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中学民乐团建立与实践探究— 以南沙华附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4-03-18 14:42:3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近年来,国家对美育工作愈发重视,鼓励特色发展,形成“一校一品”的学校美育发展新格局。广州市南 沙区秉承“适合的教育”,致力于打破常规, 推动区域发展, 而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南沙中学(简称“南沙华附”)民乐团 作为广州市首批高水平美育团队, 积极落实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践行学校“育能赏美”的发展理念, 主动改革创新, 力 求将学校民乐团打造成为高质量的品牌乐团, 本文针对民乐团建立与实践过程中成员遴选、乐器配置、教材选择、实践交 流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并从中提炼几点民乐团建设策略。

  关键词: 中学,民乐团,建立,实践

  民族音乐是源自民间,流传在民间的体现民间生活、生产的歌曲或者乐曲。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孕育出了大量优质的民族音乐文化,构成了具有深刻内涵与多元化内容的民族音乐体系, 这一体系在世界音乐艺术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民乐团,是中国近代发展出的一种以中国民族乐器为基础,以西方交响乐团的器乐配置成立的乐队类型。民乐团通常划分为吹、拉、弹、打四组,除了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还可添加大提琴、小提琴、中提琴等类型的西方乐器。

  一、民乐团建立意义

  2020年 10 月 15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民族精神与民族的繁荣昌盛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民族音乐之中渗透了民族的精神、文化与思想。我国民族音乐占据非常关键的地位,是艺术作品中的精髓,民乐团建立,实施有效教学能够推动学校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一代的价值取向决定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 中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中学阶段步入青春期,此时正是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刻,在此时期组建民族乐团,可以锻炼学生的民族音乐能力,使其深入理解民族音乐的内涵,形成独特的民族精神,加 强对本民族文化的深刻认知,增强民族自豪感,提升音乐学科核 心素养。因此,建立中学民乐团显得尤为重要。


\

 
  二、民乐团建立基础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南沙中学,2015 年成立以来,在新时代 美育背景下,在南沙区“适合的教育”引领下,在学校发展方略 的导引下,以“育能赏美”教育理念为乐团发展目标,充分利用 各种校内外资源,积极探索“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学 生校队活动与校园文化相结合”的全方位美育艺术教育模式,为 将我校办成特色凸显的现代化名校这一办学目标砥砺奋进。2017 年 9 月, 我校成立了民乐团, 短短不到三年间, 民乐团成长迅速, 并于 2020 年 3 月,被评为广州市首批高水平美育团队,广州市 下拨专项经费,由星海音乐学院国乐系对接我校民乐团项目,给 予我们更加专业的建议与指导,带来了丰富的师资及教育资源。


\

 
  三、民乐团实践初探

  《义务教育阶段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提出,要 重视学生的艺术表现及审美实践,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各种艺术实践探究活动,通过自主体验、自信表现、主动创造,不断增强学 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民乐团的建立给学生提供了艺术 实践与创造的舞台,使学生的音乐素养得以提升,音乐能力得到 表现及施展。一支优秀的学校民族乐团的建立,离不开优秀的成 员、完善的乐器配置,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专项经费的支 撑下,我校民乐团得以顺利组建。

  (一)遴选乐团成员

  1. 组织报名


  以我校为例, 目前共30个社团, 分为艺术类、体育类、语言类、 科技类、文化类、公务类等六大类社团,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选 择合适的社团,但艺术类,特别是音乐中器乐类社团与其他社团 不同,因名额有限,必须提前筛选。乐团成员的器乐基础直接影 响整个乐团的演奏水平,优秀的独奏演员备受乐团青睐,在学校 也如此。在“双减”背景下,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艺术实践 活动,有较多的时间进行器乐演奏练习,且民乐团建立的初衷旨 在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学生民族自信,因此,招 新时也面向零基础学生, 虽然对乐团的发展提出了较严峻的挑战, 但民乐团不忘初心,立足学校美育教育,在每学年第一学期开学 第二周,提前组织学生报名并参加面试。

  2. 招新条件

  经过学生预报名后,根据他们的音乐兴趣及特长将其分为 三大类:第一类为零基础学生;第二类为有课堂小器乐基础的 学生,如口风琴、竖笛、葫芦丝等;第三类为有一定器乐基础 的学生,如键盘类、管乐类、弦乐类等。当民乐团招新时,如 今年招 60 名学生,当报名人数超过计划人数时,优先招选第 三类学生,接着是第二类,如这两类学生招完还剩下名额,则 考虑零基础的学生加入乐团,三类学生均需要安排面试,测试 这个学生的音准、节奏、乐感、识谱能力等等。在确定名单后, 根据面试情况,将学生分为小合奏团及大合奏团。所谓小合奏 团即由具备器乐基础的学生组成,同时需承担小小教师角色, 帮助大合奏团中零基础学生尽快掌握乐器。一般情况下,小合 奏团每学期除常规民乐课程外, 还需另外学奏一首小合奏作品, 小合奏团队的成员同时兼大合奏团的演出曲目训练。

  3. 面向年级

  考虑到成员的升学、毕业及逐年递补的情况,招收的年级同 样有所要求, 以我校为例, 今年新招收的36名学生全部来自初一、 高一学生,保留初二、高二旧团员共计 25 人,初三、高三学生 因学业压力大,允许其退团,但如学生主动要求留团,在不影响 学业的情况下,可继续留团学习。其中,大部分学生均具有一定 器乐基础,少部分学生无器乐基础,安排在较容易上手的乐器声 部,如中阮、打击乐等。有课堂器乐基础的学生,如口风琴、竖 笛、葫芦丝等, 一般安排在吹管组。

  (二)完善乐器配置

  民乐团一般由吹、拉、弹、打四个声部组成,每个声部有相对应的乐器。以我校为例,在乐器配置上,除了常规的乐器外, 为了更加适合学生演奏,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特此引进改良过 的先进管乐器,如中音排笙这一带有键盘及吹嘴的乐器,只要会 弹钢琴的学生,均能快速上手,其声音通过键盘前的音筒向上传 递,音量较大,音色饱满,大大丰富乐队的音响效果,增添演奏 力;又如二胡这种传统的拉弦类乐器,借助新型二胡指板,使二 胡零基础的学生能更快适应乐器,快速找到对应的音,极大程度 减少了错音,增强学生对二胡的认识,提高演奏能力;再如丰富 了打击乐器的种类, 如在演奏民族曲目《山之风》时, 加入风锣、 雨筒、颤音琴、木鱼、小军鼓等乐器,使得学生能够饱含情绪地 将这一乐曲演奏出来,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增强作品说服 力,使作品的磅礴气势得以升华。最后,为了使作品音响效果更 加丰富,有时还会加入现代的电子键盘乐器,如在演奏民族曲目 《响宴》时,加入合成器等,通过电子音色,补充乐队中缺少的 乐器音色,增强低音音响效果,大大提高了作品的表现力。

  (三)优化教材选择

  根据学生基础的不同,可划分为大合奏团与小合奏团,优化 教材选择。

  1. 大合奏团

  大合奏团成员由学术基础一般化的学生构成,为使学生能快 速进入演奏状态,可选取星海音乐学院李复斌教授编写的民族管 弦器乐作品《山之风》,这首作品十分适合零基础的学生,即使 没有学过乐器,在一个月的训练中,也能很快学会曲子。

  以二胡声部为例,全曲以内外空弦的 re、la 音为主干音进 行创编,从 1—19 小节,均由一个音 re 组成,配以方整的全音 符及二八节奏。

  进入 24 小节后,加入第二个音 la,两个音相互交替,学生 能快速抓住节奏特点,掌握弓法,虽然只演奏两个音,但是在与 乐队合奏时,效果又出奇地好,令人赞叹!此外,加入琴杠敲击琴筒的声势,大大丰富了二胡这个传统 乐器的表现力,赋予其新的内涵。

  2. 小合奏团

  为推动民乐团的发展,促进中华民族传统民族器乐在学校的 传播与推广,提高学生对岭南音乐文化的认识与喜爱度,在民乐 小重奏器乐曲目的选择上,可选取由星海音乐学院国乐系李复斌 教授作曲的《岭南茶韵》,以情景式表演与器乐小合奏的形式展 现,颇具新意。

  五岭之南, 谓之粤。珠江河畔, 谓之穗。其民俗风情甚为独特, 其中又以西关地区最具代表性, 《岭南茶韵》这首曲子正是以其特有的岭南地域文化为基础,主要是描绘一个个女生叫卖的场景,虽短小但极富有岭南音乐特色。本曲由二弦、琵琶、中阮、竹笛、扬琴、古筝、大提琴、打击乐共计八个声部组合而成,分别由相关专业的学生演奏, 共计 8 人。乐曲开头部分由扬琴、大提琴、古筝、打击乐四个声部奏出一段较欢快的旋律, 竹笛、琵琶、中阮、二弦四位学生扮演的市井阶层的老爷爷老奶奶,扛着各自的乐器与小板凳,像侏儒般踏着音乐节奏绕场一周,使整个画面既具有视感,又幽默诙谐。待众人坐定后,配合默契地共同奏响一段滑音旋律, 并对视着大声吆喝一声“咿呀!”进而拉开演出的帷幕。中间穿插一段广州地区地方方言粤语说白部分,主要是向人们介绍岭南地区的茶文化。高潮部分,小演奏家们两两对视,像是在互相诉说着关于音乐的种种美好,又像在相互比拼彼此的琴技,谁更胜一筹,整首曲子在不断模进上升的旋律线中推向最强音后结束,全体演员站立,定住最后的一个音,全曲终。

  这首曲子最大的特点在于将岭南音乐文化用一种舞台情景剧的形式展示出来,集演奏、表演于一身,有特定的音乐情境,人物的设定(民间老艺人),时代背景的交代(民国时期演出服装)。整首曲子此起彼伏,仿佛像在述说一个故事,向人们展示了关于岭南的茶文化和音乐文化, 让人们沉醉于其中, 久久不能忘怀。凭借这部优秀的作品与学生精湛的技艺演出,我校民乐团学生在广州市中小学生器乐比赛中荣获市级一等奖。

  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给予适合的教育,因材施教,这是对学生最好的选择,更能促进他们快速成长。

  (四)实践交流促发展

  在实践中谋发展,在交流中思不足。通过交流实践,借鉴其他乐团的优势,来弥补自身的缺陷,还能够与其他乐团的表演者相互交流沟通,提高自身的艺术涵养。2021 年 4 月,南沙华附民乐团成员代表学校参加了广州市中小学“乐韵悠扬 奏响羊城”器乐比赛,荣获市级二等奖,并于 2021 年 5 月 14 日晚,参加广州市高水平美育团队展演。此外,每年艺术节闭幕展演上,民乐团学子以精湛的演奏,谱写出属于乐团学子独有的青春乐章,每场精彩演出的背后,都是乐团学子勤奋努力、自学好奇、敢想善搏的结果,在“育能赏美”理念的引导下不断朝着更满意的自己砥砺奋进。

  结语

  适合的教育,才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其中教材的选择无比重要,乐器是否适合学生,也许要教师去了解、调配,细节决定成败。民乐团在建立之初也存在一些问题,通过不断实践、优化与改革,逐步形成具有校园特色的乐团。在国家如此重视艺术美育工作的时代,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倍感幸福,相信属于艺术的春天已经到来了。在实践中普及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形成民族音乐特色学校,增进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了解和传承,以乐团为载体,加强校内外的艺术交流,增进中华文化的传播与交融。如何进一步推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入校园,作为教师,我们任重而 道远,仍需不忘初心,努力做好立德树人的工作,推动学校美育 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坚 . 谈中小学校民族乐团的组建与训练:以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民族乐团为例 [J]. 黄河之声 ,2020(11):138-139.

  [2] 梁毅 . 中学音乐第二课堂民乐团实践探究:以南宁三中初中部五象校区为例 [J]. 中学教学参考 ,2019(30):15-16.

  [3] 刘以婕 . 中小学民乐团组建与教学模式研究:以厦门海娃民乐团为例 [D].厦门:集美大学 ,2019.

  [4]刘佳蕴.谈高中民族音乐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J].艺术评鉴,2020(22):136-13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75532.html
本文标签: 中学 ,民乐团 ,建立 ,实践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