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1年7月1日是共产*100周年的生日,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人们都会通过唱红歌和讲红色的故事为祖国母亲庆祝,作为大学生也不例外,在庆祝党的100周年的活动中大学生用合唱红歌的方式来为祖国庆祝,合唱作为一种最能体现音乐特征的集体艺术形式,他们把《唱支山歌给党听》选定为必唱曲目,这首合唱作品自诞生以来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它以质朴的语言和民歌曲调,将人民翻身做主的劳苦大众和对党的感激之情诠释得淋漓尽致。
关键词:合唱,《唱支山歌给党听》,演唱
一、合唱
合唱艺术是从100多年前由国外传入中国,它在最初形成时受到宗教的影响,因此它在当时主要是为宗教和上流社会的人们服务,合唱在中国的兴起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学堂乐歌的兴起才正式标志着合唱进入了中国,在中国合唱的初期,合唱的主要形式多以齐唱为主,也有少数的重唱和多声部合唱,同时,在这个时期也有了比较全面的曲谱记载,随着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音乐教育也进入专业正规化,“五*运动”以后,一些著名的作曲家根据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现状,创作出了一些带有民族风格的不同形式的合唱作品用于中小学的音乐课,合唱艺术正式进入中小学课堂,这些合唱作品的歌词大多都是朗朗上口,旋律优美,词曲结合贴切,而且在旋律的走向和和声的配置上都带有民族风格的特征,伴随着时代的推移,合唱艺术同时也在不断地探索和发展,但是合唱艺术并没有突破性的进展,在这个时期合唱艺术一直处于一个初级阶段,一直到20世纪30年代,我国涌现出了一大批音乐家同时还建立了专业音乐院校,从这个时期标志着我国的音乐事业在不断地进步,同时也标志着合唱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新中国成*的初期,合唱艺术在我国取得了一个新的闪光点,由于大批的作曲家受到了民歌的启发,创作出了大量的合唱作品,而且还产生了一些至今为止都能称之为经典的合唱作品,改革开放以后,合唱艺术相对比较成熟了,这一时期的合唱艺术风格都能深刻体现出民族自己的本色,且作品具有结构严密,和声色彩丰富等风格特征,部分作品具有相当演唱难度,要求演唱者要有相对较高的专业水准和演唱能力,因此,合唱艺术是我们生活中最能体现人们和谐的艺术形式,同时也是人类进步的见证,从产生至今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散发着光芒。
二、《唱支山歌给党听》作品分析
(一)作词
人们一提到《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首作品几乎是人人皆知,它是从《雷锋日记》中摘抄出来而诞生的,这首诗的最原始创作者名叫姚筱舟,他的祖籍是江西人,他曾经是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政大学的学生,后来他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从抗美援朝战场退伍归来后他被安排到焦坪煤矿去做一名技术员,由于当时经济比较落后,国民的文化素质也比较低,在煤矿工作的工人们大多数都不认识字,因此姚筱舟同时也是煤矿的宣传员从事一些宣传工作,要是矿工们需要往家里写信或者想要学习一些知识的时候,大家都会去找他,他是一个很愿意帮助大家的人,只要大家有需要,他都会无私地去帮助大家,他有一个习惯,他在写信的时候总会在信的开头和结尾处写一句“记住共产*的恩,好好听党的话,报共产党的恩”,由于当时矿工们的文化水平较低,人们想要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他们就会通过唱山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其中一句“共产*是妈,矿是咱的家,咱听妈的话,建设好咱的家”,一直在矿工们中传唱,每当矿工们唱起这首山歌,姚筱舟的内心就有创作的冲动,他一共创作出了三首小诗,《唱支山歌给党听》就是其中的一首。
(二)作曲
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曲作者是由著名作曲家朱践耳同志作曲,当时朱践耳同志是上海音乐学院的教授,当朱教授在《雷锋日志》上看到仅有的八句诗山歌,这首仅有八句诗的山歌把民族情感体现得淋漓尽致,而且具有浓厚的音乐内涵,朱教授对它啧啧称赞,在朱教授看来这首山歌正是可以作为自己谱曲的最好的音乐材料,而且恰巧广州正要准备筹拍《雷锋》这部电影,从而突出了创作这首作品的重要性,但是朱教授在创作的过程中并没有按照字面原来的意思把乐曲谱写成山歌的体裁,而是他凭借自己丰富的经验把作曲谱写了一首三部曲式结构的民族抒情歌。第一段主要表达雷锋同志和人民对共产*深深的爱,充满了对党的激情和对民族深情的热情爱,第二段作者把新中国人民的生活状态和旧社会人民的生活状态进行了鲜明的对比,从而来体现旧社会带给人民的痛苦,反映出了人民对旧社会的仇恨,在此同时作者还加入了民族主义元素,从而表达了要跟着共产*一起闹革命的信念和决心,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再现,这样的创作方法可以加深人们对主旋律的印象,还有就是可以将整首乐曲整体推向高潮,从而强调出歌曲的中心,作者在完成乐曲后在乐曲最后落款写上了“摘自雷锋日志”,因为在当时作者一直都找不到这首诗的词作者到底是谁,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发现焦坪煤矿的“焦萍”就是《雷锋日记》中“山歌”的原作者,于是他决定要给焦坪煤矿写封信去咨询一下作者,可是他询问到的结果是焦坪煤矿中的“焦萍”并不是这首诗的原创,经过作者再三的询问和谈话,他才真正地找到了这首诗的原作词者是由姚筱舟所作,后来煤矿的书记知道了这件事并亲手把朱教授的信转交给了姚筱舟,他看到朱教授的信后并给朱教授及时回了信,他在信中把这首诗创作的源头告诉了朱教授,因为焦坪煤矿是词作者日夜生活的地方,这首词的创作源头也来源于焦坪,在他看来这首诗的创作是由煤矿工人们集体所创,他在词的署名命名时写上了“焦萍”这个名字,当朱教授得知这些消息后,朱教授也把自己乐曲的署名改成了“焦萍”。
(三)《唱支山歌给党听》歌词旋律的内涵
当我们深刻地了解了歌曲的创作背景后,我们把歌词和旋律结合起来整体来体会作者的内涵,这首作品的曲式结构是ABA的一首三部曲式,乐曲的开头并没有按照传统的作曲风格进行作曲,没做任何的修饰和铺垫,直奔主题,体现了作曲家是在自己身处环境下的一种情感的抒发,从他的歌词中可以深刻地体会到,他形象地把共产*比喻成自己的生母,带领着人民从痛苦的生活中走出来,再加上乐曲的开头和主旋律的音域比较辽阔,节奏的运用也很丰富,从而体现了前四句歌词能够更好地塑造出主题形象,就像一位翻身的士兵,在包含着战士的热忱的同时还包含着儿女对母亲的细腻之情,用自己的激情来歌颂伟大的共产*。第二段歌词中巧妙地运用“旧社会”这三个字来比作压*人民的“三座大山”,这“三座大山”就像拿着鞭子的地主,不停地剥削和践踏苦难中人,从而更好地体现出旧社会人民的痛苦生活,后来作者又把“鞭子”代替了“三座大山”,救苦救难的共产*站起来了,共产*号召人们闹革命,在这时歌词重复使用了三次“夺过鞭子揍敌人”,采用军队进行曲的风格,突出了音乐的主题,从而深刻地反映出了人民团结一心听党指*闹革命的决心,第三段歌词再一次回到了主题,使主题得到了再次的升华,更加体现出了人民团结一心,永远跟着共产*的决心和信念。
(四)合唱《唱支山歌给党听》音乐特点
《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首乐曲演唱的方式主要采用独唱和合唱这两种形式,这首作品中高音占比比较大,而且乐曲的旋律感非常强,在演唱这首作品的时候要求演唱者要有比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准,而且还要求演唱者的音域比较宽才能更好地演绎好这首作品,但是合唱这首作品的时候,却对个体的演唱者就没有那么高的要求,由于在演唱的过程中合唱可以通过高低声部之间进行互补,从而使整个合唱队在演唱的过程中相互之间更协和,更具有感染力,从而体现了合唱的版本要比独唱的情感更丰富。
《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首乐曲的前奏特别短,在经过比较短的伴奏之后没有加入其他的过渡音而直接进入高音区,给人一种先声夺人的画面感,这种创作手法与我国山歌高亢嘹亮的特点非常的相符,而且这首作品在旋律上使用了较多的高低音的转换,高低的音的转换主要以四度,五度,六度的跳进为主,而且旋律一直给人呈现出一种上升的趋势,这样的创作手法能够很好将社会现状直观地反映出来,歌词中“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这一句歌词的音域的跨度非常大,音域已经达到了十一度,这首作品的合唱部分同样采用传统的四部和声法,运用这样的创作手法能够把母亲高大的形象完美地塑造出来,同时在乐曲的结尾处一句“党的光辉照我心”这句歌词巧妙地运用,给整首作品起到了前后呼应的效果,而且这首作品的旋律非常的自由,从而体现了这首作品宽阔的表现力,因此这首作品非常适合人民群众合唱。
作品的第一部分在结尾时巧妙地加入了钢琴伴奏为第二部分做铺垫,可是伴奏却没有与第二部分直接融合,而是仍然在第一部分的速度上来回循环第一部分的内容,乐曲进入到第二部分先是由男声部进入,而女声部则是用一个单一的“呜”的音调为男声部进行伴唱烘托,这样的配合可以更好地反映出旧社会人们生活的痛苦,而身为母亲眼看着自己的孩子过着凄惨的生活却没有一点儿办法,给人们带来一种沉浸在痛苦生活的感受!接下来节奏从舒缓的节奏没有做任何的修饰直接转入到了高音区域,把整个合唱的情绪推动起来,体现出人民要与党紧密连接在一起随时准备战斗,同时也体现了歌词中跟着共产*闹革命的决心。乐曲从第二部分的第二句开始加入了女声部,女声部加入了“啊”字的伴声,而且音量在不断地加强,从而表现出了女性也要加入闹革命的队伍中,到了第三句运用了男女轮唱的形式,把人民闹革命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体现出了人民对党的衷心,同时也体现出了人民革命斗争的精神,达到了第二部分的高潮。第三部分乐曲先从一段钢琴曲进入,运用男女声部高低音调轮唱的形式,使这部分的曲调变得更加丰富饱满,体现了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推翻了一切压*,人民终于走出了苦海,翻身做主人,表达了人民激动的心情,而且歌曲在高音部也同样采用了轮唱的形式来展现新中国新气象的画面,和歌词中的“党的光辉照我心”相呼应。
《唱支山歌给党听》的主题音调一直从头至尾贯穿于整首乐曲,这样的创作手法比较少,其他的乐曲一般都做不到主题音调能从头至尾一直贯穿于整首作品,而且在创作的过程中旋律的连接运用得非常地自然,更好地体现出作者娴熟的作曲技巧,再加上民俗音乐的融入非常符合社会大众的需求。这首合唱作品总共有三个部分,而且它的三个部分都是独立完成的乐章,把他们结合在一起后它们又能反映一个共同的主题,这首作品在音调的用法上非常灵活,主要表现在节奏的组合和音调的变化,通过节奏的组合的各种不同形式可以很好地把歌词的内容完美地展现出来,从而达到歌词和曲调相一致的效果。
(五)《唱支山歌给党听》的速度结构布局
1、全曲速度布局
《唱支山歌给党听》前奏和第一乐段都是在慢板的速度上进行,音乐比较舒缓,乐曲在进行了一段间奏后进入了中段,在速度上变为了中板并在慢慢地加快,乐曲的中段最后结束在快板上,在此时乐曲同样引入了一段间奏,速度从快板直接变回到了原来的速度,从再现段一直到乐曲的结束在速度上没有发生过任何的变化,全曲速度的布局与传统音乐中板腔体的“散、慢、中、快、散”速度格局非常地相似。
2、歌词情感表现与速度变化的一致性
歌曲的第一段是在慢板的速度上进行,音乐比较平稳,缓慢,柔和,这样的创作方法体现出了对党的爱戴和赞美之情,乐曲经过了一段间奏的过渡之后,歌曲进入了中段,在中段的开头部分中的一句“旧社会鞭子抽我身”在速度上逐渐放慢,反映了人民被旧社会压*的黑暗的氛围,同时也反映了人民对旧社会压*的痛恨,一直到“母亲只会泪淋淋”这一乐句时速度达到了最快,而且要做到字字悲怆,要深刻地反映出母亲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孩子受苦却无可奈何的痛苦之情。乐曲从“共产*号召我闹革命”歌曲的情感开始反转,速度从慢板转变为中板最后结束在快板上,音乐的旋律包含着满腔的激情和力量,情绪在此从最低点转向了最高点,再现段速度又返回到了慢板,平缓,抒情,从而表现出人民取得抗争胜利的喜悦心情和对中国共产*无比的热爱之情。
二、《唱支山歌给党听》演唱处理的分析
歌唱不只是单一地把声音唱出来,它需要演唱者通过自己的语言再加上情感的一种艺术综合表现形式,而且情感的表达在歌曲的演绎中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在演唱的过程仅仅通过声音的音色和控制力来表现作品是远远不够的,在演唱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控制气息和咬字的清晰,只有演唱者能够把这些因素能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将作品演绎得更加完美,歌曲才更具有感染力。
(一)咬字的运用和气息的控制
演唱者在演唱《唱支山歌给党听》乐曲的前两句演唱时注意一定要把字头咬清晰,而且气息的运用也要把控好,不能突然中断,尤其要注意在演唱前四个字“唱支山歌”时要轻轻地唱出来,“给党听”要带着感恩的心情要加入一点儿力量将这三个字凸现出来,在演唱第二句时,情感要稍微强一些,在原来的基础上继续深呼吸把“我把党来”平稳地演唱出来,而且演唱起音的时候一定要恰到好处,咬字要清晰,同时要把“比母亲”这三个字突显出来,情绪的把控表面看似很平稳,但是情感的烘托一定要非常的强烈。第三句讲述了旧社会劳苦大众的悲惨痛苦的生活和人们对压*的仇恨,而且身为母亲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孩子受苦但无能为力的无奈之情,演唱者在演唱“旧社会,鞭子抽我身,母亲只会泪淋淋”时这句歌词时要带着哭腔去演唱,再通过气息的控制来反映人民被旧社会压*的痛苦情绪,在演唱“共产*号召我闹革命,夺过鞭子揍敌人”需要演唱者要控制好自己的气息,把激动的情绪唱出来,同时要加快演唱的速度,乐曲的后三句是前两句的再现,我们在演唱的过程中要带着激动和感激的情绪来歌颂和赞美我们的党,气息要保持平稳。
(二)把握歌曲的情感
演唱者在演唱一首作品时,必须正确的,很好的把控乐曲的情感,只有在演唱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把握歌曲的情感,才能使歌曲活灵活现地展现给观众,因此演唱者在演唱《唱支山歌给党听》的作品时,一定要正确的把握歌曲的情感,要把赞美和歌颂党的伟大,旧社会人民艰难困苦的生活,还有革命胜利后激动喜悦的心情和新生活带来的喜悦之情。
《唱支山歌给党听》的第一乐段表达了人民翻身做主人迎来了自己的新生活的景象,演唱者在演唱这一乐段时要保持演唱状态舒展,要充分地把人民对党的崇拜之情展现出来,第二乐段是对旧社会人民遭受压*时痛苦生活的回忆,演唱者在演唱时一定要加强语气,把人民被旧社会压*时的艰难痛苦的情绪唱出来,从而来表达人民对旧社会的憎恨,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再现乐段,这样创作的目的是通过新旧社会的对比,从而表达了人民翻身做主人的喜悦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人民对党深厚的感激之情。
三、合唱曲《唱支山歌给党听》的价值探究
合唱艺术非常的独特,它凭借着自己的优势,可以将各种声音能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来表达歌曲的内容,还能传达情感,演唱在演唱时要带着技巧,带着情感在合唱中做到充分的表达,从而使歌曲的情感能够进一步升华,使演唱者和观众产生共鸣,做到“以声传情”,从而达到声情并茂的演艺作品,同时也是合唱本身具有的价值,《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首合唱作品就是其中的一首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它是由独唱改编而来的,2021年是党的100周年的生日,各大中小企业、学校、合唱团都把《唱支山歌给党听》定为必唱曲目之一,这也是笔者选择《唱支山歌给党听》的探究原因之一,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合唱是由多人组成的,人们在参与合唱的排练过程中可以加强参与者的团结精神,对社会能够产生正能量的影响,而且合唱的排练过程中需要每位合唱演员都要配合得很默契才能完成,同时能给合唱演员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带来一些有利的因素,这首《唱支山歌给党听》的合唱曲,合唱队在排练这首合唱的过程中,首先要先通过了解歌曲的背景来体会歌曲的背后的故事,通过对歌词的分析和曲式的分析来表达歌曲的情感,同时能够传达出那个年代的故事,体现出人民对党的崇高之情,要紧跟党的步伐,增强人们的爱党的价值观。
结语
我国众多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歌颂社会主义美好生活为题材的合唱作品都富含思想、政治和文化等元素,具有艺术教育的价值,学生在合唱演唱技能的训练中,有效地引导学生调整控制自己的声音能够融入集体,通过聆听其他声部来调整自己的演唱,提升学生的团结协作的能力,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观念,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能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高福进.中国精神的民族特性及时代表达[J].人民论坛,2021,(15):31-35.
[2]李艳,杨光.听,这首触动心弦的“山歌”[N].陕西日报,2021,7.
[3]洪梦.唱支山歌给党听:对党深情诉衷肠[J].党史文汇,2019,(06):27-32.
[4]张凤莲.唱红歌与和谐社会建设[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8,(02):27-29.
[5]汪毓和.中国合唱音乐发展概述(下)[J].音乐,学习与研究.1991,(02):17-24.
[6]刘双.红色歌曲的文化育德问题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6.
[7]许民.歌曲中主题音调贯穿发展的范例——《唱支山歌给党听》旋律分析[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4,(04):46-50.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79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