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美术核心素养背景下中职美术教学创新思考论文

发布时间:2024-01-17 14:24:0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中职美术教育实践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讲解,更应该在优化各类课内外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对学生审  美能力以及多方面优秀品质进行培养, 促进他们核心素养的发展。基于此,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分析目标创新、课程优化、图像解析、 创造引导、生活激趣等教学方法在实际中职美术课堂上的应用,全体打造高质量的美术教学课堂,让学生能够在拥有美术实践  能力的基础上获得崇高情趣、高尚情操、高度审美以及正向的价值观,助力他们的未来发展。

       关键词: 美术核心素养;中职美术;教学创新

       素质教育改革以来“核心素养”成为各学段、学科教师关 注的重点,中职美术教育在此形势下也将教学重心从知识传授向 核心素养培养方向偏移,并愿意主动尝试改进教学方法,以创新 促进教育进步。但是在实践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形式化教学、个性 化发展缓慢的问题,基于此,教师必须进一步转换思想,根据学 生每一阶段的不同需求来针对性组织活动,将理论与实践巧妙融 合,为学生提供用美术表达情感的机会,基于教材内容合理开阔 教学范围,有创造性地解决美术课程与现实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各 种问题,实现理想化教育目标。

       一、中职美术核心素养内涵解析

       中职阶段美术教学也注重对学生图像理解、表达创作、艺 术判断、文化理解、审美素养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多种要素组 合构成了“核心素养”,教师在展开基础知识讲解、绘画基础训 练的同时还要不断丰富课程内容、组织多元化的活动,从而提高 美术教学整体有效性,同时在各类活动中发散学生审美思维、鼓 励他们自主创作,在不断总结经验、自我反思中增强美术综合能 力,为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中职美术创新教学现状

       目前,中职美术教育中存在下述三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学生自主意识薄弱,中职院校中学生学习自主性弱是教学中 普遍存在的问题,他们年龄小、对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学习过 程中甚至存在侥幸心理,缺少学习与发展目标,在面对自己不感 兴趣的内容时想象力、创造力都无法释放,致使美术教育始终无法达到理想化效果;2. 教师教学方法缺乏新意,首先中职院校 的办校宗旨是培养技能型应用人才,故而日常教学中专业课占比 较大,因此文化课以及其他素质培养课程未能受到重视,其中美 术教学存在形式化严重的问题,教师同时用单调内容、单一方法 构建课堂,无法突出学科特点,激活学生兴趣和创造欲,教学效 果不理想;3. 学生缺少实践机会,美术教学将学生视野集中在 教材上,按照教材要求布置任务,很少能带领学生深入自然、走 进生活,学生知识理解不深刻、审美意识薄弱,最终技能无法提 升,艺术修养发展缓慢 [1]。

\
 
       三、美术核心素养背景下中职美术教学创新思考

       (一)观念转变:人才培养导向,建立教师团队

       中职美术教育中教师是主要引导者、学生是主要创造者, 教师应该在课内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各种各 样的美,以此来自然激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保证他们创新意识 的生成,促进核心素养发展。基于此,学校内的教师一定要及时 转换传统教育思想,以活跃课堂气氛为目标来引导和鼓励学生, 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并且能够消除师生间的距离感,及 时交流互动, 尽可能保证课堂不存疑, 将所学知识当堂消化 [2]。

       想要彻底转变校园内教师的传统教育观念,学校方面一定 要在全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导向下对教师自身能力、素质提出全新  要求,作为中职美术教师,首先,要具备专业学识修养,以此来  保证知识传授的高效性。其次, 还必须拥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 不仅关注美术学科,还应对与其相关的其他方面知识有所涉猎,  用广阔的知识面带领学生探索美术世界 [3]。如在讲解《中国工艺、雕塑知识与鉴赏》一课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了解雕塑 艺术和其主要特点,还应该借助其他学科知识填充课堂,如展示 著名雕塑作品(罗丹《思想者》、摩尔《斜卧像》等)时,教师 需要根据相关历史背景对其进行解读,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 艺术分析空间,让同学们在提高美术鉴赏能力的同时,也能透过 作品的外表看到内在,从而获得开阔的思想,在雕塑中看到不同 文明、精神,从而实现综合素质的发展。

       学校需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从根本上为教师树立终 身学习的意识,并鼓励他们在教学准备中多搜集相关知识,只有 在努力提高自己的前提下才能为学生提供高质量教学。此外,中 职阶段的美术教师还可以将美术教育和职业经验相结合,让学生 在艺术的幻想世界里接触现实,慢慢探索社会,发现自身的优势 和不足,从而具备适应社会的能力,实现个体的综合成长。

       (二)目标创新:聚焦审美素养,调整教学计划

       一切教育工作的展开离不开教学目标的指引,但是由于长 时间接触“应试教育”的传统思想,中职美术教师在落实教学目 标设计任务的过程中也偏重于增强学生的知识与实践技能,忽视 了体现学科本质的“美”的教育,同时也未能体现出素质教育改 革下对学生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因此全新教育阶段,教 师一定要有意识进行目标创新,聚焦学生本体,明确他们在现实 生活发展中的实际需求,从而结合课程内容做好教学计划的调整 工作,以达成帮助学生形成良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为他 们未来发展夯实基础 [4]。

       同时, 教师还需要结合实际课程内容对教学目标进行创新,  中职阶段美术教材内容十分丰富,教师需要根据不同题材做出针  对性判断,聚焦主题目标创新教学计划,并且把握好总目标与分  目标之间的联系,基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对计划做出调整,将  教育工作更好地与核心素养培养相结合。以《中国绘画艺术之美》 一单元的教学为例,教师首先明确一点,中国的绘画意识具有悠  久历史和辉煌成就,在世界各民族画坛中都能独树一帜,那么想  要保证教育的高效性,就不能局限在对课本知识的讲解上,需要  借助丰富素材来帮助学生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真正实现精神境  界的升华,因此教师应该将提升学生审美文化素养以及审美能力  为目标来设置教学计划,第一步用作品展示的方式呈现中国传统  绘画题材、内容、种类和审美特征。第二步为学生提供自主鉴赏  的空间,让他们能独立学习与探究,从而发展艺术审美能力。第  三步需要安排课堂讨论,让学生之间交流想法,尊重学生审美的  个性差异,让他们能基于自己对中国绘画的理解表达独特观点,  最终由教师总结凝练绘画艺术的辉煌成就,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  意识到中华传统文化对社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自觉担负起  对其弘扬与传承的责任,从而实现审美文化素养的发展。

       (三)课程优化:音像结合教学,打造特色课程

       核心素养的要求下中职美术教师必须对课程内容进行针对 性的丰富和完善,不仅要传播教材内的知识、讲解相关技能,还需要引入丰富的优质资源来让学生的艺术审美认知更加完整化, 从而更容易理解抽象知识。在优化课程内容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科 学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发挥出其集音乐、图像、动画于一 体的特征,打造出具有学科特色的动态化课堂,为学生带来眼前 一亮之感,从而集中注意力与“美”近距离接触,实现审美能力 的提升,并生成表达创作欲望,最终实现核心素养的发展 [5]。

       例如,教授《西方建筑艺术之美》单元时,教师需要让学 生了解和认识西方建筑特点和发展趋势,并学会用美术的语言来 欣赏建筑,从而实现人文和科学素养的不断发展。教师用多媒体 展示经典西方建筑:古希腊帕特农神庙、欧洲哥特式教堂(科隆 大教堂、巴黎圣母院大教堂、意大利米兰大教堂)等,并且配以 相关类型的音乐,如哥特摇滚音乐,从而在课内营造出良好的艺 术赏析氛围,能很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让他们融入情境中,认 真分析建筑艺术特点,包括尖塔设计、框架结构、浮雕设计等, 以此来培养他们高层次的欣赏水准、艺术趣味,教师顺势为同学 们解释西方人们在创造建筑过程展示的智慧和对美的追求,并养 成对建筑艺术的持久兴趣,提高整体美术素养。

       (四)图像解析:仔细观察图像,获取丰富信息

       美术教育依托于对美术图像的具体呈现,教师需要带领学  生对例图进行详细的观察与分析,在不断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学习  更多美术知识,以此来提高学生信息解读与获取的能力,助力他  们核心素养的发展。图像解析能让美术教学化抽象为具体,学生  除对色泽、线条、构图、光影等基础信息进行直观分析外,还能  更深入解读作者创作过程中的情感、思想,从而提高对“美”的  鉴赏能力, 实现美术素养的发展 [6]。对《西方传统绘画艺术之美》 单元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可以为同学们展示两个经典的西方绘画  作品——《狄奥多拉皇后与侍从》, 首先要求同学们从色调角度、 环境布局、背景创作、疏密程度等多角度分析该作品,首先整幅  画作色调和谐统一,创作过程中用金色作为基础背景营造华丽效  果,让画中的世界更加崇高圣洁、匪夷所思,而皇后旁边侍女衣  饰色彩以蔚蓝色、翠绿色为主,与金色背景交相辉映,表层分析  结束后,教师交代画作背景,说明狄奥多拉皇后的身份和主要事  迹,引出“文艺复兴”主题,进而对该时期西方绘画特点进行总  结,并交代“文艺复兴三杰”,从而加深学生对西方审美观念的  理解,感受并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
 
       (五)创造引导:拓宽教学角度,激发表达渴望

       中职美术教育还强调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在提高表达创 作能力的过程中获得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那么想要达成这一 教学目标,教师首先一定要做到拓宽教学的角度,让学生在视 野开阔的前提下生成对美术创作的渴望和诉求,从而发挥出积 极性、主动性完成实践任务,并获得艺术理解能力与审美情趣 的同时提升。

       同时教师要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能在沟 通交流中敢想敢画,教师适当组织集体性活动,让每一名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教师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展示自己的想 法,让他们在全面感知艺术魅力的前提下丰富内心世界,生成对 创作表达的渴望, 最终也能通过实践表现自己对艺术的独到见解, 切实实现核心素养的发展 [7]。

       借助《摄影艺术实践体验》一课展开实践教学,教师首先 将本课教学的能力目标设置为提升学生对摄影取景、构图、相 机使用以及用光等多方面知识的掌握,为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一 些抽象改变,课内应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尝试使用已 经学习过的摄影知识和技法来捕捉生活之美,并鼓励他们将最终 成片上传至信息平台,相互之间分享与交流,整体课程实现教学 做一体化目标,在无形之中锻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和记录美的能 力。而在平台内的互相评价与交流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表达 渴望,他们会把握拍摄的光线、角度,致力于捕捉自己认为精彩 的瞬间,熟悉摄影的总体思路,实现美术核心素养的发展。

       (六)生活激趣:联系实际生活,构建创作主题

       艺术来源于生活,中职阶段大量美术知识都与学生的实际 生活息息相关, 如《美术鉴赏与实践》中“摄影艺术之美”“环 境艺术之美”“自我修饰与美化”三个板块,都取自人们的实 际生活,面对这些主题的课程时,教师一定要打破传统思想束 缚,主动联系生活实际优化教学,让美术知识反映生活及生活 之上的精神世界,教师联系实际生活作品、真实记录图片或者 一些生活小故事,帮助学生了解更多艺术类型的特色,并且让 他们能在详细的鉴赏中了解创作者的主旨和目的,从而完成高 效率教学,同时在构建的生活主题之下学生还能产生实践的欲 望,他们愿意亲自尝试,用多样的作品表现自己的艺术理解, 最终在实践中实现核心素养的发展 [8] 。以《环境艺术知识与鉴 赏》课程为例, 教师应该基于“物以致用”的思想来构建课堂, 以对校园环境拍摄图的展示来导入课程,并用“你喜欢校园的 主雕塑吗? ”“你喜欢学校的绿化吗? ”“你觉得学校中这条 走廊怎么样? ”“教学楼里的楼梯和你想象中的有差别吗? ” 等问题来引发学生思考,做到真正地以“境”感人,同学们在 发表自己对校园整体生活气氛的分析中逐渐了解学校环境艺术 设计中的优势与不足,包括功能方面、美观方面等,基于此提 出主观意见,在交流与分析中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并于潜移 默化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审美能力对职业教育发展 具有重大意义,在美术教育中着力发展学生美术创新思维更能增 强他们的艺术素养,使他们艺术素养与实际就业能力均衡发展, 因此中职美术教育必须围绕核心素养目标进行优化与创新,教师 首先转换传统思维,从而制定全新教学目标、优化课程内容、细 化图像解析、创造引导、生活联想,为学生提供自由探索与自我 展示的自由平台,帮助他们形成正向的审美情趣,形成审美价值 观,从而发展综合素质,让美育实现更大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玥 . 立德树人视野下中职美术教育与德育融合研究 [J].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1,1(23):45-47.
       [2] 沈丽萍 . 如何在中职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J]. 亚太教育 ,2021(23):34-35.
       [3] 潘霞虹 . 中职美术课堂传承红色基因路径研究 [J]. 甘肃教育研究 ,2021(07):24-26.
       [4] 孟清 . 中职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探讨 [J].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1,1(22):51-53.
       [5] 贾陆 . 中职公共艺术课程美术教学的微课应用探析 [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21(22):70-72.
       [6] 王彤 . 当代中职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的优化策略分析 [J]. 职业 ,2021(17):63-64.
       [7] 戴潜挺 , 柳玖玲 . 中职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意涵探究与价值取向 [J]. 艺术教育 ,2021(09):259-262.
       [8] 张贝贝 . 中职美术教育的价值及其优化路径探讨 [J]. 中华手工 ,2021(04):174-17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7138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