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 > 正文

“斯芬克斯之谜”与西方悲剧人物的伦理悖论(附全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8-07-24 23:49:2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从古希腊悲剧到现代悲剧, 各种作品中由于戏剧人物身份困惑而陷入伦理悖论的情节反复出现。根据文学伦理学批评, 西方悲剧人物的伦理悖论是伦理选择的结果;伦理悖论的解决取决于“伦理结”是如何解开的, 在戏剧人物伦理选择的过程中, 伴随着伦理矛盾或化解、转移或终结, 伦理悖论最终都得到了解决。文章认为, 西方戏剧作品中的悖论问题不单单是因为身份混乱而引发, 实际上, 构成戏剧的其他诸多要素都可能引发悖论问题, 比如戏剧的情感悖论、行动悖论、时空悖论和语言悖论等等, 都是西方悲剧悖论研究的范畴。因此, 悖论问题研究可以为西方悲剧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
文学伦理学批评; 西方悲剧; 伦理悖论; 伦理结; 伦理选择;

作者简介:张连桥,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主要从事文学伦理学批评与欧美文学研究。

基金: 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爱德华·阿尔比戏剧诗学研究” (15NDJC072YB) ;

“The Riddle of Sphinx” and Ethical Paradox of the Characters in Western Tragedies
Zhang Lianqiao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in 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

Abstract:
From ancient Greek tragedies to modern tragedies, there is a recurrence of the plot that characters slide into ethical paradox due to identity confusion. According to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ethical paradox is the result of ethical choice and the solution of ethical paradox depends on the solution of ethical knots in western tragedies. In the process of characters' choice, ethical paradox is solved eventually. The article holds that the problem of paradox is not just an outcome of identity confusion of characters in western tragedies. In fact, the paradox of the emotion, action, space-time, language and many elements of a drama could lead to paradox. The study on paradox problems of western tragedies can provide new perspectives for the research on western tragedies.

Keyword: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western tragedies; ethical paradox; ethical knots; ethical choice;

在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 (Oedipus the King) 中, 有这样一个对戏剧的“发现”和“突转”产生重要作用的“角色”, 她的存在改变并推动了戏剧的叙事进程, 她便是因俄狄浦斯猜中谜语而跳崖自杀的“斯芬克斯” (Sphinx) 。虽然在《俄狄浦斯王》剧情中, 斯芬克斯并未正式出场, 只是在忒拜城发生重大疫情时, 被祭司提起。祭司代表广大忒拜人在皇宫殿前请求俄狄浦斯尽快采取措施解决当前危机。祭司指出, 俄狄浦斯既然曾经因神相助而破解了斯芬克斯的谜语, 拯救了忒拜人的性命, 被奉为忒拜人的英雄, 那么如今面对城邦遭受灾难, 身为忒拜国王的俄狄浦斯可以再次拯救城邦以保全智慧美名。戏剧的故事讲述 (storytelling) 正式拉开帷幕, 由于《俄狄浦斯王》剧情紧凑, 环环相扣, 关于斯芬克斯之谜的情节在俄狄浦斯“杀父娶母”的剧情面前显得逊色。实际上, 斯芬克斯之谜的故事才是整个剧情的关键, 如果没有斯芬克斯的存在, 后面所有的故事都无从谈起。关于斯芬克斯之谜, 中外学者早有定论,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如下三类:其一, 谜语是悲剧的构成形式, 威尔南认为, “《俄狄浦斯王》不仅在题材上围绕着一个谜语展开, 而且, 从它的序幕、展开、结局来看, 它本身就是以谜语的形式构成的。” (1) 其二, 谜语是母系乱伦的陷阱, 荣格认为, “俄狄浦斯破解了那么简单幼稚的谜语, 就以为自己已经战胜了母亲神派来的斯芬克斯, 殊不知他已然成了母系乱伦的牺牲品” (155) 。其三, 谜语是关于人兽区别的象征, 聂珍钊教授认为, “斯芬克斯关于人的谜语实际上是一个怎样将人和兽区别开来的问题” (37) 。

\

以上三种重要观点对于理解《俄狄浦斯王》有着重要的帮助, 然而我们不禁要追问, 斯芬克斯到底是人还是兽?斯芬克斯到底想做人还是想做兽?而斯芬克斯给忒拜人设谜的目的是为了吃人, 为何谜底解开后却又要主动寻死?归根到底, 造成斯芬克斯跳崖自杀的悲剧主要因为斯芬克斯身份的混乱并由此引发伦理冲突;而促使斯芬克斯通过自杀身亡的方式完成自己伦理选择, 主要动因来自于斯芬克斯伦理意识的形成。论文通过分析“斯芬克斯之谜”与“斯芬克斯之死”, 进而透视西方悲剧人物的身份困惑 (identity confusion) 与伦理悖论 (ethical paradox) , 有助于对西方悲剧作品的再认识。在此基础上, 总结和梳理“伦理悖论”对于西方悲剧伦理价值的研究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在西方悲剧史上, 《俄狄浦斯王》就是一部因为身份困惑而引发伦理悖论的悲剧, 剧中所讲述的“杀父娶母”这一重大伦理事件主要还是因为悲剧人物身份困惑而引发的伦理危机。有趣的是, 引出俄狄浦斯王伦理悲剧的“发现”与“突转”紧紧地与“斯芬克斯之谜”的出现和“斯芬克斯之死”联系在一起。“斯芬克斯之谜”同样也是因为身份困惑而引发伦理悖论的重要情节。因此, 要分析“斯芬克斯之谜”背后的渊源, 还得从斯芬克斯的伦理身份说起。“斯芬克斯”到底是人还是兽?要弄清楚斯芬克斯是人是兽的问题, 首先要弄清楚斯芬克斯的身世。

赫西俄德在《神谱》中记载, 斯芬克斯的生母名叫厄客德娜 (Echidna) , 是一个半是自然神女、半是蟒蛇的怪物, 凶残无比, 以生肉为食, 长生不老。厄客德娜先是与提丰生下四个怪物:牧犬俄耳托斯、五十个脑袋的看门狗刻耳柏罗斯、水蛇许德拉和拥有狮羊蛇三头怪物客迈拉;后又与牧犬俄耳托斯相恋生下了两个怪物:斯芬克斯和一头狮子。 (2) 可见, 斯芬克斯是厄客德娜与其“儿子”俄耳托斯乱伦的结果。同时, 斯威布在《古希腊神话与传说》中记载, 忒拜前国王拉伊俄斯年轻时, 因国家遭遇变故而投奔国王佩洛普斯, 授命做佩罗普斯儿子克律西波斯的家庭教师。拉伊俄斯却因贪恋爱少年克律西波斯的美色, 诱拐致其死亡, 此事不仅得罪了拉伊俄斯的恩主佩罗普斯, 也得罪了婚姻主神赫拉。因此, 拉伊俄斯遭受到了神的诅咒:拉伊俄斯将死于自己儿子之手。斯芬克斯出现在忒拜城设谜害人, 正是赫拉派去惩罚忒拜人的。 (3)

斯芬克斯出现在忒拜城郊设谜吃人, 这一举动引发忒拜人的恐慌, 不少忒拜人因回答不了斯芬克斯的谜语而被吃掉, 其中忒拜国王克瑞翁之子也未能幸免。因此, 克瑞翁为报杀子之仇, 发布告示, 凡能杀掉斯芬克斯为民除害者, 他愿意让出国王位置, 并以前国王遗孀、克瑞翁的姐姐相许。俄狄浦斯闻讯赶来, 希望能“一箭双雕”。俄狄浦斯挑战斯芬克斯并非一帆风顺。俄狄浦斯几次正面交锋都被斯芬克斯打败, 河神提醒俄狄浦斯只能智取不可强攻。斯芬克斯企图用最难的谜语为难俄狄浦斯, 没想到被俄狄浦斯破解, 斯芬克斯愤而跳崖自杀。

实际上, 斯芬克斯设谜害人虽是在履行神的任务, 体现神的意志, 但斯芬克斯却并未思考它自己是人还是兽的问题。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看来, 人的身份一方面是与身俱来的, 另一方面是后天获取的。“自然选择是从形式上解决人的身份问题, 即从形式上把人同兽区别开来, 从而获取人的身份。伦理选择是从伦理上解决人的身份问题, 不仅要从本质上把人同兽区别开来, 而且还需要从责任、义务和道德等价值方面对人的身份进行确认” (聂珍钊263) 。从形式上来看, 斯芬克斯人面狮身的外形主要源自于遗传。因此, 设谜害人的行为虽然和人类无异, 但本质上来讲, 斯芬克斯仍然是兽。尽管斯芬克斯拥有美少女的头像, 也曾学到了一些人类的“谜语”, 但它被赫拉派往忒拜设谜害人, 它依旧是一头“怪物”。斯芬克斯如果拥有人的身份, 那么“它”就应该同时拥有人的责任和义务, 具备正确的价值判断。

为什么斯芬克斯面对俄狄浦斯的挑战, 会使出它所掌握的最难的谜语来为难俄狄浦斯?斯芬克斯到底是想做人还是做兽呢?这实际上涉及到斯芬克斯伦理意识的问题。作为一个拥有人头的“怪物”, 斯芬克斯并非完全是动物, 但因自然选择并未完全使斯芬克斯拥有人的全部外形。“人虽然通过自然选择获得了人的形式, 但是没有获得人的本质, 还不能真正把人同兽区别开来。直到人的伦理意识产生之后, 人才真正把自己同兽区别开来……由于伦理意识的产生, 人类便开始渴望从伦理混乱中解脱出来而走向伦理秩序, 懂得伦理秩序对于人类生存和繁衍的重要性, 并能够遵守最基本的伦理规则, 如禁忌、责任、义务等” (聂珍钊13—14) 。因此, 拥有人头的斯芬克斯实际上已经拥有了人的伦理意识, 只是其伦理意识还处于初始阶段, 伦理意识相对单薄, 对自己吃人的行为并未有足够的认识。同时, 斯芬克斯虽有人头, 但其狮身、蛇尾、鸟翅的兽类身体使其对自己的伦理身份感到困惑。

既然斯芬克斯想成为人, 并积极思考什么是人的“命题”, 为什么有关人的谜底被揭穿后斯芬克斯愤而跳崖自杀?某种意义上这是斯芬克斯选择成为一个伦理存在的“人”最后完成的伦理选择。对于斯芬克斯而言, 身份的混乱使其陷入伦理困境之中:如果成为兽, 它完全可以继续“吃人”, 甚至无需设谜为难人类;然而斯芬克斯所具有的“人头”和伦理意识驱使它做出思考并为自己曾经吃人而羞愧, 既然要成为人, 而人是不能吃人的, 要成为人首先要停止吃人的行为。斯芬克斯选择跳崖自杀正是为了证明自己可以成为一个伦理存在的人, 因为动物是不会因为吃人而内疚、更不会因此而主动跳崖“自杀”。

这就是斯芬克斯因为身份困惑而引发的伦理悖论:求生与求死。一方面, 作为“人兽狮身”的斯芬克斯, 吃人的行为说明她与动物无异, 不能分辨善恶, 但她设下的谜语又说明她在思考何为“人”;当她知道关于何为“人”的答案之后, 她毅然跳下悬崖自杀身亡。斯芬克斯跳崖的这一举动恰恰证明了她最终做出了人的行为, 即通过死亡证明了自己是一个有理性的人, 用死亡的方式完成了她的伦理选择。从斯芬克斯设谜吃人的动机来看, 斯芬克斯谜语和谜底, 都是神谕所决定的结果, 换句话说, 神谕预设了全部的结局。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认为, “因果报应”原则是古希腊神谕的核心内容, “他的著作中所描述的‘神谕’, 绝大多数都是在以不同的形式、从不同的角度展示着这项基本原则的严肃性和这条基本规律的不可抗拒性” (转引自郭海良108) 。因为拉伊俄斯个人的行为致使他人失去儿子, 根据古希腊神话故事中“因果报应”的教诲原则, 拉伊俄斯将死于自己儿子之手;为了加重对拉伊俄斯的惩罚, 拉伊俄斯的儿子将娶其母亲为妻犯下乱伦大罪。因此, 斯芬克斯的设谜害人就是为了引出俄狄浦斯的出现, 俄狄浦斯充满悖论的悲情人生这正是荣格所说的“母系乱伦的牺牲品”。

综上所述, 根据文学伦理学批评, 伦理悖论是指在文学作品中由于特定的伦理环境和特殊的人物关系在一定的语境中生成的“伦理结”;随着剧情的发展, “伦理结”最终以某种方式得以解开, 悖论也随之变化、转移或终止。在文学作品中, 伦理悖论的生成主要与当时的伦理语境有着密切的关联, 作品中人物伦理身份的变化在特定环境中也会对伦理悖论的产生发挥重要作用。同时, 伦理悖论的生成是作品中人物伦理选择的结果, 没有伦理选择, 就没有伦理悖论。“伦理两难由两个道德命题构成, 如果选择者对它们各自单独地做出道德判断, 每一个选择都是正确的, 并且每一种选择都符合普遍道德原则。但是, 一旦选择者在二者之间做出一项选择, 就会导致另一项违背伦理, 即违背普遍道德原则” (聂珍钊262) 。“斯芬克斯之谜”的悖论意义就在于斯芬克斯因为自己特殊的身世和特殊的使命, 开始积极思考何为“人”的问题。而随着其伦理意识的逐渐形成, 在知道何为“人”后又毅然地选择自杀身亡。在西方悲剧发展史上, 不同的悲剧作品因为不同的伦理语境和不同的伦理身份, 最终形成不同的伦理悖论和不同的伦理选择。正是由于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所面临的伦理矛盾的不同, 其伦理选择的过程与结果也各有差异, 才能让我们从不同的文学作品中获得不同的道德启示。


纵观西方悲剧发展史, 因为人物的身份困惑而导致伦理悖论的作品数不胜数, 因这一相似性的故事讲述使得我们借助文学伦理学批评来阐释这一有趣的话题。各个时期的悲剧作品中构成悲剧人物身份困惑与伦理悖论的原因是不同的, 由于伦理语境与维系方式的不同, 不同时期的戏剧经典有着不同的伦理表达。在古希腊时期, 在神话故事和神话思维影响下, 剧作家侧重书写血缘伦理禁忌的问题, 悲剧冲突主要围绕着“血缘伦理维系”而展开;到了中世纪, 在神学思想的影响下, 悲剧更多地弘扬受难、赎罪等神学命题, 悲剧冲突主要围绕着“信仰维系方式”而展开;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 在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思想的影响下, 剧作家注重对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个人欲望和个人自由等方面的书写, 悲剧冲突主要围绕着“理性维系方式”而展开;到了20世纪, 受非理性思想的影响, 20世纪悲剧发展呈多元化、多形态的趋势, 人的生存、人的成长、人的感情受到现代契约社会的压制, 悲剧冲突主要围绕着“普世价值维系方式”而展开。“‘四种维系方式’的演进和更迭, 给我们认识西方文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 我们可以更清醒地知道在不同维系方式时代的作家们为什么那样写作, 以及为什么有些作家或作品在所出现的时代会产生那么大的影响而在以后的发展中衰落的文化原因” (刘建军93) 。尽管导致作品中伦理悖论的产生与不同的伦理环境和伦理选择有着紧密的联系, 但在西方不同时期的悲剧作品中, 在所有伦理悖论的生成中都因为人物伦理选择所产生大的“伦理结”联系在一起, 文学伦理学批评就是通过分析这些“伦理结”是如何生成、又是如何解开的, 从而为研究西方悲剧提供启示。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wenxuelunwen/22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