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有机组成部分,故在法语教学的实践环节,教师应构建语言和文化之间的连接桥梁,通过桥梁的构建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法国文化纵向的、立体的、全方位的认识。基于此,本文立足法国文化研究和教学的实践,首先研究以历史为主线的法国文化和受中国文化影响下的法国文化,使得学生在法国文化学习期间可以形成由浅入深的认知,继而重点分析从“走近”到“走进”法国文化的教学实践的具体方法,以期可强化法国文化的研究和教学的水平。
关键词:“走近”到“走进”;法国文化;教学方法;实践研究
在同法国人进行跨文化的国际交往中,人们对法国文化的理解和适应、运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其关系到人们交往的效率、质量和结果。于法语教学而言,文化内容的教授应贯穿整个教学内容的始终,从整个法语学习历程的角度来讲,法国文化的教学是学习法语知识、掌握法语技能和提高法语的实践应用能力以及拓宽和加深法国文化的智识的铺垫、支撑、引领和启迪。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在学生的学习期间融入相关的法国文化知识,使学生实现由“走近”到“走进”法国文化的进阶,确保在法语教学与法国文化教学有机结合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拓宽知识结构、加深他们对于法国文化的领悟的深度。
一、从“走近”到“走进”——以历史为主线的法国文化的研究
对法国文化的学习和理解,如果仅停留在表面上是远远不够的,作为法国文化的研究者和法国文化知识的传授者,教师需要探究文化的历史性和传承性,在接触法国文化之初,人们往往被这个国度的典雅、精致、博爱、自由、绚丽、恢宏所吸引,这加深了人们想要了解法兰西文化的渴望。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中国教师和各类学者,尤其是各个领域的学生怀着激情、艳羡、想要学习欧洲大国的灿烂文化的梦想奔赴法国。他们徜徉于旖旎迷人的塞纳河畔;他们流连于乔孔达的迷人微笑前;他们惊叹于不动产的黄金时代和左拉的《妇女乐园》[1];他们沉思于博雅浩瀚的密特朗国家图书馆。由“走近”到“走进”法国文化期间,他们面对法国饮食文化和法国奢侈品行业时的评价不再是“真好吃”和“真有钱”,而是通过沿着法兰西文明历史的脉络,人们切实感受着法国文化那份沉甸甸的厚重。他们在奥维尔教堂里看见音乐;他们在埃菲尔铁塔前听见舞蹈;他们在奥赛博物馆里触摸着历史和艺术的气息……这些被深度感知的法国文化是教师们和深耕于各个领域的学者们的宝贵的文化收获,也是传授、启迪、照亮学生的精神世界的明灯。
譬如,一直以来法国人有着种植红玫瑰的习惯,其娇艳、芳香浓郁的特性使大众将其与法式浪漫联系起来,似乎红玫瑰成为了法式浪漫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存在。如果走进法国葡萄酒产区去感受那里的葡萄酒文化,我们会有另一种有趣的发现。历史上法国的葡萄酒产区广泛地种植红玫瑰并非源自对浪漫的追求,而是这种植物的特性相较于葡萄而言,对病菌更敏感,反应更快。在同时种植红玫瑰和葡萄的情况下,当红玫瑰的外表有感染病菌的表现时,种植者可以及时发现并且迅速地对葡萄采取措施进行治疗,作为葡萄植物生长的晴雨表,红玫瑰为法国葡萄种植和葡萄酒的酿造做出过很大的贡献。现如今的法国,不管是葡萄的种植还是对病虫害的防治技术都有了极大的提高,对葡萄生长的监控也不需要通过种植红玫瑰来实现了,但是,在法国,尤其是很多葡萄酒产区及其附近的区域,红玫瑰的种植依然作为一种久远的文化传承了下来,很多家庭的门前、花园里、房前屋后、客厅里,阳台上、卧室里人们依然可以见到红玫瑰的身影。尽管今日法国红玫瑰失去了历史上实用主义的存在的意义,它却俨然变成了法国人装饰居家环境和渲染气氛的方式,也彰显了法国人对于美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红玫瑰融入了法式生活,成为了法国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在法国文化研究期间,教师通过将历史作为主线来探究法国文化,可以突破片面理解法国文化的困境,从而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同教学形式的融合为学生理解和研究法国文化提供一个更加全方位的视觉。
二、从“走近”到“走进”——中国文化影响下的法国文化
作为一个很早就与中国有过友好往来的西欧大国,法国的社会和文化的从诸多方面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在法国政府和中国政府的鼎力支持和合作下举办的中法文化年的文化交流活动,把中国的经典饮食带到了法国,中国的烹饪大师向巴黎展示了中式的珍馐佳肴的魅力。中法厨艺比赛将饮食文化的精髓挖掘出来,通过比较和学习、吸收,不断丰富和完善着法国饮食。
中法两国民间的文化和经贸往来也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滋养着法国文化。在现今的法国医疗体系中,越来越多的人热衷和认可中国的中医药,在疾病救治期间也喜欢使用中国的治疗方案,法国人对中国古老的绿色天然的疗法给予了高度关注,中国中医方面的针灸、拔罐、推拿现已成为越来越多的法国人在养生和治疗时的佳选方案。同时,法国对于中医的承认和尊崇已经体现在法国社会的各个层面,甚至已经将我们的中医纳入了巴黎四大的教学研究项目。中国和法国一直有茶叶贸易的往来,我们的茶叶从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福建泉州一路漂洋过海被运送到法国,随之带去的还有中国的茶文化,在法语里“茶”(thé)的发音[te]和福建泉州的当地方言“茶”的发音极其相似……因此,法国人在饮茶期间也会热衷于探究茶的养生功效,不断讨论茶文化的内涵知识,巴黎的“饮茶俱乐部”吸引着不同年龄的法国人聚集到一起品茶,喝茶慢慢地成为了法国人,尤其是法国贵族阶层的生活的一部分。
在艺术和文化领域里,中法互派的留学生和国家公派赴法国的教师也将我们的文化通过教育这一通道带到了法国,在中法教育和文化的交流活动中,中国的字画和书法吸引了大批的法国年轻人来模仿和钻研;许多法国大学里的欢庆的活动中我们都可以经常看到中国的葫芦丝的伴奏。这些中国艺术文化的汇集,极大丰富和发展了法国艺术形式的传播,从而为法国艺术家带来东方灵感,为他们的艺术创作提供了新鲜的素材。纵观法国艺术的发展史,我们很容易发掘出法国艺术演变和进步里面的中国文化和艺术的贡献。历史上来华的法国传教士和上个世纪中叶移民到法国的华人华侨曾将中国的文化带到法国的知识界和上流社会,这使得中国的商品和艺术有机会走进法国人的视野,中国的书画、玉器、丝绸、刺绣以其精致和雅致的特点吸引了无数法国人的关注,众多拥趸者的喜爱和追捧使得这些艺术影响着法国人的审美,以至于在300多年前的法国,人们视那些豪华的宫殿和楼宇中是否有中国瓷器的装饰为品鉴其是否完整和完美的重要标志。位于巴黎西南的Grand Trianon这一经典的建筑,不管是从建筑的设计和装潢上还是其花园的布局和修剪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中国古典建筑和园林风格的再现,这足以看出路易十四对于中国建筑和园林中的美学价值的认可和推崇。
三、关于法国文化不断深入的教学方法的研究
在进行法国文化研究过程中,教师需要在教学期间充分重视以上两点,包括以历史为主线的发展和演变中的法国文化以及受中国文化影响下的法国文化,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切实将“走近”到“走进”法国文化的教学实践真正落地。
(一)兴趣引导教学法
兴趣引导教学法在法国文化的教学中可以经常采用,分析其原因可以发现,由于法国文化涉及的面广,在教学内容方面所涉及的有趣知识点和文化内容众多,且很多的教学内容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规划、精神追求、职业设想紧密相关,所以在法国文化的研究和实践教学期间采用兴趣引导教学法的方式很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愿意参与到法国文化的学习、研究和实践中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尽量补足相关的语料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学生通过了解相关的法国文化可以逐渐培养出来独立检索和独立归纳与思考的学习习惯,从而为专业化的学习打好基础。例如在讲授法国时尚品牌的内容时,教师只需提前布置好课堂的内容设置教学小组,进而安排好每个小组的任务,包括余下相关资料的检索,某个时尚品牌在法国的发展史,哪些文化名人曾经代言过这个品牌,这个品牌在法国和世界范围内有哪些影响,其商业价值和文化意义如何体现,从这个品牌的发展来总结对我们的类似产业的发展有什么样的启示等内容,在兴趣的吸引下学生们会充满热忱地去搜寻和思考,在这样基础上进行的法国文化知识的教学实践可以促使法国文化课堂充满趣味性,教师很轻松地将课堂交给学生,这样的文化内容是个强烈的兴趣点,吸引着学生由表面的文化去研究其内在的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兴趣引导教学法,鼓励学生在语言和文化的学习过程中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了解语言和文化的深层文化内涵,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语言和文化的理解能力,那么,我们的由“走近”到“走进”法国文化的教学的难度就会大大地降低了,这源于兴趣是强大的动力和吸引力。[2]
(二)专题式教学法
专题式教学法可以高效地将学生、语言、情景、内容和教学连接起来,使得法国文化知识目标相对集中,学生在学习期间可以对某一领域内的专业词汇、固定句式、日常交流用语、法国文化现象的认知以及文化现象背后的内涵有清晰的把握,为全面地理解和运用法国文化知识打下坚实基础。在法国文化的教学实践期间,专题式教学法的运用能够构建一个完整的法语基础知识和法国文化知识的链条。在确定所要讲授的法国文化内容的主题之后,根据具体的教学需要教师可以选择文本,进而设计与主题相关的话题,在这一过程中,从基础知识里面的法语单词、词组到具体的句式都可以巧妙得镶嵌进去,这些基础知识的铺垫是我们进行后续的法国文化研究的支撑。从法语词汇到法国文化的串联可以对知识进行纵向的梳理和归纳,它像一条金线把相关的内容融合到了一起,带领着学生们从“走近”到“走进”法国文化。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可以根据文化的内容继续设计问题链,启迪学生在文化的层面上进行更深度的更遥远的思考,大量的发散型问题的思考不仅加深和巩固了法国文化的认知,更能为学生对文化的学习寻求到更多的研究方向。在此模式下,学生不仅可以参与其中,还可以深度感知法国文化,从而使其更全面、更深入地学习和研究法国文化。
(三)研讨式教学法
研讨式教学法在“走近”到“走进”法国文化的教学实践中不仅利于教学效果的加强,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尊重和包容与自己观点不同的人的研究态度,通过研讨教学的方式学生可以吸收不同的观点,从而不断丰富自身对法国文化的理解。研讨式教学法可以加强法国文化课堂教学的效果,促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形式更加丰富,这样,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探讨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聊天,而是对法国文化进行意见的交流,通过探讨可以深度挖掘法国文化的内涵,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原因,不同地区的人们对于法国文化现象的理解存在差异,这其中必然会出现不同的观点和主张,甚至是激烈的争论。譬如,对于一些经济和教育高度发达的地区而言,人们对有些文化现象早已司空见惯,可是对于有些地区的人们来说却难以理解。法语教学中的研讨式教学法开展的现实基础是:学生与学生之间有着不同的学习背景、不同的阅读范畴、不同的思考问题的模式、不同的人文环境的影响等,在对法国文化的研究和讨论中,他们各抒己见,互相取长补短,发掘对方思考问题的切入点,提升自身看问题的高度。这种集智的学习方式远比传统型的学习方法更能扩宽学生理解法国文化的宽度。在研讨中法国文化现象中的“现象”只是一个引子,重点在于这种“现象”对于人们思想上和心灵深处的启迪。实际上,我们研讨的侧重点在于“现象”所反映出的问题和“现象”所象征的意义,师生们研讨的终极目标是:通过这一现象来引起公众对相关文化问题的关注,启发人们去思索:这个文化现象本身想要说明什么问题?法国面临着什么样的社会现状?对于那些法国社会和文化发展中的不利因素人们该怎样去改变?随着研讨的不断加深可以让学生探索到法国文化所蕴含的内容,促使学生去探寻和牢记法国文化的本质,因为在很多的领域里法国文化的本质很难被人发现却很容易被人遗忘。
研讨式教学的另一个积极的意义在于:对于一部分要进行研究生阶段学习的学生而言,研讨式有助于培养他们对于法国文化的研究形成一整套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孜孜不倦地探索的科研态度,从观点的收集到内容的筛选,到最终的精华内容的提炼,相当于是一次次的科研热身,为学生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培养好法国文化研究领域所需要的专业素质。
综上所述,在由“走近”到“走进”法国文化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在讲授当代法国文化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模式,不断引入以历史为主线的法国文化,以及在中国文化影响下的法国文化内容,因为法国文化并不是凭空出现的,也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它是经由不断变化而逐步完善的。在法国文化教学期间,教师应注重与学科特点相适合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配合和统一。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我们的不断探索,在法国文化的研究和教学领域定会有更新的更大的收获!
参考文献:
[1][法]皮埃尔·米盖尔(著).桂裕芳郭华榕(译).法国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10.
[2]毕继万.跨文化交际与第二语言教学[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36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