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 虚拟艺术情境与创造性想象。
从艺术生产的角度讲, 数字媒体艺术中的虚拟情境更需要天才的想象力,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 它可以激发人类的创造性思维。而创造性的虚拟艺术情境, 又可以引发观众的再思考与深度认知。因此可以说, 创造性的虚拟艺术情境可以开拓人们的心灵视野, 丰富人类的精神生活。反之, 数字媒体艺术所营造的高仿真艺术生活情境, 又容易让人沉浸其中不知自拔, 乃至形成一种新的心灵囚禁, 这在网络游戏中比较常见。由此我们想到了卢梭的名言:“人生而自由, 却无往不在枷锁中。”当我们看到数字媒体艺术所带来的红利时, 也必须承认人性本身是有缺陷的。面对美轮美奂的虚拟艺术世界, 人可以进行反思以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也可能沉沦其中、迷失自我, 最终成为心灵的囚徒。
第三, 虚拟与现实交织的利弊。
虚拟艺术情境和现实生活的交织, 是当下正在发生的一个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一方面, 它可以满足人们在某些方面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另一方面, 它显然又带有虚拟性和不确定性, 对人类未来的影响充满了变数。像日本青年与卡通新娘结婚这样的事件, 预示着虚拟艺术情境和现实生活的交织会越来越紧密, 乃至会改变人类社会的伦理、价值观念。数字媒体艺术和人工智能、VR技术、人机互动、智能穿戴等高科技的结合, 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类现有的社会生态结构与生活方式。现有的各种艺术门类有可能在数字媒体技术基础上进行整合、更新, 并和各种高科技技术相结合, 给我们的日常生活注入新的活力。生活艺术化和艺术生活化将融为一体, 这是我们所期待的。然而, 生活与艺术、虚拟与现实之间界线的模糊与淡化, 也将会对现实生活中的社会关系、伦理道德与价值观念造成一定的冲击, 这是特别需要关注的问题。
此外, 数字媒体艺术在网络上的传播带有随机性与个体性, 消费者选择的自由度很大, 倾向性也各不相同。一个人在虚拟艺术情境中浸泡久了, 自然会受到它的熏染与同化, 且难免将这种精神影响带入现实生活, 造成一定的生活障碍, 甚至对现实中的人和事造成“无意识性”伤害。鉴于数字媒体艺术 (尤其是网游) 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 对其内容与形式从生产、传播到消费, 都应该有一套比较完善的监管措施。
总之, 数字媒体艺术传播与消费的现状告诉我们, 它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 而且将来还会继续深化和扩展, 并充满了变数和不可预知性。数字化艺术生活有它的长处, 自然就有它的短处, 其核心就在于对虚拟与现实之间关系的处理。对此, 哲学家、宗教学家、艺术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们, 都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科技应该是、也只能是人类手中的工具, 而不应该成为信仰和新的迷信, 否则, 这把双刃剑带来的效应可能会超出我们的想象。未来的数字媒体艺术也是如此, 关键在于它是艺术, 而不应该沦为数字媒体技术的奴隶。
参考文献:
[1][美]尼葛洛庞帝著, 胡泳、范海燕译.数字化生存[M].海口:海南出版社, 1997.
[2][加]马歇尔·麦克卢汉著, 何道宽译.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0.
[3]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EB/OL].中国记协网, 2017-08-07.
《虚拟与现实之间——关于数字媒体与艺术的几点思考》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0824/20180824114356352.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591.html