巧(第一种演奏工具: 指甲), 还具备大提琴的深沉与质朴。今天的民族 乐器音乐会上,中阮缺一不可。而且, 中阮作为独奏、伴奏乐器,演奏效果相 当不错,一般不大逊色于号称弹拨乐之 王的琵琶。为此,国家各专业团体都有 中阮担任中声部伴奏,各音乐学院都开 设了中阮演奏专业,中国民族管弦乐学 会还专门编撰了阮一至十级考级标准的 《阮曲集》,对中阮的进一步研究和创 新提供了便利条件,为我国民族音乐的 弹拨乐器的发展和创新作出了新的成就 和贡献。
二、中阮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上世纪末,我国音乐工作者将中阮 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由原来的 19 品 位, 增至为 24 品位。这样, 中阮不但扩 大了音域, 增大了音量, 音色也得到了极 大的改善。此时的中阮就较为完善了。 多年来,中阮不断发展提高,无论是演 奏技法,还是内容体裁的表现,已逐步 完善并被广泛使用。
三、中阮的定弦和音域
中阮的固定音高定弦有三种:
(一) “五、四、五”定弦:从第 4 弦至第 1 弦分别为: G、d、g、d ¹ ,这 种定弦法叫“五、四、五”定弦。即: 4 弦与 3 弦之间为纯五度音程关系, 3 弦 与 2 弦之间为纯四度音程关系, 2 弦与 1 弦之间为纯五度音程关系。目前,这种 “五、四、五”定弦法被广泛使用。
(二) “五、五、五”定弦: 从第 4 弦至第 1 弦分别为: G、d、a、e ¹ ,这种 定弦法叫纯五度定弦。即:每条弦之间 均为纯五度音程关系,这种定弦法较少 使用。
(三) “四、五、四”定弦:从第 4 弦至第 1 弦分别为: A、d、a、d ¹ ,这 种定弦法叫“四、五、四”定弦。即: 4 弦与 3 弦之间为纯四度音程关系, 3 弦与 2 弦之间为纯五度音程关系, 2 弦与 1 弦 之间为纯四度音程关系。这种定弦法基 本不用。
总之,这三种定弦法常用的就是第 一种“五、四、五”定弦。已被我市戏 曲音乐伴奏广泛使用,效果颇佳。
四、中阮演奏中的气与韵
大家知道, 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长 恨歌》和《琵琶行》, 但很少有人知道, 白居易还写了一首: 在《和令狐仆射小饮 听阮咸》的诗中就有欣赏“阮咸”(中 阮)乐曲的描写: “掩抑复凄清, 非琴不 是筝。还弹乐府曲,别占阮家名,古调 何人识?初闻满座惊。落盘珠历历,摇 珮玉琤琤。似劝杯中物,如含林下情。 时移音律改,岂是昔时声。”从白居易 的五言诗中不难看出,当时阮的演奏艺 术已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理想境地。而今 的阮经过不断的改制和完善,已发展成 为小阮、中阮、大阮,其中应用最广的 就是中阮,中阮演奏中的气与韵能和西 洋乐器中的中提琴比美,大阮能和大提 琴比美,小阮能和小提琴比美。
要想达到预期的演奏效果,必须培 养自身的音乐素养、美感、乐感;必须明白速度是音乐的生命、节奏是音乐的 骨架、旋律是音乐的灵魂这三句话的内 涵和份量。必须长期坚持技能技术的磨 炼,必须明白,即使心里像明镜似的, 不练习也不行。
在中阮演奏中,主要是以单线条旋 律发展的,更离不开气与韵的功能与作 用。气即气息,中阮演奏中的气息是心 脑换气,心脑呼吸。对于气息的运用在 中阮演奏中是十分重要的。优秀的演奏
者,会根据作品内容、旋律来作出自身 呼吸的配合,在每个音弹下去之前都要 作吸气的动作,接下来才是呼气。
在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长河中,韵 在演奏中的美是任何语言都无以言表 的。特别是南阳的大调曲和板头曲—— 韵味十足 ...... 中阮在伴奏时,首先要收 着弹, 其次是由左手的吟、揉、带、勾、 滑音等来表现对音乐的装饰和美化旋律 的效果 ...... 这些演奏技巧对每一个乐句 的准确表达有着很大的影响和作用,尤 其是一些带有地方色彩的乐句和音乐, 韵的意义十分重大,不容忽视。
五、中阮在戏曲音乐中的伴奏地位
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 从国戏《二进 宫》这一折子戏开始,将中阮引进乐队 后, 解决了京戏中的京胡、京二胡、月琴 这三大件的伴奏具有高音没有中低音的 问题,填补了国粹唱腔音乐中没有中低 音的空白。自从京剧《二进宫》戏曲音 乐中加入中阮伴奏后,河南《梨园春》 擂台赛的豫剧、曲剧、越调、宛梆、曲 艺等各大文艺晚会中,都加入了中阮担任戏曲唱腔音乐中的中声部伴奏任务。 由此可知,中阮引进戏曲乐队后,使我 国的戏曲唱腔音乐旋律线优美动听,四 声部均衡丰厚、织体感颇强,可谓是百 奏不厌,百听不厌,百唱不厌 ...... 听来 入脑、入耳、入心也。
中阮是民族弹拨乐器中的重要乐 器。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 中阮引进戏曲 音乐伴奏乐队后,广泛运用于戏曲唱腔 音乐和器乐伴奏中,中阮经历了从其他 乐手兼任到专业化的演变过程,现成为 一件不可或缺的中音乐器,且由专业乐 手担任伴奏。
戏曲乐队的天职是伴奏,尽管是三分唱七分伴, 但中阮既要为演员伴奏, 还要为主弦“伴奏”。怎样理解这个“伴”字和处理好演员、主弦及乐队的关系,使演员唱得舒服,主弦拉得得劲儿,是中阮演奏者在音乐艺术实践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首先, 一定要牢记自己与演员、主弦的伴奏关系,体现一个“伴”字,突出一个“伴”字,决不能喧宾夺主,也不能机械地跟随和应付,而应该发挥弹拨乐的特长,积极主动地配合好主弦,做好绿叶,甘当绿叶。其次,做好收放自如地伴奏。特别是南阳大调曲,既要配合好演员和主弦,还要做到收着弹。总之, 中阮伴奏, 应该充分发挥弹拨乐的特长,积极主动地配合好演员和主弦。必须先学会唱腔音乐,铭记伴奏曲谱、分谱和套路,充分了解并掌握戏曲唱腔音乐中的气口、喷口、力度、速度变化和音乐分部情况。其三,一定要牢记:能慢下来就能快上去,能弱下来就能强上去。慢不下来快不上去, 弱不下来强不上去,这就是最好的速度和力度的对比。更重要的是快而不催,慢而不拖,稳扎稳弹,稳速前行。只有这样,才能将这些戏曲伴奏要素熟稔于胸,才能使中阮伴奏与戏曲唱腔音乐融为一体,才能增强戏曲唱腔音乐的独特魅力和中阮在戏曲音乐伴奏中的艺术感染力,进而达到中阮在戏曲音乐伴奏中应有的作用、功能及出神入化、惟妙惟肖的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1] 徐阳 . 跟名师学阮 [M]. 北京 : 国 际文化出版公司 ,2003.11.
[2] 汪崇国 . 阮名师指点 [M]. 长沙 : 湖南出版集团 ,2001.07.
[3] 刘慧 . 拨弹乐器演奏指南 .[M]. 天 津 : 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9.0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35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