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指的是通过艺术教育和体验,培养个体认识美、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意识、素养及能力。在高等教育改革的推动下,高校音乐教学逐渐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核心任务,在要求学生完善音乐知识体系并强化音乐艺术技能的同时,还需要引导学生在音乐文化的熏陶和浸润中形成良好的审美观念、音乐欣赏素养及创造力。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蕴含着丰富的音乐思想内涵,将其融入高校音乐教学,可以全面提升美育的实施成效,提升学生的思想层次和精神境界,使学生在接受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方位发展。
高校音乐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素材和人文内涵,为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和运用提供了先决条件。受传统育人理念和固有施教模式的遗留影响,传统的高校音乐教学将学生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作为核心导向,对学生的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缺乏必要的重视,未能有效助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基于此,以美育为导向,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音乐教学的融合,可以在丰富音乐教学内容、创新音乐施教手段的基础上,发挥文化育人在思想塑造和价值引领方面的效能,提升学生的审美层次和能力,进而更好地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音乐教学的美育价值
一、优化学生的审美观念
审美观念是对美学问题和审美现象的基本看法,属于对美的理性认识。从宏观角度看,审美观念指的是从审美的视角看待世界,属于个体世界观的组成部分,同时受到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深刻的道德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呼应。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音乐教学的融合,可以依托文化育人的方式使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浸润中养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和文化自信,进而结合对生活的态度和价值的追求,强化学生对美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实现其审美层次和境界的全面提升。
二、加强学生感知美、鉴赏美的素养
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和艺术内涵,可以为音乐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和丰富多元的素材,使音乐的元素和形式更丰富。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音乐教学,可以使学生学习并感受更多元化和更具深度的音乐作品,领悟其中的独特美感和丰富情感,提升对美的感知能力。同时,优秀传统文化蕴含深刻的人文精神和思想内涵,将其融入音乐教学,可以引导学生从文化角度和思想维度剖析音乐作品的人文意蕴和审美价值,使学生在感受音乐旋律美、节奏美、音韵美的同时,更加深切地理解美的形式与内涵,充分提升鉴赏美的层次和水平。
三、提升学生创造美的艺术能力
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音乐元素和音乐艺术形式,其与高校音乐教学的融合为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应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传统音乐文化涵盖了丰富的民族特色元素和多元化的艺术表现手法,可以作为学生开展音乐创作的灵感源泉和素材支撑,使学生通过融合传统音乐元素和现代音乐元素,赋予音乐作品符合时代潮流并具有人文底蕴的独特风格,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传统音乐文化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通过融入现代音乐元素,创作出具有文化特色的音乐作品,提升学生创造美的艺术能力。
美育视角下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音乐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音乐本位”与“文化融合”兼顾
以美育为视角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音乐教学的融合,需要将音乐置于核心地位,突出音乐教学的基础载体功能和方向引领作用,以音乐教学承载美育。而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与运用需要作为提升音乐教育效果和创新音乐教学模式的手段,彰显文化育人成效,以文化融合驱动美育效果的提升。因而需要在教授音乐知识技能的同时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全方位融入,实现两者的相洽、相融及相辅相成,引导学生以文化的视角深刻理解并全面感受音乐的美。
二、“审美教育”与“文化赓续”并行
艺术是音乐的固有属性。高校音乐教育不仅包括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还包括审美素养的培育和审美能力的强化。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音乐教学的融合需要重视审美教育,使学生通过对音乐的学习、了解和创作感悟其中的情感内涵和意境表达,强化对美的感知、欣赏及创造。同时还需要肩负起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和使命,以音乐为载体,使学生依托音乐的艺术形式和内涵进一步了解、体验并感悟优秀传统文化,进而在文化的熏陶和浸润中潜移默化地加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三、“民族性”与“创新性”融合
美育是一项兼具综合性、系统性及复杂性的育人工程,学生审美层次的提升与审美能力的强化有赖于不同形式、不同维度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方式。在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音乐教学的融合过程中,既需要确保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性底蕴和特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而健康的审美观念。同时还需要鼓励学生开展创造性音乐创作,指导学生发掘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融合传统音乐元素和现代音乐范式,从节奏、曲调、旋律等各个音乐要素中开展创新,以此使学生的审美取向和审美能力跟上时代发展潮流。
四、“系统性”与“针对性”同向
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融入需要涵盖多个方面,且需要以体系化和综合性的方式强化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使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音乐知识、音乐历史、音乐故事、音乐技能等各个方面,以此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音乐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同时,在优秀传统文化与音乐教学融合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美育作为重要课题及核心导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音乐学习和文化体验中优化审美观念,提升感知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发挥音乐的心灵净化功能和文化的素养提升作用,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
美育视角下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音乐教学的实践路径
一、革新教学观念,强化学生的音乐审美意识
高校音乐教师需要将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作为重要课题,全面贯彻“文化育人”理念,深入探索课程内容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有效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音乐内涵和形式,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与音乐教学的有效融合,使学生在音乐知识学习、音乐技能训练的过程中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魅力,进而在文化熏陶与浸润中激发审美意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优秀传统文化与音乐教学的融合兼具综合性与系统性,这要求音乐教师践行“以人为本”理念,依据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诉求、内心需求和审美取向转变教学形式,摒弃灌输式、强制性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兴趣开展自主探究,使学生在收集、整合、学习音乐文化资料的过程中体会音乐的文化内涵、感受优秀传统文化中音乐元素的魅力,进而以音乐为载体、以文化为驱动力,提升自身的审美层次和水平。此外,教师还需要树立“隐性教育”理念,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校外实践项目、传统节日活动等,以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方式,使学生在文化熏陶和音乐体验中建立系统性的美学思想和理念。
二、注重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以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进而使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优秀的人格品质,是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音乐教学融合的题中之义。教师需要依据学生的情感需求选择教学素材,将具有民族特色和传统文化底蕴的音乐作品作为教学的重要载体。可以使学生通过对北方民歌唱腔的学习、运用和掌握,感受歌曲中蕴含的豪迈之情和热爱生活、敬畏生命的人生态度,体会北方地区民风、民俗在传统文化传承、演进及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并明确这种变化对音乐风格的影响。可以将南方民族歌曲作为教学素材,指导学生感受歌曲中蕴含的南方人民的细腻情感,使学生在音乐中探寻欲语还休的含蓄之情和娓娓道来的思念之情,指导学生厘清文化属性对民族音乐风格形成的影响。以此为基础,高校音乐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探索音乐作品蕴含的文化元素和文化内涵,了解并掌握具体音乐作品创作的文化背景,从文化特点、文化风格、文化属性等视角分析作品的唱作形式及情感表达,以此提升学生感知音乐美、鉴赏音乐美的能力和水平。
三、借助新型技术,激发学生的音乐创作灵感
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较强的抽象性,这要求高校音乐教师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信息资源和技术手段直观展示优秀传统文化与音乐融合的美感。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依托新媒体提升施教内容的丰富性和多元化,以《渔舟唱晚》《梅花三弄》等经典民乐曲目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借助新媒体场域中丰富的信息素材展示作品的音乐风格和特点,解析其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并在新媒体技术的赋能下,以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特色,体会并感悟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在此过程中,高校音乐教师需要深入分析音乐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美学价值,指导学生从美学的角度探索经典音乐作品的创作素材和创作思路,以此使学生在感知音乐美、鉴赏音乐美的过程中激发音乐创作灵感。同时,高校音乐教师需要借助新媒体的强大功能解析具体音乐作品中的多元文化元素和多种音乐文化结合的曲调风格,以此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活跃学生的音乐创作思维,为其创作出兼具文化内涵和视听震撼力的音乐作品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创新施教手段,夯实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
以优秀传统文化与音乐教学的融合为载体提升学生的审美层次和水平,有赖于高校音乐教师创新施教手段,使学生在音乐创作中提升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对此,教师需要革新音乐鉴赏教学形式,赋予学生自主探究和自由交流的话语权力和发挥空间。在民族音乐作品鉴赏教学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自主查阅、了解、探究作品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和民族文化内涵,分享并交流对音乐作品的体验和感受,尝试解析作品的音乐风格、文化内涵及创作者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引导学生从美学视角看待音乐作品的创作,为其提升创造美的艺术能力注入内生动力。同时,教师需要组织学生参与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使学生在音乐创作大赛、原创词曲竞赛等活动中运用并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充分借鉴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内涵和艺术形式,全面融合传统音乐文化与现代音乐元素,创作出兼具人文内涵和潮流风尚的音乐作品,以此使学生在音乐创作和创新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审美的层次和水平。
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高校音乐教学提供丰富的育人素材和多元化的施教手段,高校音乐教学可以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提供有力载体。两者的融合不仅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实施美育的有力抓手。高校与音乐教师需要强化协同配合,明确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音乐教学的美育价值,以美育为视角探索教学中实施文化育人的有效方法,通过践行革新教学观念、注重情感体验、借助新型技术、创新施教手段等路径,实现学生在音乐审美意识、欣赏水平、创作灵感、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提升和强化,为其成为全面发展注入不竭的内驱动力。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81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