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在当代文艺界,王丹红是 一位享誉盛名的作曲家,其创作的琵琶协奏曲《云想花想》受到了大众的 一 致欢迎,第一次将这首琵琶协奏曲搬上舞台的是琵琶演奏家赵聪,一 经演 出,便受到了诸多音乐爱好者的喜爱 。据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这首协奏曲经常在各种音乐会 、交流会和大型比赛中演奏 。这首曲子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曲子的文化底蕴尤为深刻 。这首曲子除了旋律婉转优美 、节奏欢快之外,结构亦十分严谨,融入了诸多中国传统音乐元素,不仅充分展现了杨贵妃的才貌双全,同时赞美了现代女性的坚韧 、柔美,就像盛开的鲜花 一般美丽 。本文主要分析了琵琶协奏曲《云想花想》的艺术特征,同时对其演奏技巧进行探讨 。
关键词:琵琶协奏曲,艺术特征,演奏技巧
《云想花想》作为 一 首优秀音乐作品,创作者是 立足于李白的诗歌《清平调》而展开创作的,主要内 容为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除了具有明显的 民间音乐风格外, 还将现代音乐的审美理念联系起 来,宏伟且细腻、浓烈且清新、唯美且热烈 。该曲具有 优雅、悠长的传统旋律线,给人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 。 《云想花想》对中国传统音乐以及诗歌的精华予以继 承与发扬,有效促进了琵琶在协奏领域的发展。
一、作曲家和作品概述
( 一 )王丹红
王丹红是我国当代著名青年作曲家、中央民族乐 团驻团作曲家,创作经验尤为丰富,同时和国内诸多 知名乐团合作过 。王丹红作为青年作曲家代表,她的 作品频繁被搬上知名音乐殿堂,如上海大剧院 、中山 音乐厅以及北京音乐厅等,得到了大家的高度评价。
王丹红出生于东北,从小便接受音乐的熏陶 。年 少之时,在吉林艺术学院音乐系接受教育 。之后先后 就读于我国两大音乐学府: 中央音乐学院与中国音 乐学院,最开始师从于高为杰,之后又跟随唐建平, 同时获得了作曲硕博学位 。2010 年成为了中央民族 乐团一员,正式成为一名驻团作曲家 。王丹红的创作囊括了室内乐 、舞蹈配乐 、影视编曲 、协奏曲 、合唱 、 交响乐、民族管弦乐等丰富多样的音乐体裁。
(二)作品创作背景
2012 年, 受中央民族乐团琵琶演奏家赵聪的委 托,王 丹 红 创 作 了《 云 想 花 想》琵 琶 协 奏 曲,同 时 在 2013 年,由赵聪在独奏音乐会《指上天下》中完成首 次演出 。作品中运用了西方的作曲技巧,同时又具有 东方的文化语言,一经演出便受到了广大听众的欢迎。 此作品极具女性特质,不管是题材 、唯美的音乐,还 是最后的绽放,都如同在赞美一个女人最美的年华 。
王丹红在创作《云想花想》的过程中,参考了李 白创作的诗歌《清平调》中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 拂槛露华浓”,这句话充分表现了杨贵妃的美,通常 来说,除美貌之外,杨贵妃的舞蹈令人印象深刻 。而 舞蹈性的旋律便是此作品中杨贵妃形象的一个艺术 象征 。作曲家凭借杨贵妃生动的人物形象,充分表达 了女性柔美 、质朴的特点 。乐曲后半部分恢宏磅礴, 彰显出盛唐时期的社会风貌, 以及唐明皇与杨贵妃 之间凄美的爱情故事。
撇开这首协奏曲的曲调风格不说,其选题便具有 历史的厚重感 。在历史的长河中,音乐与文学相融合的作品数不胜数,无论时代怎样发展,人们内心扎根 的文化底蕴永远不会消失。
虽然琵琶大套文曲非常多,但若论其中的代表, 那无疑就是《月儿高》,作曲家以《月儿高》中的首段 “海岛冰轮”音乐素材为参考 。 同时出现在《云想花 想》的开头、第一部分结束之处、华彩片段中 。由此可 以看出,作曲家非常尊重传统作品,同时在继承中对 音乐表现手法进行了发展创新。《云想花想》自出现 之后,便受到了诸多演奏家的欢迎,不仅是各重大演 出活动的主要曲 目, 更是专业院校学生们必须弹奏 的一首曲目。
二、曲式结构
在《云想花想》的琵琶部分中,主要采用“起 、承 、 转 、合”等一些我们熟悉的创作手法,这些技巧多在 传统音乐中使用, 其在划分乐句的句法时借助了传 统民歌的形式,而钢琴则采用了现代音乐创作手法, 包括变奏 、复调等,有机结合现代音乐与传统音乐, 使乐曲得到了完美展现。
如表 1 所示,这首曲子为典型的三部曲式 。开头 部 分 的 引 入 用 到 了 钢 琴, 具 体 走 向 是 C 宫— b、B 宫—A 徵呈式部,接着进行轮奏,所用乐器为钢琴和 琵琶,主要起到铺垫作用 。乐曲的第一部分为反复的 单二部曲式,共分为两段,其中 A 段分为四个乐句, 分别为 a、b、c、d,其主要是立足于传统音乐的起 、承 、 转、合,确定音乐的走向 。在此段中,钢琴发挥着辅助 作用, 主要目的是衬托琵琶;B 段琵琶部分通常为八 度跳进,以便于更好地表现之后的激扬音乐,同时生 动描绘出杨贵妃回忆往事的情境。38~65 小节乐曲立 足于之前的 A、B 段位做出了反复处理, 通过采用变 奏 、加花,使整个曲子一 下就变得饱满起来,充满活 力 。在这一反复中,最开始的主旋律是琵琶,起到承 上启下的作用,进入中部。
中部为带再现的三段体,A、B 两段采用了音乐 创作手法,包括起 、承 、转 、合,接着再通过加花变奏 的形式进行反复。但不同的是,很多地方的伴奏均为 简单的和弦和音程,而并非是单音,明显增加了乐曲的厚度和密度。
再现部分属于本曲的高潮, 与第二部分的结构 较为接近,即表现为带再现的三段体 。前部分的音乐 素材源于第一部分的高潮,然后运用了再现方式,融 入琵琶独奏 。而后半部分则对 A 段进行再现,象征着 彩乐章快要进入高潮, 整首乐曲随着主题的三次再 现而宣告结束。
三、琵琶协奏曲《云想花想》演奏构思
本文立足于音乐形态展开分析,大套文曲《月儿 高》中的引子是此曲的主旋律,《月儿高》主要对月亮 自升起到落下的过程展开描述,景象意蕴深厚、生动 。 大套文曲在唐代经常出现于宴乐上, 属于宫廷音乐 的一种,不仅有器乐演奏,通常还伴有唱歌和跳舞 。 该曲第二主题旋律主要选自于第一主题旋律, 以这 两个主题为中心进行创作,由钢琴和琵琶交替演奏, 两者逐渐把乐曲推向高潮, 这在优化传统琵琶曲创 作理念的基础上,充分彰显出杨贵妃对爱情的追求 。 本曲华彩部分具有即兴性, 演奏者应以 自身演奏技 巧、个人的理解为基础,开展二次创作,传统武曲《十 面埋伏》便是其中的一个片段,右手和左手分别大力 扫拂 、推拉弦,营造出一种恢弘磅礴之势 。琵琶和钢 琴独立且统一, 促使音响效果的颗粒性和歌唱性增 强,乐曲极具流畅性。
该曲是复三部曲式结构:1~ 19 小节为引子部分, 其调性是 a 羽; 在第一部分中,20~37 小节和 38~65 小节分别为 a 角和 e 商; 第二部分囊括 66~73 小节, 当演奏完 74~97 小节 、98~ 113 小节 、114~ 129 小 节 、 130~ 146 小节后,便是 147~ 165 小节,之后演奏 166~ 181 小节部分, 同时再对 182~ 189 小节进行演奏,此 曲的华彩乐段是 190~238 小节, 第二部分调性主要 囊括 a 羽、a 商、e 商、b 羽;演奏完第二部分后有 239~ 251 和 252 ~260 两 个 连 接 段 落;A2 是 第 三 部 分,即 261~271 小节材料 。
四、艺术特征分析
王丹红创作的《云想花想》延续了其以往的风格 。 王丹红非常了解民族民间乐曲的特征和精华, 擅长 借助一些民族民间音乐小调, 并结合传统音乐和现 代音乐的创作手法 。在她的作品中,地域特征和民族 音乐特征尤为显著, 同时在她的笔下也充分彰显出 了各种民族乐器功能 。比如大型民族管弦乐作品《玫 瑰狂想曲》 中便融入了新疆音乐原色、《永远的山丹 丹》中可以看到鲜明的陕北音乐原色 。尽管王丹红经 常在民间音乐中取材, 但其所创作出的作品仍然难 掩高雅的艺术气质。
该作品从琵琶传统大套曲《月儿高》中取材,同 时有机结合了敦煌音乐元素。《月儿高》主要讲述了 月亮从东方升起,西边落下的整个过程,具有幽远的 意境 。作者在作品的第一段融入了这部分音乐元素, 使得整首作品不仅具有古曲的风骨, 但又不像传统 古曲一般悠长,给人一种新颖之感。第一段会让人想 到一名优雅的女子在月光下深思,随着旋律的响起, 逐渐呈现出美丽的脸庞,脸上流露出了忧伤的表情, 让人忍不住怜惜 。而这也是作曲家想要达到的效果, 在曲 目最初便充分彰显了女性的纯洁和优雅 。
这首曲子的第三块小快板中融入了“敦煌音乐” 元素,此段音乐具有显著的民族地域特点,具有很强 的律动感,和慢板相比,其充满趣味性,与人们生活 更贴近 。当听众听到这一段音乐的时候,会产生一种 身临其境之感, 生动刻画出了热闹会场中的几名异 域舞者欢快的表情和优美的舞姿, 最大化彰显了作 者想要表达的女性唯美, 在意境上和慢板的女性相 呼应 。作品中,作者使用了这种旋律,既让乐曲更加 有趣,而且使得作品更加鲜明,有力保障了作品的欣 赏性和完整性。
五、琵琶协奏曲《云想花想》的演奏技巧
琵琶历史悠久,且涉及的演奏技巧较多,本曲就 借助巧妙的形式对文武曲进行有效结合, 同时采用 了诸多演奏技巧,为观众呈现了一种激烈的情感 。这 首乐曲记谱难度不大, 为演奏者的再次创作提供了 方便,笔者借助分析轮指 、弹挑 、推拉弦和扫拂,向听 众生动呈现出杨贵妃内心的情感变化。
( 一 )轮指
整首曲子均贯穿了轮指, 其增强了乐曲结构的 连贯性和紧密性,充分展现了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对 整首曲子的情感氛围进行渲染, 在前半部分的慢板 以及最后结尾处均发挥了显著作用。
针对 30~31 小节和 32~33 小节来说, 其在左右 手技法以及乐句旋律方面大致一样, 但这两个乐句 的情感层次完全不同,相较于第一句,第二句更加激 昂 。在演奏中,第 30~31 小节借助吟弦保持了旋律线 条的连绵性以及音乐的松弛感, 充分展现了杨贵妃 悲凉的内心活动 。32~33 小节,为了将情绪的变化充 分彰显出来, 加大力度, 同时还保证了音色连续不 断,从首句的挑轮变成双轮,音乐强度逐渐变强,然 后再减弱,充分表现了杨玉环埋怨世道的不公平,最 后在愤懑后感到无奈的情绪 。在演奏这一段的过程 中要统一音色, 同时对轮指的不间断感以及颗粒感 引起注意,左手换把时一点痕迹也不留,尤其是高把位,多将吟弦加入,增强音乐旋律的流畅性,以正确 的气息为基础,对乐句进行划分,慢慢表达出女性的 柔情 。在 48~51 小节中运用了相同的乐句旋律,不同 的是其具有更丰富的情感。
(二)弹挑
对于琵琶演奏而言, 弹挑属于十分基础的一种 演奏技巧,其与整首乐曲效果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 。 对于弹挑而言,不同的手形能够把弹挑划分成丝竹 、 龙眼、凤眼等相关手形。
王丹红在《云想花想》中的第 19 小节,描写了杨 贵妃的内心独白 。此时,搭配了钢琴声,随后再进行 琵琶演奏 。 同时, 该段还使用了较为柔美的弹挑技 法,这一部分的演奏效果不必过多,其主要目的是给 人一种干净之感,主要运用龙眼手形,也就是右手指 尖着重发力,让手腕维持在放松的状态,通过手腕上 的力量,演奏出爆发力 。弹一下然后弹开琵琶弦,这 时候指甲的正锋应和琵琶弦垂直,指尖的位置不变 。 这时候左手按音要扎实, 和保持松弛状态的右手一 同形成“左手重 、右手轻”的演奏方式 。如此,在演奏 过程中,琵琶的音色便会更加干净,毫无噪音 。
在乐曲的中部,也就是 72 小节开始,作者 主要 描述了杨贵妃跳舞这一内容, 借助丝竹手形对杨贵 妃优美的舞姿进行表达,借助此手形呈现出了欢快 、 轻松的音乐效果,具有明显的跳跃感 。这时候,需要 对触弦的位置变化以及手形变化引起密切关注,同 时还要丰富演奏者自身的肢体语言, 也需要对表达 形式予以关注 。
乐曲的第 114 小节之初, 表达了杨贵妃的内心 情感,和之前相比,这时候的情感发生变化,内心情 感变得复杂,所以在演奏表达方面具有区别 。这时候 主要采用了凤眼手形进行演奏, 此手形在演奏过程 中力度较强,音色也更加刚健 。与此同时,左手将音 键按住,双手之间进行配合,对琵琶弦予以快速的挑 拨 。通过此种手形进行表达,可以将内心世界充分演 奏出来。
(三)推拉弦
在文武曲中,推拉弦是常用左手技巧之一 。我们 需要了解推拉的运用方法,在练习此动作的过程中, 先用左手手指按住一个音,右手完成弹奏后,借助琴 弦的余音, 左手手指迅速从里向外或从外向里推动 琴弦,升高音高,通常保持在大小三度和大小二度区 间之内 。先弹后拉或后推成上滑音,升高音高,先拉 后推或先推后弹成下滑音,还原音高 。
《云想花想》在华彩乐段运用了快去快回的推拉
弦演奏方法 。194 小节的炫技性较强,借助了武曲的 特点,对战争中的金戈铁马进行描写,左手技术中运 用了推拉弦,快去快回的形式,同时将大力度的揉弦 融入其中,相较于原位音,其能打动人心,创设出一种 威武雄姿的场景 。205 小节~206 小节使用了快去慢 回,由“#sol”升到“si”音,逐渐回到最开始的位置,在演 奏中做揉弦,右手运用轮指,要求所有手指必须扎实 有力, 可以想象成战场中马的嘶吼声 。在演奏过程 中,要准确拉出弦音,将一种暗淡的情绪展现出来, 若是不能准确拉出弦音,便会导致丧失音乐内涵。
曲中的 212 小节~215 小节采用了快拉快回的方 式,表达了一种急促的情绪,让听众仿佛真正听到了 战士振臂高呼的声音与战马奔腾的声音, 充分彰显 出恢宏磅礴的气势, 同时也将杨贵妃的坚强淋漓尽 致地表现出来 。216 小节通过对半音阶上行予以运 用,营造了良好氛围,在演奏时一定要把右手的力度 变化掌握好,由弱渐强,由慢变快,逐渐推至高潮,感 染力极强 。
琵琶协奏曲《云想花想》记谱难度小,如此也就 使演奏者二度创作空间更大, 能够对琵琶技巧予以 灵活使用 。而在 114 小节第三拍中通过使用拉弦形 成了小二度的“上滑音”,在虚实交替之间把一种温 婉优美的舞姿很好地呈现出来, 再与第一排节奏明 快的切分音相联系,利用律动性的节奏,使其更加轻 盈 、欢快,充分彰显了唐代乐舞的舞姿以及杨贵妃婀 娜多姿的身材。
(四)扫拂
对于“扫”“拂”技法而言,需要将弹挑作为基础, 实际弹奏时,触弦角度与弹挑一致,与琴弦维持 90°, 避免出现噪音 。但发力点出现改变,“扫”“拂”演奏过 程中需要借助大臂的力量,使小臂发力,指尖正锋接 触琴弦,要加大过弦力度,迅速触动,四弦发出 一 个 声音,弹出后需要迅速的放松收回。“拂”也一样 。演 奏“扫拂”时,不能通过手腕进行发力,不然会导致指 甲和琴弦接触的角度不能保持 45°,所弹奏出的音色 不够浑厚有力,同时手腕“扫拂”,会导致发力点不够 清晰,音乐出现间断的问题,还可能卡掉指甲,影响 演奏效果 。所以,在“扫拂”时,应对大臂 、小臂 、手腕 以及手指的发力关系进行协调,让音色更加浑厚。
209 小节属于半音模进,作曲家通过扫拂演奏的 方式,呈现了杨贵妃喝醉酒后回忆往事忧伤的心情 。 这里要保持快速状态,将扫拂频率加快,但扫拂过程 中动 作 不 能 太 大,扫 拂 后 离 弦 不 宜 太 远,可以促使扫拂频率加快,增强音乐的激烈性。但因为频率快,在 手臂的作用下,手臂会发力,然后像滚奏的方式用手 指进行演奏 。演奏此段时,应重视节拍重音,可对其 他音轻扫 。该段左手技巧非常重要,原因在于音位处 在第三 、四把位中,导致按音难度较高,因此把手掌 的支撑点找到,不能悬空手掌,导致音色较虚,对演 奏的音响效果造成影响。
六、结语
琵琶曲《云想花想》的演奏技巧丰富多样,艺术 特征鲜明,使得其能够和时代发展保持同步,不仅具 有古典风格,也使用了当代的演奏方式 。利用简单的 记谱方式,为演奏人员的二度创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 借助掌握演奏技巧,有效提升演奏者左右手技巧,通 过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在演奏的过程中融入自身情 感表达,将曲目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借助自己的理 解呈现出作曲家的情感, 让广大听众能够真实体验 到琵琶的魅力 。但是在演奏本首曲子中怎样完美融 入情感,还需要演奏者深刻理解乐曲,所有人对琵琶 语言都有不同的感受, 这就需要琵琶演奏者以及学 习者将琵琶艺术的感染力最大化发挥出来, 促进琵 琶艺术良好发展,这也是我们不可推卸的重要职责。
参考文献 :
[1]崔佳静 .琵琶协奏曲《云想花想》演奏诠释[D].太原:中北大学 , 2021 年 .
[2]陈彦西 .琵琶协奏曲《云想花想》演奏技法运用及情感表达[D]. 昆明:云南艺术学院,2020 年 .
[3]戴琪霏 .琵琶协奏曲《云想·花想》演奏版本比较分析[D].泉州: 泉州师范学院,2020 年 .
[4]董菡 . 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在琵琶协奏曲《云想·花想》中的运用 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20 年 .
[5]李澜 .琵琶协奏曲《云想花想》的演奏研究[D].贵阳:贵州大学 , 2019 年 .
[6]焦傲 .琵琶协奏曲《云想花想》的艺术特色[D].济南:山东艺术 学院,2019 年 .
[7]王鸿想 .琵琶协奏曲《云想花想》演奏探究[D].贵阳:贵州民族 大学,2019 年 .
[8]戴小雨 .琵琶协奏曲《云想花想》的结构设计及其音乐表达探 究[D].武汉:武汉音乐学院,2019 年 .
[9]王 培 . 浅 析 琵 琶 协 奏 曲《 云 想·花 想 》[J]. 民 族 艺 林 ,2019(01): 126-132.
[10]刘沛轩 .王 丹 红 琵 琶 协 奏 曲《云 想·花 想》创 作 研 究[D].石 家 庄:河北师范大学,2018 年 .
[11]张帆.中国语境下的和声风格探索—— 以《云想·花想》为例[J]. 文化产业,2020(17):55-5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53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