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论演员的艺术感觉论文

发布时间:2025-01-11 14:06:4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艺术感觉对艺术创造者和欣赏者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在表演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中,对演员艺术感觉这一概念的研究并不多,其原因在于相对于语言、行动等实证性概念来说,艺术感觉更加虚化和玄妙,使得其理论研究具有一定难度,经常会出现语到意断的现象。但艺术创作往往难以回避艺术感觉这一概念。演员的艺术感觉在艺术作品创作和呈现过程中具有关键性作用;日常教学过程也难以跳脱艺术感觉这一重要环节;学生个体能力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也缘于他们艺术感觉的参差不齐。同样,因为艺术感觉的主观性,学术界常用一些所谓的“标准”或是“主义”来评价艺术作品,而忽略了“艺术感觉”这一关键要素。俄国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的文学批评影响并造就了几代俄国作家,这其中的奥秘就在于别林斯基是凭借艺术感觉去批判的,而不是做“标准”与“主义”的俘虏。因此,笔者认为探讨演员的艺术感觉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一、艺术感觉的内涵和价值
 
  (一)感觉、艺术感觉、演员的艺术感觉
 
  感觉是哲学认识论、本体论以及人论的最基本命题之一。没有感觉就没有思维,任何学科都离不开感觉,艺术更离不开感觉。在生理学的研究中,感觉指的是触觉、视觉、听觉、味觉和嗅觉。一个人的感觉灵敏,说明他的五觉器官与反射器官灵敏度很好。而在表演艺术领域中,艺术感觉是指在外部器官的作用下,演员所呈现出的一种心理印象。鲁枢元认为,流行的艺术感觉一词实在是超载荷的概念,它有时指的是感觉,有时被说成是敏感,有时指一种体验、感受的能力,有时指的则是一种直觉。确切地说,人们在使用这一概念时,很多情况下指的是一种知觉,一种艺术的知觉。总的来说,艺术感觉是以艺术本身为感知的一种主观感受。
 
  演员的艺术感觉一定要比日常生活中的感觉更敏锐细腻,具有更浓厚的情感色彩,同时还应存在一种设身处地的体验特性。因为艺术感觉与普通感觉不仅在内涵上不同,在心理活动方式和反应形式上也有明显区别。艺术感觉在感知事物时,对客观事物的反应是间接的、变形的,它所反应的主要是感觉主体真实的心理活动。经过艺术感觉孵化的事物往往是“人化”的事物,强调其主观化特征。例如,我们看到秋天的校园里,长长的林荫道上,叶子散落在地面,一个穿着风衣的女孩向校外走去。普通的感觉就是觉得那情景很美,视觉中可以看到两旁的红砖教学楼,一眼望不到边的林荫道,叶子随风落下。可艺术感觉也许就会觉得落叶像女孩的眼泪,慢慢地落到了地上,她修长的身影显得更加寂寞。这既是悲自然界之秋,又是悲人生之秋的感觉。
 
  所以说,艺术感觉对一名演员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表演艺术并不是简单地“跟着感觉走”,而是要把普通感觉引向艺术感觉,使观众也得到艺术感染和艺术享受。笔者认为,演员的艺术感觉这一概念是指将艺术感受、艺术想象、艺术审美、艺术表现等诸多方面进行有机结合的一种综合领悟能力。

\
 
  (二)演员艺术感觉的价值挖掘
 
  演员艺术感觉的价值可以从表象和内在两方面进行评价。表象的艺术感觉的价值在于演员在自身艺术感觉的作用下,创作出富有情感和内涵的艺术作品,给观众带来审美体验和情感共鸣。而内在价值在于其自身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的表达。陆文夫曾说,灵魂工程师不只是塑造别人的灵魂,更多的是通过塑造别人的灵魂来塑造自己的灵魂,即顽强地表达自己,用自己的灵魂来感化别人。演员在舞台上通过表演带给观众特殊艺术感觉的过程即是陆文夫所说的用自己的灵魂感化别人的过程,他的精神价值在于其创造出的成百上千的人物背后所代表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而演员传递出的艺术感觉从本质上来说正是其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的表达。
 
  二、艺术感觉的重要作用
 
  (一)艺术感觉是演员进行艺术创作的原始发生
 
  著名作家石英曾说过,艺术感觉对一个从事艺术生产乃至欣赏和感受艺术的人来说,是一种必备的资质和禀赋。也可以这样认为,艺术感觉的敏感与否,感觉的深度与广度如何,是决定一个人是否适于艺术领域或成就大小的重要因素。人们常说表演艺术是一门“感觉”的艺术,演员的艺术感觉一定要放在艺术作品创作中的重要位置,否则其作品就会没有灵魂,观众也无法从作品中获得应有的审美愉悦和情感共鸣。
 
  作为一种感应方式,艺术感觉为演员提供了创作发生的两种能量:一种是原始的情绪感知能力;另一种是当前的情感表达能力。当这两种能力在作家的心理秩序中悄然遇合时,演员的创作便开始孕育了。
 
  (二)艺术感觉对演员演技提升的影响
 
  现代戏剧发展趋势更重虚拟与写意,舞台简洁明快,更多依靠演员自身的表演,因此对演员的要求非常高。艺术感觉良好的演员将会给导演、给舞台带来无限可能,而缺乏高度准确和细腻艺术感觉的演员不但难以驾驭舞台空间,也难以驾驭自己。
 
  回到日常表演教学当中,部分学生感知能力的匮乏和僵化也是表演基础教学阶段比较可怕的事情。在基础教学中,表演教师会带领学生做大量的素质训练,而学生更多的是要去感受,随之用自己的身体、行动表达出来。例如,在这样一个训练中,教师假设整个空间是会让人分别感到冰冷、温热、痛苦的水池,要求学生从A点走向B点,在走的过程中,演绎出感受到冰冷、温热以及痛苦的反应。艺术感觉不灵敏的学生通常会有以下几种表现:表现得与其他同学几乎一样,缺乏想象力与创造力地走过去;故作夸张状,演出他在水中很冷或很痛苦的样子;非常理性,感受不到任何变化。而艺术感觉好的学生,在几种不同的情境下会表现出很多细节上的差别,让人感觉既合理又真实。
 
  在表演教学中,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如学生表演用力过度,内心却空洞无物;肢体僵硬紧张,无法同对手有效交流;依赖剧本调度,对情节缺乏感知力;对节奏与气氛的感受严重匮乏;等等。这些问题往往都是由本体艺术感觉的缺失造成的。表演专业教师要认识到培养演员艺术感觉的重要性,并在日常教学过程当中有意识地强化这方面的训练。
 
  三、演员艺术感觉的汲取
 
  (一)成长环境与艺术氛围
 
  许多人认为,艺术感觉是与生俱来的,但从过往的许多艺术家身上来看,艺术感觉更得益于后天的培养。梅兰芳初从师学戏时,并没有表现出过人的天赋,以致师傅说他“不是吃这碗饭的”,却没想到他后来成为京剧大师和旦行的一代开创者。另外,也有人在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灵透的艺术感觉,被称之为“早慧”乃至“神童”,但却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失去了光芒。总之,艺术感觉在不同人身上不会是一成不变的。
 
  笔者认为,与其说天赋对一名演员的艺术感觉有重要影响,不如说是演员的成长环境和艺术氛围对其自身艺术感觉水平起着决定性作用。成长环境和艺术氛围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根本性的、深远的,也是不可逆的,它对演员的感受力、想象力、表现力、审美素质等重要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这也就造成了某些演员天生具备灵性,是“老天爷赏饭吃”,而一些演员却显得比较“愚钝”,难以感染到观众。

\
 
  (二)在实践中体会艺术感觉
 
  艺术感觉不是仅从理论中就可以获取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艺术感觉只能意会,不能言传。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教授糜曾老师曾说过,表演是一门实践课、操作课,就如同游泳一样,学了理论也还是不会游,重要的是实践、操作,在实践过程中体会感觉。可见,演员只有通过反复实践,才能真正把握艺术规律,激发创作潜能,从而寻找到艺术感觉。
 
  演员在创作艺术作品时,既是作者又是作品本身。作为创作者,演员在二度创作的过程中能够将自己的艺术感觉通过作品表达出来;作为作品本身,演员在使用自身肢体和语言的过程中能够将自己的艺术感觉融入作品中。无论是作为创作者还是作品本身,演员都会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提升自身的艺术感觉,也会在实践中印证自己的判断和感觉,从而不断提高艺术感觉能力。教师可在基础教学中进行培养演员素质的训练,让学生打下扎实的基本功;再过渡到片段教学,通过创造各种不同角色、不同风格样式的作品,提升学生的艺术感觉;最后进行完整剧目的创作,使学生创造出独具魅力的舞台人物形象。
 
  由此可见,演员唯有在实践与训练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体验和感悟,在探索中挖掘其规律,才能全面提高自身的艺术感觉。
 
  (三)在熏陶中提升艺术感觉
 
  中央音乐学院的周海宏教授认为,感性的能力要通过感性的体验去提升,要想提升审美素质,只能通过多听多看,同时要超越“懂”和“理解正确”两个观念形成的欣赏障碍。任何艺术感觉都是从心灵体验开始的,它是艺术感觉的基础,艺术感觉的培养同样需要演员无数次真实的心灵体验。熏陶的培养方式要求演员通过有意识地大量赏析舞台艺术作品、广泛了解其他类别艺术以及长期置身于浓厚的艺术氛围之中等方法,潜移默化地提升自身的艺术感觉。这一培养方式在糜曾老师的“真”“细”“练”“悟”“熏”五大教学核心板块理论中也有印证,其中的“熏”正是指通过熏陶的方式提升演员的艺术感觉。具体来说,熏陶首先要求演员大量赏析艺术作品,这是必修课。赏析观摩艺术作品的过程是演员深刻理解舞台艺术魅力的过程,也是不断激活演员艺术天赋和艺术感觉的过程。同时,赏析艺术作品应以主要流派为原点,逐步延伸涉猎范围;以传世经典为首选,以小众先锋为辅助,以兴趣爱好为指引,深入了解作品的美学特征。
 
  另外,熏陶艺术感觉可广泛了解其他艺术类别,如绘画、音乐、舞蹈、文学等。不同艺术种类给观众带来美感的方式不尽相同,每个人对不同的艺术类别也各有倾向,其中音乐艺术往往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但不管哪种艺术类别,其目的都是培养演员的艺术感觉,使演员通过多种感官获取美的感受。
 
  (四)文化修养与人生阅历
 
  文化修养并非指演员文化知识水平的高低,而是指演员自身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舞台上的艺术感觉其实也是一种心理能力,需要演员不断积累社会经验与艺术经验。如果演员的经验体系中有丰富的人生经验、社会经验和艺术修养,又有高尚的趣味和深入且正确的品评标准,那么这种高层次的艺术感觉在角色塑造中就可以使演员提升深入角色和把握人物特征的能力。可见,加强内在文化修养对提升演员的艺术感觉有直接作用。但文化修养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演员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在生活的点滴中学习精进,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
 
  人生阅历对演员艺术感觉的提升有重要作用。随着人生阅历的不断丰富,演员的艺术感觉也会随之成熟。从生活到艺术之路是颇为曲折的,只有通过不断积累人生阅历,才能把生活素材变成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作品。人生阅历的积累可以说是演员艺术感觉走向成熟的必然路径。
 
  表演艺术是感觉的艺术,演员的艺术感觉是衡量其能力和水平的最重要指标之一。笔者认为,艺术感觉对演员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演技的提升和人物的塑造,更在于艺术感觉是演员创作艺术作品的原始发生和情感原点。演员在培养艺术感觉时应该有意识地与现实拉开距离,从而发现美、挖掘美、欣赏美、表现美,同时还要重视实践、熏陶,以及修养等方面的提升。艺术没有界限,培养艺术感觉也不应有界限,演员要在不断追求艺术感觉的过程中追寻艺术的真正价值。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80731.html
本文标签: 艺术感觉 ,演员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