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本文以思政教育在高校专业音乐教育中的实践与运用为研究视角 , 以贵州民族大学交响管乐团思 政教育为研究对象 , 针对音乐专业学生 , 以交响管乐团演奏改编过的经典红歌或具有社会主义时代意义的 音乐作品为主要载体 , 以学生音乐汇报演出实践活动为呈现手段 , 达到思政教育与音乐教育有效结合的目 的 , 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音乐教育的融通 。 这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教育重要论述 、 践行思政课程与课程 思政同向同行等精神的生动实践 , 对于展示教学成果 、 提升学生音乐技能 、 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 使命感 具有积极意义 。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 调 : “育 人 的 根 本 在 于 立 德 。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培养 德 智 体 美 劳 全 面 发 展 的 社 会 主 义 建 设 者 和 接 班 人 。” “ 课程思政 ”是近年来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话题 。 在高校的教育体系中 ,音乐教育不仅是美育的重要组成 部分 ,也有促进智育德育的功能 ,可见音乐教育是培养 社会主义人才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音乐教育的 重要性也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专家所重视 ,如何充分发 挥音乐教育的职能 ,全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可以与思 政教育有机融合 , 以达到培养高校学生热爱党 、热爱国 家 、热爱社会 、热爱生活 ,适合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复合型人才 。
2020 年 5 月 28 日 , 教育部印发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至此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全面铺开 ,音 乐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 一 ,必须牢牢确 立 “ 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 ” 的教育使命 , 紧紧围绕党中 央的育人思想和育人要求 , 始终把贯彻落实 “ 立德树 人 ”作为开展教育活动的根本任务 。作为高等学校音乐 教育的重要载体 , 贵州民族大学交响管乐团全面落实立 德 树 人 根 本 目 标 , 始 终 将 思 政 工 作 贯 穿 教 育 教 学 全 过 程 ,坚持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相结合 ,深入挖掘管乐作 品中蕴含的世界观 、价值观 、艺术观和人生观 ,结合学 科前沿知识 、专业核心素养与时政热点等 ,将思政要素 与专业知识有机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通过历史与现实相 承接 、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方式 ,将音 乐 教 育 与 思 政 、技能 、艺术实践等融为一体 ,让学生通 过 乐 器 的 学 习 ,熟练掌握所学乐器技能 ,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及演奏 技能 , 同时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 , 以及深厚的爱国主义 情怀 ,让学生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 观点分析作品的深层历史文化意蕴 ,有利于引导学生打 通专业藩篱 ,提升人文素质 ;强化专业核心素养 , 引领 职业发展 ; 坚定文化自信 , 继承与弘扬中 华 艺 术 精 神 ; 树立正确审美观 , 勇于担当社会责任 ;让学生成为专业 扎实 、社会需要 、道德高尚 、德才兼备的复合型 、应用型人才 。
一 、思政教育融入贵州民族大学交响管乐团音乐教育的意义
思政教育融入贵州民族大学交响管乐团音乐教育是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需求 ,也是推动乐团音乐 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需要 。长期以来 , 由于受传统教 学方法的局限 ,乐团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 重实践 、轻理论 ;重专业技能训练 、轻文化素质培养的 情况 。而在乐团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 内容 , 是落实 “ 三全育人 ” 的体现 , 既有利于提升教 师的文化素养 、道德情操 , 又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 思想观念和行为价值规范 , 同时也是学生增强专业能 力 、职业素养 、道德修养和社会担当的有效手段 。在 乐团授课过程中 , 教师要通过对相关音乐作品文化内 涵和专业技能的传授 , 让学生将艺术作品中所包含的 深 刻 内 涵 内 化 于 自 身 的 修 养 和 道 德 品 质 , 引 导 学 生 立 足专业技能 、拓展文化素养 ; 与此同时 , 通过深入挖 掘作品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因素 , 融入优秀管弦乐作品 的学习与演奏之中 , 让学生润物细无声 、潜移默化地 去体验 、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精神和红色革命精 神 ,培养学生坚定文化自信 , 自觉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艺术精神。
二 、思政教育融入贵州民族大学交响管乐团的现状分析
目前 , 贵州民族大学 交 响 管 乐 团 音 乐 教 育 在 学 校 、 学院党委和行政的坚强领导下 ,针对交响管乐团音乐教育 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致力于挖掘交响曲 、管乐 作品中蕴含的思政元素 ,并将其与专业知识传授 、技能技 巧训练和演出实践相融合 。近年来 ,思政教育融入贵州民 族大学交响管乐团取得了一些成果和成效 ,但也面临着一些困境 ,有一些需要改革 、调整和完善的方面 。
(一 )思政教育融入贵州民族大学交响管乐团的课程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
交响管乐团是一个以训练和展示音乐演奏技能为主 的载体 ,长期以来 ,学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的是技 能技巧练习 , 而轻视了理论知识的传授 ,特别是作品文 化内涵的讲解 。长此以往 ,学生认为只要能演奏乐器便 可 ,产生了一种偏激的认知观念 , 而不注重作品内涵的 挖掘和表现 。如果能在乐团教学中开设专门的理论与实 践相承接的课程体系 ,将课程思政要素融入乐团教学之 中 , 以作家作品的时代背景 、文化蕴含等为切入点 ,通 过理论专题研修结合演出实践来共同呈现 ,必定会取得 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要演奏有爱国情怀的交响乐 、管乐 作品时 , 就可以根据作品创作 、作家生 活 的 时 代 背 景 , 进而切入到作品创作技法与文化内涵的分析 等 知 识 点 , 挖掘作品的思政内涵 ,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 思想教育 。 因此 ,要想在交响管乐团音乐教学中深入开 展课程思政教育 ,就必须有完善的课程体系为支撑 ,不 仅需要理论课程 、实践技能课程 , 而且要有理论与实践 相承接的课程体系为依托 ,不能是二者各自为政 、互不 相干的割裂状态 。只有这样 ,才能将交响管乐团音乐课 程中的思政元素挖掘 、凝练出来 ,并有机地融入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中 ,才能将思政教育渗透到交响管乐团音乐教育教学的各个层面 。
(二) 贵州民族 大 学 交 响 管 乐 团 的 课 程 思 政 资 源 挖掘还不充分 、融入度有待提升
目前 ,思政教育融入交响管乐团音乐教育还处于探 索阶段 ,也经常会出现课程思政资源挖掘不充分 , 同时 也难以与专业教学融合的困境 ,甚至出现生拉硬扯 、生 搬硬套等问题 。而要解决这 一 问题 ,势必要依靠授课教 师去挖掘作品中的思政元素 ,结合交响乐 、管乐作品的 教学特点 ,借助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 ,将思政元素融入 教学全过程 ,才能使思政教育在交响管乐团的教育教学 实践过程中发挥出其应有的育人价值目标 。 因此 , 高校 音乐教师要不断发掘 、更新和丰富交响乐 、管乐作品中 蕴含的课程思政资源 , 找准交响乐 、管乐作品教学思政 元素与专业教育密切关联的契合点 ,才能使立德树人的 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传授 、专业技能训练的目标紧密连接起来 。
此外 ,还要拓宽视野 ,在挖掘 、实施课程思政育人 内容时 ,要从更为广阔的角度出发 ,结合自身专业知识 和思政要求在教学方法选用 、教学手段运用和人才培养 目标的实现等多个层面着手思考二者融合性 。也就是说 要尽可能从思想教育 、美育与专业能力相结 合 的 角 度 , 运用多方面资源 , 发掘 、扩充 、丰富课程思政育人内 容 , 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手段 , 不断总 结 、反思与提高 ,进 一 步提升交响管乐团音乐教育教学水平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
(三) 贵州民族 大 学 交 响 管 乐 团 的 教 师 思 政 育 人 能力有待提升
交响管乐团各专业授课教师的专业水平及思政能力 是一个乐团课程思政教育质量的决定因素 。 当前很多高 校专业技能类音乐教师对课程思政的钻研和建设能力相 对滞后 , 突出表现为课程思政挖掘能力欠缺 ,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单 一 ,不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所以需要进 一 步提升他们的课程思政能力 。对交响管乐团 多数专业教师而言 , 面对课程思政这个新理念 ,接触专 业课程思政理论建设的机会相对少 ,对于这 一新的课程 内容教学渗透基本还处于学习 、摸索阶段 ,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建设有待强化 。
(四) 思政教育融入贵州民族大学交响管乐团的教学
评价机制还不健全教学评价是检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 ,也是衡 量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 ,更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 、检验 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标准 。 目前 ,学院已经针对交响管 乐团专业课程教学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教学评价指标 ,但 对交响管乐团课程思政教学而言 ,还欠缺对其思政教育 方面的具体评价机制 。所以在这 一 现实情况下 , 大部分 专业授课教师主要还是针对专业技能和技巧的传授 ,轻 视了对学生思政教育 、美育方面的价值引领 。为此 ,要 衡量思政教育融入贵州民族大学交响管乐团课程思政教 学效果 ,就必须制定较为健全的交响管乐团课程思政教 学评价方案与制度 ,让思政教育系统 、深入地融入交响管乐团专业教师的授课全过程 。
三 、思政教育融入贵州民族大学交响管乐团的路径探索
( 一 )强化交响管乐团专业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培养
其一 ,提高思想认识 ,强化学习 。从国家颁布课程 思政建设方案以来 ,学校 、学院对课程思政给予高度重 视 。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实践育人 ,充分发挥音乐舞蹈学 学科特色优势开展 “ 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 ”等主题教育 ,形成了学科特色和艺术实践相融 合的 “ 思政+学科+ 艺术 ” 的基层思政教育新模式 。综合运用音乐 、歌舞等多种艺术手段 ,原创大型歌舞剧 、各民族同唱 一 首歌的红歌视频 、举办专题红 歌 音 乐 会 等 , 以实际行动塑立德树人品牌 ,取得了积极成果和良好的 品牌效应 。艺术党课被人民网等十余家主流媒体专题报 道 。学院党委荣获省教育工委 “ 优秀党 委 ”, 学 院 获 批 省级 “ 三全育人 ”试点院系建设单位 。学院党委把思想 政治工作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 开展 “ 党史学习 ”系列 主题教育和 “ 学习新思想·争做新青年 ”主题实践教育 , 打造 “ 我与书记 、院长面对面 ”“ 温情接力 ”等品牌活 动 。依托学习强国 “ 易班 ”等融媒体 , 大力推动网络思 政 。全院 100%的专业课教师开展课 程 思 政 建 设 , 实 现 音乐舞蹈 “课堂+舞台+社会实践 ”三维联动教学模式 。 与中央音乐学院 、贵州省音协 、贵州省民族歌舞团等单 位积极合作 ,构建了 “ 政院校协企 ”协同创新机制 ,形 成了党建 、科研 、教学 、人才培养 、社会服务 “ 五维联 动 ” 的育人机制 。定期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思政相关内 容 ,并将其纳入常态化的党支部学习 , 以及教研室工作 研讨中 。注重利用线上 、线下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学习 资源 , 开展专业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训 , 以及派专 业教师外出学习 、交流与研修等 ,拓宽了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建设视野与思路 。
其二 ,把课程思政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全方位 。 学院党委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 , 以学科建设为龙 头 ,立足 “传承贵州民族音乐舞蹈文化的基地 ,宣传贵 州民族音乐舞蹈文化的窗口 ,培养贵州民族音乐舞蹈人 才的摇篮 ”办学定位 , 聚焦现代社会人才发展需要和少 数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 ,依托教育部侗族大歌文化传承 基地等高端平台 ,艺术学 一 级学科 、 民族学少数民族艺 术 二 级 学 科 优 势 特 色 , 着 力 推 进 “ 党 建 + 学 科 ”领 航 、 “ 党 建+师 资 ”护 航 、“ 党 建 +平 台 ”赋 能 、“ 党 建 +文 化 ”铸魂、 “党建+实践 ”强体 一 体化建设 , 建 立 健 全 强化党建引领 、组织育人擎高度 ,齐心建强载体 、课程育人重力度 , 彰显人文关怀 、心理育人有温度 ,契合师生需求 、服务育人显雅度 ,落实以生为本 、管理育人对 精度 ,净化数字空间 、网络育人展广度 ,融通扶智扶志 、 资助育人讲准度 ,深化学思践悟 、实践育人见深度 , 推 进协同创新 、科研育人拓宽度 ,涵养家国情怀 、文化育人蕴厚度的 “ 十大育人 ”体系 。
其三 ,强化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理论建设 。学院围绕 党建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 以此凸显专业教师课程思政建 设成果 ,从而进 一 步促进党建工作与学校事业发展之间 的无缝对接 、双向驱动 , 以基层党建工 作 质 量 的 提 升 , 引领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主动对接融入学校发展战略 部署 ,采取支部共建形式推进与体育 、美术等学院支部 互融共建 、抱团发展 , 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中 ,不断创新党建活动形式 ,提高党建工作实效 ,共同 开展艺术季活动 ,通过音乐与美术 、体育的融合 , 实现 美术 、体育同展同行 , 为 “ 艺术+ ”党建赋予 深 层 次 意 义 。学院在组织教师学习 、交流 、培训的同时 ,也鼓励 教师在课程思政领域下功夫 ,积极发表学术论文 、努力 开展课程思政教学项目研究 ,提高课程思政理论研究动 力与课程思政教学水平 ,实现科学研究与课程教学和服务社会的联动 。
其四 ,强化专业课程思政教师的合作与交流 。课程 思政教学开展要依靠集体的智慧 、团队的力量 ,不能仅 依靠某一位教师 , 更不能指望一位教师在短时间内完 成 。 因为课程思政是一项需要团队长期努力才可能出成 效的事业 。交响管乐团定期组织各乐器组教研室开展集 体备课 、听课 、公开课 、课程教学展示交流研讨等活动, 通过听课 、评课 、观摩研讨的方式 ,让每位专业教师结合 自身的教学实际 ,深入研究所授课程内容 ,找到与思政结 合的切入点 ,在其他教师的身上找出亮点 , 总结成功经 验 , 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 ,并反思其成因 ,进而提出有针 对性的解决对策 ,既能使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不断提升 ,又使其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不断提质增效 。
(二)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做好教学设计
在交响管乐团的课程思政教学中 ,教师的授课内容 和要素要有一个宏观的整体性构思 ,要形成 一个系统性 的教育方向 ,在依托自身授课专业的基础上融合相应思 政元素 , 在专业相关内容中寻找切合实际的 思 政 元 素 , 潜移默化地将其融入教学中 ,让学生润物细无声地接受 思政知识 , 这样的授课方式也能完善学生的 思 政 思 维 。 所以高校专业音乐教师要遵循教学规律 , 紧扣课程思政 育人目标与教学目标 ,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 , 明确教 学重难点 ,进而将作品的思政育人元素与教学内容相融 合 ,并通过适当的授课方法和手段运用 ,有机动态地向 学生进行思政教育 、德育和专业课程教育相融通的教学 实践 ,让思政教育悄无声息 、潜移默化地融入音乐专业理 论知识和技能教学之中 ,发挥出音乐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的 教学目标 。音乐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开展不能千篇一律, 要应时顺势 ,既要掌握专业课程思政特点 , 又要促进专业知识的消化 ,让二者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 。
除此以外 ,交响管乐团的专业教师还要从这门课程 教学的特殊性出发 ,充分结合自己专业 , 观摩其他各门 课程 , 尤其是专业的思政课程 , 通过触类 旁 通 的 方 式 , 把他们的思政思维借鉴过来提升本专业的思政含量 。例 如结合 “ 四史 ”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教育等内容 ,将其与自己授课专业的作品所表达的 内容 、作者身份 、时代背景等方面进行巧妙构思 ,恰如 其分地揉进所授课程之中 ,这样的授课方式可以让交响管乐团的思政教育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
(三) 利用第二课堂形成多方联动
对于交响管乐团课程思政来说 ,所要接受思政教育 的对象是各专业的管乐学生 ,所以各专业之间要形成联 动 , 以此让学生获得更佳的思政教育 。贵州民族大学交 响管乐团自创建以来 ,教师始终坚持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的开展 ,并在课程思政教学方面取得了一些较有影响的成果和实践案例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 大家始终注 重开展“乐团第 一课 ”“课前十分钟 ”“作品分析导引”, 充 分利用每学期乐团集中的第 一课与每节课的课前十分钟 时间来导入 ,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 、美育与专业技能教 学的引导 。这两项教学实践的开展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拓 展和延伸 。在这个导入之前 , 乐团的教 师 们 集 体 备 课 、 集体研讨 ,将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相结合 ,形成丰富的 教学内容 。例如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们始终坚持 选用具有思政育人价值的课程资源 ,并将其有机融入专 业教学中进行授课 。 比如 ,学习《红旗颂》《我的祖国》《建 国大业主题曲》《生命之河》等红色经典作品 。这些作品蕴 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 ,是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的积淀和精华 ,学生通过学习后能更加坚定 自己的文化自信 ,所以学习这些作品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
在实践技能教学环节 ,交响管乐团教师要充分结合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 ,深入讲解自己所授专业的演奏 技法 、学习标准 , 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 比如 , 在讲解长 笛 、单簧管等乐器的基本演奏技术技巧时 ,教师可借鉴 对立统一的观点来协调处理乐曲力度的强弱 、速度的快 慢 、风门用力的松紧 、乐器把持位置与身体部位的协调 等问题 ; 可运用整体与局部的辩证关系解决各种乐器练 习方法问题 , 即在整体视奏 、感知乐曲基本特点的基础 上 , 着重作品局部的精练 , 提高技术 技 巧 的 熟 练 程 度 , 在提高熟练程度的基础上完整演奏 ,达到完美表现音乐 作品风格的目的 。还可利用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来整合 课程资源 ,解决学科的综合与交叉问题 。 比如利用基础 乐理 、视唱练耳 、 曲式与作品分析 、和声分析等技术理 论课程知识来分析作品的节奏节拍 、旋律旋法 、调式调 性 、 曲式结构等问题 ,也可利用中西方音乐史 、音乐鉴 赏等课程知识来解读音乐作品创作者的生平 、创作特点、乐曲创作背景 、文化内涵等风格问题 ; 还可利用音乐表 演美学的原理来解决如何通过演奏来呈现作品的不同 风格等问题 。过去许多教师在专业技能课的教学方面都 会根据自身的演奏经验开展口传心授 ,形成重技能 、轻 理论的不良态势 。而挖掘音乐作品的思政育人元素并将 其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之后 ,不仅解决了以往重技能 、轻 理论的问题 , 而且使教学更加系统化 、科学化 。也只有 联通这种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才符合音乐专业教育教学的 特点 ,才能在教学进程中使学生达到价值塑造和专业提升的双重目标 。
此外 ,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巩固 ,也是开展课程 思政教学的重要场域 ,更是补充 、拓展课 堂 教 学 内 容 , 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一方面 ,鼓励乐团的学 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考试 、 比赛 、音乐会 、交流展示和 学术研讨活动 ,甚至把这些活动贯穿于教育实习 、校外 实训等过程之中 。在这些活动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和主旋律 ,历练自身 、成长自身 、完善自身 , 既可以 彰显音乐课程协同育人的理念 , 又可以将学生的能力淋 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另一方面 ,学校十分注重校园文化 建设 ,如通过广播站 、校园文化墙等平台 ,教育和引导 学生学习先进人物 、典型事迹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 受思想启迪和行为引导 , 自觉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规范自己的行为 ,担当起社会责任 。
(四) 完善多元评价 ,建立健全的课程思政评价模式
教学评价是动态的过程 ,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标 准 ,更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 。鉴于交响管乐团教 学的特殊性 ,对于交响管乐团教学的评价不能使用单 一 的 、静态的评价方式 , 根据授课专业选择 相 对 多 元 的 、 动态的方式效果会更佳 。高校音乐教学课程思政中既凝 结着每个老师的师风师德建设 、教育教学理念 、教学方 式方法等内容 , 又包含着各个不同乐器专业学生的接受 情况和最后的思政教育效果 。 当然 ,不论是教师因素还 是学生层面 ,上列指标都不是固定不变的 ,所以课程思政教学的评价既要注重过程性 、多元化 , 又要关注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的综合因素 ,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可行性 的方案和实施对策 ,必定可以推进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大幅度提升 。
四、结语
综上所述 ,音乐本身具有一定的价值定向 ,其追求 的思想内涵与思政教育有契合之处 ,思政教育在音乐教 育中具有重要价值 ,音乐教育对思政教育也同样起着积 极影响作用 。思想教育内容对音乐有潜移 默 化 的 影 响 , 提高学生道德品质 , 同时又不失音乐素养 。 因此 , 高校 要发挥好思政教育对音乐的价值作用 ,针对目前存在的 不足 ,转变教学理念 ,创新教学手段 ,促进音乐与思想政治的发展 。
参考文献 :
[1]石利,郝馨悦 .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实施策略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22(06):138-141.
[2]高巧艳 ,布日古德 .课程思政融入民族高校音乐教育的实践路径[J].当代音乐,2022(08):44-46.
[3]欧平 .高职高专课程思政:价值意蕴 、基本特征与生成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9(20):59-61.
[4]周松,邓淑华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路径优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0):58-60.
[5]刘承功 .高校深入推进“课程思政 ”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8(06):62-67.
[6] 王 赛 ,邓 志 勇 .论 当 前 高 校 课 程 思 政 建 设 策 略 [J].江 苏 高 教 ,2021(05):94-98.
[7]李花 .高校公共音乐课程中思政教育的调查与思考[J].黄河之声,2018(02):76-77.
[8]石春轩子 . 中国传统音乐传播与高校思政工作的思考[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7(05):58-61.
[9]蔡志宁 .探究高校思政教育新思路—— 奥尔夫音乐教育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J].文学教育,2012(07):15-1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68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