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分析北方少数民族音乐传承现状及优化对策论文

发布时间:2024-03-02 11:34:0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北方少数民族音乐在音乐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北方少数民族所创作的乐曲具有不同民族的独特文化韵味,体现了少数民族纯朴、自然、豪放的民族特征。它所记载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各种类型的乐风,独特的旋律、曲调无不令人动容。但是,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不断提高,北方少数民族的音乐也面临着许多问题,严重地阻碍了北方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本文就北方少数民族音乐的特征进行阐述,并对北方少数民族音乐传承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问题提出了有效的策略,希望对北方少数民族音乐健康稳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

  关键词:探讨;地域文化;北方少数民族;音乐发展;影响

  民族音乐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艺术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中国古代是一个大约有着三百五十六个主要民族组成的民族国家,所有的民族几乎都能歌善舞,许多的民族都创作发展出了自己独特风格的民族音乐,显示现出了中国民族音乐艺术本身所存在着的巨大有利价值。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具有独特的特点,比如: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旺盛的生命力。当前,我国处于不同的文化融合时期,要适应新的发展趋势,就必须对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进行继承和完善,以多元化的方式对其进行重新定位,并保持其固有特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北方少数民族音乐在音乐文化大潮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彩,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一、北方少数民族音乐的特征

  (一)语言运用习惯特征

  少数民族音乐特征之一是语言运用习惯,通过语言我们可以了解当地少数民族音乐以及传统文化。我国拥有五十六个少数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当地方言,当地语言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由于我国各个民族地理环境不同,形成的语言也有所不同,语言上的差异性越大,使得音乐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语言运用习惯的差异性的基础之上,各个民族的方言中的韵、声、调均被融入到音乐创作当中,所以各地少数民族音乐所呈现出来的地域文化也有所不同。例如:南方地区少数民族音乐音程比较小,音乐旋律大多比较曲折,一般采用五声调式;西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旋律棱角分明,大多采用七声调式;北方地区少数民族音乐旋律章程较大。

  (二)功能特征

  少数民族音乐的功能特征是了解少数民族音乐中地域文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对我国各个少数民族的音乐进行研究与分析,发现少数民族音乐早已成为了民族生活、文化、社会以及历史的现实写照,这些民族音乐有反映劳动生活的劳动之歌,有对大自然与家乡的赞美之歌,有对母亲的怀念之歌,有向往幸福的生活之歌、有放牧时的牧歌等。除此之外,在北方少数民族,有很多关于当地习俗以及祈福的歌曲,如锡伯族的“杜因拜专扎坤”节日中演唱的西迁歌,就是为了纪念清代锡伯族官员携带家人从东北迁徙到新疆的过程;还有回族自治区婚礼上的宴席曲,等等,这就所说的少数民族音乐功能性,充分体现了少数民族地域文化特色。以瑶族为例,瑶族人民生活在大山深处,其民族文化保留得很完整,特别是在瑶族人民对信仰以及祭祀方面需要由“拱咆”主持,并由主持人演唱一些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祭祀歌曲,当地祭祀活动和仪式的不同,所演唱的歌曲也有所不同。综上所述,大多数的少数民族音乐不仅向我们展示了当地民族文化的历史,还向我们展现了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的精神面貌,将具有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呈现在我们面前。

分析北方少数民族音乐传承现状及优化对策论文

  二、北方少数民族音乐的现状

  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为文化以及艺术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基础,尤其在交通工具不断发达的背景下,各个地区之间的文化以及艺术交流逐渐频繁。北方少数民族音乐是当地人民群众在劳动以及生活中的思想和情感表达,其音乐特色与当地人民的日常生活有着较为直接且紧密的联系。然而,在社会发展变迁中,北方音乐在当地的影响力逐渐减退,并且有向商业化发展的趋势。因此一些相对偏远的北方少数民族的音乐传统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与此同时,在我国音乐不断创新发展中,已经有许多的音乐人努力使北方少数民族音乐歌曲再次实现与国际乐坛接轨,而他们也正是在北方少数民族音乐的基础上,对中国传统歌曲再次实现编曲和配器,从而使我国传统歌曲重新演变形成了一个新时尚的民族歌曲。有很多的北方少数民族音乐现在都在开展“申遗”活动,这也是保存北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另一个途径。从近现代开始,就有许多的北方少数民族音乐经过改编并投身于国际乐坛,有的又在原来歌曲上进行填了新词,有的又在原来歌曲上进行了新诠释,有部分的少数民族曲目也参加了国内外巡回演唱会,将不少具有北方特点的少数民族歌曲又带入了国际市场,这也就带来了北方少数民族全新的文化生命力。但随着社会的变化以及新型音乐传播方式的产生,对于北方少数民族音乐来说是把双刃剑,这一方面影响着北方少数民族音乐传统的生命力,但另一方面却又为北方少数民族音乐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现在有电视台所开展的歌谣比赛中涌现出“原生态民间音乐”热潮,另外,还有各地政府部门强力推动的关于宣传各种节日歌曲的活动,等等。现在传统音乐活动也不仅是一个文艺活动,还是社会文化的转变,更使其变成了一个城市的文化品牌以及一个很好的宣传推广。

  三、北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有效策略

  (一)加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普及教育力度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传播,除了要依托少数的群体和传承人外,若能够在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传播过程中发挥出青少年群体的作用,并且启发青少年群体参与到相应的工作中,则会保持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传播的生命力和动力支持的持续性。青少年对于新事物的接受程度相对较高,将北方少数民族音乐中的经典以及精髓进行宣传,使得青少年对中国北方少数民族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在实践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传播的过程中,可从基础教育入手加强音乐教育维度的传统文化和传统音乐艺术文化的教育引导力度,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传播储备基础层面的重要力量。另外,基础教育环节渗透传统文化的内容,也是对教育工作开展范围和深度的一种拓展和提升。对于取得更好的综合性教育效果和人才培养效果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教师在教育引导的过程中能够结合当地具备显著特色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进行普及和教育,才能够取得更好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普及教育效果,使得这部分文化从基础教育阶段就渗透进受教育者的思想中。

  (二)发展民族音乐文化产业,提升传承能力

  北方汉族聚居的许多地方的人口少、相距都市较远,交通运输不是非常方便。但保留下来的音乐由于具有原生态的天然特征,又可以作为纯“绿色”音乐,所以具有很大的音乐文化研究潜力。在发展音乐和文化艺术教育事业中,文化产业发展既是一条必由之路,同时又是造福一方的重点基础项目。首先,当地政府制定了“企业+文化”产业发展机制以企业为核心,开展政府+企业+音乐产业+民族的产业发展模式的多项鼓励措施,即利用当地政府对文化开发机构采取资本等导向措施、对企业进行文化项目建设和技术投资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对我国西北部少数民族的音乐产业发展进行了零散资本或技术人才的吸引,从而大力发展民族音乐文化。其次,要因地制宜,开发民族艺术与文化产品才是发展艺术与文化事业中关键的原则。民族艺术传播不仅要求精确的艺术内容和形式,更应该是可持续的民族艺术发展。音乐传播的经济发展也离不开政府政策支持,完善的政策支持是民族艺术文化经济发展的主要基石。中国北方各民族音乐形式的特色也是不同的,所以音乐遗存就应该立足本地实际状况,凸显区域特点。最后,政府大力发展中国北方民族地区观光旅游,并实行民歌旅游模式。中国许多民族地方因为其独特的历史地理,旅游资源也非常丰富。例如,北方的鄂伦春族处在草原多湿地的环境中,也有助于促进地方旅游经济的开发。首先,我们必须完善交通网络等设施,做好旅游形象推广,吸纳项目的建设条件,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另外,也要依托地方民歌优势,开展山歌旅游生态旅游、农牧业、山歌文化与红色旅游等互动发展的新模式,进一步推动中国北方民族间音乐文化与旅游资源的优化整合,进而让中国北方少数民族音乐达到人文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双赢。

  (三)多种继承方式并存

  第一,家庭传统的人际传递,是保持和发扬北方少数民族古老艺术的主要方式和方法,同时也是我国民族传统艺术体系的一项主要特点。北方民族的传统艺术代代相传,为保留宝贵的基于音乐的NRM提供了必要条件。尤其是以家庭传统为代表的人际关系传递方式,对中国当代民族的艺术研究更有着重要借鉴意义。因此,民族音乐在家庭传递过程中有其自身的性质,所以家庭传递与非家庭传递在意义上具有一定区别。就北方少数民族音乐而言,家庭传承的方式增加了歌曲创造的活力。对于日益减少的家庭遗产,要对其管理效率和产品质量能否仍有正面影响而打一个问号。现阶段,北方少数民族音乐已由于传统家庭继承方式的衰落而大量消失,这很可能证明了传统家庭继承的弊端。

  第二,随着网络、物联网以及社交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大众传播已经对全球信息发展格局产生了巨大改变。在这个大众传播的世界,人们每天都在传递大量数据,并生成了无数信息,而网络传播的大量信息也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网络文化在创造新传播机会的同时,也对传统行业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与课题,而大众传播中的民族意识问题,也是社会大众十分关心的焦点。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民歌中国》《中华民族》;陕西电视台的《中国本土民歌文化发现之旅》等栏目,对北方少数民族的传统歌曲进行了广泛报道。黑龙江省电视台、内蒙古自治区电视台,以及其他几个地区电视台均做过有关民族音乐的特别节目。随着网络技术的大量应用,中国的文化体系存在了坍塌,对思想与现实问题的解构也越来越严重,人类文化追求的层面在越来越多样的文化情况下出现了差异,由此产生了一个文化悖论模式。总的来说,大众传播虽为探索人们对古老人类思想的理解提供了新的空间,但带来了一个暂时的无序困境,并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现象、新情况和问题。

分析北方少数民族音乐传承现状及优化对策论文

  (四)政府发挥引导作用

  从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上来说,对北方少数民族地区传统音乐文化的继承和优化是决定民族地区文学文化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显然,单纯地通过政府部门促进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继承与优化是不够的,但若缺乏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就很难保存与优化传统音乐文化,同时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也很难得到保护与弘扬。正基于此,政府部门可以通过以下几点进行传承:第一,通过建立专项资金,让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产业的活动得以顺利开展,对少数民族地方政府保存与发展传统音乐文化的文化产业项目予以经济扶持,使民族传统文化音乐节有序地发展;第二,政府应该提高对少数民族传承音乐企业文化弘扬与传播的关怀程度。就传承者来说,他不但要负责弘扬音乐文化,而且还要负责宣传音乐文化。在这方面,政府能够在制定专项基金的过程中给予他们相当比例的支持资助。通过制定这一策略,政府不但能够使少数民族了解到中国音乐艺术对国家的意义,同时能够表现出其对传统音乐文化的支持。通过扶持和引导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者,通过他们对中国乐曲的了解,民族青少年能够感受中国艺术文化风采,积极加入到艺术教育传播队伍中;第三,组织专家学者收集整理各种传统音乐文化,建立一套艺术资料系统。整理传承艺术历史资料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传承,尤其要全面追踪调查面临流失的民族古老艺术,进行原始形态保存。

  结语

  综上所述,北方少数民族音乐是我国历史文化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北方少数民族音乐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北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在传承和传播过程中因为少数民族的地域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一定的阻碍与困难。在少数民族音乐传承和宣传工作的同时,要持续强化对资源和环境的支持,充实传承与传播的方式与媒介,使北方少数民族音乐在传承中得以延续,其有效性与可持续性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与树立奠定牢固的根基。

  参考文献:

  [1]兰庆炜.少数民族音乐中的地域文化特色解读[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2(17):85.

  [2]刘倩.浅析少数民族音乐赏析中的审美要素[J].参花(下),2021(12):87-88.

  [3]王芳,蔡乐.新疆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的比较探析[J].长江丛刊,2019(10):78+81.[4]梁琦.少数民族音乐产业化对现代音乐发展影响探讨[J].中国民族博览,2018(08):162-163.

  [5]杨斯童.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美学发展研究[J].戏剧之家,2018(02):34-35.[6]姜楠.少数民族音乐产业化对现代音乐发展影响[J].北方音乐,2017,37(13):23-2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7418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