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高职音乐课堂融入民族音乐文化的探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3-09-06 15:39:3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数千年的文明,沉淀出优秀的传统文化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传承多元且丰富 。在我国文化遗产中,民族音乐属于很重要的内容,需要通过音乐课堂传承与保留 。 民族音乐不仅是前人留给今人的宝贵财富,同时也是独特的艺术表达方法 。本文将研究民族音乐文化在高职音乐课堂的融入思路,探索文化传承方法 。

  关键词:高职,音乐教育,民族音乐文化,传承

  新课标中指出,高职音乐教育,必须要让学生充 分了解民族音乐文化, 让学生具备热爱民族音乐的 情感,体现民族音乐在音乐课堂中的地位 。面对精神 文化快速发展与建设的社会背景, 民族音乐文化的 保障和传承变得十分关键, 对提高音乐教育有效性 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是所有音乐教师的重要课题 。 本文将从民族音乐的角度考虑,以《古筝精品课程》 为切入点,对民族音乐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传统民 族音乐文化和高职音乐课堂的融合方法, 旨在进一 步提高高职音乐教育质量。

  一、国内民族音乐文化现状分析

  我国有着丰富且多元的民族文化 、音乐文化,历史悠久 。我国属于多民族国家,不仅有着众多的音乐 种类,同时音乐资源也非常多,但传承至今,很多民 族音乐在时代的浪潮中,陷入断层 、断流等问题,不 少民族音乐甚至遇到了无人可传的危机 。例如,目前 很多仪式音乐 、宗教音乐 、民间技艺已经 日渐消亡 。 各种各样的民族音乐,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陷入断 送危机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认识到曲艺曲种 、歌仔戏 、宫廷乐等音乐需要被重点保护,使其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否则流失的将不仅是各种音乐作品 、文化种类, 甚至有可能影响我们中华文明千百年的民俗音乐传承。

  我国近些年在市场贸易 、外来物质的影响下,网络中的各种民族经典音乐、民俗作品越来越少 。摇滚乐 、流行乐则广泛流传,在港台流行乐 、哈韩文化推波助澜下,各个阶段的学生都有出现粉丝狂热 、盲目崇拜的情况 。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在社会环境作用下,民族音乐教育也开始走向了课堂 。但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 许多学生并不喜欢传统音乐,更喜欢嘻哈音乐 、日韩歌曲 。学生从网络媒体中获取各种西方音乐文化, 但很少利用网络学习民族音乐文化内容,只有少量的课堂时间,能让学生浅显的了解民族音乐项目 。很多高职学校所用的教学模式十分生硬 、理念陈旧,不少学生根本不了解民族音乐文化,在传统 、生硬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无法表现出求知热情 。

  改革开放背景下,国家数十年的发展和探索,越来越注重科技建设 、经济发展 、民族文化建设 。但在 面对来势汹汹的外域文化冲击下, 很多人出现了文 化自卑、文化危机 。许多地方政府虽然明白建设民族 文化传承是很重要的事情, 也投入了很多人力和资 源建设地方民族文化,打造民族文化品牌,但这些产 业多数如果不与效益性 、利益性的旅游业挂钩,就很 难实现对民俗音乐、文化传承的有效推动和发展。

\

 
  二、民族音乐文化保护传承意义分析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我国的民族体系背景下,民族音乐文化在发展中陷入很多问题 。在这样的环境中,我国政府提倡使用政策保护体系 。例如按照风俗文化差异以及地方民族特色,组织大量人力,重点保 护即将陷入文化断层 、存在文化危机的各种民族音 乐 。除此之外,国家 、地方政府也在大力支持民间的音乐文化传承者与艺术家, 投入大量财力资源和人 力资源,整体保存各地的音乐作品 、音乐文物等,甚 至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也创建了生态音乐的保护基 地 。在国家以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如今国内已 经有大量民族音乐成功申请非遗,比如蒙古长调 、新疆十二木卡姆、昆曲、古琴音乐等等。

  此外为实现民族音乐文化的有效传承, 重点保 护民族音乐,我国制定了大量的保护措施,并组织大 量音乐院校青年人才和专业人士主动和老艺术家进 行文化交流与学习 。这种保护机制与传承方法已经 十分普遍,又称活体传承 。很多少数民族聚集地点, 为了实现民间艺术以及民族文化的传承, 各地政府 在高校中专门开设了一些传承民族音乐的课程,号 召年轻学生主动学习与继承民族文化、音乐文化 。从 现实结果的表现来看, 国内对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 承和保护中投入的力量和资源的确获得了很好的回 馈,保护机制具有非常好的使用效果。

  三、当前高职音乐教育问题

  ( 一 )没有深入内在,仅停留于表面

  音乐课是学生学习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渠道, 当前高职音乐课堂上, 课本中虽然设置了一些民族 音乐方面的内容, 可是很多教师并没有从实际角度 考虑,没有开展实实在在的内在涵养教学,这限制了部分学生的理解,无法让学生感受来自音乐的魅力, 学生在课堂上走形式问题十分严重 。不少专业音乐 教师的研究方向和传统音乐背道而驰 。其实,还有一 些教师,本身并不了解什么叫做民族文化,什么又是 民族音乐,比较有意思的是,有些班级里学生知道的 都比教师多 。此外,众多来自于民族音乐的内容,其 实并不能完整展现在学生的眼前 。 比如布依族的音 乐表达内容和表达形式就没有专业 、具体资料可以 用在教学当中 。 以上是高职音乐教育很难开展民族 音乐教学的直接原因 。

  (二)学生很难形成兴趣

  当前很多学生都有自己喜欢的明星, 但这些学 生所喜欢的明星,多数是影星和流行歌曲明星,很少 有学生了解本民族的音乐演唱家, 学生没有表现出 对传统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 。在市场贸易以及外来 物质文化影响下, 不少学生盲目喜欢外来的音乐文 化 。在日韩嘻哈文化和港台流行文化冲击下,不少 学生崇拜流行音乐 。很多高职音乐教师因为年纪比 较大的原因, 很难更改自己的教学习惯与理念,只 能使 用 老 一 辈 的 教 学 方 法, 并 不 能 吸 引 学 生 注 意 力 。不少学生缺少民族音乐学习经历,不了解民族 音乐 。教师只会用强制性的办法,这使得有的学生 表现十分叛逆,这种情况对于音乐文化的传承显然 是非常不利的 。在千百年的发展中,我国民族音乐 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平台与环境,但大都缺少传承 意识,是文化断层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 因为教师 的教学手段很难吸引学生兴趣,所以学生不愿意学 习,影响了教学活动的开展 。教师精心准备的实践 活 动 、教 学 内 容 毫 无 意 义,许 多 教 师 想 要 让 自 己 班 里 的 学 生 能 够 自 觉 一 些,自 行 设 计 音 乐 活 动,参 与 各种项 目,不少教师甚至费心费力的准备了很多东 西,教师虽然表现地十分积极,但学生却没有主动响 应与参与,教师只能强制要求学生参与,结果使得学 生更加抵触民族音乐学习, 影响了教师教学积极性 与学生学习主动性 。

  (三)没有明确的教学框架

  现代音乐文化和民族音乐之间的距离感是现实存在的,如今我国的音乐教育系统中,没有明确的民 族音乐教育框架 。教材编排混乱是常态,民族音乐和 流行音乐没有获得非常好的发展,较大的教学跨度, 学生很难接受 。此外许多民间音乐和民族音乐的手 法 、节奏和旋律具有共性特征,但不少教师没有总结 这些内容,比如民族音乐中包括游牧民族、戏曲民族、 乡土风情等,杂乱的民族音乐,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 度 。民族音乐是瑰宝,在我国文化体系中是不可多得 的文化经典 。高职民族音乐教材的合理安排,是有效 传承民族音乐的关键。

  我国有许多历史悠久且民族特色鲜明的民歌, 但高职音乐教材中,却没有充分体现出来,高职音乐 课本中,有必要多增加一些各具特色的民族音乐,如 《牧歌》《大雁湖》等 。

  许多民族音乐其实是有很深沉的文化和历史的, 各种各样的民族习俗和文化共同组成了我国民 族风俗和习惯 。不过,因为现在社会下人们的生活压 力变大,很多人已经失去了精力和心力去研究 、琢磨 和学习不赚钱的民族文化 。外出打工者的数量不断 增加,很多民族文化缺少了生根发芽的土壤和平台 。 有些历史悠久的乐器和歌舞,因为没有艺人的学习, 近些年大量消失 。年轻人全部加入到打工大军,为了 谋生放弃了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 音乐文化在这样 的背景中陷入断层情况 。学校是民族文化传播基地, 学校方面没有做好民族文化方面的工作, 只是简单 的进行流程化 、形式化介绍,这么做显然是不足以支 撑和保障音乐文化继承和发扬光大的。

\

 
  四、高职民族音乐文化传承途径

  ( 一 )打造民族音乐框架

  现代音乐和民族音乐差异是非常明显的,教师不 应该将差异隐藏起来,教师有必要主动表现出现代音 乐和民族音乐之间有哪些区别,总结二者节奏、艺术价 值、文化背景的差异和不同。教师需要使用音乐作品指 导与授课, 让学生了解各种类型的民族音乐体系、背 景,从而了解音乐描述的内容,呈现出民族音乐独特的 特点和发展规律,让别人知道民族音乐的发展特色、发 展规律 。除此之外,教师有必要做好音乐文化差异分析,使学生更好地认识与理解音乐作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各种民族音乐含义和特色进行描述。

  在民族音乐传播中,构建高职校本特色内容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高职的校本课程完全可以适当补充其他民族音乐内容 。当然,补充内容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学生此时的状态, 尤其是学生是否熟悉和了解民族音乐内容 。在学生年级递增的同时,可以增加各种难度比较大的音乐内容 。时代发展中,每个行业都在变革,民族音乐同样如此,创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只有提高民族音乐的流行度,才能让更多人了解民族音乐 。时代在发展,需要各行各业的支撑,民族音乐能够凝聚为时代的缩影, 其实不管是在什么样的环境当中, 民族音乐都能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对学生的品德 、素质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学生走进其中,感受到千百年的文化魅力 。在各种元素变化以及演奏方法变动中, 民众的情怀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与之对应的是,在民族音乐情怀视角下创建的音乐教育体系,容易得到学生接受与认可 。另外,创建框架教育模式, 才能筛选出有音乐能力和有学习音乐兴趣的学生 。教学期间,教师需要给学生提出各种要求,让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也能在学习中逐渐形成自信,主动参与到民族音乐学习当中 。教师需要让学习兴趣强 、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走进音乐背后,感受音乐文化本质,甚至和教师一起准备音乐拓展项目 。如学生自行设计活动,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表达对于民族音乐的理解,创建文化活动,让更多学生都能了解民族文化和音乐知识。

  (二)组建优秀师资团队

  对于高职音乐教育来说,教师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关系到最后的民族音乐活动效果 。因此,高职音乐教育中,有必要进一步优化教师筛选条件,选择专业教师负责民族音乐课教学 。高职教育需要定期组织音乐文化活动,培训更多优秀的音乐教师,组织其参与到各种音乐活动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要鼓励教师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为民族音乐进高职音乐课堂打下基础 。教师有必要定期组织民族音乐作品推广, 比如校园歌唱 比赛 、校园讲座 、校园演出等活 动,用 这样的方法, 就能创设良好民族音乐学习环境与氛围,调动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 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家乡具有民族特色的内容带 到课堂,和其他同学分享,扩展同学视野。

  (三)创新课堂,注重实践

  有别于其他专业教育的是,民族音乐教育的教学 难度比较大,适当穿插一些民族音乐背景知识,能够 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 。让学生短期把握音乐精髓,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在课 堂教学期间,需要教师有选择的开展教学工作。如京剧 板块的学习中,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研究京剧的美 感。学生在自主探究、交流中,逐渐积累了大量知识,营 造了良好的研讨氛围, 实现了音乐教育和民族音乐文化的完美融合 。该过程中,师生相互学唱交流 、模 仿和讨论,能够在课堂上很好的体现出教育效果。

  五、结语

  高职音乐教育中,传统民族音乐的融合,除了能够更好的传承传统音乐文化, 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提 高自身音乐涵养 。所以音乐教学期间,需要教师做好 教学框架的优化,保障音乐教学活动的创新,让学生 能够更主动 、积极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了解各种各 样的音乐知识,有利于使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

  参考文献:

  [1]屈研 .高职高专音乐表演专业艺术实践的方法与途径[J].齐齐 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03):124-125.

  [2]张瓅月 . 中国梦背景下高职音乐教学融入优秀传统文化路径 探析[J]. 中国民族博览,2021(09):80-82.

  [3]许庆子 .浅淡高职院校音乐类毕业生就业指导的建议[J].就业 与保障,2021(09):70-71.

  [4]王 蕾 .戏 曲 艺 术 在 高 职 音 乐 教 学 中 的 实 践 研 究[J].戏 剧 之 家 ,2021(15):55-56.

  [5]刘 成 员 .传 统 音 乐 融 入 高 职 院 校 教 育 研 究 [J].戏 剧 之 家 ,2021 (15):104-105.

  [6]阳云飞 .浅析高职院校音乐美育教育教学的建议性措施[J].戏 剧之家,2021(12):103-10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6264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