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希腊悲剧到现代悲剧, 悖论问题始终贯穿其中, 是构成悲剧美学的核心内容。同时, 悖论也是悲剧结构的组成部分, 悲剧往往借助悖论的形式表达更加丰富的内容。在观众的审美活动过程中, 悖论有助于强化观众的审美感知, 悖论是悲剧审美对象的重要载体。自亚里士多德以来, 文学家们都强调悲剧的冲突和巧合是戏剧构成的两大环节, 而连接冲突和巧合的桥梁就是悖论, 换句话说, 悖论是构成冲突和巧合不可缺少的因素, 否则戏剧无“戏”, 悲剧不“悲”。虽然现代戏剧和古典戏剧表现形式大有不同, 构成戏剧冲突和巧合的悖论却从未停止发挥“发现”与“突转”的作用。研究发现, 西方悲剧作品中的悖论问题不仅仅由于身份混乱而引发, 实际上, 构成戏剧的其他要素诸如情感、行动、时空和语言等都可能引发悖论问题, 因此, 戏剧中的情感悖论、行动悖论、时空悖论和语言悖论等, 都是西方悲剧悖论诗学研究的范畴。有趣的是, 西方悲剧作品中的伦理悖论形态并非单独出现在某部作品中, 而是呈现复杂化、交叉性和多层次的特点。在一个作品中由于特定的伦理环境和人物的伦理选择所造成的伦理悖论往往包含着其他的悖论形态, 或由于某种被生成的伦理悖论本身又导致其他伦理悖论的产生。
情感悖论就是悲剧人物的情感表达前后矛盾并引发伦理冲突。在悲剧作品中, 情感问题往往涉及重要的伦理问题, 无论是亲情、友情、爱情, 无论是国恨家仇、儿女情仇都如此, 面对复杂的情感问题, 悲剧人物往往做出悖论选择。比如《李尔王》 (King Lear) 作为一部伦理悲剧, 其“伦理结”生成的主要原因是李尔王面临的情感悖论。李尔王用“国土”测试三个女儿的真情, 没想到清醒时刻的李尔王却误判了三个女儿的感情, 小女儿最有情义却被李尔王远嫁法国, 分到一半国土的两个女儿最终却无情地抛弃了年老的李尔王, 被残忍逼疯的李尔王反而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悖论处境。在这个悲剧中, 李尔王把国土分给两个女儿之后, 在名义上依然享有“国王”的待遇, 但实际上却没有“国王”本该享有的权利, 取而代之的是先后被两个女儿怠慢甚至在精神上和肉体上的双重虐待。
行动悖论就是悲剧人物面对着复杂的境遇做出矛盾的选择进而引发伦理冲突。在悲剧作品中, 行动悖论往往牵扯到诸多方面的问题, 身份问题、情感问题等都与行动紧密联系在一起。行动悖论形成的原因主要源自于主人公的伦理选择, 因而最终形成“伦理结”。在《俄狄浦斯王》、《美狄亚》和《哈姆莱特》等悲剧中都是因为行动悖论引发伦理悲剧。俄狄浦斯王逃避“杀父娶母”、查找凶手的行动背后同样源自于悖论性的选择、美狄亚追随爱情的行动背后伴随着杀害亲人的悖论性选择、哈姆莱特前后复仇的行动最终也导致悖论的结局。比如在《榆树下的欲望》中, 身为继母的爱碧大胆追求伊本的行动体现她的勇敢, 然而为了证明自己的爱是出自真心却又选择杀死爱情的结晶。
时空悖论就是悲剧人物在特定的语境下由于时空矛盾引发伦理冲突。在戏剧舞台上, 借助时空的切换往往能实现寄语现实的目的, 但是有的悲剧作品时空是矛盾的, 是错乱的, 进而形成悖论性结局。在现代主义尤其是后现代主义语境下, 悲剧和喜剧的界限被打破, 甚至无从划分20世纪以来的西方戏剧之间的审美界限, 比如残酷剧、荒诞派、开放剧、实验剧等戏剧形态, 与传统意义的悲剧不同, 这些戏剧作品中悲喜交加, 甚至无所谓悲与喜, 但是这些作品中同样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悖论形态, 而且同一个作品中并存着多个悖论形式, 悖论是构成这些作品内在的“驱动力”, 悖论的形成与悖论的终结贯穿在这些戏剧始终。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Waiting for Godot) 成为现代戏剧一个重要的范本, 在这个戏剧中戏剧的时空悖论成为推动这个戏剧发展的推手, 然而戏剧人物“主仆”之间的身份悖论又成为戏剧情节“突转”的重要缘由, 更重要的是《等待戈多》中戏剧人物为之付出全部代价的“戈多”本身就是一个悖论的“存在”或“缺席的存在”。
语言悖论就是悲剧人物的语言表达前后矛盾并最终引发伦理冲突。戏剧语言往往承载着情感的表达, 推动着剧情的发展。但是不少悲剧作品中, 比如莎士比亚的作品、奥尼尔和阿尔比等作家的作品中, 由于语言的前后矛盾进而改变剧情的发展, 最终形成重要的“伦理结”。比如在阿尔比的《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 (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 中, 乔治和玛莎结婚多年膝下无子, 于是两人默契地编造他们有儿子的谎言, 对来访者声称儿子在外念大学。但乔治为了报复玛莎与来访者尼克发生关系, 又编造了新的谎言, 声称有人送报来, 报纸上登载了其儿子因车祸身亡的消息, 终止了这个悖论的谎言。
在各种各样的西方悲剧作品中, 形成悖论背后的“伦理结”也各式各样, 甚至有的悲剧作品本身就因其复杂多变的剧情, 因而可能同时包含着身份悖论、情感悖论、语音悖论和行动悖论等, 构成了西方悲剧作品中伦理悖论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总之, 伦理悖论问题的研究为西方悲剧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悖论诗学研究将会突破西方悲剧现有的研究范式。
综上所述, 从古希腊悲剧到现代悲剧, 西方悲剧的发展始终在探讨人的命题, 人的生存、人的自由、人的情感等都离不开人的伦理选择。伦理悖论的形成与终止都是伦理选择的结果。新世纪以来, 西方悲剧研究呈现跨文化、跨学科、跨媒介、跨文类的趋势, 针对西方悲剧的本体论、功能论、价值论等诸多方面的探讨也呈现出多元、立体的特点, 符号化、仪式化、视觉化、数字化等领域也是当下西方悲剧研究的重要领地。面对日益多元的戏剧形态, 如何有效阐释戏剧背后的问题, 悖论研究不啻于一个重要的视角, 正如英国哲学家罗伊·索伦森 (Roy Sorensen) 指出, “悖论是使我们踟躇于太多的好答案之间的问题。” (4) 因此, 研究西方悲剧人物的身份困惑与悖论选择主要聚焦于戏剧人物的伦理身份与伦理选择, 通过挖掘自古希腊到现代悲剧中的悖论问题, 总结和梳理西方悲剧中的悖论性特征:悖论既是一种文学的修辞手法, 还是一种文学批评的策略, 通过对悖论问题进行研究, 便有助于总结文学作品所具有的悖论性属性。因此, 戏剧的情感悖论、行动悖论、时空悖论、语言悖论等悖论问题为西方悲剧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参考文献:
[1]Brooks, Cleanth.The Well Wrought Urn Studies in the Structure of Poetry.London:Dennls Dobson Ltd., 1949.
[2]陈晞石璇:《论<榆树下的欲望>中的伦理选择》, 《山东外语教学》6 (2015) :86-91。[Chen Xi and Shi Xuan.“An Analysis of Ethical Selections in Desire Under the Elms.”Shandong ForeignLanguage Teaching 6 (2015) :86-91.]
[3]郭海良:《关于希罗多德与修昔底德作品中对神谕的描述》, 《史林》6 (2003) :107-112。
[4][Guo Hailiang.“On Description about Edict of God in the Works of Herodotus and Thucydides.”HistoricalReview 6 (2003) :107-12.]
[5]卡尔·古斯塔夫·荣格:《转化的象征——精神分裂症的前兆分析》, 孙明丽石小竹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11年。
[6][Jung, C.G.The Symbols of Transformation:An Analysis of the Perlude to a Case of Schizophrenia.Trans.Sun Mingli and Shi Xiaozhu.Beijing:China International Culture Press Limited, 2011.]
[7]刘建军:《四大维系方式更迭与欧美文学价值流变》,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5 (2013) :86 —93。
[8][Liu Jianjun.“Changes of the Four Sustaining Ways and the Shift of the European and American Literary Value.”Journal of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5 (2013) :86-93.]
[9]廖昌胤:《当代英美文学批评视角中的悖论诗学》。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1年。
[10][Liao Changyin.The Poetics of Paradox in Contemporary English and American Criticism.Beijing:Intellectual Property Publishing House, 2011.]
[11]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年。
[12][Nie Zhenzhao.Introduction to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Beijing:Peking UP, 2014.]
注释:
1 参见让-皮埃尔·威尔南:《<俄狄浦斯王>谜语结构的双重含义和“逆转”模式》, 杨志棠译, 《古希腊三大悲剧家研究》, 陈洪文水建馥编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6年) 505。
2 参见赫西俄德:《神谱》, 张竹明蒋平译 (北京:商务出版社, 2009年) 37—38。
3 参见斯威布:《古希腊神话与传说》, 高中甫关惠文晓辉译 (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2年) 152—168。
4 参见索伦森:《前言》, 《悖论简史:哲学和心灵的迷宫》, 索伦森著, 贾红雨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 1。
《“斯芬克斯之谜”与西方悲剧人物的伦理悖论》附全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0724/20180724115059519.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wenxuelunwen/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