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凉山彝族婚俗音乐的历史与变迁问题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3-12-07 13:52:5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凉山彝族婚俗音乐作为一种重要的传统文化元素 ,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通过对凉山 彝族婚俗音乐的研究 ,可以深入了解彝族的社会结构 、婚姻制度 、价值观念和传承方式等方面的特点 ,拓宽 对彝族文化的理解 ,丰富人们对民族音乐的研究领域 ,为有兴趣学习和了解彝族文化的人们提供研究和学习 的资料 。研究凉山彝族婚俗音乐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彝族传统文化 ,对研究彝族社会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

  【关键词】 凉山彝族,婚俗音乐,历史,变迁

  凉山彝族婚俗音乐在彝族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 它不仅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凉山彝族文化 自身的反映 。婚俗音乐不仅记录了凉山彝族人民婚姻生 活的变迁 ,更承载了彝族文化的历史和民俗 。对凉山彝 族婚俗音乐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彝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

  一、凉山彝族婚俗音乐的重要性和研究意义

  凉山彝族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 ,其婚俗 音乐传统可追溯到唐代 ,是彝族一项极为重要的仪式活 动 。凉山彝族婚俗音乐最初主要以打击乐器为主 ,如手 鼓 、木鱼 、铜鼓等 , 随着时代的变迁 ,慢慢融合了其他 的民族音乐元素 ,如抚州乐 、赣南腔等 ,形成独具特色的凉山彝族婚俗音乐 。

  一直以来婚俗音乐都是凉山彝族文化宝库中不可缺 少的一部分 ,是贯穿整个婚礼过程的重要支撑 。凉山彝 族的传统婚礼多为群众性活动 ,通常持续举行数天 ,音 乐则为整个婚礼增添了欢乐和热闹的气氛 。婚礼上 , 亲 朋好友相聚 , 大家载歌载舞 ,场面十分热闹 。凉山彝族 婚俗音乐的演奏形式多种多样 ,有歌曲 、舞曲 、器乐等, 其旋律婉转动听 ,歌声淳朴悠扬 ,再配以各种舞蹈 ,让 婚礼现场更具欢乐气氛 。婚俗音乐加强了新婚夫妇和迎 亲团队以及婚宴宾客之间的情感交流 , 营造了浓浓的婚 礼氛围 。婚俗音乐是凉山彝族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也是凉山彝族人民婚俗仪式中一种重要的文化表现形式 。

  对凉山彝族婚俗音乐的研究不仅可以深入了解凉山 彝族的社会和文化 ,还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彝族传统文化, 促进文化多样性的繁荣和发展 。凉山彝族婚俗音乐作为一 种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彝族民俗与历史交融的产物 ,深刻反映了彝族人民的审美观念 、价值取向和文 化信仰 。如今的现代社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传统文化 逐渐消失或改变 。通过研究保护和传承凉山彝族婚俗音 乐 , 可以激发彝族人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和 自 豪 感 。 凉山彝族婚俗音乐作为一种重要的传统文化元素 ,也具 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通过对凉山彝族婚俗音 乐的研究 ,深入了解彝族的社会结构 、婚姻制度 、价值 观念和传承方式等方面的特点 ,可以拓宽对彝族文化的 理解 , 丰富对民族音乐的研究领域 。 同时 ,也为有兴趣学习和了解彝族文化的学者提供部分研究资料 。

  二、凉山彝族婚俗音乐的常用曲目及特征

  (一 )凉山彝族婚俗音乐的常用曲目

  凉山彝族婚俗音乐的常用曲目有鞭马歌 、临门贺喜 歌 、相亲歌 、求婚歌等 。鞭马歌是凉山彝族传统婚俗音 乐中最重要的曲目之 一 ,通常在婚礼仪式开始或结束时 演唱 ,歌曲旋律欢快 ,歌词寓意美好 ,祝福新婚夫妇幸 福美满 。临门贺喜歌是彝族婚俗音乐中的另 一 曲目 ,通 常是邻里亲友到新婚夫妇家中贺喜时演唱 ,表达对新婚 夫妇及其家人的祝福 。临门贺喜歌的歌词内容丰富 ,旋 律欢快 ,往往伴随着打击乐器和舞蹈演出 。相亲歌是凉 山彝族婚俗中男方和女方相互介绍的重要歌曲 ,歌词以 对方的优点和家庭背景为主题 ,旋律简单明快 ,表达了 对对方的喜爱之情 。求婚歌是凉山彝族婚礼中男方向女 方求婚时演唱的歌曲 ,表达男方对女方的深情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愿望 ,旋律抒情动听 。

  凉山彝族婚俗音乐的曲目类型多样 ,形式主要包括 歌曲 、器乐以及民间舞蹈等 ,表达方式既包括独唱 、合唱, 又包括舞蹈和乐器演奏 。合唱的曲目通常节奏欢快 ,旋律婉转动听 ,歌词内容主要是表达对新人的祝福或者新人对婚姻生活的美好期望等 。对口唱是传统的彝族音乐 形式 ,是彝族婚俗音乐中常见的一种类型 ,新娘和新郎 各自带领自己的团队进行即兴对唱 ,通过歌词和旋律的对答 ,表达彼此的情感和祝福 。

  除了以上提到的常用曲目 , 凉山彝族婚俗音乐还常 常包含各种舞蹈音乐和祭祀音乐等 。这些曲目在婚俗仪 式和相关庆祝活动中也起到带动气氛 、表达祝福和增添 喜庆的作用 。凉山彝族婚俗音乐多种多样的曲目类型通 过特色的音乐和舞蹈形式表现出来 ,体现了凉山彝族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 。

  (二) 凉山彝族婚俗音乐的特征

  凉山彝族婚俗音乐从旋律 、音阶与调式 、节拍与节 奏 、 曲式结构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音乐特征 ,体现出不拘一格的音乐特点 。

  旋律方面 , 凉山彝族婚俗音乐常使用连续级进与四 度跳进相结合的方式 ,旋律线条多呈现出环绕型进行的 特征 ,整体风格较为活泼和灵动 。旋律发展手法多使用 重复和变奏等音乐形式 ,迭奏的方式也较为多见 。在音 阶与调式的使用上 ,旋律多使用五声音阶 , 多为单 一 调 式 ,偶尔也会出现调式交替 、 同宫转调 、异宫转调等调 式变化 。在节奏与节拍上 , 多使用混合 节 拍 和 散 拍 子 , 速度以中速居多 , 多使用无穷动式的节奏节拍 。唱腔主 要以花腔形态为主 ,抒情婉转 , 多使用非等分节奏 。整 体的节奏风格不拘泥于固定的强弱节拍循环规律 ,律动 自由灵活 、极富变化 。 曲式结构多为一部曲式和单二部 曲式 ,通常以五个乐句构成的一部曲式为主要曲式结构 类型 。乐段中的乐句材料关系多为变奏或迭奏 ,节奏上 常做伸缩处理 ,或自由延展或做派生性对比 。演唱方式 多为一人领唱 一人重复 ,或领唱先唱 、他人再变化重复的对歌或对唱形式 。

  以凉山 彝 族 《婚 礼 歌 》 为 例 。凉 山 彝 族 《婚 礼 歌 》从古代岁月的流逝过程中逐渐产生和形成 ,经历了漫长 的社会历史和发展变迁 。彝族《婚礼歌》是以《妈妈的女儿》 (又叫 《阿嫫尼惹》)、《阿姨阿支》、《阿嫫莫果》(又叫 《热 达》)、《玻哈牛牛》、《喳扎喂洛左》等为代表的一组叙事 、抒 情长歌 。凉山彝族嫁娶过程中演唱 《婚 礼 歌》, 是 凉 山 彝族婚礼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参与人数众多 ,男女 老少皆可 。新娘 出 嫁 前 3— 5 天 , 由 寨 子 里 的 由 妇 女 组 成 的 亲 朋 好 友 聚 集 到 新 娘 家 开 始 演 唱 , 直 到 深 夜 才 散 去 。气氛最浓 、最热闹的是在新娘出嫁前 一 晚 。表演者 身着盛装 ,或歌或舞 ,形成一种欢快 、热烈的歌舞场面 。 开唱时 ,先由一位德高望重的妇女开头 , 以 《阿嫫尼惹》 开始传唱 , 随之 《阿姨阿支》《玻哈牛牛》《喳扎喂洛左》等 对唱相继展开 。表演形式以唱为主 ,一人领唱 ,一 人或 众人应和 。唱时还辅以舞动披毡转体对舞的表演 。还有 “斗嘴 ”咏诵的形式 ,参与人数众多 ,持续时间长 ,气氛热烈而隆重 。

  凉山彝族的 《婚礼歌》 作为其传统婚礼音乐的代表 之 一 ,具有独特的音乐特色 。它以其独特 优 美 的 音 调 、 合唱和回应的形式 、独特的演唱技巧 、丰富的乐器伴奏 和富有意义的歌词内容 ,展现了凉山彝族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 ,呈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 ,旋律音调优美 。音乐常以连续级进与四度跳 进相结合的方式 , 旋律线条多呈现出环绕型进行的特 征。 《婚礼歌》 的音调通常较高 ,节奏欢乐明快 ; 曲调 起伏多变 , 既有明快活泼的部分 , 又有抒情绵长的部分 ,展现出凉山彝族音乐的独特性和魅力 。

  第二 ,调式单一 ,且多采用合唱和回应。 《婚礼歌》 通常以合唱的形式呈现 , 由新郎新娘及亲友们共同演唱 。 歌曲中展现了热烈 、兴奋的欢乐氛围 。人们有时会以即兴回应或进行对口唱形式 ,增加音乐的互动与参与感 。

  第三 ,节奏节拍以中速居多 ,具有独特的演唱技巧 。在 《婚礼歌》 中 , 彝族人民通常 使 用 特 殊 的 发 声 技 巧 , 如发响音 、划音等 ,这些技巧的使用使歌曲更具有表达力和艺术感 ,体现了彝族音乐文化的独特风格 。

  第四 , 曲式单 一 。音乐风格自由随性 、音乐发展 一 气呵成 ,乐句之间长短参差不齐 ,具有乐句不规整 、不平衡的结构特点 ,使音乐更富有结构张力和发展动力 。

  第五 ,歌词内容丰富。 《婚礼歌》 的歌词内容通常 表达彝族人民对新人的祝福 、新人对婚姻生活的美好期 望等情感和观念 , 既简单明了直抒胸臆 , 又展示了彝族的文化和价值观 。


\

 
  三、凉山彝族婚俗音乐的传统艺术形式及发展阶段

  (一 )凉山彝族婚俗音乐的传统艺术形式

  凉山彝族婚俗音乐是凉山彝族婚俗仪式中不可缺少 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更充分体现了 凉山彝族文化的独特风韵 。其旋律大多柔美悠扬 , 彰显 地方特色 。凉山彝族婚俗大致可分为定亲仪式 、迎亲仪 式 、婚礼仪式和送亲仪式这四个阶段 ,且每个阶段中婚俗音乐的使用情况都有所不同 。

  在定亲阶段 ,男方会与女方家长商议婚事 ,并进行 庆贺 。这时 , 常会有音乐演奏和歌唱表达祝福和喜悦之 情 。在这个阶段中 ,所有的壮年男子都要参与 。随着彝 族特有的 “ 跳滚圈 ”舞蹈 ,伴随着婚俗乐器如竹箫 、唢 呐 、锣鼓等的演奏 ,他们会合唱各种追妻歌曲 。这些歌 曲旋律悠扬 ,歌词表达对未来妻子的爱 、对新婚生活的期待和祝福 。

  在彝族传统的迎亲阶段中 ,新郎 一般会在婚礼前 一 天前往新娘家迎娶新娘 ,新娘家会使用特定的音乐表达 对新郎的欢迎和祝福 。在这个过程中 ,典型的迎亲仪式音乐包括鼓乐 、唢呐等乐器的演奏 ,也会有鼓乐和唢呐伴奏的表演 ,这些乐器的音色独特 ,奏出的旋律铿锵有 力 , 富有民族特色 。鼓乐通常是由大鼓 、小鼓和锣等打 击乐器组成 ,声音雄壮 、铿锵有力 ,带给人们欢乐和喜 悦的氛围 , 如 《鼓乐欢迎新郎》。 唢呐 则 能 够 表 达 喜 悦 和庆祝之情 ,声音悠扬 ,如 《唢呐祝福新郎》。 迎亲仪式 的音乐通常激昂高亢 , 既能表达出热烈的气氛 , 又能让前来送亲的亲朋好友感到喜庆和欢乐 。

  婚礼仪式是整个婚礼的核心环节 ,包含了很多节目 和活动 ,音乐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凉山彝族 婚俗中 ,会有专门的乐队奏乐 ,表演带有彝族特色的歌 舞等节目 。在婚礼仪式中 ,乐曲和舞蹈能够展示彝族文 化的特点和魅力 , 同时也传达出新婚夫妇和亲友们的喜 悦 和 祝 福 。 常 用 的 婚 俗 乐 曲 有 《 彝 族 吉 祥 闪 电 舞 》 《丝绸之路》 和 《瑶山情歌》 等 ,这些曲目通常以欢快 、 热烈的旋律为主 ,并以彝族特色的舞蹈伴舞 。音乐的选 取和演奏方式多种多样 , 总体上都能够为整个婚俗仪式 增添热闹和喜庆的气氛 。婚礼中的歌曲多为 男 女 对 唱 , 也有女声唱山歌和男声唱板凳歌等形式 。歌词含义浅显 易懂 ,旋律优美婉转 , 淳朴自然 ;歌声跳跃流畅 , 常常 出现在整个婚礼气氛的最高潮 。器乐演奏则主要采用合 奏 、独奏等形式 ,演出者多为家庭音乐团体或邀请专门 的乐队 。器乐演奏种类繁多 , 常使用的 有 木 琴 、二 胡 、 斑鸠 、芦笙 、木鼓 、钟鼓 、单簧管等乐器 。单簧管是凉 山彝族婚俗音乐中重要的乐器之 一 。单簧管具有独特的 音色和演奏技巧 , 常常用在婚礼过程中演奏 , 为庆典增 添喜庆和欢乐的气氛 。木鼓也是代表性的彝族传统乐器 之 一 ,它由木制的鼓身和鼓面组成 ,演奏时用棍敲击鼓 面 。木鼓演奏在彝族婚礼中常常被采用 ,其有力的节奏 和生动的音响能够带动仪式的气氛 。彝族传统婚礼中还 经常使用钟鼓 ,钟鼓的声音悠远而动听 , 能够增加仪式的庄重感 ,表达对神明和祖先的敬仰 。在凉山彝族婚俗中 ,仪式配合器乐演奏 ,再加上不可或缺的舞蹈 ,把婚 礼的喜庆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器乐的优美旋律与载歌载舞配合默契 ,具有很强的地方特色 。

  最后是送亲仪式 。送亲仪式是婚俗仪式的最后一环, 即新娘离开娘家前往新郎家的仪式 。送亲仪式的音乐通 常较为悠扬 、缓慢 ,表达新娘离别家庭的悲喜交融之情 。 常用的送亲仪式乐曲有《光阴似箭》《牵手》和《乡恋》等 , 这些曲目旋律柔和 ,表达了亲友们对新娘未来的祝福和对离别的伤感 。

  凉山彝族婚俗音乐的使用情况各不相同 。从迎亲仪 式的喜庆 、欢乐 , 到婚礼仪式的热烈 、庆祝 ,再到送亲 仪式的悲喜交融 , 音乐为整个婚礼增添了 喜 庆 的 氛 围 , 展示了凉山彝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通过凉山彝族婚俗音 乐 , 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凉山彝族人民的独特历史 和文化传统 ,知晓婚俗音乐对婚礼的重要性 ,窥探到凉 山彝族社会的传统观念和价值取向 , 而这对研究彝族文化和彝族社会的发展脉络具有重要意义 。

  (二) 凉山彝族婚俗音乐的四个发展阶段

  凉山彝族婚俗音乐在现代化进程和文化交流的影响 下 ,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变革和发展 。现在的凉山彝族婚 俗音乐 ,不仅保留了传统的音乐元素和表现方式 , 同时 还吸收了现代音乐的某些特征 ,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和 艺术魅力 。凉山彝族婚俗音乐变革过程大概分为四个主 要阶段 , 即传统阶段 、城市引入阶段 、 民间演出阶段与电子音乐使用阶段 。

  传统阶段(早期): 在这一 阶段 ,凉山彝族婚俗音乐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独特的音乐风格和形式 。传统 的凉山彝族婚俗音乐多数是由当地的音乐家和民间艺人 演奏或演唱 。在传统阶段中 , 凉山彝族婚俗音乐表现了 彝族人民的习俗 、 民俗 、文化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特色 ,如强调族人间的互相帮助 、家庭团结以及亲情等 。

  城市引入阶段 (20 世纪 40— 50 年代): 这 一 阶段 , 城市舞台艺术开始向凉山彝族婚俗音乐市场渗透 ,部分 凉山彝族青年受此影响 , 开始通过广播 、唱片和留学生 等渠道接触到外来文化艺术 。 同时 , 由于祖国建设需要 和工农业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农民们开始逐步改变他们的职业和生活方式 。

  民间组织演出阶段(20 世纪 60— 70 年代): 这 一 阶 段 , 凉山彝族婚俗音乐逐渐从官方走向民间 , 即开始在 基层团体和民间组织中演出 。 民间组织在演出过程中逐 渐加强对凉山彝族婚俗音乐的技术 、风格和艺术价值的 认识 ,在艺术创作和演出中注重传统和现代的综合 ,进一步推进了凉山彝族婚俗音乐艺术的发展 。

  电子音乐使用阶段(20 世纪 80— 90 年代): 这 一 阶 段 , 凉山彝族婚俗音乐技术手段开始向电子化方向发 展 , 电子合成器和麦克风等设备被广泛应用 ,音乐表现 形式逐渐丰富 。 同时 ,音乐家们逐渐改变演出方式 ,有 些音乐家开始采用新的舞台表现手段 , 如加 入 现 代 舞 、 唱跳等元素 ,让音乐更好地接近年轻人和现代社会的审美趣味 。


\

 
  四 、现代化进程和文化交流对凉山彝族婚俗音乐

  传统的影响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文化交流的加强 , 凉山彝族婚俗音乐传统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文化交流方面: 随着人们交往的深入 , 凉山彝族婚 俗音乐也受到了外来音乐文化的影响 。 比如近年来流行 音乐 、现代舞蹈等文化元素的输入 ,使得凉山彝族婚俗 音乐传统逐渐受到了影响 。尽管彝族人民仍然传承着自 己的传统音乐 ,但是在一 些婚礼仪式中 , 已经出现了不少融合了现代文化元素的音乐和舞蹈表演 。文化交流促进了凉山彝族婚俗音乐的传播和发展 。在与其他地区 以及国内外文化交流过程中 , 凉山彝族婚俗音乐得到了 更多人的关注和认可 ,这使得其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更多的演出机会和展示平台 ,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

  社会变革方面: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 , 凉山彝族 的社会形态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方面 ,在现代化进 程的推动下 , 凉山彝族文化得到了更多的 保 护 和 传 承 , 使得凉山彝族婚俗音乐得以延续和发展 。另 一方面 , 在 现代化进程中 ,传统习俗被削弱 。而一些婚礼习俗的失传 ,使得部分凉山彝族婚俗音乐的意义也随之消失 。

  技术手段方面: 凉山彝族婚俗音乐传统也呈现出新 的面貌 。 比如电子合成音乐 、数字录音和电视等技术手 段的应用 ,使得凉山彝族的婚俗音乐演出趋于多样化和 现代化 。一方面新的作曲技法与传统音乐的结合成果不 断显现 ,彝族民族歌手出现 ;另 一方面 , 凉山彝族婚俗音乐的纯粹性和真实性也面临被削弱 。

  五、凉山彝族婚俗音乐的未来前景

  就凉山彝族婚俗音乐而言 ,传统的部落结构渐渐瓦 解 , 凉山彝族新 一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发 生了很大的改变 ,这些变化对传统彝族婚俗音乐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现代作曲技法与电子合成音乐等技术手段 的引进 ,不仅提升了凉山彝族婚俗音乐的音效和舞台表 现力 , 而且也极大地拓宽了凉山彝族婚俗音乐的表现方式 ,让神秘的彝族婚俗音乐更好地展现在了世人面前 。

  传统与创新 ,一方面是文化历史发展的结晶 , 另 一 方面是对文化的传承与重构 。让本土音乐民族化 ,让民 族音乐世界化 ,让植根于口头传承的原创作品在发扬的 基础上实现艺术创新升华 。一方面 ,可以重新认识凉山彝族婚俗音乐的重要意义及其特有的艺术美感 。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作曲技法 ,在音乐语汇的处理上将 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相融合 , 对民间音乐进行现代演 绎 。 以凉山彝族婚俗音乐为素材 ,利用现代电子音乐的 技术手段扩大其音乐的表现力和传播力 ,让更多的年轻 人发现 、认识 、传播本民族特有的文化 。发扬凉山彝族 婚俗音乐民间之优长 , 汲取当代音乐艺术成 果 之 精 粹 ,是认识凉山彝族音乐与发扬民族文化传统的途径 。

  现代变革阶段 , 凉山彝 族 婚 俗 音 乐 所 面 临 的 挑 战 , 还包括传承缺失 、表演人才缺乏等众多问题 。但 , 时代 是不断进步与发展的 , 凉山彝族婚俗音乐也在不断变革 并融合更多现代音乐的元素 。对于未来的发展可以看到, 现代技术的发展为凉山彝族婚俗音乐的演出提供了更加 先进的舞台设备和音响技术 ,提高了演出的质量和效果 。 凉山彝族婚俗音乐中的民族元素也正在被充分挖掘 ,并 逐步与现代音乐元素相结合 。从 20 世纪 80 年代登上中 央民族歌舞团舞台的曲比阿乌 , 到 20 世纪 90 年代凉山 的 “ 山鹰组合”, 再到“彝人制造”“天菩萨组合”、 吉克隽 逸 、莫西子诗等音乐人 ,他们用其独一无二的方式让人 们记住了 “ 火 一样的民族 ” 的彝族 。他们用自己最擅长 的家乡语言和当地人最朴素的情感 ,把最具特色的音乐 元素演绎成 一 首首脍炙人口的旋律 ,用他们自己的方式 开启了古老彝民族音乐的新篇章 ,在彝民族文化的传承 和发扬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也为凉山彝族婚俗音乐的推广和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如何更好地做到既能真正发扬地方传统文化保持民族 特色 ,又能最大限度地进行时代融合 ,使凉山彝族婚俗音 乐更具时代性是共同期待的结果 。凉山彝族婚俗音乐在传统文化和现代变革的交融下 ,有着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六、结语

  现代化进程和文化交流不可避免地对凉山彝族婚俗音乐传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传承和演绎传统婚俗音 乐之余 ,还需要认真思考文化交流和现代化进程的深刻 影响 ,努力保护和继承这 一 重要的民族文化遗产 。需要 探讨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凉山彝族婚俗音乐传统文 化 , 同时进行创新和变革 , 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 需求 。通过提高凉山彝族婚俗音乐的社会影响力 , 吸引 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凉山彝族婚俗音乐的创作 和 表 演 中 。 总的说来 , 凉山彝族婚俗音乐在传统文化和现代变革的交融下 ,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

  参考文献

  [1]金尚会 . 中国彝族文化的民族学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 ,2005 年 .

  [2]苗纯娇著 ,金开诚编 .彝族[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吉林文史出版社,2010.

  [3]罗边伍各 .凉山彝族婚俗变迁及其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4):14-16.

  [4]邱成建 .彝族婚姻习惯法与国家婚姻法的冲突与调适 —— 以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J].法制与社会,2010(23):257-258.

  [5]曾青.传承、变化与顺应:彝族婚姻家庭的现状及法律调适—— 兼论凉山彝族自治州施行婚姻法《补充规定》的完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08):32-40.

  [6]阿 都 日 以 . 阿 都 嘎 它:神 秘 的 彝 族 恋 爱[J].凉 山 文 学 ,2016(01):55-57.

  [7]阿牛木支,吉则利布 .试论凉山彝族阿都情歌的结构与特点[J].文教资料,2012(26).

  [8]陆文熙,陆铭宁 .凉山彝族传统婚姻礼仪中的德能教育[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12):30-33.

  [9]马林英 .对凉山彝族婚姻文化变迁及行为调适的考察[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1):37-43+202-203.

  [10]张晓蓓 .彝族妇女在婚姻习惯法里的法律地位—— 兼与清代婚姻法比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06):212-21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6871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