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群众广场舞在近年来快速发展,且在规范化程度及人们思想意识提升的基础上,愈发焕发出新的活力,持续促动 着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及落实,具有重要促进意义。在群众广场舞发展水平持续提升的当下,强 化广场舞的文化建设作用,促使其逐步提升文化价值,助力基层群众的文化活动开展,满足基层群众的文化及身体健康需求, 是群众广场舞发展的不竭动力。本文就群众广场舞在文化建设中的价值展开论述,通过分析群众广场舞及其相关内容,具体分 析其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表现、价值体现等,结合其发展中的不足,针对性给出几项应用建议,促使其能够在群众文化建设过 程中,发挥出更大且更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群众,广场舞,文化建设,价值探寻
群众广场舞的兴起,与当前国内人口老龄化特征表现有直 接关系。广场舞能够有效满足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精神需求以 及健康需求,尤其是当下国内人口老龄化明显,基层群众老年人 基数增加,且比例持续增加。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老年人 的生活质量得到很大改善,闲暇时间更多,也由此更加注重精神 世界的追求。此时广场舞成为其“打发时间”的有效手段,能够 带来身心的愉悦体验,同时也对减轻老年人的思想压力及疾病压 力,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因此,广场舞具有很好的群众基础, 在带给人们愉悦体验的同时,也在促进自身的发展。诚然,广场 舞活动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存在一定不足,但在不断地推进、演 化过程中,其积极作用越发明显,尤其是在基层群众的精神文明 建设以及社会文化发展方面,意义愈发明显。
一、群众广场舞概述
群众广场舞在近些年广泛流传开来,无论大小城市中,几 乎都可以看见广场舞的身影。下面就广场舞的具体定义及特征等 内容等进行叙述,以便能够更好地了解后续内容。
(一)定义
广场舞可以看成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舞蹈艺术,其以强身健 体为主要目的,起源于城市广场、群众自发组织开展的群体性舞 蹈活动。广场舞最为核心的两个部分,一是广场,二是舞蹈,这 也明确了广场舞的性质,其虽属于舞蹈,但是却具有群众基础, 有别于其他舞蹈类型——独舞或少数人参与的舞蹈。广场舞本身 具有较为明显的场地特点, 最初是在城市广场中开展的舞蹈活动, 发展至今,已经席卷了整个国内,开展广场舞的场地也越发丰富 起来, 广场、空地都可以, 主要是能够满足人们群体性、娱乐性、强身性的舞蹈需求就可以。
(二)特征
广场舞的特征表现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自娱性,二是特 殊性。自娱性很好理解,广场舞最初发展起来的原因就是其具有 较为明显的自娱性,是舞蹈者为娱乐身心而自发组织起来的一种 舞蹈形式,且在群体中的表现更佳。特殊性则是在场地、形式等 方面体现出来的特殊, 场地方面, 广场舞并没有非常特殊的要求, 只要是空间较为开阔的场地即可,一般为城市广场,现在很多乡 村地区同样会在乡间较为宽敞的场地进行广场舞活动。除此之外, 其表演形式也较为特殊,不同于其他舞蹈类型,不是特定呈现于 舞台之上、特定表演区域之内,同样也不需要与观众分开,而是 在群众中进行的一种表演,演员与群众无论是在空间距离上,还 是心理距离上, 都更为贴近, 能够带给观众不一样的视觉体验[1]。
(三)与文化建设的关系
群众广场舞与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组成、方式 以及引领等几方面, 广场舞是一种艺术形式, 更是一种文化形式, 具有灵活、自由且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特点。不仅如此,广场 舞还是群众文化的基础形式,能够体现出基层群众的心理特点, 具有非常广泛的传播特点,且基础设施要求较为简单,开展起来 相对容易[2]。
二、群众广场舞在文化建设中的价值体现
下面就群众广场舞在文化建设中的表现予以详细说明,以 便更好地理解后续相应内容。
(一)基层文化表现形式
群众广场舞是文化建设最为基础的表现形式之一,其源于 群众,同时也作用于群众。是集娱乐与健身于一体的特殊舞蹈形 式,具有大众化特点。之所以说其具有大众化特点主要还是因为 其一般较容易理解、学习,舞蹈动作较为简单,对参与者几乎没 有特殊要求,这也是其广泛流传开的主要原因。而且广场舞发展 至今已经不仅局限于城市广场,在乡村同样掀起了广场舞热潮, 人们在观看广场舞的同时,也可以自发地积极加入进去,因此, 也体现出其具有较好的吸纳性,为群众基础文化工作开展,奠定 了良好的基础[3]。
(二)基层文化重要载体
广场舞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其起源于民间,体现着民 风民俗,同时也将汲取来的民间文化,作用于民间。其发展至今 已经不仅是一种舞蹈形式,同时也涉及到音乐领域、运动领域, 对人们的精神生活、文化生活以及健身方面具有重要影响。不同 的乐曲搭配不同的舞蹈动作、舞蹈形式, 能够展现出不一样的美, 同时也能够带给人们不一样的感官体验,促进人们身心发展的同 时,促使人们更加关注文化、精神方面的满足,逐渐将广场舞发 展成为抒发内心情感、观点的一种舞蹈艺术,展现基层群众不同 的文化及精神追求[4]。
(三)基层文化指导者
广场舞发展至今,虽仍以群众文化活动方式呈现,但是其 组织形式、组织者相较于之前有更大的不同,规范的组织作用逐 渐显现出来,同时也体现出较为明显的组织者意志、审美心理, 在以广场舞形式展现出来时,影响着周围群众,对其心理、思想 方面,同样产生影响,因此,广场舞在群众中具有较为明显的指 导作用,体现出非常明显的文化、审美指导特征。广场舞在一定 程度上,很好地满足了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5]。
(四)辅助锻炼身体,改善老龄化社会态势
广场舞具有非常明显的健身性,其能够在舞动的过程中, 促进舞者的血液循环,长时间的积累,可以改善舞者的身体素 质,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除此之外, 当前中国老龄化人口激增, 老年人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社会老龄化特征明显。此时,广场 舞锻炼老年人的身体, 促使其能够在日常锻炼中, 逐步强健体魄, 改善身体状况,提升身体素质,并在精神需求得到满足的双重 作用下,改善老年人的退休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享受晚年的 幸福生活[6]。
三、群众广场舞活动开展中的不足
当前,群众广场舞活动具有诸多优点,但是其在具体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下面内容所述,还需在高度重 视的前提下,解决相关问题,助力提升广场舞的积极作用体现。
(一)占地、扰民
由上述内容可以了解到,广场舞活动的开展,需要较为开 阔的场地,因此,一般是在城市或乡村较为空旷的地段进行,过 去城市、乡村规划,并未充分考虑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问题,因 此,并未设计预留出相应的场地供群众文化娱乐,这也使得广场 舞开展一般选在稍显宽敞的地段,且为了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 音乐播放音量往往很大,对周围居民产生了一定的噪声影响,且 容易引起交通拥堵现象[7]。
(二)无序、安全隐患
广场舞通常为群众自发性组织起来, 且参与者也多为群众, 各年龄段的人都有,上至老年人,下至青年、青少年都有一定的 参与比例,这也凸显出其开放性、灵活性等特点,且场地随意, 也给群众带来较为明显的安全隐患,踩踏、交通事故等都较为容 易发生。尤其是当前与广场舞相对应的安全设施匮乏,缺乏组织 性、纪律性以及引导性的情况下,很容易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三)缺乏科学指导
广场舞为自发组织起来的一种群众集体形式的舞蹈,群众 性较为明显,对参与者的要求限制较低。而也正是由于这一点, 体现出广场舞一定的“缺乏科学指导性”特点,在一些舞蹈动作 的设计过程中,往往由舞蹈者自行编排,若其缺乏一定的舞蹈基 础,则可能由于编排不当,造成一定的肌肉拉伤风险。而且,缺 乏专业指导的情况下,舞蹈编排的美学欣赏价值受到制约[8]。
四、群众广场舞在文化建设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广场舞发展至今,已经逐步成为一种引领群众基础文化形 式的重要内容,甚至其已经逐渐由老年群体发展壮大至青年人、 儿童等,不同年龄阶段的人,都踊跃参与到广场舞活动中,使得 其越发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引领基层群众文化发展。群众广场舞 在文化建设中作用非常明显,在实际开展广场舞活动时,可以借 助其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对其进行有效的协调,下面就其在文化 建设过程中的具体应用展开论述, 以助力广场舞活动的有效开展。
(一)政府充分发挥组织协调功能
针对广场舞在扰民、占地方面的问题, 可以借助政府的力量, 对广场舞活动进行适当的干预,通过为其安排更加适合开展广场 舞活动的场地,降低其对周围居民的影响,真正发挥出文化引领 作用。例如,政府可以在城市发展规划、乡村建设过程中,针对 广场舞活动、人们的休闲娱乐活动等,专门为其设计预留出一定的场地、空地,如公园中的广场、城市休闲娱乐广场等,促使群 众可以在该场所范围内开展娱乐活动、广场舞活动,确保不会对 周围居民生活产生不利影响,又能够有效帮助居民改善业余生活 质量。
(二)着力扩大群众广场舞群众基础
广场舞虽然具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但是其广泛程度还 可以继续延伸,对更多基层群众产生积极影响,带动群众的思想 文化水平提升,改善当前的老龄化人口现象。因此,还需继续宣 传扩大影响范围。具体可以充分借助现代新媒体技术、信息技术 等,将广场舞活动的开放性、美学性质等呈现在更多群众面前, 影响群众的思想态度。如借助抖音、微信、微博等,将广场舞文 化宣扬出去,让更多人了解、认识到该类型的文化活动,以其更 加正面的形象,引领、吸引更多人加入,促使广场舞的群众基础 更为扎实可靠[9]。
(三)规范群众广场舞发展过程
针对广场舞的无序性,可以借助政府力量介入,给予群众 正确地指导、引导,促使其能够认识到广场舞的影响性,能够自 觉、自发地规范自己的行为,为广场舞树立更加良好的形象。
例如, 由社区出面, 牵头组织广场舞活动, 并在特定区域内, 对广场舞活动进行更加有组织、有纪律地引导,促使参与者能够 自觉遵守相应的制度规范,确保广场舞能够越来规范地开展。各 级文化馆也可以组织不同级别的广场舞大赛,通过比赛锻炼广场 队伍,发掘优秀的广场舞作品。但是还需注意的一点是,广场舞 既然是一种群众自发性组织起来的舞蹈活动, 具有明显的群众性, 理应由群众自主意识、自发加入规范行列,也就是关注群众的文 化素养、精神品质以及思想进步性,是广场舞活动今后发展的一 大方向,政府及相关民间团体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并能够借助 广场舞活动的开展,逐步深化对群众精神文明的建设,促使其逐 步向着这一方向发展,真正保持广场舞群众基础、新鲜活力的同 时,发挥出广场舞的积极文化引领作用。
(四)强化人才培养助力广场舞指导
广场舞活动的开展,需要更加科学、专业化的指导,才有 望达成上述要求。因此,还需重视广场舞活动的具体开展情况, 政府、社区在关注活动的同时,能够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予以 科学指导、引导,辅助规范相应的舞蹈行为、活动形式,是保持 广场舞活力的关键[10]。
例如,政府可以借助文化馆、社区文化中心聘请专业舞蹈 人员,对广场舞活动进行舞蹈动作、活动规模以及其他各方面内 容进行指导, 促使编舞更具美感, 能带给人更高水平的视觉体验, 且能够在舞蹈文化领域创造出更高的价值。不仅如此,更加专业 的舞蹈动作等,也能够更好地避免受伤情况出现,使得广场舞活 动更加安全、可靠。政府可以采购文化服务项目,在社区、农村开展形式多样的广场舞培训,培养广场舞骨干,发挥“满天星” 的作用,通过文艺骨干,带动广场舞的普及推广。
结语
综上所述,群众广场舞的发展,对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及精 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该艺术形式起源于民间,最初 由群众自发组织、表演,缺乏一定的规范基础,在缺乏科学指导 的情况下,该艺术表现形式的发展还需进一步推进,以提高艺术 形式的文化价值,促使其对基层群众的精神文明建设产生更为积 极的影响。除此之外,其能够在社会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体现方面,展现出更大的魅力,促进各类文化及艺术相关工 作的开展,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及文化效益,甚至对经济也会产 生一定的促进意义。虽然其在实际开展中仍然存在一定不足,但 在政府适当干预以及人们思想意识逐渐提升的情况下,该艺术表 现形式的发展及相关活动的开展会更加规范化、艺术化,对基层 文化建设也会产生更为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金楚翰 . 体教融合视域下高校如何培养新型体育教师的思考 [J]. 灌篮 ,2021(10):93-94+97.
[2] 王春艳 . 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影响分析 [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 ,2020(16):367-368.
[3] 蒲媛 . 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J]. 魅力中国 ,2020(03):281.
[4] 姚瑶 . 浅析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J]. 数字化用户 ,2019.25(29):213+216.
[5] 孙立 . 群众文化建设中广场舞的地位及作用探讨 [J]. 中文信息 ,2019(06):254.
[6] 陈薇 . 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J]. 品牌研究 ,2020(30):141.
[7] 方玲 . 试析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J]. 才智 ,2018(09):245.
[8] 李红立 . 广场舞对社区群众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 [J]. 卷宗 ,2018(06):239.
[9] 王景伟 . 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建设中发挥的重要影响分析 [J]. 中外交流 ,2021.28(12):1434.
[10] 周亦芳 . 广场舞对群众文化建设的影响及存在问题与解决建议 [J]. 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06):314+31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71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