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谈如何做好群众舞蹈辅导和作品创作论文

发布时间:2024-01-19 14:44:5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群众舞蹈辅导及作品创作在群众文化工作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满 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提升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水平、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全民艺术普及、推动文化繁荣发 展、实施文化强市战略等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 本文对群众舞蹈工作进行深入研究, 并从辅导现状及创作中存在的问题、 开展辅导及创作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具体探讨。

  关键词: 群众舞蹈,辅导,作品创作

  一、群众舞蹈辅导的意义

  群众舞蹈就是以群众为主体,在群众中进行的、并以群众 自我娱乐为主要目的的舞蹈活动,从目前我国社会舞蹈活动的 现状看, 群众舞蹈大致可分为民间舞蹈、社交舞蹈、校园舞蹈、 儿童舞蹈等主要门类。从这一概念可以看出,群众舞蹈的主体 具有广泛性,指的是广大人民群众,涵盖各个阶层不同年龄段 的人们;形式上灵活多样,随意自由,关键在于自娱自乐。随 着社会的发展, 群众舞蹈在内容上日益丰富, 形式上多姿多彩, 全面地反映表现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情感及审美需求。“对 基层群众进行舞蹈辅导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可或缺 的部分, 舞蹈辅导点燃了人们的热情, 建立了良好的社区文化, 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和谐文明发展。”[1] 因此,深入开展群 众舞蹈辅导及作品创作工作,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满 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提升群众精神文化水平、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全民艺术普及、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实施文化强市战略等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提升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 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 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体现在方方面面,对美好文化 生活的追求向往和对精神文化生活的不断需求是其中之一。群众 舞蹈能够极大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精神文化需求,群众舞蹈适合大众、紧贴基层、广接地气、满足多方, 无论男女老少、 城乡群众,还是留守老人儿童、外来务工人员等不同社会群体都 能广泛参与其中,群众性的舞蹈活动发展日新月异、蒸蒸日上, 开展群众舞蹈辅导和作品创作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是提升群众精 神文化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体 现,也是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二)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必然要求

  “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的主要任务,要 求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协同发展机制, 积极开展流动文化服务, 通过流动舞台车、流动图书车、文艺小分队等形式, 把慰问演出、 文艺辅导、展览讲座等文化活动内容送到百姓身边。群众舞蹈辅 导是文艺辅导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舞蹈在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中 占主要地位,由于区域、城乡、群体间群众文化发展存在差距, 开展群众舞蹈辅导是有效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区域协调均衡发展的 关键所在,开展舞蹈作品创作能够激发群众文化活动内生动力。 同时,群众舞蹈辅导和作品创作工作的深入开展,将有力推动贫 困地区、边远山区群众文化活动广泛开展,促进文艺繁荣,助力 乡村振兴。

  (三)推进全民艺术普及的应有之义

  
全民艺术普及就是要充分利用场地设施等各种载体和讲座 培训等平台,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方式和多种多样的途径向全民普及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等 艺术方面的知识,培养人们对艺术的兴趣和爱好,并引导积极开 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群众舞蹈是全民艺术普及的重 要内容之一,是群众文化生活中最基本的艺术诉求,近年来在全 国各地蓬勃发展,风靡城乡,百姓喜闻乐见,街头巷尾、广场公 园随处可见,已不断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群众舞蹈 的发展为促进其它群众文化艺术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提供了示 范,发挥了带头作用,因此,全面做好群众舞蹈辅导和作品创作 是推进全民艺术普及的应有之义。

  (四)推动群众文艺繁荣的内在要求

 
 一方面,提出“繁荣群众文艺”的任务,要求广泛开展群 众文化活动。要使群众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就得把群众舞蹈辅导和 作品创作纳入其中,在广大基层全面推进,作为推动群众文艺整 体工作提升的主要抓手,发挥其在繁荣群众文艺工作中的重要意 义。另一方面, 群众文艺的繁荣发展是实现文化权利的重要形式,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要通过具有鲜明特色、具有差异 性的文化产品来得到满足,开展群众舞蹈辅导,让每个人获得艺 术的熏陶培养,参与舞蹈作品创作,编排深受大众喜爱的舞蹈节 目,享受到了创作及演出过程中带来的文化和精神愉悦,因此, 群众舞蹈辅导和作品创作也是实现群众文化权利、体现主人翁地 位的有效途径。


\

 
  二、群众舞蹈辅导现状及创作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 极大改善,对高质量的生活追求不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而是对 精神消费有了更高的期待,加之近年全民艺术普及的深入开展, 群众对文化活动及文艺作品的优劣有了自身的评判标准,欣赏艺 术的能力明显提高,精神文化需求发生了由量到质的转变,甚至 有着积极参与文艺活动和强烈的展示欲望,但从目前现状来看, 一些地区群众文化生活水平提升相对缓慢,甚至停滞不前。作为 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性舞蹈发展及辅导培训呈现 出城乡区域间不平衡不协调的特点,文艺作品创作特别是适合基 层人民大众的舞蹈作品创作参差不齐,这在贫困偏远地区表现得 更为突出,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辅导和创作的基础设施薄弱

  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的增加和对身体健康的日益重视, 无形中促进了群众文化的蓬勃发展,也带动了基层群众舞蹈的迅 速兴起,舞蹈活动的参与对象不断增多、规模日益壮大,对舞蹈 内容的丰富性和形式的多样性以及舞蹈节目的内容品味有了更高 的要求,因此,舞蹈辅导工作亟待重视和加强。但从实际来看, 舞蹈硬件基础建设普遍薄弱,辅导没有固定的场所,排练场地短 缺,只是一些简单的室外广场,没有专门的舞蹈创作场所,严重 制约着辅导培训和作品创作,特别是像广场舞等这种大型的辅导培训活动更加难以进行;设施设备配备不齐,灯光、音响简单陈 旧,只有一些音箱等初级的输出设备,缺少音乐输入和编曲等舞 蹈创作的设备,同时,根据调查的情况来看,仅有的舞蹈辅导排 练场所中缺少电子显示屏,通过电子显示屏投屏最直观地进行舞 蹈动作要领教学的作用发挥受到限制,这就无形中降低了辅导的 效率和质量,特别是在组织参加比赛展演活动进行排练节目时, 对节目质量产生了较大影响,很难取得较好成绩,不利于带动地 方群众舞蹈及整体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

  (二)辅导和创作的师资力量不足

  
要让群众舞蹈演出及作品创作达到更高层次,让每一位参 与者能够乐此不疲、长期不懈地参与其中,展示具有一定水平的 舞蹈节目,这就需要有一定舞蹈基础知识的爱好者组织群众进行 辅导,但从目前现状看,专业舞蹈人士比较缺乏,在城乡基层文 化活动中,这部分人员主要以零散的舞蹈爱好者为主,他们仅仅 凭借自己的热爱和热情建立一个舞蹈队(班) ,舞蹈人群素质参 差不齐 , 对舞蹈专业知识普遍缺乏,他们通过观看视频、彼此借 鉴、分享经验、进行钻研讨论的方式, 互相交流学习, 促进提高。 或者推荐其中稍有舞蹈基础的人员指导排练创作,这样的辅导者 缺乏系统的训练,没有科学的技巧指导,舞蹈创新性得不到有效 发挥,达不到理想效果,创作的作品只能是“自编自导”、任其 发挥、自娱自乐,对一个地方群众文化的长远发展来说毫无提升 和带动作用。

  (三)辅导和作品创作的质量不高

  
业余舞蹈爱好者虽然能够积极参与舞蹈辅导活动,但没有 系统的理论学习,缺乏专业知识指导,学习内容呈现“碎片化” 状态,辅导内容只能停留在简单的娱乐健身阶段,同时,群众自 发性开展的辅导没有统一的组织领导,未建立长效的辅导管理机 制,制度缺失,辅导教师存在不固定、不确定因素,学员临时性 缺席,建立不起持续的学习过程,辅导很难全面有效开展,很难 进行作品创作。从专业文化单位来看, 由于专业辅导人员数量少, 师资力量薄弱,授课教师精力有限,导致辅导覆盖面窄小,受众 人群存在局限性,辅导效果不佳。在进行作品创作时,大部分人 普遍认为舞蹈仅仅是一种群众的娱乐性活动,跳舞和创作是两回 事情,因此不钻研节目的创排规律,不挖掘地域特色文化资源, 造成舞蹈创新性不足,而对于已创作出的作品,大多是为了参加 比赛展演, 迎合观众评委, 缺少地方文化特色, 没有地方代表性, 忽视了独特性的人文性内容,失去了基层群众舞蹈的内涵,创作 的作品出现整体化一、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面孔,甚至部分作 品形式内容两张皮,质量无从谈起。

  (四)辅导和创作的环境氛围不浓

  近年来, 从不同地区和城乡群众舞蹈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 尽管有大量的舞蹈爱好者能够投入和参与到舞蹈活动中,也有一些爱好者和热心人士能够积极组织当地的舞蹈活动,这在一定程 度上影响并推动了基层舞蹈活动的发展,但在舞蹈辅导及作品创 作方面未能搭建起真正发挥交流作用的平台和良好的环境氛围, 大多数地方及爱好者们重视表演而轻辅导,重视娱乐而轻创作, 重视眼前而忽视长远,辅导的氛围不浓,创作的意识不强,好多 人为娱乐而娱乐,为健身而健身,未形成表演——辅导——创作 的闭环系统,不利于当地群众舞蹈艺术的繁荣发展,不利于推进 新时代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


\

 
  三、群众舞蹈辅导及创作的策略

  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各地方实际,要推动群众舞蹈辅导 深入发展, 全面提升作品创作质量, 地方政府就要发挥主导作用, 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予以全力支持,广大群众和舞蹈文艺 爱好者要紧随时代发展步伐, 积极转变观念, 学习舞蹈基本知识, 提升业务能力,树立创新意识,具体可采取以下策略加以推进。

  (一)加大政府投入力度

  2021 年 3 月,文化和旅游部 3 部门印发了《关于推动公共 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提出“创新拓展城乡公共文化空 间”的主要任务,要求着眼于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化利用和创 新发展,因地制宜建设文化礼堂、乡村戏台、文化广场、非遗传 习场所等主题功能空间。因此,各级政府可根据各地实际,持续 加大投入力度,给予项目支持,努力改善硬件环境,建设室外文 化活动广场,解决室内活动场所不足的现状,配套灯光、音响、 LED 屏等基础设施设备,让基层群众真正拥有自己的活动、辅导 和创作场所。“各地文化馆应当为群众舞蹈活动积极联系或提供 场地,并牵头为群众舞蹈活动解决设备以及舞蹈器材问题。”[2] 要鼓励社区养老、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做到资源利用 最大化,有效解决活动场地跟不上的问题。在政策资金方面,争 取培训项目,定期开展基层文化馆站、社区舞蹈队舞蹈文艺骨干 培训, 组织异地交流学习, 结合地方实际举办舞蹈爱好者辅导班, 开展普惠式培训,做到辅导培训全覆盖。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地方政府要重视人才引进工作,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建立 人才引进长效机制,出台人才引进吸引措施,筑巢引凤,多渠道 引进舞蹈等紧缺专业文艺人才。文化单位要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 设,对现有舞蹈教师组织定期培训,夯实专业基础,提升业务水 平,经常性开展外出交流学习, 提高组织策划、编排编创能力。《关 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鼓励各地以文化 馆为主导,联合社会艺术培训机构,组建全民艺术普及联盟,搭 建推广平台。”文化单位、各级各类学校、文艺机构之要建立上 下贯通和左右联动的人才资源互通共享联盟,开展面对各类服务 群体的辅导培训,让现有舞蹈师资发挥最大化的作用。加强文艺 团体建设,倡导文化单位和民间社会组建舞蹈团,在对舞蹈团团员进行辅导培训的基础上可组织学员开展二级培训,辐射舞蹈爱 好者各个群体。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让具有一定舞蹈基础知识 的舞蹈爱好者组建成舞蹈小分队,以送文化送演出的形式深入农 村基层,开展舞蹈辅导志愿服务活动。推进城乡“结对子、种文 化”,加强城市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对口帮扶,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

  (三)充分发挥媒体优势

  随着网络数字的快速发展, 数字化已经深入群众文化生活, 文化单位要创新辅导形式,搭建数字化辅导平台,创造辅导培训 条件,购买辅导内容,提供数字学习资源,提高管理手段和服务 方式,组织广大舞蹈爱好者进行理论知识、舞蹈动作学习和基本 功练习,推动舞蹈艺术全面普及、作品创作不断出现。同时,随 着新媒体的迅速兴起,抖音、快手的使用遍布城乡每一个手机用 户,文化单位要转变观念,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充分利用新媒体 条件,及早创建自己的抖音和快手号,精心慕课,录制上传辅导 视频内容, 或者定时开展现场直播, 让广大舞蹈爱好者通过抖音、 快手等进行随时随地学习,这不仅解决了辅导教师有限、场地不 足、时间要求统一的客观限制,而且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资源利用 的最大化,辅导程度的深入化。

  (四)深入开展采风交流

  “想要取得良好的成绩, 并让人从舞蹈中获得别样的感受, 舞蹈教师在对他们进行辅导的时候,一定要具有创意并带有特 色。”[3] 要引导舞蹈爱好者特别是广大文艺工作者开展采风交 流活动,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增加新的舞蹈元素,弘扬优秀传统 文化,把表演、创作、传承融为一体,创作有温度、接地气和深 受老百姓喜爱的舞蹈作品。要加强文化单位、各级各类学校和地 方舞蹈团队间的交流沟通 , 促进相互学习,提升作品创作质量, 政府和文化部门要发挥组织领导作用,定期举办大型舞蹈展演活 动,组织舞蹈比赛,着力打造品牌赛事活动,扩大舞蹈文艺活动 的影响力,激发群众舞蹈辅导和作品创作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张凯.舞蹈辅导对基层群文发展的意义及方式研究[J].中国文艺家,2019(12):273.

  [2] 陈敏 . 如何做好群众舞蹈培训工作 [J]. 大众文艺 ,2018(02):14.

  [3]陈凤.舞蹈辅导对基层群文发展的意义及方式研究[J].戏剧之家,2018(09):24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7158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