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文化馆事业社会化发展之路的探讨论文

发布时间:2021-12-22 09:26:5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 时代,思想文化建设工作也 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社会主义现代 化的壮丽征程,深刻的社会变革和宏大 的实践创新,为新的文化创造提供了更 强大的动力、更广阔的空间,也对新的 文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形势 下,文化馆要开启新的发展之路,文化 馆事业社会化发展之路应运而生。本文 对文化馆建设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系统分 析,深入讨论了文化馆事业社会化存在 的问题,主要问题表现在文化馆的公益 性和稳定性受到严重威胁。最后,指明 了文化馆事业社会化的发展之路:明确 定位文化馆的社会地位,合理设置文化 馆的内部机构,合理定位文化馆的运营 模式,有效评价文化馆的社会效能。希 望通过本文的探讨与研究,可以为文化 馆事业社会化发展提供正确的指引。

关键词:  文化馆现状 ; 文化馆发展 ; 文化馆事业社会化

文化馆承担了很多文化服务职能,  为人们的社会文化需要提供了强有力的 支撑, 促进了我国群众文化事业的进步, 推动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文化 建设”的发展。但是,也要看到,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业的属性 越来越明显,文化馆也不得不开启了新 的发展之路,文化馆事业社会化发展之 路应运而生,新的运营模式将在探索中 前进,在前进中寻找更加适合的发展路径。

一、文化馆建设的基本情况

按照国家对于文化馆级别的设置要 求,文化馆可以分为一级文化馆、二级 文化馆和三级文化馆。文化馆的工作人 员文化程度、知识水平、专业技能逐步 提升,文化馆的工作人员正朝着更加技 术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文化馆通常每年举办一些节庆活动和文艺活动,特 别是针对老年人、青少年儿童、残障人 员安排特殊的文艺活动。文化馆的培训 班、公益性讲座受到社会人士的广泛青 睐,文化馆的展览也吸引着不少社会群 体前来参观。文化馆不仅注重对外的培 训,也十分注重内部员工的培训,提升 员工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加强文化 馆队伍建设,促进文化馆事业的发展壮 大。社会群体通过文化馆自办文艺活动 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更加丰富。

\

二、文化馆事业社会化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馆的公益性受到威胁


文化馆是一类公共文化服务机构, 公益性是文化馆的本质特性。随着文化事业的飞速发展,公共文化服务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对于社会文化的需求。在 这样的大背景下,文化馆的公益性受到 了很大威胁,一些文化馆已经开始通过 服务外包的方式来解决现如今的问题。 但是,文化馆如何在公益性服务和外包服务上最好平衡,已经成为了制约文化 馆事业发展的一大问题。在全馆型服务 的模式下,政府缺乏对文化馆的有效监 督;在半管型服务的模式下,文化馆缺 乏有效的运行模式。由于文化馆事业的 社会化运营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文化馆事业社会化的发展过程中遇到很多 新问题、新挑战,文化馆的公益性与社会化带来的盈利性产生了较大的矛盾和利益冲突。因此,需要更多政策性、规范性的指导来促进文化馆事业社会化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文化馆的稳定性受到威胁

文化馆事业的社会化运营是个新生 事物,运行模式还不成熟,外包服务存 在很多未知性,社会化运营稳定性受到 威胁。文化馆建设的参与企业以基础性 建设投资为主,缺乏对文化馆的运行投资和发展投资,文化馆与企业的合作深 度明显不足,导致文化馆的运营缺乏应 对性、灵活性。在文化馆稳定性受到威 胁的情况下,以经济效益为前提的企业 主更不愿意拿出资金来参与到文化馆公 益事业的社会化运营中,在如此恶性循 环的带动下,文化馆事业的发展将更加艰难。

三、文化馆事业社会化的发展之路

(一)明确定位文化馆的社会地位


文化馆是文化事业单位,公益性是 其的主要特性。文化馆的运营要注重为 社会群体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在社会 主义市场背景下,文化馆的运营也不能 脱离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更不能相 背离,文化馆的服务内容要突出党和国 家的文化主旨,引领社会文化的健康风 气,助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美丽 中国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文化馆应承 担起应有的社会职责,积极推进主流文 化的发展和传播,主动收集传统文化遗 产,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二)合理设置文化馆的内部机构

文化馆事业的社会化运营,使传统 的服务型运营模式转变成为了社会化的 运营模式。在社会化运营模式下, 也应注 重文化馆的文化服务功能。在文化馆运 营模式发生根本转变的前提下,文化馆 之前的内部机构设置形式已经无法满足 文化馆最新的运营模式。因此,有必要 对文化馆的内部机构进行深化改革,使 文化馆内部机构的设置与文化馆的社会 化运营模式相适应。对文化馆内设机构 进行重新设置,应将内设机构分为组织 群文活动部门、艺术创作部门以及辅导 培训部门等,各部门相互联动、相互协 调,共同促进文化馆事业社会化发展。

(三)合理定位文化馆的运营模式

在文化馆事业社会化发展的进程 中,文化馆依然要坚持政府主导地位, 坚持文化馆的事业性和公益性。在此基础 上,文化馆可以采取购买公共服务的模 式,推进文化馆事业社会化发展。文化 馆的事业化发展运行模式,应当采取由 文化馆牵头,其他相关部门配合,根据 不同的文化发展需要,制定符合实际、 科学有效的文化服务方案,采取招投标 的方式选择最佳的合作伙伴。在准确把 握和合理定位文化馆的发展方向的前提 下,结合文化馆的基本情况和文化事业 发展的需要,合理定位文化馆的运营模 式,推进文化馆事业社会化向着更加合 理、更加有序、更加清晰的方向发展。

(四)有效评价文化馆的社会效能

文化馆事业社会化运营效果的好 坏,关乎文化馆公益性、事业性效能发 挥的好坏。因此,有必要采取行之有效 的评价手段,对文化馆的社会效能进行 评估,通过定性、定量,横向、纵向等 不同评估方式,确保评估结果真实、准 确。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提出来,对 问题进行主动改进,避免再次出现类似 的问题,推动文化馆事业社会化发展。 在注重文化馆社会效能的同时,也应对 文化馆的经济效益进行合理评价,全方 位评价文化馆事业社会化的运营效果。 通过改进问题、发扬优点,找到更加适 合文化馆发展的运营模式,推动文化馆 事业社会化发展进程。

\

四、文化馆社会化管理的目标和成效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事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公共 文化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动力的重要政策 内容和和工作举措。也是深入推进公共 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新建 大型文化设施管理运营创新,实现文化 馆服务体系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一)提高管理效益和水平

通过社会化管理运营,能充分发挥 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管理部门从繁杂 的日常人事中解脱出来,由直接管理转 变到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制定和监督的宏 观管理上来,设施运营、人才招聘、员 工培训、团队建设等由专业机构完成, 有效提高了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二)提升了服务效能和企业积极性

企业参与管理运营充分体现了在管 理理念、管理方式、激励机制等方面的 优勢,  在降低运营成本、改进服务质量、 调动员工积极性方面效果突出,更好地 适应了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公共文化 服务需求。

(三)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企业运营具有更强的成本控制意识 和更加灵活有效的财务管理方法。财务 权由运营企业完全自主,政府部门根据 合同规定的工作人员数量馆舍面积、服 务内容等因素编制预算并向企业提供运 营资金,使企业在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 上的优势得到发挥,节省了政府开支。

结语

文化馆由于体制问题和社会发展问 题,一直处于改革的进程中。为了能够 探索出更加适合文化馆发展的道路,文化馆的运营模式也一直在变化。在新的形势下,文化馆也随着社会化的潮流进 行创新和改革,文化馆社会化运营管理 机制自产生之日就表现出了灵活、多元 的优势,目前已经成果初现,相信,在 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不久的将来,这种 新的、多维度的管理体系定会成为全速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时代新潮流。

参考文献:

[1] 曹 庆 华 , 曹 俏 萍 , 李 芝 , 曹 配 铭 . 广西文化馆的建设现状与发展对 策 [J]. 沿 海 企 业 与 科 技 ,2018(02):54-
58+69.
[2] 李芳 . 浅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 体系建设与文化馆的发展 [J]. 大众文 艺 ,2017(12):9-10.
[3] 韦妮霞 . 发展群众文化活动 繁 荣地方文化事业——关于文化馆群众 文化工作的策略思考 [J]. 人才资源开 发 ,2017(08):59-60.
[4] 逯俊宁 . 浅析文化发展中新模式 的意义——以无锡新区文化馆为例 [J]. 名作欣赏 ,2017(03):158-159.
[5] 聂玲 . 文旅融合背景下 , 长寿区 文化馆演艺事业发展现状浅析 [C]. 《决 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 学院 .“决策论坛——公共政策的创新与 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 .《决策 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 院 :《科技与企业》编辑部 ,2016:1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34625.html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