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关于高校声乐教学中舞乐结合的策略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4-01-11 14:20:5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为发挥舞乐结合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驱动学生音乐素养能力高质量发展,本文以教学实践发展为视角,分 析了舞乐结合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指出舞乐结合的应用,应遵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舞台意识、培养复合型表 演人才的原则。基于此,本文提出舞乐结合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运用舞蹈推进音乐二次创作;运用舞蹈创建音乐作 品情境;运用舞蹈加深音乐知识认知;运用舞蹈拓展音乐文化视野。

  关键词: 高校,声乐教学,舞乐结合

  音乐与舞蹈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将两者结合,不仅可以引 导学生正确理解乐曲情感内涵,提升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感染 力,更能够拓宽学生的音乐知识及文化视野,促使学生获得音 乐综合能力发展 [1] 。现阶段,舞乐结合已经成为高校声乐教学 的重要途径。但从整体上看,部分高校的声乐教师在融合舞蹈 元素的过程中,仍存在舞蹈元素应用不深入、舞乐结合应用实 效不高等情况,难以充分发挥舞蹈元素的作用价值。因此,有 必要对高校的声乐教学中,舞乐结合的应用策略进行探析。本 文以教学实践发展为视角,分析了舞乐结合在声乐教学中应用 的价值,指出高校声乐教学中舞乐结合的应用原则,并提出舞 乐结合的具体策略,旨在为舞乐结合的深化应用及声乐教学质 量的提升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舞乐结合在声乐教学中应用的价值旨归

  舞蹈与音乐是互为合作的艺术语言形式,两者在节奏、抒 情性等方面具有统一性 [2] 。将两者结合,可以通过具体的肢体 动作塑造音乐形象。同时,音乐的节奏性、旋律性、和声分别与 舞蹈的律动性、歌唱性、交织相对应,可以使音乐转化为“听” 得见与“看”得着的艺术。

  在声乐教学中,将舞乐融合,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乐曲 的情感内涵,促使学生更有感情地演唱乐曲。同时,舞乐结合的 应用,需要兼顾学生的声乐技巧和舞台表演能力,需要教师以综 合性、整体性、多元化视角开展教学活动, 丰富教学方法和内容, 进而对构建完善的声乐教学体系具有积极作用 [2] 。另外,舞乐结合可以为声乐教学提供实践支撑,拓宽学生想象思维,加深音 乐画面感,能够为声乐教学提供指导,对提升声乐教学质量、发 展学生专业素养、综合能力具有现实意义。


\

 
  二、高校声乐教学中舞乐结合的应用原则

  为充分发挥舞乐结合的作用价值, 切实提升声乐教学质量, 驱动学生专业素质能力高质量发展,教师应在舞乐结合的应用过 程中,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第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基点的原则。该原则指出 教师在开展舞乐结合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应通过表演的节奏感、 审美趣味、音乐内涵等,打开学生的声乐学习思路,激发学生的 学习积极性, 帮助学生了解声乐与舞蹈动作之间的差别与连接点, 以提升声乐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3]。

  第二,以提升学生的舞台意识为重点的原则。该原则指出 教师在应用舞乐结合开展声乐教学时,应调整以往只注重发声技 巧等教学重点,以提升学生舞台意识为重点,将声乐表演纳入教 学实践与教学评价体系中 [3] 。同时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引导学 生精准把控声乐、舞台控台表演、观众及情绪等要素,促使学生 在获得声乐技巧的基础上,提升其临场发挥、临时救场等舞台表 现能力。

  第三,以培养复合型表演人才为目标的原则。该原则指出 教师应通过舞乐结合的应用, 对学生的舞台意识、舞台表演能力、 乐理理论、艺术修养进行全方位培养和提升,从而将学生培养成 复合、实用型人才 [4]。



\


 
  三、高校声乐教学中舞乐结合的运用策略

  (一)运用舞蹈推进音乐二次创作

 
 对音乐进行二次创作时有效将舞蹈元素应用于声乐教学的 路径,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现学生音乐综合素养能力高质量 发展的落脚点。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舞蹈元素与音 乐内涵的结合,以声乐作品的创造为依据,通过声乐作品分析和 研究,把握声乐作品的主题,同时根据乐曲的曲式风格,结合自 身演唱特色、形象特征等,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 [5]。需要注意的是, 二度创作不是对乐曲的任意改变,而是在对作品产生全面、深刻 认识的基础上,将乐曲符号进行艺术性处理,通过舞蹈呈现乐曲 作品的内涵情感,以提升舞台表演效果为目的的创作。例如演唱 《鲁冰花》时,开始稍微仰望星空、双手向前分开微伸无奈地慢 捧托慢回收、表情难过等动作表达“地上的娃娃想妈妈”;慢慢 退几步, 带上分离的手势动作表达“妈妈的心肝在天涯”;小碎步、 探望微晃头等动作表达追寻、“夜夜想起妈妈的话”;双手捧蜡 烛表达思念、“闪闪泪光鲁冰花”等等情愫表演,配合优美的歌 声沁人心脾,触碰柔软内心红了观众眼眶。同时,在声乐教学过 程中, 学生的舞台表演心理调节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本质而言, 舞台表演心理调节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表演情绪控制、声乐演 唱效果、表演的精准性等。在以往教学实践中,通常存在重视声 乐技巧的应用,轻视学生舞台表演能力素养的培养,无法保证学 生表演与声乐演唱的协调性 [6]。因此, 在舞乐结合的应用过程中, 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对声乐作品进行拆解,并对作品蕴含的情感 内涵进行分析,找出舞蹈元素融入的切入点与契合点,将声乐作 品二次创作成舞乐融合的作品,为学生的专业素质能力发展奠定 基础。

  再如,在《珠穆朗玛》声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 该乐曲的曲式结构进行分析,找出首段 A 段的慢板—快板—慢板 节奏变化;B 段快板—慢板—快板—渐慢的节奏变化;尾段 A 段 的慢板运用情况。基于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营造意境为主, 将舞蹈动作融入声乐作品中,对音乐进行二次创作。如,前奏搭 配男生和唱的“珠穆朗玛、珠穆朗玛……”,提胳膊肘双手搭腰 腹间,踏着锅庄舞步 123.4 柔抬踢脚的舞步出场,把观众带入 珠峰脚下的西藏。第一小段较舒缓,可以通过藏族服装的长袖前 后甩动一两次的形式,加强舞台的纵深感受,营造音乐作品的意 境,仿佛令观众看见雪山、蓝天、白云等;第二小段快板,可以 通过表演者的锅庄舞前后踏步, “咚咚哒 - 咚咚哒 -”的舞蹈律 动,增强表现音乐作品的内涵;第三小段,可以用鲜明的扬手动 作配合节奏、较强有力、坚定的手势动作,表现音乐作品的高潮 部分;第四小段,可以重复第一小段的舞蹈动作,使音乐作品的 舞蹈形式前后呼应,协调统一,达到起承转合更完整的效果。

  (二)运用舞蹈创建音乐作品情境

  创建音乐作品情境是深化学生对音乐作品情感内涵理解、 引导学生精准把握音乐作品知识要点、提升学生舞台表现力的基本点。在应用舞乐结合的方式开展音乐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 教师应注重应用歌曲的表现内容,有效融入舞蹈元素,以增强音 乐作品的情境性,使音乐作品表演更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需要 注意的是,在融入舞蹈元素的过程中,教师应保证所应用的舞蹈 元素与音乐作品本身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且能够与高校学生、音 乐舞台表演观赏者的欣赏能力及时代感具有契合性,在保证舞蹈 元素有机、深入融合在音乐作品中的基础上,营造出良好的作品 情境 [6] 。同时,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应用舞蹈元素创设具有感 染力的教学情境至关重要。本质而言,舞蹈元素的应用,可以在 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够为学生提供充分探讨音 乐作品本身情感内涵的切入点,对营造具有感染力、开放式的教 学情境和教学氛围具有积极作用。除此之外,舞蹈元素的融入, 可以帮助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情境进行有效分析,对提升学生音乐 作品情境、情感把握的精准性与全面性具有重要意义 [7]。因此, 在舞乐结合的应用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及舞 蹈元素进行综合性、整体性分析和选择,在增强音乐作品的表现 力和感染力的基础上,为学生的音乐素养综合发展提供助力。

  例如,在《江川号子》声乐教学中,如果学生想尝试现代 舞表达此曲,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查阅关于船工劳动的场景和动作, 并帮助学生对音乐本身的情境、情感内涵,及时尚感十足的现代 舞蹈动作进行分析、匹配。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关 于船工劳动的纪录片片段,让学生对片段中的动作进行模仿,并 在其中提取出与音乐作品相契合的, 美化加工的现代舞动作元素, 将这些元素编排成现代舞蹈,与时俱进,适合年轻人对音乐作品 的情境进行尝试和表演,促使学生在轻松、开放的教学环境中, 获得充分的关键知识和关键能力。基于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 舞蹈动作的选择、音乐作品情境内涵进行分析和总结,让学生理 清舞蹈元素的应用逻辑。同时,教师应对舞蹈元素的应用及音乐 作品情境创编的效果进行评价,并给出优化意见,以拓宽学生对 音乐作品的认知范围,提升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舞蹈元素应用 能力。

  (三)运用舞蹈加深音乐知识认知

 
 推动学生音乐知识认知发展,对学生的音乐素养提升及音 乐舞台表现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应用舞乐结合的方式开展 音乐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应以提升学生对音乐知识的认知 为舞蹈元素应用及声乐教学的起始点,通过舞蹈形式,降低音乐 知识的学习难度,为学生音乐知识体系的完善及音乐素养发展提 供推动力 [8] 。需要注意的是,在舞蹈元素的应用过程中,教师 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并对音乐和舞蹈进行融合性设计, 以提升舞乐结合的教学效果。同时,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 注重从日常生活中提取舞蹈元素,引导学生对音乐知识进行内化 学习,使学生更好地领悟和感悟音乐 [9] 。除此之外,舞蹈元素 的深化应用,可以帮助学生对音乐和舞蹈之间的关系有更深刻的 理解和认知,能够帮助学生更精准地把握音乐节奏与韵律,最终 为学生音乐舞台表现能力的提升及专业素养的提升提供保障。

  例如,在《小夜曲》声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乔治·巴兰欣《小夜曲》舞蹈片段,并将舞蹈动作融入音乐演唱 过程中。随后,教师可以询问学生舞蹈演绎后,对音乐的理解。 为提升舞蹈元素的应用效果,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互动,带领学 生通过舞蹈动作,体悟音乐的韵律和节奏,促使学生对音乐、舞 蹈的关系,及音乐的知识产生深刻的理解和认知。

  (四)运用舞蹈拓展音乐文化视野

  拓展音乐文化视野是提升学生专业综合素养的重要路径, 是充分发挥舞蹈元素在声乐教学中作用价值的有效路径。在声乐 教学中运用舞蹈元素,对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进行拓展,需要教 师以培养学生音乐感悟力和欣赏能力为核心, 以引导体悟、赏析、 创新音乐元素和舞蹈元素为途径,引导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参与 过程中,对音乐中蕴含的文化内容产生深入理解 [10] 。需要注意 的是,虽然高校的声乐教材中已经包括了诸多音乐文化知识,但 为全面推进学生音乐素养发展,教师应积极整合和应用多元音乐 文化知识,促使学生构建更完善和立体的音乐文化知识体系。同 时,在音乐文化讲述和感悟过程中, 教师应注重舞蹈元素的应用, 提倡文化自信,中国传统文化在音乐中的作用又是不可估量的。 所以在民族音乐文化讲解中,教师应适当引入民族舞蹈,使民族 舞蹈文化教学和民歌文化教学形成有机的融合教学体系,在帮助 学生充分感悟音乐文化魅力的基础上,拓展其音乐文化视野,激 发学生持续学习音乐和舞蹈的兴趣 [11] 。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音 乐文化素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跳出音乐旋律、舞蹈元素所展现 的文化内涵分析范围,根据音乐作品的具体结构,对舞蹈元素整 合后的结构、舞蹈塑造的形象,及舞蹈形象中所能体现的文化内 涵、情感体验、联想意境进行分析,确保舞蹈与音乐文化高度契 合,最终实现学生音乐文化视野的有效拓展。

  结语

  综上所述,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引入舞蹈元素,使舞乐相 结合,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能够提升学生对音乐 和舞蹈的感悟,对学生音乐素养及综合能力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在舞乐结合的应用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应用舞蹈元素对 音乐作品进行二次创作,通过舞蹈元素的应用,营造良好的音乐 作品情境,并借助舞蹈元素,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认知,拓展 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在提升声乐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全面推进 学生音乐素养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肖红艳 . 新时期高校民族声乐表演与教学创新探索——评《民族声乐教学理论与表演实践》[J]. 中国高校科技 ,2022(07):114.

  [2] 董欣 . 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在大学舞蹈教学中的应用——评《声乐教学与舞蹈艺术研究》[J]. 中国教育学刊 ,2021(10):137.

  [3] 丛滋艳 .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戏剧之家 ,2021(26):97-98.

  [4] 洪群 . 声乐与舞蹈理论教学的融合性探讨 [J]. 尚舞 ,2021(15):73-74.

  [5] 程敏 . 创新音乐教学模式实现非遗活态传承——评《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高校音乐教育研究》[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1.43(02):129.

  [6] 刘安娜 . 中专歌舞专业声乐教学现状思考及教学方法研究 [J]. 北方音乐 ,2020(09):87-89.

  [7] 刘芬 . 舞乐结合 , 让音乐课堂更精彩 [J]. 华夏教师 ,2019(33):66.

  [8] 杜丹婷 . 让心灵在诗书舞乐中获得浸润滋养 *——感官统合训练在艺术高 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践教学初探 [J]. 艺术教育 ,2019(08):205-206.

  [9] 李凌燕 . 浅谈如何在舞蹈教学当中解决声乐舞台表演的肢体运用 [J]. 艺术评鉴 ,2019(13):108-109.

  [10] 胥娟 . 浅谈奥尔夫教学法中器乐、舞蹈、声乐训练在教学中的应用 [J].明日风尚 ,2019(13):136.

  [11] 何泓璐 . 关于高职院校声乐教学中“舞乐结合”的探讨 [J]. 戏剧之家 ,2019(16):157+15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7087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