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音乐剧是融戏剧 、音乐 、歌舞等于一体,由对白和歌唱相结合的戏剧表演 。中国原创民族音乐剧《花木兰》由郝维亚作曲,邱玉璞 、喻江老师编剧,于 2004 年 8 月 正式上演 。该剧根据中国传统民间故事改编,一 改对花木兰忠孝礼义的浓墨重彩,侧重展现爱与和平 。巴丹公主是剧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对推动剧情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选段《我想这样看着你的样子》是剧中巴丹公主在第三幕第三场的 一 首咏叹调,对女扮男装的花木兰表达了仰慕之情 。本文将结合自身演唱实践,从创作背景和故事梗概着手,深入了 解巴丹公主这 一 角 色,对这 一 唱段进行音乐分析与演唱探究 。
一、音乐剧《花木兰》的创作概述
( 一 )创作背景
音乐剧《花木兰》由中国歌剧院独立创作,于2004 年首演 。该剧由郝维亚作曲,邱玉撲、喻江编剧,是一 部结合了新老艺术家创作灵感的新作 。整部音乐剧 一改对花木兰军旅战争的特写,突出“不战而屈人之 兵,善之善者也”的爱与和平主题 。郝维亚认为“以音 乐作为文化产品的一部分, 才能最终走向市场”,所 以他在剧中加入异域风情元素 、注入浪漫主义气息, 塑造了一个不仅心中有孝, 更胸怀大爱的花木兰形 象,创作出了一部符合现代人审美的新《花木兰》。
(二)故事梗概
该剧围绕花木兰 、白玉溪 、巴丹公主 、花弧 、慕容 将军等主要人物展开,整部剧分为三幕 。第一幕“别 无选择”,讲述的是南北征战时期战乱频繁,国家紧 急征兵,充实后备力量,年事已高的花弧也在征兵名 册, 对于年迈体弱的花弧来说, 上战场无疑是去赴 死, 他拒绝了学生白玉溪及幼子花木棣代替自己从 军,而花木兰不忍父亲进退两难,为报答父亲的养育 之恩,毅然决然男扮女装奔赴战场。
第二幕“戎马悾惚”,花木兰投奔到慕容将军麾 下,青梅竹马的白玉溪追随木兰,陪伴着她,两人同甘共苦,患难见真情 。十几年的战火交加,双方势均力敌,都毫不退让,战争使两国民不聊生,国力不堪重负,直至俘获敌国的巴丹王子,战争出现转机。
第三幕“峰回路转”。 巴丹公主为扭转战争局势,愿意以自己的婚姻为筹码,凝聚复仇势力 。木兰将计就计参加比武招亲,赢得比赛后,被敌国将领识破真实身份 。敌国将领要求立马将花木兰斩首以正士气,巴丹公主愤怒之外却于心不忍, 花木兰及时劝说公主以大局为重,罢战议和,只要停止战争,巴丹王子便能平安归来 。巴丹公主迫于形势,以及对花木兰的倾慕之情,最终达成和解 。而后花木兰谢绝了功名利碌,解甲归田 。巴丹兄妹同慕容将军拜访辞官归家的木兰,看到已是女子装扮的木兰感叹不已,公主感伤之际,恰巧睹见与花木兰一样英勇的花木棣,最终与花木棣成就良缘 。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基本故事情节与《木兰辞》中无差别,但较为新颖的是,音乐剧《花木兰》加入了敌国巴丹公主这一角色,这个新角色的构建,推动了后期花木兰不费一兵一卒,争取国家和平的情节发展 。在这一情节之中,作曲家根据戏剧创作的矛盾冲突, 为巴丹公主这一角色创作了咏叹调《我想这样看着你的样子》,敌国公主被花木兰的飒爽英姿吸引,动摇了为国家牺牲自身爱情的决心,表达了自己渴望一份真挚感情的愿望。
二、“巴丹公主”的人物形象塑造
音乐剧的选段不仅是一首声乐作品, 也是一个 音乐剧剧幕的“剪影”,它有前情铺垫 、有鲜明的人物 性格特色 、强烈的戏剧冲突,因而想要把握好这类歌 曲演唱,就要将自身置于故事的发展之中,将角色的 情感和性格特点表达出来 。在这部短小精悍的《花木 兰》中,两首巴丹公主的咏叹调勾勒出了她强势 、有 着家国大义、坚强意志的人物形象 。虽然在故事里属 于反派, 但作者没有将人物刻画成非黑即白的善人 或恶人 。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观众对于这一角色的 性格越来越了解,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巴丹公主反 而是一个深明大义的角色 。 以下两个巴丹公主的选 段非常凸显其性格特点 。
( 一 )献祭自身爱情,勇担国家兴衰重任
在第三幕的第一场,巴丹王子被俘,国家命运危 在旦夕,面对“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状况,巴丹公 主无法接受自己的兄长落入敌军手中生死未 卜,国 家的命运被敌国拿捏这一事实, 同时对敌国充满着 巨大仇恨 。在这样焦灼愤恨的心情之下, 她唱出了 《人世间没有我要的爱情》。 巴丹公主将自己的爱情 与婚姻作为筹码,号召各国王子参加比武招亲,筛选 能支持自己国家复仇的“军中之王”,她痛心地唱出 “生来就是世界的主宰, 生来就是为征战而死亡”,作 为一国公主,她明白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她必须为 家国大义牺牲自身利益,这是无可奈何的,却也是不 会动摇的 。紧接着, 巴丹公主加重音量和音调唱出 “要把敌人的血织成绫罗绸缎, 人间没有我要的爱 情”, 这份强大的使命感使巴丹公主化悲痛为动力, 她对复仇的渴望达到了一个顶点,断然舍弃了爱情, 这既是对上苍许下的复仇誓言, 也是她劝诫自身的 话语 。在面对国家危亡 、兄长被俘的严峻形势下,这 是她作为一个国家公主的蜕变与成长。
(二)正视内心情感,理性作出抉择
整部剧的转折点出现在第三幕第三场, 巴丹公 主正谋划通过比武挑选合适的郎婿, 重聚国家复仇 力量 。恰逢此时花木兰对誓死不投降的巴丹王子束 手无策,听闻比武招亲这事,花木兰与白玉溪商量之 后决定将计就计, 花木兰假扮为游侠公子, 深入敌 国,劝说巴丹公主罢战休兵 。游侠公子卓尔不群的气 质在一众献媚讨好的王子中脱颖而出, 更是以其过 硬的武力本领在比武较量中拔得头筹 。 目睹这一切 的巴丹公主内心早已感慕缠怀, 她还未了解游侠公 子的背后势力却已经动心, 但这与她的复仇愿望背 道而驰,她需要强大的势力支持自己的国家去复仇,而非为了一己私欲弃国家安危不顾 。她内心十分矛 盾,唱 出 了《我 想 这 样 看 着 你 的 样 子》这 首 咏 叹 调, “上天,怎知道我的心思,让我爱的人,飘然而至”,第 一 句词已直抒胸臆, 表达了巴丹公主遇见动心之人 的不敢置信与憧憬,整个旋律婉转抒情,有一种梦幻 的氛围感 。接着巴丹公主似乎意识到残酷现实,她的 音调变得高昂, 语速变得急促而热烈, 紧接着四句 “我想这样看着你的样子”,正视了自己内心的情感, 坚定了自己的爱意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游侠公子的 出现让巴丹公主意识到自己的人生应当有追求幸福 的权利 。即使之后游侠公子身份被识破,巴丹公主愤 怒之余却能接受劝和,一番权衡下来如梦初醒,她爱 戴国家士兵,怜惜子民,明白了战争给两国人民带来 了不可逆转的痛苦 。此时是巴丹公主的第二次成长, 她成为一位具有博爱胸怀 、深明大义的领导者,为两 国百姓的和平稳定作出重要贡献。
三、《我想这样看着你的样子》 的音乐分析与演 唱探析
( 一 )音乐分析
该唱段是剧中一首充满戏剧冲突的唱段, 也是 巴丹公主的代表性唱段,基调梦幻忧伤,旋律诉说性 强,出现许多语感性的节奏休止,属于精致短小的单 二 部 曲 式 结 构,一 共 有 38 小 节,它 由 引 子 、第 一 部 分、第二部分、尾声构成。
结论:单二部曲式结构
引子只占一小节,是 #c 小调的琶音式主和弦,奠 定了该唱段基调,烘托了全曲忧伤梦幻的氛围。
第一部分(2~35):第一部分分为两个乐段,A1是 A 乐段的变化重复, 这两个乐段都是 4+5 的并行不 等长的二乐句唱段 。第一乐句是巴丹公主怀着矛盾 的心情询问上天,询问自己,心爱的人就像做梦一般 “飘然而至”,此处旋律在二度的上下变化发展,充分 展示出公主心中憧憬却又矛盾的心理, 描绘了公主 内心的悸动 。伴奏织体以分解和弦推动音乐发展,配 合人声的声线走向, 富有诉说性 。两个乐段层层递 进,先描绘了巴丹公主对游侠公子的“眼神”“浅笑” 外部感知,再进一步深入到“沉寂”“温柔”的人物内 心,在对外部的感知上,公主心中燃起了“羞涩烈火”, 但这时公主并未坚定要爱恋这个人, 此时演唱这一 乐段的力度为 p,当音乐发展到第二乐段时,公主看到了游侠公子行动背后的人物品格,演唱力度加强, 发展为 mp,右手的伴奏织体上移八度,表达了 公主 坚定这份情感,这份情感解开了她内心的枷锁,带来 “自由”, 但争取这份自由的代价就是抛弃了她要誓 死守卫的国家和子民,因而紧接着唱出了“也让我沉 落”。 右手伴奏织体为连续性的柱式琶音,为第二部 分音乐的发展和情绪调动作了铺垫。
第二部分(20~35):20~27 小节是 B 乐段,28~35 小节是 B1 乐段,是 8+8 的方整型乐段,这一部分引 入新的音乐材料, 音域宽广, 是旋律发展的高潮部 分 。演唱力度增强,和声织体多采用四十六的密集节 奏型进行,加入七度的音程大跳和级进发展,旋律起 伏舒展,使歌曲的情感浓烈丰满 。两个乐段在和声织 体上都运用流动性强的分解式和弦,B 乐段是八分音 符分解,B1 乐段是十六分音符的分解,旋律行进速度 递增,两个乐句变化重复,推动人物情绪不断起伏, 直至 33 小节“我想这样看着你的样子”,伴奏织体渐 强,推动情绪到达顶点,旋律部分中声区直接过渡发 展到高声区,并在最高音处拖满两拍半,表达了巴丹 公主极强的信念感 。
最后 36 ~38 小 节 是 整 首 唱 段 的 尾 声 部 分,“ 每 一 秒 都 是 恩 赐 ”,速 度 渐 慢,旋 律 略 微 上 扬,最 后 一 个“ 赐 ”字 是 一 个 长 音,同 时 也 是 一 个 高 难 度 的 弱 音,伴 奏 织 体 采 用 左 手 柱 式 和 弦,右 手 细 碎 的 和 声 分 解,在 主 和 弦 上 全 终 止,从 汹 涌 起 伏 的 心 境 回 归 到 平 静 中, 将 整 首 唱 段 的 忧 伤 意 境 塑 造 得 淋 漓 尽 致,引人叹息。
(二)《我想这样看着你的样子》演唱探析
《我想这样看着你的样子》这首咏叹调歌词真挚 动人,旋律张弛有度,因而成了这部音乐剧中一个出 彩的歌唱选段 。虽然是一首相对来说篇幅较短的咏 叹调,但中低音区的咬字 、中低音区快速过渡到高音 区的气息把控 、变化拍子与多处休止节奏的语感律 动仍是演唱过程中的难点所在 。本文结合自身演唱 实践体会及理论知识,探究该选段的咬字 、气息 、语 言韵律的演唱处理。
1.中低音区的咬字
歌唱中的咬字讲究字正腔圆, 著名歌唱家郭兰 英和周小燕先生都推崇“怎么说就怎么唱”的自然咬 字发声 。可见,歌唱中的咬字就来源于歌唱者自然状 态下高位置的咬字发声 。但许多演唱者在实践过程 中,将自然这一状态理解为随心所欲地咬字,因此并 不能很好地体会这一理论 。 自然的吐字归音可以分 为三步,即咬紧字头,拉开字腹,收住字尾,首先,出 字 指 的 是 字 头,也 就 是 声 母 的 发 音 过 程,要 求 部 位准 确 、弹发有力 。 出字的过程可概括为 “噙字如噙虎”, 在咬字时像大老虎叼着幼仔跳跃山涧一样,不紧不松,太紧会造成牙关紧张,口腔不能放松,太松会使声音无法集中,找不到共鸣点,这就说明出字需要巧力,需要集中且富有弹性 。其次,立字,就是拉开字腹,做到拉开立起,圆润饱满,充分打开口腔 。最后,归音,这是音节发音的收尾过程,要做到尾音短,干净利索 。歌唱者调整到正确的咬字状态,保持统一 的位置共鸣和稳定的气息支撑,才能体会到“在唱中说,在说中唱”的演唱状态。
整首歌曲中,需要注意中低音区部分的咬字,闭口音和舌尖音较多 。此处可以借鉴中国传统戏曲中的“唇齿拎字”,贴紧“嘴皮子劲”,唇齿咬字头,建立面罩和头腔状态, 确保咬字清晰准确 。第一 句中的“上天”,“上”字口腔开度不能过大,将声音挂在鼻腔处,笑肌充分抬起,将声音“拎”住,不要往后倒 。 咬“天”字时,气息 、嘴唇 、舌尖要配合好,将字头挂到门牙处,用气息均匀送出,牙关放松,下巴往后收,便于声音能挂到统一 的共鸣位置上 。后一句“怎知道我的心思”,就在这统一 的共鸣位置上,顺着气息往下叹,将字头不紧不松地咬清楚,这一句几乎都是舌尖音,因此舌尖要积极参与咬字,唇齿的状态积极稳定,如懒散松弛,则会使咬字出现“里进外出”的问题。“让我爱的人,飘然而至”这一句中,“飘”字处在 一 个旋律起伏的高音位置, 在咬这个字之前, 需要闭嘴蓄气,而 后 双 唇 积极 张 开,将 气 流 喷 出,笑 肌 提 起,把“飘”字头咬集中,从而能一出声就挂到高位置上,字腹“i”快速过渡到字尾“ao”上,这一句中的“至”是 一个闭口音,牙关保持开口音的状态,要有往外送的咬字意识 。第 9 小节的“羞涩烈火”节奏较快,“羞”字舌尖要贴近硬鄂前部,用力进行弹发。“涩”字舌面前部接近上齿背,形成间隙,提软腭,咬字靠前,使气流从间隙摩擦通过成声。“烈”字嘴角两端有力提起,将字头发在上齿背出,快速归韵 。总而言之,这首歌曲中低音区的咬字讲究 一 个“口齿伶俐”,舌尖与嘴唇在咬字时要精准利索。
2.换声区时气息的把控
气息是发声的基础,这是从古至今的共识,陈彦衡在《说鲜》提到:“夫气者音之帅也,气粗则音浮,气弱则音薄,气浊则音滞,气散则音弱”。这说明要使歌声优美悦耳,气息是关键 。演唱者应根据演唱实践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合理调整气息,使声音灵动自然 。不同的声乐作品气息要求略有差异,不能一概而论 。对于大作品而言,气息要求饱满扎实,演唱时如果一 味追求时值唱满,过度吸气,则会导致身体变得僵硬,声音变得笨重 。对于小作品来说, 气息要求自然流 动,吸气不能过浅,演唱时如果忽略了气息的根,会 导致声音就像断了线的风筝,缺乏美感,发“飘”。 因 而 气 息 的 运 用 也要 合 乎 演 唱 者 自 身 的 气 息 控 制 能 力。该首歌曲从中音区起声,第一部分基本在中低音 区,演唱者应自然吸气,以胸腔为气息支点,采用“气 声”歌唱,贴近歌词的倾诉性,腰腹始终保持积极运 作, 对于在这部分频繁出现的休止, 气息不能收回 来,要有控制地做到声断气不断 。该首歌曲在第二部 分, 基本每一个乐句都是从中音区快速衔接到高音 区,演唱者需要在快速换声区使声音保持统一,也就 是从混声区快速找到头声,并始终想着力的对抗,紧 紧拽牢气息 。这一乐段的每一个乐句连接都很紧密, 演唱时值有 8 拍, 其中有许多需要足够气息支撑的 高音,演唱者要根据自身水平,提前预设好每句的换 气 口,演唱每一句时需要提前做好明确的心理准备, 特别对于气息容量小的演唱者来说, 需要合理分配 气息,避免即兴式换气造成气息过短 。如“我想这样 看着你的样子”,第 一 拍到第五拍,音高有 一 个七度 的级进式大跳,此时的伴奏织体密集,速度紧密,歌 唱者想要将这句唱得舒展饱满,就需要稳定气息,在 演唱这一句之前要用“闻花香”的胸腹式呼吸,将气 息快速且深深地吸入身体,扩展后腰和胸腔,用气息 托住声音,在旋律级进上行到该句最高音“样”时,稳 住喉头,横膈膜的支点下沉,产生一个“气压”的对抗 感,将气息有控制地送出,使声音能够自然往上送入 头腔,产生共鸣。
在 36~38 小节,整个旋律都飘在高音区,演唱者 容易气息上浮,出现声音没有根 、发虚 、夹嗓子问题 。 针对这一部分,演唱者可以分为三步来体会气息,在 获得头声的基础上,连接到胸腔共鸣,再筑牢腰腹的 “根”。 让胸腔共鸣充当两端拉力的桥梁,两端拉长, 将声音与气息保持平衡。
3.歌唱的语言韵律
歌唱是一种情感表达,源于心,始于情 。歌唱的 语言系统涉及语感 、语调 、语境 、语速 、方位 、停顿等 。 在聆听演讲或讲座时, 抑扬顿挫的发言常令人心神 振奋,音调平平的发言则令人昏昏欲睡,歌唱也是一 样, 音乐剧的咏叹调选段常是各种戏剧矛盾交织在 一起,令主人公内心汹涌澎湃,在演唱时,一 味地“抒 情”容易使演唱者的歌声缺乏动力和语言韵律,因此演唱应当做到“激情”,情绪饱满昂扬,有着强烈想表 达的欲望 。因而,带旋律朗诵是做好二度创作的重要 环节, 演唱者要深入体会歌曲角色的情感, 同喜同 悲,朗诵时既要有律动感,也要有语言的韵味 。一句 话有其语气的强弱变化, 不能从头到尾都用同样的 力量诵读 。以选段第一句为例:“上天,怎知道我的心 思,让我爱的人,飘然而至”,演唱者以乐谱的节奏为 基础,朗诵歌词,找出声线走向,“上天”为一组词,巴 丹公主带着十分矛盾的心情询问上苍,是急促的,不 能拖沓,音调上扬。“怎知道我的心思”为一组词,节 奏是前休止后八和大切分,其中“我的”是这一句的 重音,两个字连在一起,速度较快,“心思”这一组词 语要采用声断气不断的方法,做出一个语气停顿,速 度稍慢,突出人物的欲言又止。“让我爱的人”为一组 词,“爱”字是重音,音调为上扬四声,“爱”跟“的”中 间也要求一次语感上的停顿,“的人”为一组词,速度 较快。“飘然而至”则是完整饱满的连读 。副歌部分要 注意助动词 、介词的着色,如“我想这样看着你的样 子”这一句,声音的方位感要明确集中,“看着”是这 一句的语气重词。“直到一生一世一辈子”要注意力 度的渐强渐弱,可加入情绪性的哭腔 。诵读完以后, 歌唱时要注意这些语感的变化, 将声音的线条塑造 得高低起伏,贴近人物心理,贴近人们 日常的语言表 达,这样才能引发听众共鸣。
四、结语
音乐剧《花木兰》对传统故事大胆进行改编,贴 近了时代主题, 打破了观众和听众对这一英雄主义 题材的固有认知, 或许在情节设定上还有一些可改 善之处,但仍瑕不掩瑜,给人以浪漫的音乐感受,是 一部中西合璧的佳作, 也为中国民族音乐剧创作提 供了很好的模板,对《我想这样看着你的样子》这一 咏叹调进行探究, 可以为演唱者理解并把握巴丹公 主这一人物的形象 、性格特点提供参考 。此外,这首 咏叹调是一首女高音练习曲目, 可以很好地训练声 乐基本功和情感表达。
参考文献 :
[1]余笃刚 .声乐语言艺术[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
[2]居其宏 .在探索中把握规律—— 大型民族音乐剧《花木兰》观 后四题[J].人民音乐,2004(05):11-13.
[3]曾盼 .音乐剧《花木兰》选段《我希望》的演唱分析[D].南昌:江 西师范大学,2017 年 .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58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