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大运河文化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8-09 11:44:2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文化创意产品”属于文化创意产业的范畴,这个产业由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以及智力产权共同构成,是将文化资源以创新的方式呈现出来的现代社会产品,也是将精神层面概念物化后形成的产品。外表柔和、内在坚韧的运河文化,具有开拓进取、智慧融通的精神内核,其特有的文化基因成为文创设计和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推进大运河文化与文创产品设计融合的过程中,要对大运河文化符号进行深入解读,结合其对文创产品市场的影响与反馈,不断优化大运河沿线各种文化元素,积极探索新兴技术手段的应用,推进跨界合作与创新,以文化思维赋能大运河文化建设,打造文旅深度融合背景下的创新性文化业态。

  文化和旅游事业的融合发展使得文化创意产业愈发成为引领文化消费升级的关键力量,而文创产品作为其重要载体,不仅承载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也关系产业发展的质量与效果。大运河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蕴含丰富的历史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文创产品开发的宝贵资源。2014年,全世界人民共同见证了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历史时刻。近年来,在国家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推动下,如何以大运河文化为核心元素,挖掘其独特魅力,推动文创产品创新设计,促进文化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对大运河文化的符号解读

  大运河是世界上流程最长、规模最大的古代运河,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和浙东运河三部分组成,始建于春秋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大运河的建设改变了中国的交通格局和货物运输方式,串联起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成为古代中国经济繁荣的重要标志之一和促进中华民族统一的重要纽带,沿线城市因此繁荣发展,饮食文化、茶文化、戏曲艺术等也得以传承与发展。

大运河文化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作为一条连接南北、流经多个地区的水道,大运河承载了丰富的符号意义和文化传承价值。不同学者对大运河文化的解读角度各异,涵盖了生生不息、融合、以人喻义等多重解释。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大运河文化也经历不断的变革和更新。从区域内到区域间,再到南北纵贯,运河的演变体现了古代人们对技术更新和观念变革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其思维方式和精神追求。大运河的流通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更涉及文化的融合。它促进了不同区域文化的交流与渗透,使得京津、燕赵、齐鲁等文化日益融合。在社会层面,这种融合带来了更频繁的社会互动,弱化了既定的社会地位差异。今天,大运河文化所代表的“通”依然是推动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不仅带来了“扁平世界”的趋势,也促进了世界文明的互鉴。大运河文化正以其不断延续的力量,推动中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二、将大运河文化融入文创产品设计的意义

  (一)对文创产品市场的影响与反馈


  文创产品通过创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消费需求相结合,使得传统文化更具吸引力和可接受性,进而实现了文化的传承和转化。通过体现特定文化内容主题,如图1所示的常州“京杭大运河城市文化”系列文创产品,将运河文化与女性成长之路相结合,赋予产品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增加了产品的文化附加值,吸引了更多消费者的关注和喜爱。在市场影响力方面,运用文化创意设计的文创产品不仅可以满足消费者对独特、有故事性产品的需求,还可以开拓新的消费群体,特别是对那些对传统文化有浓厚兴趣的人群。同时,通过与市场因素、消费心理和需求趋势相结合,文创产品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的多样化,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在不断调整和优化文创产品设计过程中,企业通过市场反馈和消费者意见,也可以及时了解产品的优势和不足之处,进而对产品改进和创新,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同时,消费者的反馈也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为未来的产品设计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方向和策略,提升产品的文化附加值和经济效益。

大运河文化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二)对大运河文化传承与保护的促进作用

  文创产品设计可以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通过有形的产品呈现,激发公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从而促进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如大运河纹样的文创服饰、大运河船模型的文创摆件等,均是以现代化的方式展现传统文化的精髓,将大运河的严肃深沉转变为可亲可爱的形象,使其更贴近市民生活,有利于增强公众的文化自信。除商品化的产品外,设计师还会设计一些互动性强的体验类文创产品,如大运河文化主题的游戏、互动展览等,让公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大运河文化。通过在产品设计中注入文化故事元素来向公众传递大运河文化的历史、传统和精神内涵,可以增强公众的情感认同,吸引更多人关注、了解和参与,实现文化的生动传播以及传承与发展。

  三、大运河文化与文创产品设计的融合路径

  (一)优化文化元素的处理


  为了避免文创产品的过度商业化造成大运河文化的贬值,保持文化元素的纯正性和独特性,设计师在设计文创产品时必须深入了解运河文化的内涵和价值,精准地选择文化元素,并在设计中保留其原汁原味。尤其是在文创产品构思阶段,要提前做好功课,详细了解大运河的历史、演变过程,以及在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意义,研究与大运河相关的艺术、文学、民俗、建筑等文化表现,提炼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如船舶、水岸建筑、传统工艺等,便于在设计中使用。以苏州“运河十景”文创产品的设计为例,设计者从地域特色、历史文化建筑、名人名言、民间风俗和生活习惯中提取了典型的设计元素,将苏州特有的白墙黑瓦、小桥流水的江南风情转为文创产品的视觉符号,以此体现苏州大运河沿岸的独特景观和文化气息。同时,产品开发还紧密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苏绣、桃花坞年画等,将这些传统艺术形式融入产品设计中,不仅增强了产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还有助于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普及。上述策略不仅使苏州“运河十景”的文创产品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还有效地推广了苏州的地域文化,增强了公众对大运河文化带保护与建设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大运河文化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二)探索新兴技术手段的应用

  文化产业的数字化是当今数字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数字化的浪潮下,各种数字文化创意项目蓬勃发展,涵盖了动漫、影视、数字音乐、数字出版、在线阅读、游戏、网络视听等多个领域。这些项目不仅可以更好地体现大运河文化元素,还能够运用数字技术创作生动且具有感染力的数字文化作品,从而将大运河文化带到年轻人的生活中。

  在进行数字创意设计时,AI+设计平台、平面设计、景观设计、动漫设计等工具的应用,可以为大运河文化的表现提供更多可能性。比如,扬州“运河十二景”IP的设计便是结合了各种技术手段,将传统景点转为符合年轻人审美的数字IP形象,使其更加生动有趣。设计团队将瘦西湖设计为一个婀娜的少女,五亭桥作为人物头上的皇冠,琼花点缀在服饰上,这种富有现代感和时尚元素的设计不仅活化了景点的人文积淀,增加了文化形象的可视化和可感知性,也为年轻人创造了更多参与和互动的机会。而数字藏品、手办盲盒,制作系列短视频等衍生产品的推出,则进一步扩大了文化产品的受众群体。这些数字文创产品不仅具有收藏价值,更能够成为年轻人了解和体验大运河文化的重要载体,真正实现让“十二景”活起来,延续大运河文脉的目标。

  (三)积极推进跨界合作与创新

  大运河文化涵盖了吴文化、淮阳文化和楚汉文化等多地区文化,与其相关的设计资源呈现复杂性和散点式分布的特点,整体开发难度较大。而跨界合作与创新可以串联大运河沿线各类设计资源,增加大运河文化的造血功能,推动文化创意产业整合创新。因此,在进行文创产品设计时,可以尝试与其他地方文化元素结合创新,扩展大运河文化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领域。

  以常州创意文化街区为例,该街区借助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机遇,以特定的常州大运河文化因素为内涵,吸引相关文化、艺术、设计和创意人士聚集创作,从而为街区注入新的生命力,实现了街区的文化再生。具体做法包括:引导老字号文化品牌入驻文创街区,将老字号的传统工艺和历史文化故事融入当代设计中,打造具有时尚感和历史底蕴的文创产品,通过艺术设计和创意手段对其进行价值提升;鼓励企业与高校合作,挖掘商铺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资源,将部分老字号转为文化体验馆;建设大运河名人博物馆,展示常州历史上涌现的名人生平事迹和社会贡献,通过文化展示,将大运河文化融入城市文化建设中,增强城市文化认同感;活化利用工业遗存,将其融入现代设计理念和生活方式中,打造集游憩、休闲、科普、创意于一体的开放空间,创造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新地标;借鉴成功的文艺展演经验,将常州大运河文化与文创街区的自然风景、建筑、人文历史相结合,打造具有观赏性和体验性的实景演出,丰富游客的文化旅游消费体验等。这些跨界合作与创新的做法,将大运河文化与文创产品设计相结合,不仅丰富了文化产品的形式和内容,也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了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和吸引力。

  四、结语

  大运河承载着悠久的中华文明,不仅推动了经济繁荣和文化传承,也见证了社会的巨大变革。沿线城市的历史文化积淀,是一部生动的大运河文化发展画集。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背景下,文创作品的创作亟待新思维、新理念的注入。设计师要将大运河沿线城市的元素融入文创作品中,尤其是非遗文化、地标建筑、特色美食等容易吸引公众关注的文化元素,进行深度挖掘并创作,展现大运河的独特魅力,让人们能从设计中感受大运河的风情。未来,年轻人将成为大运河文化的主要传承者,而他们多数是“数字原住民”。因此,如何设计能够吸引年轻人的数字产品,赋予大运河文化新的活力,为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贡献更多力量,也是今后文创产品设计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7866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