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浅谈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策划论文

发布时间:2021-12-18 15:09:0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群众文化活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 组成部分,是提升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必要产物, 群众文化活动的导向是否符合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 到社会的和谐稳定;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创意性关系到群众的 参与度和体验感,如何组织策划群众文化活动尤为重要。

关键词:  群众;公益;创意;满意度;获得感;参与感; 后续力

随着人们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精神需求日益突显,群众文化 活动逐渐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融入到广大人 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当中。它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提高全民文化素养的重要手段。群众文化活动的质量水平关系 到是否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群众文化活动的实施,主要是自发和政府组织这两种类型。 自发的形式层出不穷,  也随处可见,  例如我们在公园、社区广 场随处可见的广场舞、大家唱、腰鼓队等;  政府组织主要是由 文化馆进行实施的群众文化活动。自发的往往也会向政府组织 靠拢,最终成为文化部门实施群众文化活动的一部分。

文化活动的组织策划是一种从无到有的精神活动,本质上 是通过构思或者理性的脑力运动,  有效的组织各种策略方法, 展现出具有一定文化特色的系统工程。它是为实现指定目标, 按照一定策划原则,  通过统筹安排,  为展现项目特色而进行的 具有创造力、执行性的项目规划工作。它是开展文化活动的前 提,  内容包括项目实施的目的意义、创意设计、执行步骤、宣 传方案、活动预期、各参与部门统筹各个等方面。活动策划是活 动能否正常开展的关键,  是项目实施的基础,  策划的合理性、 立意的高低是整个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一个好的策划案就犹 如海中灯塔,指引活动按照既定目标前行。

一、组织的原则

(一)群众性


群众性是群众文化活动的首要属性。是群众文化活动组织 策划首要考虑的问题,  要求策划时必须充分了解活动的目的和 受众群体, 必须要有非常明确清晰的定位。就像在剧院、音乐厅 的芭蕾舞、交响乐演出, 不加更改原封不动的搬进社区广场、公 园里可能就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当然这也并不是说基层群众文 化活动就是低俗的演出,  相反,  束之高阁的艺术也终将失去它 艺术的价值。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目的就是要将优秀的文化带 到群众身边,  普惠基层群众。群众文化活动可以在广场、社区 公园,  也可以办到音乐厅、剧院,  这并不是判定是否是群众文 化活动的标准。群众文化活动并不需要去追求规模或者场面, 但是内涵和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同时,  它和一切文艺活动一 样,  都需要也应该制定策划案。策划者从群众性出发,  要以实际情况为前提,  需要考虑场地环境、节目资源、人力成本、完 成度及后期执行可行性等多个方面。这就要求策划者需要根据 该项文化活动的目的,  从群众出发,  立足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策划。

群众的参与度也是群众文化活动的基础。优秀的群众文化 活动必将是喜闻乐见的、受老百姓追捧的项目。群众参与可以 分为体验和观赏两种。体验式是让老百姓亲自参与活动中 , 在 活动中通过自主尝试 , 最终认识、感悟到活动的意义。通常适用 于技术类、展示类活动,  比如非遗技艺、各类展演、比赛等。 群众性文化活动重展示轻比赛,  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全民共享而 非优胜劣汰。选择当下热门、有一定普及度且鼓励扩大社会效 应的项目举办展示展演, 切磋技艺, 分享经验。观赏式的基本模 式就是策划者将所有作品放在指定的观赏区域或者舞台,  群众 作为观众参与,  眼观耳闻去了解作品的魅力。比如文艺演出、 书画作品展览等。群众参与度高的项目会激发群众的热情,  有 可能激发有兴趣的群众去模仿、学习,  最终寓教于乐,  提高全 民文化素养。

(二)公益性

公益性是群众文化活动的基本属性。群众文化活动是公共 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是以政府为主导,  由负责 群众文化的部门,  例如文化馆、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为骨 干力量,  发动社会广泛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它是政府为 了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而产生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 性、便利性”是群众文化的发展方向,  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的目 的是弘扬先进文化,  普及大众文艺知识,  提升城区文化品味, 从而达到优化人文环境,  提高文化自信,  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策划群众文化活动的社会效益大 于经济效益,  其任务是要通过群众文化活动提升人们的精神境 界,  让人们在工作之余能够得到有益身心的文化娱乐,  潜移默 化培植正确的价值取向、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厦门市思明区 每年在五月组织思明区市民文化艺术节启动仪式,  近五个月的 时间,  在思明区辖区的商业广场、社区、公园开展文化活动, 形式有游园活动、电影、广场舞会、广场大家唱、南音晚会、 闽南戏曲展演等三千余场活动,  在十月份将优秀作品进行展演 作为该年艺术节闭幕式。这种广场上的文化活动,  全民共同参 与,  热情度高,  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家门口就享受 到文化大餐。政府主导一年一主题,  弘扬时代主旋律,  彰显城区文化。

(三)创意性

群众文化活动大多数为接地气、走进社区的展示方式,更 直接的走入群众生活当中,  观看群体多半为附近居民,  由于是 自发自觉的观看,活动的好坏直观的呈现在观众的观看数量 上。越是基础、普遍的文化活动就越需要创意性,  千篇一律的复制、粘贴,只会失去艺术的动力和魅力。

活动组织上需要创意。随着科技进步,网络占据了人们大部 分生活,  活动组织也从传统的线下向线上进军。由于线上的自 由性和时效性,  如何第一时间抓住观众的心,  进入你的线上直 播或者报名参加你的活动,  就需要在标题、宣传上下功夫。进 入活动中就需要在氛围布置上、拍摄角度上有与众不同之处。

创意需要与本地文化相融合。人文环境的不同必将形成 艺术差异,   比如北方曲艺多热闹、情感热烈,  秦腔干脆就用 “吼”,  一曲京韵大鼓唱出一股英雄豪气;  南方一唱三叹、抑 扬顿挫,  南音、评弹,  咿咿呀呀婉转、凄侧。创意可以天马行 空, 也要接地气, 创意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加精彩, 引人入胜, 归结到底还是要以人为本,需要了解当地文化、受众群体。

节目本身的质量是活动好坏的基础,由于是群众性活动不 可能每次都有明星、大咖,  更多时候都是来自民间、社团的节 目,怎么将这些参差不同的节目串在一起, 就需要创意。比如厦 门市思明区组织了一场以“红色的畅想”为主题的群众大联欢 活动,  活动策划时紧紧抓住本场活动是群众性的大联欢这一性 质,  策划重点是观众与舞台表演如何互动,  最终创意性形成舞 台表演与群众方阵表演相结合。活动场地安排在厦门市白鹭洲 下沉式广场,  主舞台为圆形地屏设计,  作为中央表演区域,  将 场地四面环形台阶作为观众席,  安排近 500 名社区文艺骨干在 观众席配合中心舞台表演,  同时带动周边群众参与整场节目互 动。在这场活动中,  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观众,  在场的所有人都 是这场活动的演员。邀请专业舞蹈团、专业歌手在主舞台与群 众方阵遥相呼应,  犹如浩瀚的天空点缀几点闪亮星光。现场通 过侧屏、地屏、灯光等现代高新技术将视觉、听觉完美融合, 打造出多维立体空间,营造出共歌共舞的群众大联欢场面。

\

二、新时代下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策略

(一)注重品质提高群众满意度


新时代条件下,策划与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和环节更要细致与新颖,  让群众得到更加丰富的活动体验,  受到群众好评,  提高群众满意度,  一是需要提高群众文化部门专业人员的比例和专业水平,  加大文体骨干队伍的培养力度,  每年必不可少的专业学习、技能培训,  为群众文化活动提供人才支撑;  二是充分发挥各级文联、各文体社团的作用。通过文联下设的各个协会,  街道(社区) 成立的骨干社团为群众文化活动提供技术支持;  三是政府搭建平台,  及时根据当下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新变化,  找准切入点,  探索服务群众的新途径,  为群众文化活动注入新活力;  四是建设文化品牌项目,  在继承传统文化活动的精神内涵基础上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活动,  精心打造一批真正让群众喜欢、社会效益俱佳的活动,  增强群众文化活动的后劲。

(二)融合节点增强群众获得感

选择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时间也是很重要的,选择传统节日、假日等时机是符合大众需求的,  每当节假日群众也都希望有些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来装扮节日,  增添节日氛围,  提升精神文化满足。例如利用传统节日开展“我们的节日”等系列活 动。在中国新年开展写春联、帖窗花的民俗;  在端午节组织 包粽子、划龙舟等比赛;  在七夕开展结姻缘、做女工等趣味 活动……在中国传统节日,  结合当地过节习俗策划相应的非遗 体验活动,  引导群众融入其中去体验本土特色文化,  既能营造 良好的节日氛围,  又在潜移默化中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文化价值 观,移风易俗,增强文化存续力。

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 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  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 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  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 源,  特别能引起大家的共鸣。策划活动中,  挖掘传统文化的意 义,  可以通过专家“讲节日”,  唤醒人们的传统记忆,  也可以 将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的文艺表现形式相结合,  开展互动体验或 者重温传统等环节,  增强节日的仪式感,  传承传统,  注入新时 代的精神内涵。这样的群众文化活动不仅是将带有中国传统文 化烙印的传统节日进一步挖掘和传承,  更是注入时尚元素,  引 导人们认识、了解、传承、爱上传统文化,  做传统节日文化的守护者。

\

(三)形式多样提升群众参与感

群众文化几乎包含所有的文学艺术活动形式,存在于人们 所有的文化生活方式之中,  几乎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 属于社会范畴。群众文化活动需要多功能、多视角的文化样式 参与,  它注重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又支持多样化文化 的参与和发展,  但多样化并不是无标准的自由化,  群众文化活 动的多样性是要有鲜明的导向性,必须是健康有益的文化形 式,  是以新时代社会主义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为准绳,  它 是抵制腐朽文化,  改造落后思想的利器,  是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下的多样化。

随着网络媒体融入生活,线下活动、线上参与已经成为当 下活动开展一种趋势。线下活动参与者亲临现场感受活动氛 围,  线上活动群众参与量多、关注度高,  策划者一定要考虑如 何结合线上线下组织。可以前期通过关键标题、醒目字眼进行 造势宣传,  扩大活动的影响力,  让群众在活动前就有所期待, 让更多人了解到这个活动。可以通过投票、问卷等方式让大众 左右活动的走向;  也可以通过线上抽奖、闯关等环节提升活动 热度,增强活动的参与性与群众的积极性。

厦门市思明区的文化品牌项目郑成功文化节成立于 2009 年, 迄今已举办十二届,历年来线下落地活动集中在踩街、祭奠、 文艺演出等,  活动形式较为单一, 受众群体主要集中在海峡两岸 信众。活动形式的固定化与受众群体的地域和文化局限,使得 文化节覆盖人群类型单一、宣传无法达到深度和广度。自 2019 年,郑成功文化节对线下落地活动进行了形式扩充,增加了打 卡、研学、展示等线下落地活动。2020 年两岸以互联网新技术 实现云端相聚, 厦门颂典仪式上连线台湾祭祀现场, 两岸嘉宾以 实时连线进行对话交流。以微信小程序拓展活动参与人数和覆 盖面,以语音讲解、答题抽奖,增添郑成功文化节的互动性。 全国超过 18 家网络平台进行活动直播,传播量突破 286 万。

(四)结合产品增加宣传后续力

在策划群众文化活动时,可以根据 相关活动设计一些产品,在活动结束后 通过产品可以启到二次宣传的作用。例 如厦门市思明区的原创广场舞项目,设 计了自己的标志 , 制作丝巾、手机链等产 品发给参与活动的人们。郑成功文化节 制作衍生品, 设计成功文化盒, 礼盒内容 包括折扇、明信片、口罩、盲盒等,活 动结束后,策划“成功将军献爱心”, 将活动场地延伸到思明区十大爱心屋, 捐赠 100 套成功文化盒。厦门市青少年 电视讲古大赛奖杯是用漆线雕做成,既 是荣誉又可作为艺术品摆放。群众通过这些活动应允而生的产品,通过产品实 体化的方式注入活动的主题,加深了人 们对活动的认识和了解,更提升了人们 的创作力和想象力。新时代的群众文化 活动正在引入产业化,特别是一些传统 的非遗项目,从群众文化活动中得以推 广、发展,逐步产业化,这不仅提升了 它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而且也是非 遗保护的良策。

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与组织需要符 合新时代的主旋律,符合新时代的价值 观,需要满足人民的精神期待。组织好 群众文化活动不但丰富广大群众的精神 文化生活,而且也提升城区发展的软实力。 

参考文献:

[1] 苏 建 伟 . 群 众 文 化 活 动 的 策 划 与 创 意 的 融 合 思 考 [J]. 传 媒 论 坛 ,2019,2(13):163-164.
[2] 林 文 剑 . 新 时 代 群 众 文 化 活 动 策 划 与 组 织 策 略 研 究 [J]. 大 众 文 艺 ,2019(16):5-6.
[3] 王慧 . 论新时代下群众文化活动 的组织与开展 [J]. 大众文艺 ,2017(24):7-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3451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