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中国钢琴音乐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 , 并创造出许多经典、 优秀的作品 。 这些作品 中 富含着 中华 民族的文化与精神 , 并 能够充分展现 出中 国历史发展的特 色与群众生 活状态 , 以钢琴音 乐的 艺术语言 向听众展现社会的发展 变化 , 使其具有 中华民族的文化 气息 、 表达中华儿女的情感 。 中 国钢琴作品在各个 阶段创作中都融入了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文化 , 时至今日仍不断推动中国钢琴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
【关键词】 钢琴文化,民族性,音乐作品,钢琴演奏
钢琴作为一种演奏乐器 , 最早 出现于西方 国家 , 但 中国的钢琴作品风格取自中国民族艺术 , 具有独特 的 民 族色彩 , 通过中国钢琴音乐作品能够让听众了解中国民 族文化的丰富性 , 扩宽中华文化传播渠道 。 中 国钢琴作 品的创作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着我国民族文化及音乐艺 术不断演变的过程 ,探究中国钢琴的民族性 , 有利于弘扬我国多民族音乐文化特色 ,增强本土钢琴文化自信。
一、中国钢琴民族化的发展过程
传统民族文化与钢琴的融合充分体现在我 国钢琴作 品 中 , 民族文化代表着我国的文化艺术特色 , 显现 出与 外来文化兼容并蓄的特征 , 充分展现出我国的民族文化 自信 。钢琴与中国民族文化的融合是密切的 , 正 因为 中 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才能够将钢琴这一外来音乐展示形 式与中华文化相结合 。在钢琴发展过程中 , 不断呈现 出 时代性和流传性的特征 , 并凸显出其独特的音乐文化内 涵 。钢琴音乐中的中华文化也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 从 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中不难看出 , 其艺术创作方向正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变化 , 无论历史的发展走向如何 , 民 族音乐仍然扎根于这片大地 , 不断汲取特色文化 、不断生长。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让其语言文化 、音乐文化呈现出 不同的发展趋势 , 但音乐作为无国界的语 言沟通模式, 能够向人们无保留地展现音乐情感 。在 中西方文化 、技 巧结合的情况下 , 实现钢琴与中华文化 、 民族精神 的融 合 。钢琴演奏艺术在传入中国后产生了新 的创作空 间, 尤其是在创作和演奏技法上 ,钢琴本身具有较强的兼容 性 , 能够模拟出中国传统乐器的音乐节奏 。 从演奏技 巧 、创作理念来看 , 中国钢琴作品有别于西方音乐作 品 , 只有不断创造新的中国钢琴作品 、发掘其 民族性, 才能够将民族音乐文化不断传承下去 。 以我 国 民族音乐 语言为基础进行创作 , 融入传统钢琴作曲技巧 ,将 中 国钢琴作品的独特魅力展现出来。
二、中国钢琴作品中蕴含的民族性内容
钢琴音乐进入中国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 , 在我 国作曲家们 的探索下 , 已经能够熟练运用西方的作曲理论和 钢琴演奏技巧 , 并将我国许多民族音乐作品改编为具有 民族性的钢琴作品 , 所涉及 的文化 、题材也是多种多样的 ,其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内容更多元化。
( 一)展示民俗文化
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造就了丰富的民族音 乐 文 化 , 而这些丰富的文化则为钢琴作品提供 了创作素材, 尤其是多民族的活动 、 民俗文化等都成为供给中国钢琴 作品发展的养分 。将民族元素与钢琴音乐相结合 , 弘扬 我国少数民族文化 , 成为宣传民族音乐文化的载体 , 这 样的作品是中国音乐独有的 ,将钢琴音乐进行本土化演 绎 , 打造全新的艺术作品 。深入探索少数民族民歌 的音 乐元素 ,将少数民族文化与音乐相交融 ,诠释全新 的 民 族精神与乐 曲 。 例如以传说典故为灵感所创作的 《 梁 祝》、 以民间习俗所创作的《花鼓》 等 ,将民族文化充分 进行创作和传承 , 实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 , 中 国钢 琴作品的创作更加注重民族音乐 、传统习俗和文化内 涵 。例如《新疆舞 曲》 充分展现出我国少数民族 的劳动 场面 、地域的民俗文化等 , 这些内容都以钢琴为载体展 现 出来 。在我国历史不断发展传承的过程中 , 保 留 了许 多的经典音乐文学作 品 , 并衍生出千姿百态的歌舞形 式 , 这些都能够被钢琴作品创作所借鉴和参考 , 通过对 本民族音乐文化的深入探索和应用 , 深入挖掘钢琴作品 的文化 内涵 , 让钢琴艺术与我国传统民族艺术文化紧密 相连 , 从而让更多的人喜欢钢琴音乐 、重新认识 民族 的文化特征 , 实现钢琴文化艺术的本土化发展。
(二) 展现革命不屈精神
在西方钢琴作品中 , 肖邦 、 贝多芬等钢琴作品中有 着许多以革命精神 、英雄主义为主题的作品 , 充分抒发 了其爱 国精神 。而我国的钢琴作品中也有一些具有代表 性的红色经典乐曲 ,表达出对祖国的深深热爱和崇敬之 情 。这一系列的钢琴曲创作灵感来源于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事业和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 , 以红色为象征 , 寓意着革命的火焰和热血 , 以及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与党和 国 家 、 民族与人民同呼吸 、共命运 , 并在不 同历史时期 内 创作出一批批的红色经典佳作 , 这些 曲子 的情绪激 昂、 节奏 明 显 , 充满力量与激情 , 能够直接击中听众的内 心 , 并激发群众的爱国情怀与民族自豪感 。从红色乐 曲 中重温中国共产党的壮阔历史 , 用琴声奏响赞歌 , 感受 红色经典乐曲所蕴含的民族精神与文化内涵 。例如 《红 星闪 闪放光彩》 就展示出了那个时代的思想和精神 , 乐 曲 的节奏 、旋律的变换等都展现出强烈 的精神与激情, 展现出革命与发展进取的决心 , 通过乐曲让人感受到振 奋之力 , 能使人更加深刻地理解革命文化的重要性 。钢 琴在抒发个人情感与内心活动上有着极大的优势 , 可 以 通过钢琴演奏 ,将人物的情感充分表达出来 , 并与 听众 之 间产生共鸣 ,将听众带入真实的音乐场景中 。 《松花 江上》 则是运用八度 、三连音等技巧来表达乐曲 中悲愤 交加 的情绪 , 再用多变的和声与旋律线条将音乐的深刻 情感表达 出来 。作品中所蕴含的磅礴气势 、激 昂情绪等 都通过演奏表达 出来 , 让听众能够听到来自人民群众 内 心深处传来的声音 , 乐曲所包含的情真意切扣人 心弦, 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 而这首乐曲所塑造 出 的历史、 音乐形象 、深刻感情都让其成为中国钢琴作品中的经典佳作。
(三) 歌颂祖国山河与自然风光
在中国钢琴作品中不乏歌颂革命精神 、展现群众精 神面貌 的乐 曲 ,但也有一部分作品是描绘自然风光与人 文景观 的 , 通过音乐来描绘出一幅幅动人 的风景画面, 利用钢琴的旋律线条起伏和演奏技巧 ,达到描绘景色 的 效果 。《乌苏里船歌》 就利用钢琴的特性 ,模拟 了大量 的民族乐器声音 , 从而描绘出大自然的声音 ,将乌苏里 江的美景融入旋律之中 , 另外乐曲中还应用了平行八度 和声 , 加强了与青山隔江呼唤时所产生的缥缈效果 , 再 利用装饰音和节奏描绘出乌苏里江的水流波动 ,将黑龙江地区的地方特色与生活气息充分展现出来 。《江南风光》 则描绘了江南清晨的生机景象 , 让人有一种生机磅 礴 的朦胧感 , 直接将一幅江南壮丽美景 “ 展现 ”在 听众 面前 , 利用琶音 、断奏等技巧来 “ 描绘 ”江南田园 , 让人切身体会到悠闲的江南生活与当地文化。
三、中国钢琴作品中蕴含的传统民族性文化
( 一)融合了传统民族民歌曲调
民歌文化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 , 直观体 现出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与内涵 。音乐文化是人民表达 自身情感的重要载体 , 与群众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 系 , 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 随着时代的更迭 , 民族音 乐文化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 。 中国钢琴音乐创作者 不断挖掘民族特色 , 扩展钢琴和声功能与色彩等 , 丰富 作 品 内容 。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创造出了脍炙人口的好听且深受演奏者喜爱的经典民歌类钢琴作品。
传统民歌曲目十分丰富 , 且种类繁多 , 在长期发展 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音乐文化 , 也是中国钢琴作品 在 改编 、选材时的重要素材 。 例 如 《 山丹丹花开红艳 艳》 就是由陕北民歌改编 , 乐 曲 以五声 民族调为基调, 在保留了原曲的朴实歌唱特性基础上 , 充分展现出钢琴 的音域宽广等特点 , 并应用了多种钢琴演奏技巧模拟陕 北民歌粗犷的演唱方式 , 形象展现出了山丹丹花争相开 放时 的场景 , 同样也展现出陕北人民精神饱满 、蓬勃 向 上 的精神面貌 。将陕北的民间音调 、 中国的民族乐器, 如: 板胡 、 民间打击乐等充分融入其中 。又 比如 《巴蜀 之画》 将四川民歌与钢琴相融合 , 通过层次与曲调 的变 化 ,将具有民族特色的场景再现到听众眼前 。通过乐 曲 能够 “ 看到 ” 巴蜀的独特风情 , 以及地区群众的真实生 活写照 , 通过钢琴的表达力度与音色的变化 , 提高 了场 景描绘 的效果 。通过对民歌文化 、 民族器乐的借鉴和参 考 ,在钢琴乐曲创作中融入民族特色元素 , 利用律动 的节奏营造真实的氛围。
(二) 融合了传统民族戏曲元素
戏曲作为中华民族最具特色的民族性文化 , 与钢琴 音乐的融合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音乐文化的继承与可持续 发展 , 让传统民族音乐元素在经过创新后以一种全新 的 姿态出现在大众面前 。戏曲作为中国艺术文化 的瑰宝, 综合 了歌 曲 、 曲乐和唱功等 ,戏曲的张力和文化底蕴是 最具有民族代表性的 。将戏曲与钢琴相结合 , 不仅能够 丰富钢琴的创作素材 , 而且能够增加钢琴 的文化元素, 实现中国钢琴作品的民族化发展 。戏曲本身就具有多元 化特征 , 已经是一套成熟 、独立的艺术体系 。京剧 、黄 梅戏 、豫剧 、越剧等丰富的戏曲音乐元素在与钢琴音乐 融合后 , 能够碰撞出更多的艺术火花 , 并拓宽 中 国钢琴 音乐的创作路线 。作曲家们将戏曲元素与钢琴创作相融 合 , 利用理论知识和音乐技巧 , 使用创新型的模式 , 用 钢琴语言将戏曲文化展现出来 , 促使戏曲文化迎来新 的 升级 。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唱腔 ,戏曲的唱腔就源于地 方方言 , 因此不同地区的音乐核心风格也各不相同 , 在 听到传统戏曲 的时候就能直接体会到当地群众的性格与 本土文化风采 。例如《断章小品十六首》 中 的胡琴就是 运用了京剧中 的 二黄 唱腔 , 将钢琴与戏曲唱腔进行融 合 , 增加了乐曲的张力和灵活性 , 同样也让乐曲 的情绪 基调更加饱满 。 昆曲也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 , 其主要是 以箫 、笙等传统乐器进行演奏 , 《幸福 的童年》 等乐 曲 就应用了昆曲的音调 , 使得整首乐曲的曲调更加优美流 畅 。豫剧起源 于河 南地 区 , 初期的表演特色在于腔调 起、收时运用假声 ,在地方文化的熏染下曲调磅礴大气, 且有着 明 显 的节奏感 , 是极具中国特色的本土音乐曲 调 。而在钢琴作品中融入豫剧音调 , 可 以使乐 曲更加奔 放 、情绪更加饱满 、节奏更加强烈 ; 秦腔的特征就是保 留传 统 , 秦腔与钢琴作品的融合丰富了乐曲的情感表 达 , 例如《丰收》 中就应用了秦腔的音调元素 , 使得乐曲的节奏更加鲜明、轻快。
另外在中国钢琴作品创作中还应用了戏曲的结构,戏曲有着 “ 板式变奏 ”与 “ 曲牌连缀 ”两种形式 , 这些 都能和钢琴创作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应用戏 曲结构, 可以让钢琴乐曲的节拍更有层次感 , 例如《老六板》 中 就应用了板式变奏 的 结 构 , 将原有的音乐编曲发展形 态 、结构进行调整 , 给听众带来不一样 的 听觉体验感。 若是想充分应用戏曲元素 , 做到与民族性 的融合创作, 就需要按照钢琴的特点将不同传统乐曲 、戏 曲特色充分 表现 出来 , 这样才能够提高传统民族艺术水平 、促进 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
(三) 引用、模仿传统民族乐器
我国传统乐器经历了五千年的历史演变和发展 , 已 经形成了一套独特的音乐审美体系 , 同样也具有民族性 的艺术文化气息 。 目前传承下来的乐器种类较多 , 且都 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 ,在音乐创作和文化表达上也有着 很大 的影响 。 民族乐器的使用方式 、风格都有着显著 的 中华文化色彩 , 更有着强大的音乐感染力 , 能够展现 出 中华文化中的高雅意境 , 并受到人们的广泛追捧 。音色 作为传统民族乐器中最为明显的特征 , 不同音色的表现 形式 、呈现出的张力也各不相同 。 因此在创作中 国钢琴 作 品 的时候 , 为了能够凸显出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和音 乐意境 ,会借助钢琴强大的模仿能力对传统乐器的音色 进行模仿 , 从而创造出具有民族文化的钢琴乐曲 , 提升 中国钢琴作品的民族文化艺术性 。《百鸟朝凤》 就是 由 唢呐独奏曲改编为钢琴曲 ,在保留了唢呐旋律特色的同 时 , 又融入新的音乐审美 。将风俗人情充分展现 出来, 通过钢琴的倚音 、颤音 、泛音等来模仿自然界的声音和 鸟鸣声 , 描绘了一幅百鸟争鸣的美好画面 。为 了更好地 体现钢琴的特点 , 同时表现音乐中丰富的层次感 ,将琶 音伴奏节奏进行 了 固 定 处 理 , 以突出钢琴音乐的律动 感 。《平湖秋月》 也是将钢琴和带有民族特色的和声相 结合 , 让乐曲体现出民族特色 , 用钢琴来模拟高胡 、古 筝 、箫等乐器 , 并用五声音阶进行混音 , 通过这种朦胧的混音感将观众带到乐曲意境中 , 充分体现出钢琴与中华民族文化的融合。
四、中国钢琴作品演奏技法中的民族性
( 一) 民族精神的表达
中国钢琴作品所具备的民族性与艺术性都与 中 国历 史演变 、文化传统有着密切联系 。与传统乐器相 比 , 钢 琴传入中国的时间并不长 , 不同时期的作品内涵也有着 不 同 的差异 , 相同点是都展现祖国的大好河山 , 以及 中 华民族不惧艰险 、艰苦奋斗的美好精神 , 所诉说 的也是 人民对土地的热爱 , 与西方钢琴艺术文化所呈现出 的音 乐文化不 同 。纵观中国钢琴作品能够看出 , 作 曲家们不 断汲取民族文化 、传统文化 ,表达对于社会 、思想等方 面的追求 。例如钢琴曲 《黄河》 就是以 《黄河大合唱》 为基础进行创作的 , 从全新的角度诠释作品 ,将原作 的 精神气概展现出来 , 同时 , 凸显了全新的艺术特征 。原 曲诞生于抗日战争最为艰苦的相持阶段 , 作 品 以赞美黄 河 、哭诉黄河 、保卫黄河层层深入 , 深情讴歌 了 中华 民 族悠久 的历史 , 展现了中国人民奋勇抵抗侵略者的坚定 决心 。作为红色经典音乐作品 ,将近百年中华民族不断 抗争 、不断奋进的历史展现在听众眼前 。 内容 以叙事为 主 , 规模宏大 , 旋律优美 , 具有中华民族韵味 , 抒发 了 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叙事 曲》《翻身 的 日子》 等作 品 均将传统的民族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 把 中华 民族悠久的文明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内涵展现得淋漓尽致。
(二) 带有民族色彩的音乐效果
传统民族器乐是中华传统音乐文化 的发展基础 , 也 是人民群众抒发情感 、获得娱乐的方式之一 , 能够将音 乐作品中的情感 、 民族文化 、性格展现 出来 。 因此在 中 国钢琴音乐创作 、演奏的时候融合民族器乐是十分重要 的 , 能够充分探索钢琴音乐中的民族性 。用钢琴演奏 民 族音乐 , 符合民族文化审美 、突显新的音乐效果 , 从传统乐器的表达形式 、演奏技巧中进行总结提取 ,共 同演绎富含传统文化特征的乐曲 。钢琴与中国民族文化 、精 神 的融合 , 凸显了音乐表达的深度 , 使得越来越多 的作 曲家去欣赏 、探索不同地域的文化和音乐 。 目前流传至 今的传统乐器有二胡 、古筝 、琵琶 、箫 、笛子等 , 这些 传统乐器无论是在演奏形式还是曲目上都具有浓厚的中 华文化色彩 , 更有着强烈的感染力 。而钢琴具备包容、 转调 的特性 , 丰富的音乐能够融入传统乐器中 , 因此在 创作的时候可以将传统乐器的演奏技法 、情感表达 、 曲 调形式应用于其中 , 从而展现出具有民族色彩的音乐效 果 。例如 《 夕 阳箫鼓》 就是用钢琴来模仿传统乐器琵 琶 、古筝的音色与音响效果 , 无论是曲调结构 ,还是演 奏技巧 , 都是根据民乐特征来创作的 。又 比如《阳关三 叠》 也是通过钢琴来模拟古筝的空灵之音 , 保 留 了原 曲 的基本结构 , 体现出传统音乐节拍的即兴 。在演奏技巧 上则突出了钢琴的宽广音域 ,在最后的部分模仿了古筝 的泛音 , 表达了对友人逐渐远去时的不舍和 思念之情。 钢琴 曲《哈尼情歌》 也是一首具有民族风情 的乐 曲 , 运 用简单的旋律线条描绘出云南山区的悠远风景 , 乐 曲 中 运用倚音 、华彩性装饰 、波音等来模拟哈尼族服饰 的碰 撞声 ,还表达了民歌化旋律 、男女对唱 、高 山流水等元 素构成的民族韵味 。将传统乐器的音色融入钢琴 曲 中, 以钢琴音乐来展现出中华传统音乐特色 、 民族风情 , 并 重新赋予乐曲新的意境 , 让钢琴 曲 、 民族文化走进大众视野中。
五、中国钢琴作品创造中的民族性
( 一)创作调性
作品的调性是钢琴音乐中最能体现民族性文化 的部 分 , 同样也能展现出中国音乐文化与西方的不同 ,传递 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审美 。在以中华文化为主的传统 音乐中 ,最常使用的是五声性调式 ,是以“ 宫、商、角、徵 、羽 ”为骨干音的声调 。在过往 的传统音乐创作中,多数使用线性旋律进行表述 , 五声性调式是我国音乐创 作中最常使用的调式 。 因此在钢琴作品中融入五声性调 式不仅能展现中华民族的音乐特色 , 而且能将其与西方 音乐文化进行 融合 , 从而创造出更加多元化的音乐作 品 。例如《彩云追月》 就是著名的粤音曲谱 , 王建 中将 民族管弦乐曲改编为钢琴曲 《彩云追月》, 这首乐 曲就 是采用五声调式所写成的 , 从乐 曲 的第 2 小节开始使用 上行琶音 , 乐曲的后半部分也采用了大量的五声调式排列方式 ,使得这首乐曲听起来很有中国音乐特色。
(二) 旋律特点
旋律作为音乐作品的基调 , 能够直接表明作品的思 想主题和情感 , 是塑造作品音乐形象的重要方式 。从钢 琴音乐进入中国后 , 作曲家一直在对钢琴的主旋律进行 探索 , 从改编传统音乐到原创作品 , 都在不断探索 民族 文化与钢琴音乐的结合 , 尤其是一些作品中能够明显感 受到中国田园风光 , 且使用了传统的 民 间舞蹈 、节奏。 中国钢琴作品会使用优美的旋律与音乐变化来展现民族 文化特色和审美意蕴 , 例如《梅花三弄》 就是 由古琴 曲 改编成 的钢琴 曲 , 改编后的钢琴曲充满鲜明的民族特 色 ,在保留原曲文化审美的基础上 , 展现 出独特 的 曲调 韵味 , 并通过钢琴的演奏技法表现出梅花高洁 、耐寒,以及坚韧不拔的品格 ,借此来歌颂有高尚节操的人。
(三) 节奏与节拍
节奏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音乐作品中有着调 节音律 的作用 。 不同文化中的音乐节奏也会存在差异 性 。我国作为一个统一 的多民族国家 , 不 同 民族有着不 同的音乐节奏和音乐审美 。 中国钢琴作品中也有不少作 品是以民族音乐节奏为灵感而创作的 。钢琴可 以通过模 仿 民族音 乐 的节奏 , 将其文化 内涵 、节奏特征展现出 来 , 并且 民族音乐节拍也能够为钢琴作品创作提供灵 感 ,在弹奏具有民族风格作品时 , 可以借鉴传统 民族乐 团 的表演方式进行创新 , 并进一步融合民族特征 , 将 民族文化充分融入且展现出来 。 民族音乐的节拍有着多样化的特征 , 并且有着自由节拍 、一拍子 、交错拍子等多 种形式 , 自由节拍通常被应用于民族山歌中 ; 一拍子则 多被应用于戏曲音 乐 中 ; 交错拍子则常用于民族音乐 中 。例如《山歌》《龙灯调》 就是王建中根据云南民歌所 改编 的钢琴 曲 ,将中国民族音乐和西洋乐器的表现手法 相融合 ,在原曲的基础上丰富了旋律上的情感表达与民族韵味。
(四) 音色
音色是中国钢琴作品中表达民族文化的重要元素, 通过其独特的音乐和装饰音能够将中国钢琴的文化气韵 充分展现 出来 。 中国传统的音乐旋律是线性旋律 ,在演 奏和情感表达上更突出线条美 。 因此在表达钢琴作品中 的 民族性时 , 可以通过模拟民族乐器的音色 、演奏技法 等将其中的民族文化内涵充分展现出来 。 例 如 《 浏 阳 河》 就是由著名作曲家王建中所改编 , 使用 了三部 曲式 和变奏曲式的方式 , 将浏阳河的壮丽展现到 听众面前。 原曲是用古筝进行演奏的 , 因此在演奏手法上模仿 了古 筝 、琵琶的特有音色 ,在改编的同时展现出原曲中 的蓬勃之感 ,表达了对美丽山河的喜爱之情。
(五) 曲式结构
中国传统音乐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 的 曲式 结构 , 均能够展现出中国传统音乐的民族文化与意韵, 因此在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创作 、改编 的过程 中 , 多数作 品都会使用传 统音乐曲式结构 , 例 如 二 胡 曲 《 二泉 映 月》 就具有 即兴色彩的演奏风格 , 其曲式结构为重叠 式 , 曲调中有着明显的变化与重叠 , 因此在钢琴曲改编 演奏中也保留了这一演奏曲式结构 。再加上传统民间音 乐多样化的形式和 内 容 , 都为钢琴作品的创作提供灵 感 。又例如《戏 曲组 曲》 所应用的传统曲式结构 以节奏 密集的京剧唱腔作为素材 , 使用了大量的戏曲 、 曲艺音 乐元素 , 让听众能够从旋律中感受到曲艺之美 , 再通过 对比复调等结构 , 将戏剧中的音调特征全部展现 出来,每首钢琴曲都有着独特的中国音乐元素 , 充满 中 国意蕴和风味。
六、结语
综上所述 , 中国钢琴作品的魅力体现于民族旋律与 音乐文化 中 。对音乐作品来说 , 其核心就是旋律 , 虽然 我国的钢琴音乐文化发展历程较短 ,但创作的题材十分 广泛 , 多数题材都是群众生活的真实写照 , 充分体现 出 当代群众的思想感情 。将音乐作为沟通的媒介 , 可 以让 更多的人意识到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性 , 从而使 民族音乐艺术得到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
[1]王 飞 宇. 中国钢琴作品的民族性分 析[J].戏 剧 之 家,2023(29):73-75.
[2]和赞.论中国钢琴作品中的“ 民族风”[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05):16-18.
[3]姬 明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钢琴作品的文化社会学特征研究[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23(03):78-83.
[4]李洁媛. 隐性知识视角下中国钢琴作 品的民族意蕴分析[J].池州学院学报,2023(04):109-112.
[5]金 晶. 中国钢琴作品蕴含的民族元素及其演奏技巧[J].齐齐 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08):130-132.
[6]张蕾. 中国风格钢琴音乐作品创作中 民族性的表现特征[J].黄河之声,2023(08):34-37.
[7]赵玥玚.艺术作品中的民族性与人文性—— 以 中 国风格钢琴作品为例[J].黄河之声,2022(07):21-23.
[8]林鑫.我国钢琴作品的民族性审视与世界性传播分析[J].北方音乐,2019(13):247-248.
[9]汪蓉. 中国钢琴作品演奏的民族性审美研究[J].黄河之声,2018(15):10-11.
[10]黄海澜.中国钢琴作品中民族性思维性构建及演奏指法研究[J].喀什大学学报,2018(02):76-8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74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