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的戏曲音乐传承与创新研究— 以中山本土非遗融入音乐课堂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4-01-09 14:15:3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戏曲音乐不仅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世界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下,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加上全球 化的影响, 传统的戏曲音乐等文化受到一定的冲击, 甚至逐步淡出人们的视野。本文以中山本土文化为例, 比如醉龙舞、飘色、 咸水歌等,分析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的戏曲音乐传承与创新现状,并基于此提出有效的对策推动戏曲音乐传承与创新。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曲音乐,传承与创新,现状与对策

  中山本土文化是传统戏曲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 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具文化价值与魅力。当下,在全球文化不断 交流的背景下,许多国家开始重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将传 统的民族音乐与戏曲作为教学内容编写入中小学教科书。中小学 音乐教育担任起传承音乐文化的重要责任。可见,将非物质文化 遗产和传统文化纳入音乐课堂是重要的传承路径,是时代所需, 符合社会的发展趋势。

  一、将中山本土文化融入音乐课堂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中山本土文化是当地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方式。而一般来 说,本土文化对于当地人民而言,就像根基一样重要。因此,将 中山本土音乐纳入音乐课堂有利于让小学音乐教师肩负起传承文 化的重要使命。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优秀本土文化的精髓, 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学生们只有了解并传承了自己的传 统文化,才会有自己的民族归属感,才能对自己的家乡有更深厚 的感情。

  与此同时, 在音乐课堂教授传统本土音乐文化和非遗文化, 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也有利于让学 生能够充分了解和感知非遗音乐文化, 以此培养文化素养。此外, 小学生是时代发展的希望,从小学音乐教学就在学生心中种下传 统本土文化的种子,有利于增强国人文化自信,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

 
  (二)有利于培养专业的非遗音乐接班人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与文化,自被创作以后,便需要一代一 代的传承才能够发扬光大。随着老一辈人的相继离世, 生老病死,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接班人成为决定文化能否传承下去的重要因 素之一。因此,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的中山本土文化纳入 小学音乐课堂,有利于培养专业的非遗音乐接班人,进而传承 和弘扬传统的中山本土文化。例如, 中山本土文化中的咸水歌, 其历史悠久,富有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将其纳入小学音乐教学, 能够加深现代小学生对咸水歌的认识、 理解和体悟,从小培养学生对咸水歌的深厚感情,增进民族自 豪感,从而为传承咸水歌文化培养优秀的接班人,不让优秀的 传统文化失传。

  (三)有利于培养小学生鉴赏美与创造美的能力

  全球化背景下,信息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但是面对良 莠不齐的信息,很少有人能够明辨是非,正确筛取有价值、正能 量的信息。音乐也是如此, 在当下, 各种国外流行音乐、爵士舞、 网络音乐等不断出现,深受广大学生的青睐,对像中山本土文化 等的传统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因此,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 下的本土文化纳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能够明辨音乐的价值。

  二、当下本土音乐文化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现状

  当下多数学校以及教师认识到中小学音乐教育对中山本土 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的中小学音乐教学过程 中,并没有取得这样的教学效果。这是目前非遗文化纳入小学音 乐教学存在的重要问题,这一问题不仅影响政府、学校、音乐教 师以及对中山本土音乐文化情有独钟的人士 [1],同时也困扰着 其他音乐教育者,而且也影响着小学生对音乐的学习。非遗文化 纳入小学生音乐教材中,学生通过音乐教材确实能接触到不同民 族的民歌,以及一些民族乐器的相关知识。但这种了解与学习仅 仅建立在理论上,缺乏实践基础。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没 有真正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仅仅是了解简单的旋律和一点基本 的民族音乐常识。

  存在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第一,学生对本土 音乐文化的学习与传承缺乏兴趣。改革开放以来,受到我国外交 活动影响, 西方戏曲与文化大量涌入, 传统的本土文化受到冲击。 缺乏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对自己的民族文化迷失方向,让传统 的民族音乐文化在教育中受到冲击。第二, 缺乏强大的师资力量。 虽然我国小学音乐教师数量比较多,但是音乐教师的质量不高, 例如,缺乏热爱并且十分懂得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小学音乐教师。 师资力量本土音乐素养不足,以至于在实际的音乐教学过程取不 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第三,小学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的 缺失。在小学的音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内容占比一直处于 弱势地位。特别是在当下信息时代,音乐教育更应当注重传统的 民族音乐文化,借助互联网科技的力量为优秀的本土文化赋能, 让其不断传承,发扬光大。


\

 
  三、推动非遗文化融入小学音乐课堂的对策

  (一)增强传承本土文化的自觉意识


  以中山本土文化中的咸水歌为例,咸水歌是我国非遗文化 之一,应当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咸水歌主要围绕着疍民的生活、 田间劳作、传统风俗活动等展开, 其涵盖疍民生活方方面面 [2] 。 现代人通过学习与传承咸水歌,基本上可以了解疍民的生活史。 作为本民族的后代, 应当肩负起传承本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责任, 树立一种自觉意识。只有民族的后人从思想意识上重视民族文化 的传承,才能够推动本土文化可持续发展。增强传承本土文化的 自觉意识首先应当对本土音乐文化产生认同感与归属感。在面对 再来音乐文化的冲击时,能够坚定不移地传承本民族优秀文化, 防止舍本逐末的现象发生。

  (二)编写专业音乐教材,提供教学资源

  音乐教材是音乐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所以将非物质文化 遗产视角下的中山本土文化融入小学音乐课堂,首先应当编写专业的音乐教材,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例如,中山醉龙舞是中山 本土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其表现形式新奇独特,具体形态丰富 细腻,巧妙地将我国传统的龙文化与酒文化融合在一起,同时也 有效将舞蹈艺术和民间武术结合起来,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艺 术价值,在 2008 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 可以作为优秀的本土文化被纳入小学音乐教材 [3] 。相关部门在 编写音乐教材时, 就应当保证教材中包含足够的醉龙舞文化内容, 并保证编写出来的教材具有较高的质量。比如醉龙舞的起源、表 现形式以及寄托的情感等, 都应当在教材中有所体现。与此同时, 编写教材的过程中应当与时俱进,不拘泥于醉龙舞起源的时代, 多与现代生活实际相结合,这样才最能体现醉龙舞文化的特色。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教材的通用语言,虽然是本土文化, 在教材编写过程中也应当进行考察,根据教学需要与本土文化特 色选择适用的语言,以便于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交流。而且,从 某一角度来说,也有利于传承本土的民族语言。除此之外,学校 应当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例如教学的设备、多媒体黑板等。同时 教育部门也应当加大力财政与政策支持等,为小学音乐开展本土 文化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与时俱进,利用“互联网 +”开展音乐教学

  一方面,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兼容并蓄一向是我国传统 文化历久弥新、久而不衰的重要原因。传统的本土音乐文化逐步 淡出现代人的视野,全球化使得中国传统音乐受到冲击,并且逐 步影响和改变了大众的音乐审美模式。因此,本土音乐文化自身 也应该坚持与时俱进,自主创新。利用“互联网 +”的模式传承 非遗文化和本土文化,让传统文化不在束之高阁,做到“飞入寻 常百姓家”,在当下“活”起来,符合新时代文化发展潮流。只 有传统本土文化保持活力与创新力,才能做到“打铁必须自身硬”, 成为优秀的教学内容,从而被写进音乐教材。

  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多媒体技术开展小学音乐教学,能 够激发学生对本土音乐的学习兴趣,以确定良好的教学效果。例 如,在小学音乐课堂上,音乐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自己表演 本土音乐的视频,或者播放其他小学生表演的本土音乐等,以视 频中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本土文化的兴趣。因为对于小学生而言, 其模仿兴趣相对较高,如果看见自己的同龄人、父母或者老师做 什么,其大概率也会模仿。与此同时,小学音乐教学必须充分发 挥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音乐教师应当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挥。本土音乐本身就 是抒发着当地人民的情感,要允许学生对其正确“创新”[4]。例 如,音乐教师教学生学习咸水歌时,可以首先播放该音乐让学生 反复聆听。待到学生熟悉后,引领学生根据歌词与旋律想象当地 人民的生产活动,以及其通过咸水歌想要表达出来的情感。这样 在激发学生对本土音乐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 想象力和创造力。第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纸上得来终觉 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音乐教师应当给予学生更多实践机会, 让学生有参与感。例如, 小学生作为新时代的学生, 学习能力强, 时间比较集中,可以通过音乐课堂教授咸水歌这样的音乐。在这个过程中采用合唱教学法,小学音乐教师带领学生唱,反复教唱 几遍以后让学生自发合唱。“合唱音乐中的旋律、和声、节奏等 是集众人之智慧、融众人之灵感、唱众人心之所向。”以此来让 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培养学生的本土音乐文化素 养。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多举办有关本地民俗文化的活动,如 醉龙舞表演、咸水歌大赛等,让学生们既能将学习的知识应用在 实践中,也能从实践中得到对本土音乐的收获 [5]。

  (四)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提升教师综合素养

  学校是文化教学的主阵地,在本土音乐文化教学过程中, 小学音乐老师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必须加强师资力 量建设, 提高小学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招聘优秀的音乐教师, 或者通过培训、交流等方式,一方面,让小学音乐教师具备足 够的丰富的常识性音乐知识与教学技能。另一方面,也要加强 对小学音乐教师对本地区特色的民族知识和技能,这样才能在 音乐课堂上很自然、很顺畅地引入、讲解中山本土音乐知识。 除此之外,当地政府也必须加大政策与财政倾斜度,确保当地 小学能够吸引更多的高素质音乐教育工作者。例如,提高入编 音乐教师的福利待遇,发放财政补贴等,这样有利于在吸引人 才的基础上留住人才,减少人才的流动性,确保本土音乐文化 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本土音乐融入当地中学音乐课堂对于学校的音乐教育来说, 不仅是让学生树立传承传统文化意识的一种熏陶方式,是更能 让学生对自己的乡土更有归属感的一种培养方式。当下经济与 科技迅速发展,新生事物不断崛起,容易使得当代年轻人对传 统本土音乐文化产生错误的认识。所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 下的中山本土文化纳入小学音乐教学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对 本土音乐文化的喜爱,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扬。在这 个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如教材内容不完善、师资力量薄弱、 学生兴趣不足等,应当通过多方主体协作,共同致力于挖掘本 土音乐文化潜力,将其融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推动音乐教学 再上一个高度。

  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的中山本土音乐有利于彰显着文化 的多样性,对于推动人类文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倘若长期忽视 自身的本土音乐文化传统,就等于在全球化发展进程中抹灭自己 文化的发展历史,也不利于推动我国音乐文化未来的发展。同时 这种做法也将会影响全球音乐文化的发展 [6] 。网络科技日新月 异的今天,互联网新媒体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受到大家青睐,而不 同的社会种群对于新媒体环境的适应程度是不同的。如今已跨入 数字化时代, 新媒体更是要做好教育辅助工作, 防止知识碎片化、 快餐化下的不良音乐文化浑水摸鱼,侵入小学音乐教学。总而言 之,为了更好地实现文化传承,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必须渗透本土 音乐文化,将教育与音乐文化相融合,与时俱进,让传统的本土 音乐文化借助教育代代相传,经久不衰。

  参考文献:

  [1] 武佳 , 张翼 , 杨思燕 .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的戏曲音乐传承与创新研究

  [J]. 陕西开放大学学报 ,2022.24(03):56-58+64.

  [2] 陈美娥 . 咸水歌体验式教学探索与实践 [J]. 师道 ( 教研 ),2022(04):85.

  [3] 张展 . 中山醉龙舞 [J]. 岭南音乐 ,2022(01):2+1.

  [4] 玉璀瑶 . 浅谈本土音乐融入当地中学音乐课堂的实践性思考——以邕宁本土音乐为例 [J]. 今天 ,2022(10):207-208.

  [5] 唐紫盈 , 吴乾康 . 广西壮族嘹啰山歌的保护与传承 [J]. 当代音乐 ,2020(05):72-73.

  [6] 张霞 . 本土音乐融入中学音乐课堂的几点思考 [J]. 黄河之声 ,2016(08):4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7067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