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文化的影像传播路径探讨论文

发布时间:2024-08-23 09:14:2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通过影像可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乡村声音,传承弘扬优秀乡村文化。在新农村的发展进程中,我们要正确对待农村的发展,通过影像让乡村生产生活、乡风文明反映出来,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
 
  一、乡村文化的影像传播意义
 
  乡村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影像能记录乡村风貌,研究融媒体时代乡村文化的传播途径,也能让人们了解新农村的生活生产,使人文风貌能借助新媒体时代赋予的传播机会。乡村是中国的“根”,是中华文化的宝库,中国人有浓厚的乡土情结,通过乡村影像的传播,有助于农村经济发展、文化传承,树立文化自信,提高民族凝聚力。
 
  二、乡村文化影像传播主体多元化
 
  在全媒体时代,影像的传播主体呈现多元化特点。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9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7.5%。在互联网普及下,各种组织、机构、社会群体、个人都成为传播主体。当前人类信息交互呈现的“全程、全息、全员、全效”等特性,社会中各种主体都进入社会信息交互过程,主体的多元化使全员都在信息传播体系当中,并且通过不同的途径达到传播的目的。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2023年,我国持续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缩小数字鸿沟,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更多人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交互传播使得民众可以通过多种媒体平台获取丰富的影像信息,又可以通过社交平台对影像进行交互,因此乡村文化的影像在此条件下,出现多元化的传播主体。

\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移动智能手机终端的普及,普通大众通过网络平台向外发布他们喜闻乐见的事情,使得每个人都是传播主体。随着手机拍摄质量的提高和拍照软件的优化,拍摄越来越普遍简单,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图片与视频记录自己的生活,传播也丰富了网民的业余生活,他们既是传播主体也是受众。基于此,乡村影像传播也向人们展开了一个借助图像短视频等形式构成的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平行世界。
 
  三、乡村文化叙事内容多样化
 
  在影像传播多屏化、跨屏化的时代,屏幕无处不在,屏读随处可见。人们在不同的屏幕之间互相观看,形成传播生态。在碎片化与快速化的消费节奏中不断变换屏幕,屏幕中影像内容能否抓住视线就变得非常重要,受众的聚焦转为屏幕的推送。对乡村影像的传播,内在动力在于“与我相关性”,即传播者与受众对内容的选择。在这些“与我相关性”的内容中,可以通过看到与自己生活相关的世界,包含生活中各种劳作场景、不同地区特色产业的发展、令人向往的乡村生活、传统非遗文化展示、抓取视线的网红打卡点等题材。通过多样化的影像叙事内容和多元的传播主体,用影像传播在乡村振兴下展现乡村的生活及变迁,勾勒新农村的发展与变化,进而对新农村的乡土风貌、文化景观、生产生活能够助力乡村文化的发展。
 
  乡村影像的内容与村民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他们在影像中或感受社会变迁,或追忆往昔岁月。挖掘乡村中的优秀文化,通过对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像实践,以图像、视频、文字等方式进行全面采集与访谈,最后传播出去,可让更多的人了解并且加入该行列。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影像的需求也促使多样化内容呈现。在乡村文化传播过程当中,通过图像全方位展示乡村建筑中的历史文化,配合优美的文字,以主观视角带领观众沉浸其中,能够把村落的故事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四、乡村文化的影像传播路径
 
  乡村文化传播,离不开乡村影像的宣传,乡村文化在开发中创新,在互动交流中传承,从农民最关心的问题、农民最迫切的需求切入,可使影像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凸显,创造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以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推动农村文化的发展繁荣。
 
  (一)多元化传播平台
 
  融媒体时代利用不同的媒体,可全面提升影像传播效果。影像传播通过不同的传播平台,利用“线下+线上”的传播模式传播乡村影像,包含线下影像展览、户外媒体、短视频平台、网络文章等,通过这些都可以看到乡村的发展变化,传播者通过对不同的影像传播工具的运用,可产出更多体现发展与创新的乡村文化。因此多元化的传播平台实现了创作与传播的大众化,丰富了影像的传播路径。
 
  影像展览可以让人们沉浸式浏览图片,这些有主题的图像,能让观众了解乡村的生产生活、历史文化,并带来美的享受。随着中国旅游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在乡村旅游营销与打造城市名片方面,户外媒体也是一个展示地区文化素养的标志。在新媒体时代下,影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各种优秀影像都可能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方式。线上传播平台也呈现多样化,有传统的电视媒体,有通过短视频进行的影像传播,有通过图文形式进行的图像传播,也有利用直播形式进行影像传播等。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积极运用新媒体传播乡村影像,对乡村影像内容生产、提高人们创作的积极性与参与性都有重要意义。通过图像与视频,能让更多的人了解乡村美景和乡村非遗,使乡村文化活起来。
 
  (二)乡村品牌助力文化传播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立足当地特色,强化乡村品牌意识,打造热门IP,影像的拍摄与传播可让更多的人了解地方特色,带动乡村发展。例如烟台苹果产业、葡萄酒产业,立足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具有鲜明地域性特色。蓬莱葡萄酒产业文化的发展,在影像方面可以看到葡萄园的美景:阳光下大片的葡萄生长在乡村土地,不同的季节可以呈现不同的景色,新农人在采摘葡萄时喜悦的面容与辛勤的汗水,葡萄酒制作工艺的呈现,风格各异的葡萄酒酒庄掩映在乡村山谷之中。这些影像聚焦乡村产业振兴,强化地区品牌意识,对珍贵的乡村建设进行全面深入的记录,发挥了发展和传播特色乡村的作用。
 
  (三)高校助力乡村振兴
 
  在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应用型高校作为服务地方的重要力量,通过政校企联动推动乡村发展,与乡村开展深度合作,既是对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又是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人才的契机。地方应用型高校通过发挥专业优势,充分挖掘乡村特色,助力乡村特色产品开发,共同打造美丽乡村。

\
 
  例如大学生可深入农村采风创作,了解地方风土人情及特色发展,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积极挖掘有内涵、有传播价值的乡土文化,用影像记录下来,讲好乡村故事,传播优秀乡村文化。大学生还可紧跟新媒体时代需求,把握机遇,将拍摄的优秀作品推送到各个平台,形成广泛的宣传力量。此外,高校可开展非遗进校园的活动,邀请传承人现场演示与讲授,让更多的大学生了解地方非遗文化,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让优秀的非遗文化扎根校园,进而激发大学生学习、传承非遗文化,使非遗文化焕发新的活力。
 
  (四)农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必须将乡村文化与消费联系起来,以文化带动消费,以消费反哺文化,达到可持续发展。首先,可通过发掘地方乡村特色,形成乡村品牌,运用影像传播特色乡村,聚集乡村人气、做活乡村市场。影像可以提供真实生动、直观美好的乡村生活,促进人们对美好乡村生活的向往,进而带动乡村旅游,实现乡村振兴。其次,举办与民俗相关的旅游活动,
 
  展示不同时节的花卉,观赏采摘水果等,并将这些具有特色的影像加以传播,可让更多的人参与乡村旅游,使村民认同本土文化、游客感知优秀文化,带动乡村可持续发展。最后,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相关部门应关注新时代乡村,关注“三农”问题,了解新农村的发展方式并用影像记录下来。如蓬莱乡村依托农产品进行的农村建设、农旅结合、农产品线上销售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与传播,吸引更多的人体验,让乡村文化活起来。
 
  五、结语
 
  乡村,既是村庄的生活环境,也是一种生命印记。在乡村振兴战略中,通过记录和传播乡村影像,讲述乡村振兴故事,可使更多的人了解农业、农村、农民,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强化乡村文化建设,提升乡村生活与生产质量,对乡村中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传播与传承,共同提升文化自信。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78780.html
本文标签: 乡村振兴 ,影像传播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