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如何因地制宜地实现艺术赋能乡村振兴,让艺术教育赋能创业就业,进而拓宽农村经济的新空间,成为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本文以湛江高校艺术类专业参与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为例,以湛江高校办学优势为切入点,借助艺术之手,助推乡村生态环境美化 、产业发展 、文化繁荣和文明提升,并提出了湛江高校艺术赋能乡村振兴建设的建议与对策 。
关键词:艺术赋能,乡村振兴,艺术实践,湛江高校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与灵魂, 在实施乡 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其对人才振兴 、生态振兴 、组织 振兴等具有重要的引领 、支撑和推动作用 。2022 年,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 “启动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 兴计划”。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农业农村部等六部 门联合印发了 《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 意见》,提出了创意设计 、演出产业 、音乐产业 、美术 产业、手工艺 、数字文化 、其他文化产业 、文旅融合等 文化产业重点领域赋能乡村振兴, 培育乡村发展新 动能 。面对当前乡村文化产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不 健全 、人才资金缺乏 、市场信息闭塞等短板,如何将 文化产业的八大重点领域与乡村资源优势和特色产 业融合,将文化产业融入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激发传 统乡村文化的活力,将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艺术是文化的重要内涵与独特组成部分, 艺术 赋能乡村振兴, 可以在秉承新发展理念下进一 步深 化文化振兴,通过乡村文化建设,重新连接人与人 、人与乡村 、人与社会的关系,有效激活人的个体价值和乡村资源价值,振兴乡村产业 、美化乡村环境 、复兴乡村文明 、助力乡村治理,使乡村获得物质与精神的双重获得感和幸福感。
要促进艺术赋能乡村振兴, 美育工作必须覆盖到乡村 。要组织艺术人才围绕乡村建设规划、乡村建筑设计 、乡村生态环境美化设计 、乡村传统手工艺的创意转化与创新发展 、乡村艺术活动等专题开展美育实践 。高校艺术类院系作为培养艺术人才的主阵地, 应积极探索与创新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与乡村振兴的融合路径,积极发挥艺术人才培养 、艺术传承与创新、艺术服务社会等方面的优势 。积极对接地方政府和企业,履行为地方政府和企业服务的职能,在乡村艺术传承与创新 、乡村艺术人才培养 、乡村艺术活动举办等方面给予全面支持和指导 。艺术赋能乡村振兴实践路径的研究, 在乡村振兴实践层面和理论层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对今后乡村艺术立足传统,走现代融合之路的拓宽将起到一定的理论借鉴和实践 指导作用 。
一、湛江高校艺术专业参与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探索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乡村, 如何做好新时代乡村 振兴工作,是我们需要重视的问题 。实现乡村振兴, 必然要求实现乡村文化振兴 。农村是中华民族优秀 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散落在全国各地的传统村落, 有着各自不同的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形 成了地域特色和多样化的技艺, 构建了丰富多彩的 中华历史文化。
高校要以乡村文化资源 、村庄自然风光和当地 民俗民风文化研究为重点, 开发农业文化遗产的文 创产品,创新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传播推广,积极推 进文化、文艺活动下乡 。艺术类专业师生要以“美”为 媒,以“艺”为介,积极参与现实生活和乡村振兴的大 舞台 、大话题,将艺术创造贯穿于美丽乡村建设和乡 村振兴各领域的始终,借助和运用艺术思维 、思想与 方法来唤醒 、激活 、赋能乡村,增强乡村社会经济文 化的内生动力和自身造血功能。
近年来, 湛江高校艺术类院系师生团队深入农 村基层,开展实地调研,聚焦乡村产业发展和美丽乡 村建设,针对乡村振兴在实践中的难点和重点,发掘 了乡村环境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 并积极探索了 具有湛江特色的艺术赋能乡村发展的各种路径。
( 一 )开发农产品文创设计,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产业振兴, 对于以农产品 种植为主的广大农村地区来说, 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就成为乡村振兴的重点, 农产品的包装也成了业界 关注焦点之一 。艺术设计的介入大大促进了农产品 的独特性,具有更好的辨识度和吸引力,能更好地赋 能乡村振兴 。
面对乡村产业振兴的问题, 高校肩负起了服务 乡村振兴战略的光荣使命, 高校需要通过最直接的 帮扶项目探索帮扶路径 。如: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 于 2021 年 3 月成立了湛江乡村振兴学院,通过宣传 国家乡村振兴政策,交流学校服务乡村振兴新思路, 引导学校服务乡村振兴方向, 为全校师生参与服务乡村振兴提供了机会、渠道和支持 。学校围绕艺术赋 能乡村振兴主题,开设艺术赋能乡村振兴课程,充分 发挥艺术专业优势,推动学科建设 、专业建设 、人才 队伍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融入乡村振兴 。近年来,该 校艺术系师生团队深入到雷州、吴川、麻章、坡头等地 深入调研,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一村一 品”、产业基 础等,本着“资源共享 、优势互补 、互相共赢 、协同发 展”的原则,与 11 家乡镇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就特 色农产品的设计推广 、农村生态环境美化设计 、农村 传统手工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农村艺术节 等领域开展了探讨与研究。师生团队进村开展乡村旅 游 、特色农产品 、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利用等项目的调 研和开发,深入挖掘农村特色和农村文化,在此基础 上尝试用艺术表达,将文化、艺术创新、创意与生活实 践融合起来, 设计出各种形象生动的农业品牌文创 形象,用其专业特长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其中,在特色农产品项目中,促进农村产业融合 是抓手,也是最终目的 。湛江很多特色农业品牌产品 都有一个或多个可爱的卡通形象, 还设计开发了 T 恤、渔夫帽 、小手袋 、抱枕 、冰箱贴 、手机壳 、水杯等创 意产品 。艺术类院系师生挖掘乡村资源中的文化资 源,将其转化为能让用户真实感知的情感连接产品, 为农产品销售带来了新变化 、新机遇,真正实现了乡 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
学校与地方的融合也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热情, 高校鼓励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与 “三下乡”活 动 。一方面,学生更加关注国家的有关政策和发展方 向, 关心乡村发展, 思考艺术赋能如何推动乡村振 兴;另一方面,教师将大赛引入课程,以赛促教,使学 生向行业艺术家 、设计师 、其他高校师生学习,激发 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多彩墙绘扮靓村庄,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 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 。借助高校力量绘构 美丽新农村需要校地合作, 就是要利用高校优质资 源,与乡村振兴进行有效对接 。湛江多个乡村积极与 高校开展了艺术赋能乡村振兴帮扶活动, 在高校艺 术实践的介入下,传统村落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例如:
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 在保持乡村原有风貌的 前提下,艺术墙绘可以进一步美化人居环境,传承村 落文化,提升乡土文明,成为乡村文化的载体之一 。 墙绘艺术作为一个文化窗口, 已成为彰显乡村个性 与传播文明的媒介, 其还是一种本土文化对外传播 的信息载体 。每个村庄都有独特的文化底蕴,墙上所 画的内容能够体现出乡村的风貌和个性 。在实践过 程中,湛江高校艺术类院系师生贯彻“一 墙一文化, 一村一美景”的理念,根据当地民俗 、传统文明 、产业 特色等绘制出了不一样的绘画图形, 展现了各乡不 同的文化特色。
例如,江洪镇位于雷州半岛西海岸,该镇仍然保 留着大量 20 世纪 70 年代的老房子, 整体布局缺少 规划和美感 。江洪镇以柴埠村为试点,与湛江幼儿师 范专科学校开展了校地合作试点,以旧宅和空闲宅基 地改造美化为重点,宣传党建 、爱国 、环卫 、孝老爱亲 和新农村发展等内容。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艺术系 组成师生团队实施了美丽乡村建设墙绘工程,结合本 村民俗风情,创作主题选取了喜庆 、丰收 、孝道 、感恩 等场景,采用荷花 、梅花 、南瓜 、葫芦 、石榴等吉祥图 案,为柴埠村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内容、新内涵。
在良垌镇沙田仔村, 来自岭南师范学院美术与 设计学院的学生们,经过村落走访和实地考察,根据 村情民意,结合实际,把村里的土墙以红色文化 、乡 村振兴以及农耕文化为主要题材, 用墙体绘画的形 式绘成了百米党史学习教育的“红墙”。
湛江市遂溪县黄略镇塘围村与高校牵手,与湛江 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开展乡村振兴帮扶活动,为乡村振 兴赋能。师生们在全面了解村容村貌、产业结构、风土 人情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当地特色文化基因,因地制 宜,创作了一系列的墙绘作品,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湛江市遂城镇红坎村村民构成以留守老人为主, 大学生们以“尊老爱老”为主题进行了墙绘,完成了 400 多平方米的涂鸦面积,让原本闲置而单调的围墙 穿上了新衣,使村里老人们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改善。
高校艺术实践赋能乡村振兴, 因地制宜地绘制 墙绘,从当地文化资源中挖掘素材,从生活中寻找灵 感,努力实现文化 、趣味和美感的有机统 一,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经验,为美丽乡村建设带来了新的启示。
(三)立足乡村资源,补齐乡村艺术教育短板
目前, 农村学校专业艺术老师数量不足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许多农村学校的艺术教师都由文化教师兼任 。一些农村中小学虽然开设了艺术课程,但特色不够,缺乏对当地民俗 、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其次,由于课程教材内容跟农村现实生活脱节,加上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进行讲述,导致了艺术教学缺乏了对学生欣赏力 、表达力 、创造力的培养,美育的目标难以完全实现。
为了补齐乡村艺术教育短板,目前,湛江高校的艺术实践也注重乡村当代文化建设, 积极对接周边地区艺术教育薄弱的众多乡村学校, 充分发挥高校人才资源优势, 自觉承担起师范院校为地方教育服务的责任, 帮助弥补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的不足 。如2020 年, 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艺术系在雷州市沈塘镇揖花村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 通过当代艺术实践或综合性艺术手段,开展揖花村艺术教育课堂 、举办揖花村艺术赋能成果展等系列项目, 推动乡村美术培育,通过文化艺术的赋能,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2022 年, 岭南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的师生团队将传统和创新融合, 为湛江的乡村中小学生和乡村留守儿童带去了中国水墨画 、中国书法 、非遗扎染 、传统剪纸 、名人画 、口罩创意绘画等多种美育课堂,帮助乡村孩子在美的滋养下更好地成长 。
湛江高校艺术类院系结合专业特色帮扶乡村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的具体行动,在教育帮扶 、学术研究 、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方面内容丰富 、风格多样 、精彩纷呈 、各具魅力,展现了当代大学生扎根农村 、贴近群众 、热爱生活的人文温度,展现了艺术生扎实的专业素质和独特的创新能力,以实际行动践行关于“三农”和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
二、高校艺术实践赋能乡村振兴的现实意义
艺术赋能乡村振兴,即让艺术参与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从而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湛江高校艺术类院系师生团队的实践, 通过把艺术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力量注入乡村,激活乡村,在乡村建 设 艺 术 人 才 培 养 、传 统 村 落 的 修 复 和 保 育 、传 统工艺的振兴 、美丽乡村建设和文化传承创新等诸多 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果和经济价值 。实践表明, 艺术赋能乡村振兴大有作为 。
( 一 )艺术赋能助力产业振兴
首先, 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和关键在于产业兴 旺。农村地区需要什么样的产业?对大多数农村地区 而言,发展现代工业已经成为一种奢望,而依托农村 特色资源, 因地制宜发展各具特色的地方产业就是 一种解决办法 。艺术赋能乡村的实践,可以将艺术与 产业融为一体, 或将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例 如,立足于特色农业品牌,依托艺术设计中的文化创 意力量,从而实现传统农业品牌的文化再生,实现文 化创意提升农业品牌的产业价值, 并打造一批叫得 响、叫得硬的“乡字号”“土字号”特色农业品牌。
再次,在精准扶贫的政策背景下,乡村文创具有 广阔发展空间。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弥补了农村物 流、技术、营销等方面的不足,以前主要在城市里发展 的文化创意产业,今天在农村也一样能够发展 。例如, 农业品牌文创产品的设计服务于农村传统文化的传承 和创新, 品牌设计对于特色农产品的包装和产业具有 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农业品牌的文创设计,就是要深 入挖掘本土特色文化,盘活现有乡村资源,提升乡村文 化价值,从而推动乡村文旅更好的创意空间。
(二)艺术赋能乡建新模式
艺术赋能乡村振兴是一条艺术乡建之路 。 以艺 术介入的方式,系统回应乡村振兴五大任务要求(产 业兴旺 、生态宜居 、乡风文明 、治理有效 、生活富裕), 挖掘地方文化基因 、特色资源,视觉化表达与美化; 孵化农产品创意产业,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通过激 活乡村文艺氛围,提升村民的审美水平;带动当地旅 游,增加村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
艺术在助力乡村发展中为乡村转型升级 、建设 美丽家园带来了新的发展视角与思路 。艺术赋能乡 村振兴抓住乡村文化的特色, 通过艺术介入发掘和 利用当地文化资源 。比如,用墙绘艺术打造乡村主题 文化,使乡村具有独特的文化面貌,既实现了乡村文 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又改善了乡村人居 环境,提高了村民的审美水平,优化了乡村产业结构,并对促进当地旅游 、增加村民收入与提升消费能力 等具有重要意义。
(三)培育壮大艺术人才队伍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 。乡村文化振兴需要发 挥文艺人才在内的各类人才的作用 。乡村振兴要靠 人才,人才培养要靠教育 。高校艺术类院系充分发挥 艺术人才培养的优势,针对当前农村学校艺术师资短 缺的现状,培养农村艺术人才队伍,加强对大学生的 教育和引导,并大力推进师生乡村支教工作;加强校 地合作,创建一批联合培养基地,支持学生围绕当地 乡村发展需要展开研究,提升创新水平,增强实践能 力;把“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师生参与乡村振兴 的重要载体,建设“社会调查”“田野考察”“乡村写生” 等一系列开放式课堂,并多措并举促进师生服务乡村 艺术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针对性地培育农村文 艺传承人才,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高校与 地方的合作交流,多渠道多层次地培育壮一批非遗传 承人和民间艺术传承人,进一步促进地方优秀文艺的 传承与传播 。除此以外,高校艺术类院系充分发挥自 身在艺术方面的教学优势, 开办各类艺术技能培训 班,培养一批乡村艺术能人和各类艺术骨干。
(四)促进乡村文化的传承与活化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 。对乡村优秀传 统文化的挖掘 、整理 、传承与活化,也成为保护传统 村落文化最有效的途径 。艺术赋能乡村振兴,以其独 特的方式参与到对乡村礼俗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中, 以弘扬乡村价值与传统文化为己任, 推动着乡村礼 俗的创造性转化,并赋予其新的表现形式,接续乡村 文明传统,与时代同频共振 。艺术赋能乡村振兴,通 过活化发展, 让乡村传统文化辐射到乡村生活世界 的各个方面, 让传统村落文化得到传承 、保护和发 展, 并在活动中实现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与生态效 益,并将其转变为具有特定活性的新的文化形态 。
让传统村落文化在传承的基础上活化起来,这 就需要高校艺术类院系的师生们深入到当地乡村的 生活中去,尊重当地的乡村礼俗和文化观念,以时代 性的元素 、创新礼俗的表现形态,对传统村落文化进 行修复和保育。
三、结语
艺术赋能乡村振兴, 用艺术的力量推动农村环 境美化 、产业发展 、文化繁荣和文明提升,是实现乡 村振兴进一步突破的有效途径之一 。湛江高校艺术 类院系师生们在进行实地调研 、利用乡村特有的地 域文化,如历史 、风景或食物等乡土资源进行创新的 过程中,整合了现代化因素,赋予了其时代特征,打 造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文化生态 。
艺术赋能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艺术介入乡村 不应该只是几种艺术表达形式 。艺术赋能乡村振兴, 在于共建 、共享 、共荣,更在于基层治理的优化 、民风 的改变、文明风尚的培育 。湛江高校在参与艺术设计 实践过程中,通过墙绘涂鸦、乡村生态环境美化、农产 品包装优化和多媒体推广 、村民艺术教育提升等方 式,加强了乡村艺术氛围的营造,全面提升了乡村的 对外形象, 同时也促进了村民艺术成果的传播与转 化,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村民的文化 自觉和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彭 缔 梦 ,许 雨 捷 . 乡 村 振 兴 视 域 下 非 遗 文 创 设 计 开 发 路 径 研究—— 以绍兴兰亭文化小镇为例[J].文化产业,2022(09):119-121.
[2]黄洁 .乡村振兴背景下艺术设计助力农产品供销模式的创新研究[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2(05):27-29.
[3]王春超 ,胡拥军 .文化引领 、产业带动为乡村赋能[J].企业观察家,2022(02):44-45.
[4]蔡安宁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艺术乡建”策略研究[J]. 中国集体经济,2021(14):4-5.
[5]侯 梦 瑶 , 渠 岩 . 渠 岩 的 艺 术 乡 建 之 路:从 乡 村 价 值 到 文 明 复兴—— 访当代艺术家 、广东工业大学城乡艺术建设研究所所长渠岩[J].建筑技艺,2020(12):22-30.
[6]王宪舟,王听晨,夏晋 .保护乡村主体尊严—— 艺术乡建的合理路径探析[J].艺术与设计(理论),2021(01):30-32.
[7]陈敏聪 . 当艺术从高校走进乡村 —— 看 韩 岭“2020 跨 媒 体 艺术节”[J].上海艺术评论,2021(01):89-90.
[8]宋燕金.为乡村振兴铸造文化之魂[J].人民论坛,2018(31):130-131.
[9]许鸿飞 .许鸿飞:产业与艺术融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J].雕塑 ,2021(02):9.
[10]刘占行 .“校 、企 、会 、村”四方联合助力乡村振兴新模式[J].公关世界,2021(03):74-76.
[11]周 天 娇 .非 遗 传 承 与 创 新,助 推 乡 村 振 兴 [J]. 核 农 学 报 ,2021(07):1739.
[12]邹慧丽 .浅谈墙绘艺术介入乡村振兴及美丽 乡 村 建 设[J].艺术家,2021(03):116-11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55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