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弘扬戏曲文化与文化馆群众文化的关系
文化馆作为群众文化传播普及发展的前沿阵地,既是弘扬传播戏曲艺术文化的最重要平台,也是连接戏曲文化传承普及和人民群众对传统文化的审美精神需求的重要纽带。文化馆应秉承提高社会整体群众文化素质,活跃民众文化生活,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职能宗旨,充分利用全民艺术普及工作来切实地弘扬戏曲文化。文化馆的全民艺术普及工作应达到使戏曲艺术能够生根社会,在民间生生不息流传下去,培育戏曲新秀,丰富退休人员文化生活等目的,形成全社会热爱戏曲、重视戏曲、享受戏曲的生动发展局面。
二、文化馆全民艺术普及工作中传播戏曲文化的主要方式
(一)文化馆戏曲团队
团队是文化馆各艺术门类传播发展的基本元素载体,它是直接面向广大群众,成为文化馆丰富群众文化工作,服务社会的必不可少的基础性环节。尤其是文化馆的戏曲团队,有其横向和纵向的广泛性、独特性和丰富多样性。横向性特点是指,戏曲团队平常活动时会有来自各地的,年龄不同,行业不同,性别不同的众多戏曲爱好者来活动,戏曲团队成员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在戏曲团队活动中能演唱的业余爱好者(俗成票友),另一类是在团队活动中能进行戏曲乐队伴奏的业余爱好者(俗成戏曲乐队票友)。他们每周都会在固定时间风雨无阻地来文化馆活动,可见戏曲艺术在群众中的深厚基础。
(二)文化馆群众文化培训
文化馆的全民艺术普及工作最直接的方式是举办公益性的群众文化培训。戏曲艺术的全民艺术普及培训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对热爱戏曲表演的票友进行表演培训,可以从零基础开始,教授学员戏曲的发声方法,唱念技巧,配以简单的戏曲身段练习,达到表演型的票友能够完成简单唱段,甚至可以表演戏曲的折子戏等能力的目标。另一类是针对热爱戏曲音乐乐器伴奏的票友的培训,可以从基础入门,教授一门戏曲音乐伴奏的乐器,使学员能够掌握基本的演奏技巧,增强自信心,愉悦身心,提升综合文化素养,还可和表演型的票友进行交流互动,达到双赢合作、增强戏曲团队的凝聚力的目的。
(三)名家讲座
群众是戏曲这一传统文化赖以生存的丰厚土壤,专业戏曲演员和票友之间的良性互动,促进这门传统艺术生生不息,百年流传。票友艺术水平的提高往往离不开戏曲专业教师的指导和栽培,而专业戏曲演员同时也离不开戏曲爱好者的支持和认同。早在清末就有八旗子弟票友向专业戏曲演员学戏的历史,据闻光绪皇帝还是戏曲音乐伴奏的爱好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几代国家领导*的大力扶持下,戏曲专业性人才培养工作获得丰硕成果,很多戏曲名家走进基层,走进全民艺术普及的培训课堂,给予爱好者很多指导和启发,大大提高了爱好者的艺术水平和对戏曲这门传统艺术文化的浓厚兴趣。如北京市东城区文化馆的戏曲团队历史悠久,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培养了很多优秀的戏曲人才,有的甚至从票房的爱好者最后走向了专业戏曲演员的发展道路,硕果累累,团队名字就是以“名家票友俱乐部”为初始的。可见进行名家讲座,让戏曲名家和戏曲票友爱好者进行良性互动交流,是重要并且有广泛社会意义的。
三、文化馆全民艺术普及工作中传播戏曲文化工作的建议
(一)关于文化馆群众文化戏曲团队的建设
1.完善文化馆硬件设施方面的支持
戏曲团队平常活动的人员比较多,演员和乐队伴奏者,吹拉弹唱,加之一些身段动作的练习,这就需要有一定空间的场地,文化馆应提供给戏曲团队符合条件的固定场地教室作为活动场所。另外,戏曲团队活动有其连续性,所以一般以每周都进行活动为佳,这就要求文化馆能够每周为戏曲团队提供固定的活动时间。因为戏曲团队成员年龄跨度较大,上至70岁左右的退休人员,下到青少年,所以建议分成两个时间段来进行活动。离退休团员的活动时间可安排在周一到周五,青少年因为存在平常要上班上学的问题,活动时间可安排在周末。在活动时间的安排上灵活机动,满足了各年龄阶段团员的活动需求。团员们平时练习活动,学到一定的表演技艺就想有展示的平台,文化馆应给戏曲团队提供可以演出的舞台硬件设施。
2.文化馆应为戏曲团队提供专业艺术支持
文化馆的全民艺术普及工作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对业余爱好者成人学员进行艺术培训和专业辅导,有了固定的活动场地与固定的活动时间,为提高戏曲团队队员的艺术表演水平,应请专业院校剧团的戏曲老师或戏曲演员为团员们定期教授戏曲艺术的发声、唱腔、念白、动作以及剧目的练习。伴奏乐队的成员可以进行乐器的培训练习,提高乐队人员的伴奏能力,以更好地配合演员的表演,使两方共同努力,全面提高。教学辅导可采用现场教学与线上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赋予戏曲这门传统艺术多元化的辅导方式,并充分利用现代智能信息技术手段来进行全民普及,融入群众的文化生活,给爱好者带去方便快乐,愉悦其身心,也充分展现了文化馆群众文化工作的实效性、普适性、广延性,打牢了业余戏曲团队在民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
3.广泛宣传扩大戏曲团队影响
文化馆的硬件支持和艺术指导,使得戏曲团队建设得更加完备,而这只是完成了弘扬戏曲文化的第一步,只有广泛的宣传,把团队推广出去,扩大社会影响力,才能达到戏曲团队全方位传播戏曲文化,树立群众的文化自信,推动全民广泛积极参与互动的作用。文化馆应采取“以点带面,内外交流”的形式,来扩大团队的社会影响力,团队可面向社会,用线下和线上的方式招募团员,凡是戏曲爱好者都有机会报名参加团队,团员内部水平高的带动水平相对弱的,受益者就会一传十、十传百,扩大文化馆戏曲团队的影响力,打造一支品牌团队。同时,团队可多进行国家、市级、区级不同区域交流互鉴活动,增强业内外社会人员的流动性,不仅能够促进团员的艺术水平和艺术技巧的提高,还能增强戏曲团队的广延性,有助于戏曲文化在民间开枝散叶,广泛传播。
4.组织高质量的戏曲演出及积极参加各大赛事
戏曲是现场的展示性艺术,是要表演给观众看的视听艺术,以此来陶冶群众的审美情操,引发群众的心灵共鸣,从而直观地从戏曲表演中获取审美享受。团队的成员学会了基本的戏曲表演,无论是传统戏还是现代戏,就希望能有展示自我的平台,团员在舞台上通过亲身体验表演展现给观众,能给观众审美享受,扩大戏曲的受众面,同时学员也可以提升自信,并从中总结自己在戏曲表演技艺上的不足,不断提高技艺。这不仅展示了团队的水平和活动成果,为老百姓提供了展示风采的机会,也全方位地推进了文化惠民工程。戏曲团队的演出也可以和学校,养老院等机构进行合作,以更好地服务社会。
为了提高业余爱好者学习演出戏曲的积极性,文化馆可举办内部或者对外的各类成人或者少儿主题的戏曲比赛,设置奖励机制,给表现优异的团队和个人设置奖励,提升戏曲爱好者的荣誉感,以及学习戏曲、参与戏曲比赛活动的积极性。
(二)关于文化馆群众文化戏曲团队的培训
只靠每周有限的活动时间来对团员进行艺术培训远远不够,文化馆应积极深入地开展戏曲艺术的专业培训活动,让团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例如可开设成人基础戏曲培训班,以及针对青少年的入门戏曲培训。因材施教,成年人因为有人生和社会生活的沉淀,能更好地理解把握剧目人物,可以学习剧目与唱腔为培训的重点;青少年活泼好动,阅历尚浅,学习剧目恐怕难以把握好人物唱腔的理解和技法,可以身段为主的戏入门为易。由入门的初级班,到中级,再上升到高级,层层递进,逐步提高水平,可使成人班和青少年班进行交流,互相搭配学习演出合作,达到全体成员综合提高的目的。
(三)关于戏曲名家讲座的完善
文化馆可定期举办戏曲名家讲座,邀请不同行当、不同流派的戏曲名家、戏曲演奏者、戏曲理论家,就理论、表演和戏曲音乐等多方面知识、技法进行开放性讲座。可惠及戏曲团队的成员,让有一定戏曲表演基础的团员和名家近距离接触,积极鼓励大家参与,和名家进行学习交流互动,深入了解各行当流派的特点,提高自身戏曲水平。同时满足群众对戏曲艺术的渴求和精神价值的需要,使更多老百姓走进文化馆戏曲名家讲座课堂,了解戏曲文化,对戏曲文化产生兴趣,热爱上戏曲文化,这对成人来说可以满足自身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审美感受和人生情怀,弘扬正能量。对青少年来说,从小就接受这种高水平艺术家的讲座,了解国粹,能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甚至有的青少年通过名家讲座了解戏曲爱上戏曲,从而走上从事专业戏曲的道路,为未来的戏曲事业培育火种。这实实在在地践行了全民艺术普及工作的宗旨。
四、结语
全方位开展文化馆全民艺术普及工作,弘扬中华戏曲,是顺应新时代潮流发展、服务社会的重点工作。二者互相促进,相得益彰,是可以实实在在把全民艺术普及工作和戏曲传承工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桥梁。我们要从团队建设、培训教学等具体操作中,找到戏曲的规律,把握人民群众的文化脉搏,提高效率,筑牢文明建设的阵地。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78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