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想要塑造角色,细节是必不可少的,这能够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可能只是一个小细节,但影响着演员是 否能够成功塑造角色。作为演员, 应该善于利用细节对不同的角色加以塑造。细节是来自演员对生活的观察和参照, 对想 象力的再创造。演员在表演创作中, 要合理选择把握细节, 用人物逻辑来实现人物的动作。在角色塑造中, 细节的创作贯 穿全过程,演员在选择细节时要符合角色逻辑和特定情境。同时,演员对细节的表现也离不开本质和具体的内在依据。
关键词: 电影表演,角色,人物性格,细节
不难发现,有些演员在表演的过程中会出现沉浸角色难以自拔的状况,而演员这种投入其实就是通过自身对剧本、人物的理解、导演的阐述以及结合自身的条件、特质进行的创作和塑造,使得角色塑造更加鲜活。除此之外,演员还需要处理细节进行角色的塑造。
一、演员塑造角色的四个小细节
(一)声音控制
这是演员通过改变声音与角色保持距离的第一步。声音控制是演员最强大的工具之一。在演员出演剧场时,如果演员的声音小,而剧场大,那么观众就会听不见;反之,剧场小,声音大,就会令人感到刺耳,因此学会掌控声音与角色的距离,以及学会如何通过声音诠释编剧剧本的内容,这是有必要的。
人物的声音不仅能令人听了之后感到舒适,还能使得电影画面更有故事感。在一些影片中,演员会根据声音的音量、音调和呼吸来充实角色。比如断断续续和速度缓慢的声音会反映出一个角色的担忧状态,急促的呼吸声会向观众传达人物紧张的情绪。
(二)肢体语言
所谓的肢体语言就是通过头、眼、手、颈、臂等各个身体部位表示人物的内在思想。而戏剧表演中的肢体语言是指演员利用表情和肢体语言去表现角色的性格和感情以及思想世界。对于台词而言,肢体语言能更好地推动戏剧剧情发展和创造舞台表现力[1]。
同时,肢体语言可以准确传达出人物的情感意图,有时候演员会选择手势成为角色的标志性动作,并通过手势来传达情感。 比如,我们在片中看到用耸肩的方式传达紧张的情绪,或者眨眼 来告诉观众此刻人物所说的话并不是这样真实的信息。
(三)即兴表演
即兴表演指没有写好的剧本、台词,也不经排练就向观众 演出的一种戏剧表演,这也是一种不在计划之内,演员带来的 真实表演。脱离计划、剧本的表演主要依靠的是演员的职业技 能和素质将个性与角色融合在一起,使得角色更加活灵活现并 属于自己。
在即兴表演中,不应该有任何逻辑的限制,要时刻保持“在 场”的状态,不停地捕捉现场信息,更多地使用自己的肢体语言 与场景相结合,不要为了演戏而演戏,而是在感受中演戏。
(四)现场表演
现场表演与即兴表演不同。即兴表演是可能不确定性的, 现场表演可以通过现场布置的场景、镜头等帮助演员逐步建立 起最初的情感,具有一定的计划性。在一些电影里,创作人会 通过延长演员所在地来制造悬念,同时帮助演员真实、自然地 表现出愤怒、悲伤、困惑等情绪,当然前提还是需要演员对角 色的领悟和感受 [2]。
事实上,在表演的过程中并没有一种确定的方法可以真正地 塑造和生活一样的角色,但这四个技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演 员塑造更具有灵活性的角色。
二、谈电影表演中演员对角色的细节塑造 —以演员张国立为例
(一)外部形象塑造
在张国立塑造人物形象时,他可以根据各个历史时期、时代 背景以及性格特点充分准确把握不同的角色,所有的人物形象皆 具有非常独特鲜明的个性特征,当人物第一次出现在镜头前,会 给观众留下重要的人物信息,这能够让观众对于角色有初步的了 解,留下深刻印象。这一切都与张国立对于角色和外部形象塑造 技巧的合理分析紧密相关。张国立非常擅长利用一些外部道具, 如环境、服装和造型等,来强化对人物形象的塑造,甚至在特定 情境中可以将自带的气质加以改变,以符合人物形象的定位。
例如, 张国立在电影《一声叹息》中饰演的角色名叫梁亚洲, 这个人物第一次出场是以一副蓬头垢面、不修边幅、邋里邋遢的 状态出现在我们视线中,这使得观众能够直观感受到这是一个沉 迷写作、自理能力较差、为了寻求写作灵感而做出奇怪行为的作 家。当看到陌生女孩后,马上去收拾房间,整理服装,以腼腆的 笑容和不自然的状态迎接她,又使得观众看到这个角色简单坦率 的一面。
除此之外,在有关人物性格和命运的转变上,张国立也极其 擅长应用人物形象的变化以此凸显出这种转折。例如《1942》这 部电影,张国立饰演的老东家在一路逃荒过程中经历了种种变故, 无论是物质条件,还是心理条件,皆与以往有所不同。要想让观 众感受到人物经历的变化,除了通过讲述剧情之外,最直接也最 有效的方式就是利用人物形象的反差, 方可直接感受到这种改变。
演员在塑造角色时人物形象的构思是非常重要的,演员分析 和理解剧本中的人物形象,联系生活,通过观察和联想生活中的 相似人物,基于对角色的整体认知框架,开展合理性的想象与填 充工作。然后以脑海中所构想的人物形象为中心, 向外延伸细节, 为角色的表情、神态、动作、气质等方面加以点缀,以使人物形 象更加饱满。除此之外,完成对于剧本中并没有详细展开描述的 部分,将抽象化的角色创作成一个完整、具体的人物,并呈现在 观众视野中。张国立能够塑造出一个又一个经典角色并给观众留 下深刻印象绝对离不开他对角色的细致创作与分析。
(二)表情神态微相
人的表情可以直观地展现人物内心感受和思想感情,演员想 要表达出人物的状态,运用面部表情是非常有效的方式,不仅能 直接表现出人物状态,而且能从侧面体现出人物性格。张国立对 于塑造人物形象有自己的模式,一方面他可以处理好表层表情, 另一方面还能够调整好微相表情,通过表情的层层深入,让自己 的表演更显得有深度、有吸引力。
例如,《1942》电影中老东家和他的女儿一路逃荒,随着时 间的流逝,已无法维持两个人的生计,那时候,两人与来买人的 掮客碰到了,女儿毛遂自荐,声称自己会念书识字,也是她这一 举动,暴露了自己的身份,别人知道她曾经是财主家的女儿。这位老东家以前也是有钱有势的人,可是现在却过着颠沛流离的日 子。所以在老东家发现被别人察觉的时候,他稍微侧身,眉毛单 挑, 眼睛向侧下方看去, 嘴角微抽, 不敢面对周围人异样的眼光, 这一连串的动作表情充分反映了老东家此时的心理活动,他感到 自己非常尴尬、羞愧、紧张。之后掮客在认真观察审视自己女儿 的时候,张国立饰演的老东家却又控制不住地向外看去,一副想 要知道结果的样子,他的眼神中流露出一种既不愿意又期待女儿 能够活下来的复杂意味,他的嘴不由自主地张开,好像他想说些 什么,但最后也没有发出任何声音。女儿当选后,两人此时都有 种如释重负的心情。张国立一想到女儿选上后, 不仅可以活下来, 而且凭着卖女儿得到的粮食可以维持自己和孙子的生活时,他明 显笑了。就在这时,女儿向他看来,明显看到他的笑容,霎时间 觉得这种欣喜的心情不合当下的情境,恐怕女儿有所误会,所以 在还没有彻底绽开笑容的时候就很快消失得无影无踪,卧蚕下的 肌肉略显颤抖。他的心中油然而生一种对自己的无能感到悲哀和 愤怒的感觉,他的面部表情皱成一团,沮丧和愤懑地对自己说: “我辱没先人啊。”
在这一段戏中,张国立的面部表情由浅入深,鲜明表现出人 物的心情,最后将人物和观众的情感推至高潮时发出感慨,给观 众一种感同身受的情绪,与此同时,也不得不折服在张国立精湛 而逼真的表演下。张国立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的运用、每 一个细节的设计都倾注了他作为一个演员创作时付出的心血,他 能够成为一个演技精湛的演员,这都是因为他能够深层次地挖掘 和解析角色的内心世界,能够在剧本没有加以详细展开的部分上 进行二次填充,这就是微相表演艺术赋予的意义。
(三)眼神中的丰富情感
眼神是在人的面部五官中最具表现力的。“眼神不是简单的 物理特性可以描述的,其最核心也最神秘之处便在于它可以用于 情感的交流, 眼神之中所携带的信息甚至不完全出于你的本意。” 眼神可以传达出丰富的内涵,这是言语、动作、表情等表达形式 所无法做到的,这不仅使演员的表现力大大提高,而且深刻地传 达出人物的丰富情感以及情绪波动。特别是在电影这一艺术形式 中,其完全不同于戏剧舞台表演。演员的面部表情在镜头不断推 进下逐渐被极度放大,如果演员在自身的特写镜头中展示出大幅 度的面部表情,这会造成表演的不真实感,会给观众呈现出一种 戏剧化的夸张感。所以,演员应当在特写镜头里多利用眼神的变 化来表现出人物的丰富情感。而张国立就极其善于利用眼神传递 情绪,这就是为什么张国立的表演艺术形式非常适合电影表演。
在电影《建国大业》中,张国立饰演的蒋介石清楚知道自 己的局势, 眺望远方, 眼神中闪烁着一种对于未来的迷茫和悲哀。 随后望着身边一表人才的儿子,心中猛然生出一种儿子已经茁 壮成长的慈爱心情,之后在和儿子谈论现状时,眼神中不经意 流露出一些威严和严肃。这一段戏的情感是非常丰富饱满的, 然而张国立却没有过于表现出面部表情和动作的变化,主要有 两个因素,其一,这部电影是比较严肃的主流艺术题材电影; 其二,饰演的蒋介石为政治领袖,所处的身份和地位使其有着不露形色的沉稳气质。所以在演戏时,张国立主要将情绪表达的方式放在眼神上,利用眼神,配合眼部周围的肌肉,以凸显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电影表演中演员对角色塑造的具体途径
(一)想象力训练对塑造角色的作用
演员在表演时经常会出现简单的表演结果、表演情绪抑或是表演状态的情况, 而没有做到我们要求的“真听、真看、真感受”的表演过程。宏观上讲,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演员没有真正地融入角色,没有想角色此时之所想、感角色此时之所感,究其原因,是演员没有想象此时剧中的外部条件(规定情境) ,没有想象对手台词的意思(潜台词) ,没有从自身人物出发,通过行动(外部行动、内部行动、语言行动)来表现出角色的情感与状态。
在进行表演创作期间,所有皆是虚拟的、假定的,都是通过艺术表达一切人物、人物间的关系、发生的事情和情景。因此,一切的表演创作都需要演员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另外,演员在塑造人物时,要根据剧本中给出的各种信息来诠释出人物的性格、状态以及行动。这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如何准确地诠释出人物的性格、状态以及动作呢?第一,演员要观察生活、观察人物,在生活中发现和剧本中角色性格相似的人物进行观察和模仿,包括其语言状态、习惯性动作,也要善于发现各种细节;第二,演员要发挥其丰富的想象力,身临其境地想象出角色此时此刻的感受和动作,将其合理化并最终呈现出来。由此可见,想象力是所有创作的基础,是引领演员通向艺术世界的领航员,是创作航船的风帆。演员在塑造人物时,在观察生活、观察人物的同时,也要注重想象力的培养。
(二)感受力训练对塑造角色的作用
感受力是演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要求演员在表演时要做到“真听、真看、真感受”,并且做到清晰地、准确地接受对手给你的情感、理解对手行动的意思,并且能够真实地、准确地把自己的反应、行动的意思和角色此时的情感传递给对手, 这就需要演员身临其中, 排除任何杂念,把自己融入角色之中,感受角色此时的状态与情感。
我们常说“要在舞台上生活起来”,其实这句话就是深刻地体现出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的方法,我们要体验角色此时的情感,这就要求演员在表演的过程中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来想象角色在事件中的行动,以及演出中需要演员有极强的信念感和一些随机应变的能力,演员要在表演中建立“第四堵墙”,做到当众孤独。“真听”要做到仔细地听对手的台词; “真看”要做到真的看对手在做什么; “真感受”要做到感受对手的情感,感受道具给你带来的情感,之后,根据你“真听、真看、真感受”的结果来做出判断,并表演出此时角色的情感。当然,最重要的是要表演出角色此时的感受,有些演员在表演时做出的反应是与角色无关的, 而是演出自己生活中的行动, 这就不是在塑造角色,而是“本色出演”,这里的“本色出演”有褒义和贬义两种,如 果角色和你本人的性格、行动相符, 我们会说的“你就是角色”, 如若相反,就需要演员凭借观察生活以及丰富的想象力来诠释出 角色的性格以及相应的行动。综上所述,就需要演员有丰富的信 念感,这也是演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结语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主张体验艺术,认为作为演员不仅要对剧 本和角色有一定的了解,而且更应该体验角色的内外生活,以此 来分析角色,训练自身有意识地使用无意识做出反应,联系角色 的内心世界,基于此对角色重塑,在角色中感受自己,用自己去 诠释角色。角色是戏剧的灵魂, 细节是角色的灵魂。演员要生活、 精彩“两手抓”,生活在于积累训练,精彩在于选取细节。角色 宛若一串珍珠,而鲜活、生动的细节就是一串珍珠的颗颗珍珠。 这些是演员成功的桥梁。
参考文献:
[1] 杨中天 . 浅谈电影表演创作中身体语言的“性格魅力”[J]. 艺术大观,2019(12):165.
[2] 赵珈琪 . 浅谈“细节处理”对于演员塑造人物的重要性 [J]. 环球人文地理 ,2016(20):10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75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