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一首好听的声乐作品离不开词曲作者的创作,以及演唱者的二度创作 。在声乐演唱中,不以展现演唱技术为最终目的,而是以凸显歌唱内容的思想性和情感高度为 目 的 。 因此,在声乐演唱中处理作品的能力是关键,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演唱者对词的理解 、表达与演唱 。
声乐艺术是包含诗 、词 、曲 、剧 、表演等为一体的 综合艺术形式 。不同的词、不同的曲、不同的剧、不同 的表演有着不同的思想性和情感表达 。在这里,演唱 者对词的理解尤为重要 。词的内容大多反映的是人 与自然、人与人 、人与社会的关系,有歌颂祖国 、歌颂 党、歌唱家乡的声乐作品;有表达爱情 、亲情 、友情的 声乐作品;有歌唱大自然宏伟壮丽的声乐作品等 。在 词作者的创作中, 通过歌词的描述可以使各种感情 融合为一体 。所以演唱时要想准确表达作品的思想 感情, 突出作品的审美价值, 就应深刻理解词的内 容,通过词的归类联想细致分析,从而理解演唱技术 以外的学习重点 。
如今的声乐比赛中呈现出 “千人一声”“千人一 面”的特点,演唱者演唱中词是词 、曲是曲 、表演是表 演,相互之间没有联系,这反映出演唱者大多只注重 曲的学习,很多演唱者认为,只要曲会了,词背下来 就能演唱了,这样的表演毫无灵魂,整个歌唱失去了 作品的思想性和审美性 。回想过去的歌唱家:胡松华 的《赞歌》、郭颂的《乌苏里船歌》、蒋大为的《在那桃 花盛开的地方》、郭兰英的《我的祖国》等经典作品, 现在听起来都让人激情澎湃, 他们的演唱动人 、入 心,真正把作品中词与曲 、词与表演结合起来,运用 自己的理解和表演,使其成为永恒经典。
不论是 20 世纪 70 年代, 还是 21 世纪的今天,演唱要想感人肺腑,深入人心,成为经典,永久传唱,那么自身一定要对歌词进行细致分析和归纳, 真正做到词烂于心而表于情,做到情感表达真挚,真正用自己对词的理解达到歌唱艺术的高度 。所以本文将从歌词归类 、看与听联想归类 、作品色调归类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理解歌词在作品中的重要性。
一、歌词归类
( 一 )带“花”的声乐作品
声乐作品中,以“花”为代表的有《一首桃花》《葬 花吟》《桃花红 杏 花白》《残 花》《在 那 桃 花盛 开 的 地 方》《红梅赞》《梅花引》《 卜算子·咏梅》《芦花》《绒花》 《梨花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玫瑰三愿》《幽兰操》 等 。 以上带“花”的声乐作品中,作者通过“花”的种 类 、性质 、形态 、颜色等信息表达花的气质 、情感及象 征的精神力量 。例如:桃花代表爱情;梅花代表坚贞 不移 、不屈不挠 、不怕困难的精神;兰花代表 一 种无 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要理解以花喻人 、以花抒情 、以 花传递精神世界内涵的声乐作品, 用不同的花表达 不同的思想境界 。所以在演唱中要理解 、表达 、演绎 不同类别的“花”作品,得到不同的理解 。
桃花是早春开放的花,花期只有十几天,虽然盛开的桃花娇艳动人, 但较短的花期也预示着美好的事物都会有凋落和谢幕的时刻 。作品《一首桃花》是 林徽因 1931 年 5 月在香山养病时创作的诗,诗中将 桃花的美带入春天,将春与花融为一体,让人仿佛看 到一位妙龄女子像朵朵桃花一样娇艳, 尽显桃花妩 媚之态,在春的痕迹中体现花美 、人美的痕迹。“桃 花,那 一树的嫣红,像是春说的 一 句话,朵朵露凝的 娇艳,是 一 些玲珑的字眼,一 瓣瓣的光致,又是些柔 的匀的吐息…… ”仿佛把桃花的柔美 、淡雅娇艳 、美 丽动人的痕迹表达得淋漓尽致,通过对桃花的描述, 我们可以体会到桃花的形态 、颜色 、气质娇艳的美, 把春与桃花联系起来,理解桃花与人的关系,在理解 歌词中带入这样的情感,一遍遍朗诵 、吟唱 、体会,最 后融入曲的学习, 这样的演唱就具有生命力和灵动 性,也更能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梅花是冬天绽放的花朵,寒冬季节独自开放,屹 立 在 冰 雪 中,其 颜 色 鲜 红,梅 花 不 怕 严 寒,坚 强 、高 雅,一枝独秀,常常比喻有骨气 、有气节和品德高尚 的人,梅花常作为传春报喜的吉祥象征 。梅花的精神 催人奋进,给逆境的人们以鼓舞,给奋斗者以勇气和 信心, 给攀登者以力量, 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精神图 腾。作品《红梅赞》选自民族歌剧《江姐》,体现了江姐 面临敌人殴打时的忠贞不渝 、大义凛然,表现了她始 终没有向敌人屈服的英勇气概。“红岩上红梅开,千 里 冰 霜 脚 下 踩, 三 九 严 寒 何 所 惧, 一 片 丹 心 向阳 开”。 歌词朴实无华,以花喻人,运用梅花的精神歌 颂了江姐在革命战斗中大无畏的精神境界, 江姐不 怕牺牲 、不怕困难 、勇往直前,运用梅花的精神表现 出江姐人物形象和千千万万革命者的英勇形象 。所 以在演唱时,演唱者要提前了解梅花特质,把江姐的 人物形象刻画出来,达到情感的真挚表达。《 卜算子 · 咏梅》《梅花引》《我爱梅园梅》 等都是描述梅花精神 的声乐作品。
兰花 、梅花 、菊花 、竹子被誉为“四君子”,兰花喜 阴,花朵小巧,花色素雅但香味芬芳,常常静静地开 放在角落,能忍受孤独和寂寞,独自开放的花朵把花 香默默散发出来,默默付出,却不求回报,体现了兰 花无私奉献的精神和高尚品格 。作品《幽兰操》“兰之 猗猗,扬扬其香,众香供之,幽幽其芳,不采而佩,于 兰何伤,以 日 以年,我行四方,文王梦熊,渭水泱泱, 采 而 佩 之,奕 奕 清 芳,雪霜 茂 茂,蕾 蕾 于 冬,君 子 之 守,子孙之昌。”词作者为韩愈,借花言志,思想遂远, 短短六十四字,却韵味十足。“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众 香供之,幽幽其芳,不采而佩”描述了兰是香中之王, 兰香所及之处,所有花香都为之暗淡,兰花的芬芳, 近而不浓,远而不淡,幽静地从中心散布四周,体现了孔子被鲁王疏远后, 对自己所坚守的理想没有丝 毫动摇,反而改变了自己的内心,转换了为理想而努 力的方式 。不同的“花”有着不同的气质,所以对“花” 的作品进行归类,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理解作品,表 达内容,从而凸显作品的思想性和审美性 。
(二)歌词中“鸟”为代表的声乐作品
词作者常常在作品中创作喜鹊 、燕子 、乌鸦 、麻 雀 、白鹭 、百灵鸟等形象鲜明的鸟类意象,传递作品 思想感情,不同的“鸟”表达的情感不同 。其中《青春 小 鸟》《 思 恋 》《 我 爱 你 中 国 》《 枫 桥 夜 泊 》《 春 思 曲 》 《燕子》《苗岭的早晨》《关雎》作品中就有关于“鸟”的 创作。
燕子常常是幸福的代表,也是爱情的象征 。燕子 通常是成双成对地飞翔, 我们能充分感受到生命的 美好。《燕子》是一首新疆民歌,是男子思念自己心爱 姑娘时的情感写真。“眉毛弯弯眼睛亮,脖子匀匀头 发长,是我的姑娘燕子啊! ”作品运用拟人手法,把燕 子比喻成自己心爱的姑娘, 可以感受姑娘像燕子一 样可爱美丽, 同时也描述了自己喜爱姑娘的美好心 情。《春思曲》是黄自创作的一首声乐作品,其中“更 妒那无知双燕,吱吱语过画栏前”,是作者独自倚靠 在栏杆旁,看见一双燕子从面前飞过,叽叽喳喳地叫 着,仿佛两只燕子在对话,幸福的画面涌上心头,此 情此景让人羡慕嫉妒,思念爱人的思绪更加浓烈 。通 过以上两首作品的分析与联想, 在歌词理解上要突 出“燕子”所带来的幸福感和爱情的美好情绪,从而 使演唱更具有生动性。
在中国人的意识形态里, 乌鸦的出现常常预示 着不好的事要发生,预示着死亡 、灾难与不幸,乌鸦 的啼叫常给人带来一种悲伤情绪 。作品《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风渔火对愁眠”,是唐朝安史之 乱后,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的诗 。整首诗中, 诗人细腻地描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 的观察和感受, 从而表达对家国之忧患及身处乱世 无归宿的顾虑,诗人所见 、所闻 、所感都体现了一种 凄凉 、孤寂的心灵 。通过乌鸦的啼叫,再现此时诗人 周围静得无法自拔的孤独之感 。通过对不同“鸟”的 归类分析与联想,我们可以找到演唱中相似的点,从 而更好地表达作品思想性 。
(三)以“月亮”为代表的声乐作品
《 小 河 淌 水》《望 月》《借 月 光 再 看 看 我 的 家 乡 》 《月之故乡》《在银色的月光下》《峨眉山月歌》《静夜 思》的歌词中都有对“月亮”的描述,词作者运用月亮 寄托思恋、思乡与对爱情的向往 。
《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诗中的 “君”,有人说指月,指友人 。全诗凝聚着一种思乡情 怀 。月亮一直追随着诗人,此时,连月亮都带有浓浓 的思乡之情, 月亮这一意象更能表达作者的思乡情 怀。《静夜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 月,低头思故乡”,这是李白创作的古诗词,诗的主题 是思故乡,其是通过望月的行为引发的 。开头两句平 平道出月色明亮,照得地上泛起白光,如同降了白霜 一样 。通过“举头 、望月 、低头”三个动作表达诗人凝 重的感情,最后“思故乡”三个字就显得深沉厚重 。因 为月亮只有一个,无论在何时何地,我们看见的月亮 都是相同的 。因此,把月亮象征成一种不变的思想感 情,不会因时因地而改变,以不同时间出现的月亮引 发胸中深沉的乡思之情 。在审美心理上,月亮的形象 是永恒的, 是亘古不变的, 人的思乡之情也是永恒 的,不论何时何地,所有的人都会有相同的乡情 。
《小河淌水》是 一 首云南民歌,也是 一 首表达爱 情的声乐作品。“月亮出来亮汪汪,望见月亮想起我 的阿哥,哥向月亮天上走,你可听见阿妹在深山。”月 亮代表思念,代表距离,是 一 种感情寄托,也是爱人 之间情感连接的描述, 运用月亮这一意象表达爱人 之间的思念,你望着月亮,我也望着月亮,让月亮寄 托相思与爱情 。类似的声乐作品还有《月亮走,我也 走》《望月》《十五的月亮》《彩云追月》《半个月亮》等。
在声乐作品中, 把相同歌词归类的作品还有很 多,如:夕阳 、江河 、星星 、杨柳等景物,这里就不一一 说明了,但可以肯定的是,相同歌词归类学习对理解 作品思想性 、意境美和情感表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 用 。归类联想思考,有利于演唱者多角度、多思维、有 节奏、有步骤 、有方向地进行学习,对歌词细化理解, 不再模糊 、不再草率地背诵,真正体会歌词在声乐演 唱中的重要性和趣味性。
二、歌词“看”与“听”的归类
( 一 )“看”的表达
“看”是空间叙事的重要视角 。歌词中使用“看” 的词语有 “看”“看见”“只见”“望着”“不见”“看看” 等,这些“看”更多地用“见”来表达。“见”是空间描述 词语,每当描述环境 、人物时,总是以“看见”做指引 。 如:《望月》,“望着月亮的时候常常想起你,望着你的 时候常常想起月亮”;《借月光在看看我的家》,“月儿 弯弯挂在天上,借月光再看看我的家乡”;《天边有颗 闪亮的星星》,“你看那天边有颗闪亮的星星,关山飞 越 一 路撒下光明”;《小河淌水》,“月亮出来亮汪汪, 望着我的阿哥在深山”。这里出现的“看”是实实在在 地看,演唱这类歌词时需要运用眼睛进行语言传递,把“看”的动作再现出来,把歌词所产生的意境再现出来,提高演唱者的联想能力,做到有目的演唱。
在声乐作品中,除了实写“看”,明确表达“看”的 实质特性外,虚写的“看”更能提高演唱者联想能力 及表达能力 。如:《在银色的月光下》中,“在那金色沙 滩上,洒着银色的月光”,这是一种虚写“看”的场景 , 这里没有具体的看和望,但通过联想,我们可以“看 到”,也可以“感受到”夕阳下金色的沙滩和银色的月 光两者唯美的样子, 在演唱时演唱者可以使作品产 生“看 到 ”的 真 实 性,使 作 品 生 动 入 心,情 感 表 达 准 确;《江河万古流》“长江流, 黄河流, 滔滔岁月无尽 头”,这里出现的“长江”“黄河”是字面上的表达,并 没有“看”和“凝望”的歌词出现,但演唱者可以通过 “看”的联想仿佛眼里看到长江 、黄河,大脑浮现出长 江 、黄河的视像,联想眼前就有滔滔不绝的江河奔涌 前行,身临其境地把人带入所“看到”的场景里,使作 品具有“看到”的实景意境 。通过以上例子,把“看” “望”“观”等歌词通过发挥想象,理解词作者的创作 意图,准确表达,使作品更具丰富性,从而提高演唱 者内心的审美高度。
(二)听的表达
自然的人类声音是运动的声音 、生命的声音,表 示生生不息,无声的世界是不存在的,即使“鸟鸣山 更幽”的寂静山林,人也能听到鸟声 。所以,在人的感 官中,“听”是直击心灵的表达,是不可忽略的艺术手 段 。在声乐演唱中,词作者创作了大量关于“听”的歌 词,演唱者要灵敏地捕捉,要细细地品味,通过演唱 把字面意思变成灵动演绎 。例如:《三套车》“有人在 唱着忧郁的歌,唱歌的是那赶车的人”;《思恋》“百灵 鸟 在 花 丛 中 歌 唱 多 委 婉, 我 唱 着 忧 郁 的 歌 把 你 思 恋”。这里的“唱着”“唱歌”“歌唱”等都能代表“听到” 的结果 。又如:《情歌》“叫声远行的人儿约,阿妹阿妹 有话对你说”,这里的“叫声远行的人儿哟”就是表达 “听”的感受,是呼唤远行人儿的一 种不舍 、盼望,表 达了一种难分难舍的感情, 设想 “远行的人儿”“听 到”呼唤后的留恋和不舍的情怀,从而让远行的人儿 “听到”哥哥心中的不舍,展示了两者无声的对话,直 击心灵,使得演唱更具交流性和对位性。
(三)看与听的联合表达
《春思曲》“潇 潇 夜 雨 滴 阶 前 ”中,“夜 雨 ”是“看见”的实景,“滴阶前”是指雨滴滴在台阶上,“听”到滴滴答答的声音, 这里启发学生可以运用 “看”与“听”的感官联想,把歌词融入现实场景里,理解此时此景所要营造的氛围,从而让演唱生动,且富有感染力;《白毛女》选段《恨似高山仇似海》是人物内心独白和宣泄情绪较多的经典唱段 。歌词大量运用“看”与 “听”的创作特点,深刻再现人物 。白毛女在山洞里风 餐露宿三年,靠吃野果 、供果维持生命,长期没盐吃, 头发全变白,三年时间里 一 个人生活,没有人相伴, 所以就对周边的树 、鸟 、小溪 、雷 、电进行倾诉,并和 他们为伴 。词作者写了很多“看到”“听到”的场景,其 中“闪电哪快撕开黑云头,响雷啊你劈开天河口”,这 里运用了“闪电”“响雷”两个动词,深刻再现了此时 电闪雷鸣的咆哮和人物内心的仇恨宣泄,将“看”和 “听”彰显得淋漓尽致,演唱者在演唱这句歌词时,要 大量运用自身的肢体语言,利用眼睛 、耳朵等,“看” 到闪电,“听”到响雷,从而把歌词意境展现得淋漓尽 致,这段歌词还有“撕开”“劈开”两个响声动词,也要 把这两个词运用“看”和“听”的动作表达出来,体会 撕开与劈开的声音区别, 从而生动地再现此景的生 动性,人物情感也在此时显得真实自然 。
三、作品色调归类
色调主要有亮色和暗色两种类别 。亮色包含:红 色、橙色、黄色 、绿色 、青色 、蓝色 、紫色;暗色包含:灰 色、黑色、棕色、墨绿色、深蓝色等 。在日常生活中,人 们可以通过不同的色彩,表达不同的心情 。生活中, 蓝天白云给人带来愉悦 、快乐 、开心的感觉;乌云密 布给人带来阴暗 、沉闷和忧伤的感触,我们能在不同 的色调中有不同的感受 。声乐作品内容也有丰富的 色调,喜庆节日可以用亮色来代表;悲伤可以用暗色 来代表,演唱者在演唱中要多观察和感受,对作品内 容做好定位分析,然后对声乐作品进行“色调”归类, 从而把握作品色调,运用色调准确地表达情感,再现 作品内容。
( 一 )亮色调
亮色代表奔放,代表热情与激情,代表积极的力量 。声乐作品中歌颂祖国、歌颂党、歌唱家乡、表达节 日欢歌的歌曲很多, 它们的旋律欢快, 节奏鲜明跳 跃,歌词内容常常出现积极的词汇 。作品《火把节的 火把》中,“火把节的火把,像那鲜红的山茶,开在彝 家山寨里,开在月光下,彝家心中的欢乐,白天装不 下,在这银色的月光下才点燃了火把”。 从歌词“鲜 红”“欢乐”“点燃”,我们不难看出,这是 一 首欢快的 节日之歌,展现了彝族人民欢歌起舞的热闹场景,在 篝火与火把的映照下,人们的生活像火红的火把一样沸腾,运用亮调的色彩演唱会收到不错的效果。《一 杯美酒》《青春 小 鸟》《纳 西 篝 火阿 哩哩》《我 爱 你 中 国》《祝福祖国》《走进新时代》 等作品都具有亮色调 特点,可归类统筹学习。
(二)暗色调
暗色常常表达悲伤和痛苦 。暗色与亮色的情感 是不同的,歌词内容常常出现消极 、悲观的词汇 。作 品《江城子》是苏轼怀念亡妻的 一 首声乐作品,其中 上阕描写眼前自己流落江湖的失意与衰败; 下阕写 梦境,写梦里还乡与亡妻重逢的思念之情,从整个词 语中, 我们可以感受到暗沉色调,“孤坟”“凄凉”“尘 满面”“鬓如霜”“泪千行” 道出了苏轼生死十年悼念 亡妻的时间,以及对亡妻深深的依恋之情 。通过歌词 的理解和传意,体悟恋人 、亲人 、家乡等离别情感,作 者心中的感情又岂是一个悲字能感慨的? 其是多种 感情 、多样意思的复合,一 瞬间涌上胸 口,得到更广 泛理解和塑造,从而体会暗色调的把控和运用 。类似 色调的作品还有 《不幸的人生》《枫桥夜泊》《恨似高 山仇似海》《铁蹄下的歌女》《阳关三叠》等 。
四、结语
在声乐演唱中, 歌词内容是演唱中至关重要的 环节,是演唱中思想性和审美性的综合表达,只突出 技术技巧的演唱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全面的 。演唱者 要多体悟歌词的意义,对作品进行归类总结,然后加 入自己的思考与联想 。相同类别的声乐作品可寻找 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加强理解与学习,更好地帮助记 忆及表达作品 。词的思考应放在演唱的重要位置,词 理解了,曲也就有生命了,曲与词的关系就明朗了 。 演唱中出现的高音 、低音 、渐强 、渐弱等旋律符号也 就丰满和律动了 。声乐演唱不是禁锢的过程,不是一 种模仿的演唱, 要发挥自身对作品内容的理解与联 想,做到多角度 、多维度 、多空间 、多视角学习,只有 积极发挥自己对声乐演唱视野的思考, 声乐演唱才 能走向属于自己的辉煌 。
参考文献 :
[1]刘俊纬 .声乐教学与表演艺术[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9.
[2]朱艳 .声乐表演审美特征及其艺术实践研究[J].今古文创,2021 (47):85-86.
[3]夏 蒇 .论 声 乐 艺 术 两 种 语 言 形 态 [J]. 音 乐 创 作 ,2010(06):158- 15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58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