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柯尔文手势对小学低年段学生音准能力提 升的实践研究 ——以广州市黄埔区东区小学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2-01-11 16:49:4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柯尔文手势是柯达伊音乐教学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柯尔文手势对提高小学低年段学生 的音准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柯尔文手 势是将抽象的听觉艺术通过肢体语言变 成直观的手势动作,教师用直观的手势 表示出各音的相对高度,引导学生观察 手势并掌握音准。本文结合本人在广州 市黄埔区东区小学多年的教学经验,特 别是在小学低年段学生音准教学中,借 鉴了柯达伊教学法中的柯尔文手势,取 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总结教学实践中 的经验进行阐述,希望给同行音乐教育 工作者提供借鉴,从而引导柯尔文手势 在小学低年段学生音准能力教学在中广 泛应用。

关键词:  柯尔文手势 ; 小学低年段 ; 音准 ; 教学实践

        歌唱是一种最直接、最能深入学生 内心的一种音乐表现形式。在《音乐课 程标准》中,关于低年级的学生在歌唱方 面的要求是这样说的:孩子们能够用好 听的歌声、非常准确的音高和节奏, 有感 情地一人独唱或者参与大家一起齐唱。 低年级的学生从大体上来看,对音乐的 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几乎所有的学生都 热爱歌唱,但由于低年级的学生缺乏系 统的歌唱训练, 没有完备的的音乐知识, 大部分同学歌唱前及歌唱进行中完全依 赖老师的帮助,在音调上随波逐流,音 准偏离,内心缺乏音高感的支撑,因此 歌唱中的音准问题是这一阶段最为突出 的问题。在小学低年段的音乐课堂教学 中使用科尔文手势,能直观形象的帮助 学生掌握音乐中音准,使学生多感官地 感受和感知音乐的音准这一基本要素,并可以直接促进在进行歌曲学唱的教学 中,提高学生演唱歌曲时的音准水平 , 以 实现新课标对音准教学的最基本要求。

一、柯尔文手势特点与音准的概念

(一)柯尔文手势特点

         19 世纪,优翰 . 柯尔文(John Curwen 1816-1880)首创了柯尔文手势, 它借助 七种不同的手势,在身体前方不同的高 低位置,来分别代表这七个不同的唱名 的,它是在空间中把所唱音的高低音准 关系体现出来。科尔文手势是从音符出 发, 它将七个音级之间抽象的音高关系、 音程之间的空间感以及音级的倾向性等 直观地体现出来。教师和学生利用科尔 文手势可进行音高、音准的调整, 也是师 生之间互相交流的一个身体语言形式。

(二)音准的概念

        在歌唱教学中,把音唱准是一项基 本技能和要求, 要想塑造完美音乐形象, 前提是演唱歌曲时要演唱出正确的音准 音高。所谓正确的音准音高指的是演唱 和演奏中所发出的音高,能与一定律制 的高音相符, 在整个表演的过程, 演唱歌 曲者要通过自我调节来控制音高音准, 确保所演唱或者演奏的音高与音乐作品 的音高相符合。

二、小学低年段学生音准现状分析

(一) 小学低年段学生音准情况调 查

        本文运用调查问卷的方法,采用发 布收集电子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广州市 黄埔区在职音乐教师进行调查, 最后,按 照调查所得数据,利用了统计分析法进 行分析, 共收集到 132 份有效问卷。通过 调查笔者发现:63%学生喜欢上音乐课;80% 的老师在歌唱教学中,他们遇到最为突出的就是演唱中的音准问题;60%的教师在教学中都会碰到要解决音准问题,他们会带着学生反复用柯尔文手势来进行练习;36% 的教师在教学中碰到了要解决的音准问题,他们会用钢琴带唱的方式带着学生反复练习;56% 的老师在使用柯尔文手势教学的过程中,认为这有助于提高学生把握音准。以上数据说明,学生喜欢唱歌,但是歌唱中的音准问题较为突出,教师解决的方法不一,60% 会使用柯尔文手势练习,36% 会使用钢琴练习。
 
三、小学低年段学生音准存在的问题

(一)音准意识缺乏

       目前小学低年段的学生对音准没有概念,音准的认知力十分有限。歌唱部分的音准问题,这是当前小学低年段学生音乐课最突出的难点。当学生学一首新的歌曲时,通过多听多跟唱,模仿旋律来学会歌唱的,音的高低走向完全是没有概念,凭记忆凭感觉唱歌。例如在《牧童遥》,第一乐句的旋律走向是向上的, 5555 6- 第二乐句的旋律走向是向下走的 5555 3- 。学生很容易在第二乐句唱不准, 始终保持着第一乐句 5、6 的感觉 。这时柯尔文手势在这个时候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通过唱音符,做手势,提示学生的音高走向,第二乐句的 5 3 音准就能轻松唱准完成。

(二)缺乏正确把握声音概念
   
       小学低年段学生对演唱歌曲声音基本没有概念,没有认知也不清楚,简单地说就是声音的好坏他们不会分辨,对演唱歌曲的声音理解没有科学规范的认识,所以小学低年段学生认为大声唱就 是好的,于是在唱歌时憋足了力气唱, 也可以称之为吼,最终导致音准出现偏 差。在广州市黄埔区东区小学低年段学 生中,部分同学就会出现喊唱,还有部 分同学是担心唱错音、音不准被教师批 评、让同学嘲笑, 就不愿表现自己, 所以 普遍现象是学生没有正确声音的概念。 例如在演唱《我今天上学咯》,第一句 歌词,咯里咯里咯,同学们张嘴就喊, 比赛大声,结果可想而知,只有喊声, 没有音高。

\

(三)音准与节奏出现偏差

         通过调查发现该学校低年段学生大 部分同学的音准偏离,音高与节奏不理 想。在小学歌唱教学中,音准是歌唱最 重要的因素之一,歌唱对于音准的要求 是十分严格的,对于小学低年段的学生 来说,更是一件困难的事情,音高唱不 准包括很多种因素,比如先天的跑调唱 歌走音,五音不全,都属于出唱不准的 行列。例如《瑤家儿童爱唱歌》,这首 歌是由 1、3、5 三个音构成的一首短小 四句乐曲,但这是一首 D 调的曲子,教 师要在 D 调上面进行 1、3、5 音高的练 习,而不是 C 调了。无论在任何调上, 音级之间的音高感是一样的。在小学低 年段的歌唱课上,当同学们打开书本看 到所要学的歌曲谱子,教师首先确定歌 曲是什么调的乐曲,然后根据调来七声 音阶演唱,而在演唱中不能准确唱出音 程关系的学生,他们就属于音准偏差, 唱不准的行列。

(四)音乐教学中师生互动缺乏

         正确的发声方法,丰富的情感和感 受、深厚的文化底蕴,以上三者之间要 结合才能完美的演唱出歌曲。通过调查 发现 , 广州市黄埔区小学的音乐教师与 学生在音乐课相对缺乏互动,教师讲述 得比较多,最重要是不太了解学生的想 法,那歌唱教学的目标就很难实现, 教学 效果有待提高。如果按照传统课堂的模 式,导致整个教学课堂枯燥乏味, 歌唱教 学目的就无法达到。例如在学习《牧童 谣》这首歌曲,学生往往会混淆第一句 和第二句, sol la 和 sol mi 区分不清晰, 这是教师通过故事情景引导, sol la 想象牧童往山顶上歌唱, sol mi 想象牧童往山 脚下歌唱,再加上手部的律动,学生一 下就把这两个乐句分辨清楚了。

四、柯尔文手势在小学低年段学生 音准教学中的应用

(一)柯尔文手势有效提高小学低 年段学生的音准意识

        运用柯尔文手势可以有效提高小学 低年段学生的音准意识。我们在音乐课 堂上,教师可以通过使用钢琴弹奏歌曲 旋律, 使可以学生很快的找到音高位置, 但是脱离钢琴后音高音准是不够稳定。 我们在学生的概念里,要不断的灌输国 际标准音 la, 每次课前都可以有意识的在 没有钢琴的前提下能唱出标准音 la 的音 高。每节课都重复的找标准音, 经常长时 间段的练习,学生自然能张口就能唱出 标准音。同时, 我们通过标准音, 运用柯 尔文手势进行其他音准的教学练习,让 学生把每个音高与手的动作结合起来, 手势的运用完成了一个从抽象的音乐思 维过渡到具体的动作思维的过程。例如 在《牧童谣》中,歌曲中的 la 音,会有 学生唱得偏低,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出 示 la 的手势,在手势的基础上,手的高 度再往上高一点点,学生在老师手的高度指引下, 偏低的音就会唱准。在学生音 准有一点点偏差时,利用柯尔文手势的 高度进行调整会有很好的效果,这样学 生易懂、易掌握,既调整了音准,又训 练了听觉,从而提高了他们音准意识。 在课堂中 我会多让孩子们参与歌唱。例 如《 国旗国旗真美丽 》、《咏鹅》、 《梅花鹿 》、《落雨大》、《小毛驴》 等等,这些歌曲适合小朋友独唱。适合 齐唱的歌曲,例如《小列兵 》、《青蛙 合唱 》、《十个小印第安人 》、《拍手 摇 》等等歌曲,有好多。

(二)柯尔文手势有助于增强学生 的自信心

       柯尔文手势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 心。在教学课程中例如在学习《多年以 前》这首歌曲的时候,运用柯尔文手势 教学就可以弥补这方面的缺陷。在练习 过程中,学生熟悉手势所对应的音高, 就可以做到轻松驾驭音准教学。例如歌 曲的前半段是齐唱,后半段是合唱,教 师就可以利用左右手结合,左手代表一 个声部,右手代表一个声部,做慢速练 习,甚至可以做单音的和声练习,让学 生感受两个声部的和声,在这个熟练的 基础上再进行两个声部的旋律和声配合 演唱,这样就可以顺利解决两个声部的音准问题。学生可以按照教师给出的手 势歌唱,让学生在心里形成一个隐形的 钢琴音高位置,如此一来,小学低年段 的学生就能积极参与进来,也充分加强 学生演唱歌曲的自信心,大胆在课堂上 表现自己。例如在《春天来了》这首歌, 第一声部的旋律朗朗上口,非常好唱,  但第二声部旋律不太好掌握,这时就要 充分利用科尔文手势进行两个声部的旋 律和声学习。

(三) 柯尔文手势在音乐课堂中的 运用

       小学低年级的基础性教学内容是音 准,教师利用不同的手势,表示不同音 的高低, 科尔文手势的具体动作如下, 根 据动作开展音准教学:  Do 为双手握拳放 于腰部位置,给人固定、扎实的感觉,  象征着主音的稳定性;  Re 为双手掌心向 下呈斜上 45 度,  放在小腹前,  像一个楼 梯,  位于 Do 和 Mi 中间;  Mi 为双手指尖 相对, 掌心向下, 位于肋骨处, 给人以平 稳的感觉;  Fa 为掌心向外,  拇指向下,  其他四指握拳,  放置于横膈膜处;  Sol 为 手心向内,  五指相对,  拇指向食指贴合, 位于胸前;  La 为掌心向下,五指放松自然下垂, 放于颈前;Ti 为双手食指伸直向 内侧 45 度倾斜,  其余四指紧握,  与鼻、 眼平行。
在小学低年级的音乐课上,科尔文 手势要成为每节音乐课的基础训练内 容,每一节课学生都有机会接触到科尔 文手势,例如做手势唱音阶,或者是教 师做、做科尔文手势,学生唱出准确的 音高,老师只要合理的运用“柯尔文手 势”,让音符教学更具有趣味性,学生 的音准一定会有提升。

(四)柯尔文手势促进师生间的有 效互动

       真正的音乐课,  应该是生歌变熟歌, 熟歌学技能的课堂,让音乐课成为学生 喜爱的课程,授人鱼不如授人渔。在音 乐课堂中,教师应结合柯尔文手势,引  导小学低年段学生积极参与创造音乐。  在创编可从最简单的三个音开始,就可 以开始创作,  mi sol la, 让学生体验创作 的快乐。等学生能力强了以后,逐步增 加音符, do,re.mi.sol.la。结合节奏进行创 编。柯尔文手势重在学生的自我体验,  这种自我体验的学习,可以组队游戏学 习,可以自己创造自己写曲。柯尔文手势在课堂中不仅可以增加师生间的有效 互动,更能促进学生性格的积极形成。

结语

     用好的方法在学校教音乐,对学生 而言是一种舒服自由的享受。柯尔文手 势是音乐教学传统教学法中一种创新的 手段,调音准问题是歌唱教学的难点, 通过音高训练,改善音准,并运用柯尔 文手势,感知音高变化,用肢体语言表 达音乐语言,锻炼了学生的反应能力,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直观、趣味的手势 帮助下,从音乐的领域出发,积极、主 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提高音准能 力,从而达到准确歌唱的目的,同时使 音乐课堂生机盎然。帮助学生尤其是低 年段的学生建立良好的音准能力,是一 项长期、持久的工作,我们一线教师任 重道远。 

参考文献:

[1] 洛伊斯·乔克西 . 赵亮 , 译 . 柯达伊教学法,第 3 版 [M]. 北京 : 中央音乐 学院出版社 ,200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 义 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2011 年版 )[S]. 北 京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3] 谢 彦 佳 . 学 生 学 习 主 动 性 在 音 乐 教 学 中 的 作 用 [J]. 当 代 音 乐 ,2017(24):120-121.
[4] 胡洪云 . 教学中如何解决歌唱的 音准问题 [J]. 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 报 ,2000(02):85-86.
[5] 赵璇 . 动手学音乐  看图识音 准——巧用科尔文手势和图形谱提 高低年级小学生音准能力 [J]. 戏剧之 家 ,2020(18):8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35182.html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