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毫无疑问,钢琴演奏既是 一 种艺术,同时也是 一 种技术,是演奏者娴熟技术与情感表达结合下呈现美学 价值的艺术表现形式 。借助娴熟的技巧呈现乐章的审美意蕴与美学价值,是钢琴演奏的核心价值追求和艺术 理念 。对此,本文从美学视角梳理钢琴演奏与美学价值的内在逻辑,并从技术与艺术融合 、艺术表现与艺术创 造融合,以及演奏者与鉴赏主体的融合等角度,阐述了钢琴演奏呈现美学价值的基本原则,进而探讨钢琴演奏 达成美学价值的表达途径,挖掘钢琴艺术更多的美学价值意蕴和时代精神追求 。
关键词:钢琴演奏,音乐,美学,价值意蕴
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钢琴演奏的核心是对美学价 值的追求, 因而要将美学思想渗透到演奏的全过程 。 换言之,从美学视角来讲,钢琴演奏是一种美学实践 途径, 也是体现演奏者审美素养与美学追求的艺术 表达形式 。因此,钢琴演奏与美学价值是一对不可分 而谈之的有机统一体 。作为演奏者而言,演奏钢琴也 是一种艺术再创造的过程,其基本任务就是全方位 、 多维度展示乐曲的思想内涵 、艺术价值,以及其蕴含 的美学思想或美学价值 。在此基础上,再借助美学意 蕴引发听众的情感共鸣, 进而呈现出钢琴演奏的艺 术张力 。为此,演奏者需要将音乐性与技术性有机结 合起来, 并借助乐曲的艺术张力与演奏者的个性风 格表达美 、创造美 、传播美,从而与听众共同享受一 场视听盛宴 。基于此,本文从钢琴演奏的本体出发, 重点探讨钢琴演奏与美学价值的深层内在逻辑,探 究钢琴演奏渗透美学价值的必要性, 进一步梳理钢 琴演奏中美学价值的达成原则。
一、钢琴演奏与美学价值的内在逻辑
( 一 )美学价值是钢琴演奏的核心追求
美 学 价 值 对 于 钢 琴 演 奏 的 重 要 价 值 体 现 在 媒 介性、情感性与超越性等方面 。例如,媒介性是美学 价值的基 本属性 。在 钢琴演奏 过程中,美学价值 是“经验”与“超验”的关联性通道,即从现实世界迈向 超验世界的实现渠道 。再如,在情感性方面,美学价 值的根基或源泉是人类自身的情感 。美学价值的情 感性是情感体验后的精神愉悦感与精神获得感 。显 然,较之物质方面的需求,情感性是人类更高层级的 追求 。 因此,在钢琴演奏中渗透美学价值,正如演奏 者与鉴赏者在美学体验的海洋中邀游, 进而脱离现 实世界 。正如精神家园的构建,美学的情感性价值在 于为双方提供一个栖息地或休憩港湾, 这也是钢琴 演奏的核心追求 。从这个意义上讲,情感性即钢琴演 奏中的审美追求与审美体验, 集中体现了演奏者与 鉴赏主体的价值追求 。值得注意的是,演奏者的演奏 风格与审美修养决定了其艺术呈现高度或情感表达 的丰富性 。此外,超越性是美学价值的本质属性,即 通过审美体验“逃离”现实困境的束缚,进而引导演 奏 与 欣 赏 双 方 在 时 空 穿 梭 中 达 到 心 灵 的 洒 脱 与 自 由 。正如魏晋文人的“玄学”之风,通过归隐或避世, 进而使内心安稳。
(二)钢琴演奏是美学价值的实践途径
基于钢琴演奏的直观性, 视觉与听觉在钢琴演 奏中是主要的感官参与形式 。换言之,钢琴演奏带给 鉴赏主体的是视听上的双重体验, 即通过视听体会乐曲的艺术创作逻辑与演奏者的情感表达方式 。作 为演奏者而言,钢琴演奏是基于乐曲的“二次创作” 与情感演绎, 不同的演奏者在技巧与情感上的选择 不同, 所以给观众带来的是不一样的艺术感染力与 美学体验 。
从乐谱创作角度来讲,乐谱是创作者 按照音乐 逻辑与创作意图,将特定音乐符号有机构建而成的 一种音乐语言 。但是,作为钢琴演奏者而言,其对乐 谱创作具有自身的独特理解, 如对作品的音乐逻辑 与作者情感进行自我阐述, 进而用演奏技巧与演奏 情感进行二次创作 。显然,不同的演奏者对乐谱的理 解方向与程度不同, 但其目的是通过二次创作与听 众达成情感共鸣 。由此可见,乐谱本身是一种视觉性 符号, 但不同的演奏方式与鉴赏趋向都会带来不同 的美学体验,这与演奏者与欣赏者的情感息息相关 。 无论如何, 通过钢琴演奏能够培养演奏者与鉴赏者 的审美情趣 。换言之,乐谱的固定性并不能固化听众 的美学体验, 且每一 次演奏都是演奏者与鉴赏者的 心灵沟通 。作为听众而言,能够在与演奏者的心灵沟 通中获得心理抚慰 。需要指出的是,演奏者对乐谱的 二次创作与其自身的审美素养与个性风格有很大关 系 。例如,只有全面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 、作曲家的 个人生平与创作意图, 才能全面传达乐谱自身的思 想内涵 、艺术价值与审美价值,然后,演奏者通过演 奏技巧与对作品的艺术解读, 充分调动听者的注意 力与审美意趣, 进而在激发听众情感共鸣中凸显美 学价值。
二、钢琴演奏阐释美学价值的必要性
从本质上讲,钢琴演奏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而 体现美学价值则是钢琴演奏的终极目标 。钢琴演奏 者需要将乐谱作品的形式 、内容 、审美 、情感等价值 推向新高度, 进而揭示音乐艺术与演奏艺术的终极 意义。
价值的基本属性是“恒常性”,美学价值同样具 有“恒常性”。对于钢琴演奏而言,听觉上的享受是钢 琴演奏的第一层目标, 而心理层面或精神层面的享 受则是钢琴演奏的第二层目标 。换言之,钢琴演奏不 仅要传达美,而且要涵养并提升受众的审美水平 。当 然,在钢琴演奏中,美的呈现形式是多维度 、全方位 的,既有意象之美,也有意蕴之美;既有技巧之美,也 有情感之美;既有清晰之美,也有朦胧之美,而不同 形 式 的 美 能 够 满 足 不 同 听 众 的 视 听 享 受 与 精 神 需 求,进而体现钢琴演奏的多维价值 。 因此,钢琴演奏 在创造美方面的价值不言而喻,这也从侧面反映了钢 琴演奏的美学价值是演奏者与听众共同参与 、共同创造的, 体现了凸显美学价值是钢琴演奏的终极 目标,显然,这既需要观众了解乐谱的创作背景与作曲家的创作风格,还要了解演奏者的演奏技巧,再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与审美追求, 从而引发演奏者与听者的情感共鸣 。无论如何,美学价值是钢琴演奏的核心要义。
三、钢琴演奏中美学价值的达成原则
( 一 )技术性与艺术性的融合
所谓技术性, 即从技术层面对乐谱符号进行展示与表现, 这对演奏者的艺术认知与 日常训练具有较高要求 。所谓艺术性,即基于演奏者的娴熟技术,全方位展现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与美学价值 。因此,只有将两者统一于钢琴演奏的全过程与全环节,才能 呈 现 出 兼 具 高 超 技 术 与 艺 术 体 验 的 钢 琴 演 奏 效果 。诚然,从两者的关系可知,技术是演奏好钢琴的关键, 但并非具有演奏技巧便能呈现出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与审美意蕴, 还要求演奏者必须具备艺术感受与情感表达能力。
从演奏技术上讲, 技术的呈现需要与演奏者的自身美感相结合 。演奏者的演奏技术与艺术美感是一对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 。只有将两者统一起来,才能呈现出音乐作品与钢琴演奏的审美价值 。具体而言,演奏者的技巧要娴熟,要全面客观呈现作品的意象美与意境美 。除此之外,演奏者还要结合自身的艺术原则与美学趋向,呈现作品的审美意蕴 。其中,演奏技术是呈现美感 、创造美感的主要手段,即将作品的审美意蕴表达出来, 并作为钢琴演奏的核心 目的 。在此基础上,若要实现演奏美学价值,则要体现作品的艺术意蕴与演奏者的审美情趣 。因此,作为演奏者而言, 呈现美学价值的途径是将技术性与音乐性有机融合 。无论如何,纯粹的演奏技巧并不能完全呈现作品的审美价值, 只有将音乐作品的意象美呈现出来,即围绕听众的审美体验进行二次创造,才能实现钢琴演奏的美学价值。
(二)艺术表现与艺术创造的融合
钢琴演奏是高雅艺术的具体表现, 因而对演奏者的艺术综合素养具有较高要求 。一方面,演奏者要与乐谱作品进行心灵上的“对话”,包括了解作品的创作者 、创作背景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作品的内容主旨与美学价值 。
在演奏过程中, 演奏者要将作品的思想内涵与本质诉求表达清楚,这是对艺术表现的基本要求 。另一方面,作为对音乐作品的“二次创作”,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要根据对作品的解读进行再创造, 即将自己的审美理解与审美意趣渗透其中,从而与听众高效对话。
因此, 钢琴演奏时既需要演奏者遵循音乐本质与作 品精神, 更要借助演奏技巧与审美理解提升演奏境 界 。若要呈现钢琴演奏的美学价值,演奏者要将作品 本身的内涵充分表现出来, 并借助艺术解读与艺术 创造提升钢琴演奏的艺术感染力, 这就要求演奏者 充分发挥音乐想象力与创造力, 进而呈现乐谱的思 想内涵与艺术价值 。 同时,从听众角度出发,通过感 性审美经验的累积,并渗透自身的生活经验,从而更 好地体会、还原审美意境。
(三)乐谱、演奏者与听众的结合
以美学为导向的演奏是钢琴演奏的核心要求, 既需要演奏者具有较高的审美理解与美学追求,也 需要听众具有较高的审美情趣与艺术解读能力 。从 乐谱创作到钢琴演奏,从初次创作到二次创作,通过 钢琴演奏渗透出的信息是多维度 、全方位的,不仅能 体现作品本身的思想内涵与艺术张力, 也能体现演 奏者二次理解后的深层次情感, 从而带给听众一种 综合性、立体化的审美体验 。倘若演奏者演奏的作品 只具备技术性与艺术性, 那么作品的全价值尤其是 美学价值便流于形式 。从这个角度讲,在钢琴演奏过 程中,需要听众具备较高的审美情趣与审美素养,不 仅要对作品本身的创作过程有所了解, 而且还要能 够辨析出演奏者演奏技巧的“高与低”,能够审辨出 作品内容呈现的“全与偏”。 因此,从鉴赏主体角度 讲, 听众只有根据自身的艺术解读融入钢琴演奏全 过程中,才能切实感受作品的内涵 、演奏者的演奏技 巧,以及钢琴演奏的美学价值,进而获得身心的双重 审美体验。
值得强调的是,音乐作品具有自身的时空框架, 因而具有鲜明的历史性 。换言之,音乐作品是作者对 特定时代背景与社会的独特思考,并借助音乐作品表 达自己的情感 。因此,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既要尊重 历史、尊重作品本身的审美观念,还要立足时代背景, 萃取其内蕴的艺术精神,继而进行转化,在融入时代 精神过程中契合当代人的情感体验与审美情趣。
四、钢琴演奏中美学价值的表达途径
( 一 )钢琴演奏的呈现载体 1.音高
音高是钢琴演奏的基本表现形式 。在同一首乐 曲作品中, 不同的音高在特定组合下能够形成不同 的音调,并在特定节奏的参与下呈现出完整旋律,进 而体现作者的创作意图 。需要指出的是,不同的音高 具有不同的音乐表现力,如“高音”旨在表现乐曲的 清脆,是作者情感表达的“制高点”;“中音”能体现乐 曲的婉转,是作者情感表达的“主阵地”;“低音”重在体现乐曲浑厚,凸显了作者情感的细腻之处 。 因此, 在演奏过程中, 演奏者通过音高的控制来表达作品 创作者与自身的情感,进而实现与听众的情感共鸣。
2.音色
音色是辨别各种乐器的关键指标, 也是钢琴演 奏艺术中的重要内容和效果实现的影响因素 。针对 钢琴音色而言,其是由琴弦振动而发生的独特音色 。 其中,振动频率与振动状态能够改变音符波形,从而 呈现不同的声音 。当然,钢琴的不同材质也具有自身 独特的音色,因而具有可辨认性 。需要强调的是,基 于演奏者的不同演奏技巧, 以及对钢琴材质的理解 程度,其主观性也会影响钢琴音色,如弹奏力度与速 度等 。无论如何,演奏者能够通过控制音色传达不同 的情感,进而与听众进行更高效的沟通。
3.强弱
作为一种弹奏乐器, 弹奏的强与弱会呈现出不 同的音色效果 。 因此,通过对音符的强弱处理,钢琴 演奏者能够呈现自身对作品的独特理解 。例如,在演 奏完乐曲的最后一个音符后,振动幅度渐缓,因而声 音会逐渐降低 。所谓“余音绕梁”,即通过强弱的娴熟 处理在听众心中打下深刻烙印, 进而呈现 “三日不 绝”的艺术效果 。 当然,随着钢琴自身结构与琴弦的 变动,钢琴演奏音量也随之改变 。 因此,演奏者为体 现自身对音乐作品的独特理解, 可通过强弱控制体 现音符变化的层次性,进而增强艺术效果。
4.节奏
所谓节奏,即乐曲作品中长短不一的音符,是创 作者与演奏者进行情感表达的关键之处 。例如,紧张 节奏往往给人振奋之感, 而欢乐节奏则给人以轻松 之意 。无论是由慢到快,还是由快到慢,或者是快慢 结合, 都是演奏者对作品理解后的艺术呈现 。正如 “大弦嘈嘈如急雨”与“小弦切切如私语”,节奏的变 化能够表达不同的情感, 进而呈现出作品本身与演 奏者的审美理念 。从这个角度来讲,钢琴演奏的灵魂 是“节奏”之变化,而节奏的把握则能在很大程度上 体现作品的艺术魅力 。在乐曲作品中,某个范围内的 节拍具有反复性与规律性 。如肖邦的《小狗圆舞曲》, 第一段乐曲以附点音符演绎出动感节奏,进而呈现出 华丽流畅之感。
5.演奏者的个人体态
诚然,音高 、音色 、强弱 、节奏等是乐器自身的属性, 这是体现乐曲审美价值的前提与基础 。除此之 外,演奏者的动作语言 、表情语言 、体态语言等也是 体现美学价值的重要载体 。从感官角度讲,鉴赏主体 在欣赏钢琴演奏时,视觉最先受到刺激,然后是听上的刺激,即视听结合下的双重感官参与 。 因此,若 要全面凸显钢琴演奏的审美价值, 演奏者不仅要强 化技术磨炼, 还要全面表达作品的艺术张力与情感 表达,将乐曲中的情感变化传达给听众,进而拉近演 奏者与鉴赏主体的心理距离。
(二)钢琴演奏的意境营造
钢 琴 演 奏 要 在 鉴 赏 主 体 心 中 营 造 一 种 审 美 意境 。正如诗歌中的意境营造,诗人根据创作意图选择 不同的意象,营造出或凄美 、或欢快 、或紧张的意境, 进而达成与读者的心灵沟通 。显然,作为钢琴演奏而 言同样如此 。第一,演奏者借助娴熟的演奏技巧与音 高处理可呈现“嘈嘈切切错杂弹”的意 境,进 而 影 响 听众的情感体验与精神需求 。换言之,在钢琴演奏 过程中,色彩的明亮 、高音的欢快 、心情的愉悦是内 在统一的,而色彩的黯淡 、低音的沉郁 、情绪的低沉 同样具有内在逻辑 。 因此,演奏者可借助音高变化 营造不同的意境,从而传达给听众不同的情感体验, 显然,这是钢琴演奏实现美学价值的途径 。第二,节 奏的快慢也可以营造出独特的审美意境 。如《野蜂 飞 舞》的 快 节 奏,只 有 借 助 其 节 奏 的“急 切 性 ”才 能 营造出“飞舞”的意境 。第三,强弱变化也是实现美 学价值的重要形式 。如表达情绪的悲愤与激情可运 用强音表达;而体现情绪的宁静与舒缓则可运用弱 音表达 。正如《岳阳楼记》中的“若夫淫雨霏霏”中对 “迁客骚人”的情绪表达,就可以用强音来表达情绪 的悲愤与萧然之意;而“至若春和景明”中的欢愉之 情 则 可 以 使 用 弱 音 表 达, 以 此 体 现 情 绪 的 变化之 大,进而体现“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审 美追求 。
(三)钢琴演奏的技艺表现
1.演奏者的审美修养
演奏者的审美修养是评价钢琴演奏美学价值的 关键,但是,作为演奏者而言,其审美态度并非与生 俱来,而是与时代背景 、个人社会阅历,以 及审美认 知息息相关 。演奏的过程即将自身审美修养外化的 过程,也是将自身艺术解读与听众精神需求相对接 的过程 。 因此,演奏者要对音乐作品形成鉴赏意识 与剖析习惯,体会作品中蕴含的艺术价值与思想价 值,进而提高 自身的审美水平与艺术解读力 。 因此, 评价钢琴演奏的水平高低, 演奏者自身的审美修养 是关键。
2.演奏者的演奏风格
从艺术境界角度讲, 钢琴演奏的美学价值要关 注演奏者的艺术风格,以及对美学价值的个人趋向 。
一方面,不同的演奏者生活阅历具有差异性,面对同一件音乐作品,个性风格 、生活态度等都是影响审美价值的潜在因素 。另一方面,对美学价值的追求也会影响钢琴演奏的美学价值 。换言之, 演奏者倘若以“炫技”为目的来表达作品,没有美学价值的渗透,那么听众就无法充分感受到音乐作品的魅力,自然也不会凸显美学价值的艺术效果 。 因此,只有以情动人,与听众进行情感沟通才能提高演奏的审美表现力。
3.演奏者的技术呈现
钢 琴 演 奏 技 术 同 样 可 以 展 现 该 艺 术 的 美 学 价值 。钢琴演奏是一项需要演奏者长期坚持和训练的项目,演奏者技术的高低决定了演奏效果 。演奏者要先通过对作品文化内涵的理解拓展钢琴演奏的文化深度, 然后再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完美的技艺搭配展现出作品内容, 其中技术越成熟稳定, 演出效果越好,演奏的美学价值就越高 。 因此,演奏者要强化自己的基本功练习,做到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统一。
五、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视听艺术,美学价值是钢琴演奏的核心追求和内蕴体现, 是钢琴艺术价值的生动展现 。 当然,在这一过程中,钢琴演奏是一种再造性艺术,需要演奏者的创造和情感投入,因此如何将演奏技术性与音乐性有效结合是美学价值实现的关键,也是难点和重点 。若要全面展现钢琴演奏的美学价值,既需要演奏者具备娴熟而灵活的演奏技巧,又需要演奏者主动提升审美素养, 由内而外地进行艺术品质的提升, 从而体现作品本身与演奏的艺术魅力,进而引发听众的情感共鸣,实现钢琴演奏的美学价值 。
参考文献:
[1]刘瑜 .钢琴演奏技术探究:评《钢琴演奏技术与风格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8(09):133.
[2]靳甜甜,李小琪.提高钢琴演奏水平要从基本技巧练习做起:评《钢琴名作演奏探索 2—— 技巧》[J]. 中国教育学刊,2018(07):112.
[3]赵元爽 .如何提高在钢琴演奏中的表演能力[D].贵阳:贵州民族大学,2018 年 .
[4]赵文皎 .柴可夫斯基《四季》之演奏审美原则探析—— 基于不同演奏版本的比较[D].广州:广州大学,2018 年 .
[5]廉莹.钢琴音乐民族化的意义探究[J].音乐创作,2018(07):174-175.
[6]赵 文 雪 .浅 析 音 乐 美 学 视 角 下 的 钢 琴 演 奏 [J]. 戏 剧 之 家 ,2019(16):65.
[7]童军 .美学视角下的钢琴演奏中的演奏技巧及音乐表现[J].神州,2021(06):64-65.
[8]罗丽娟 .美学视角下的钢琴演奏艺术的思考[J].戏剧之家,2022(16):94-9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60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